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如何提高金融实体能力

如何提高金融实体能力

发布时间: 2025-05-05 17:42:20

㈠ 如何有效的提高金融本科生的实践能力

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金融机构走向多元化,金融业务种类不断增加,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并成为金融活动的基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要求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必须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因而决定了实践教育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模拟实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金融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措施:
1、学生应高度重视模拟实训。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专业培养出来的本科学生,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重视模拟实训。由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从就业的角度为学生讲解专业模拟实训的重要性,并积极动员学生。模拟实训中要注重过程管理,严格要求。评定实训成绩,需要学生将每次交易记录下来,阐述买卖原由,并在每天交易结束后作操盘小结,在该项目实训结束后做交易总结。
2、建立一个相对仿真的模拟实训基地。为了进一步完善金融专业的实习实训的教学体系,我们根据该专业特点,适当投入一定资金,设想建立适合金融专业技能培训需要的相对仿真的模拟实训基地。这个模拟实训基地能进行证券、银行综合业务、保险三大块的专业课程的实地教学。就像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在机房边教边实践,边学习边操作,通过模拟教学和实践以及对各种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达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当然,仿真的模拟实训基地尽可能与校外综合实训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3、完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有人认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完全由实践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授课,这并不现实。大学学历教育,是一种素质、技能和未来发展潜力综合培养的教育,这些体现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没有哪一位专业人士是同时做的。所以,正确的做法只能是以校外专业人士为辅,请他们来校做短期的讲座或交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仍然是也只能是校内专职教师的培养,让他们与学生一起参与各个实习单位的实习,了解实际工作过程和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真正形成可用于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应特别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创造条件。湖北省教育厅近几年实施“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其指导思想是发挥高校科技智力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和服务社会,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青年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参与科研和深入行业、企业,参与技术课题攻关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素质;而且鼓励专业教师在上好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也要上好专业实践教学课程。

㈡ 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情况看,由于直接融资比例偏低,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滞后,导致金融结构失衡,金融体系的各项具体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在当前的环境下,需要通过发展直接融资体系、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以及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等措施,改善金融结构,促进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
一是放松管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体系。继续深化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弱化行政审批,强化信息披露,建立事后问责和民事赔偿制度,夯实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促进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主体归位尽责,逐步实现股票发行制度的完全市场化;加快发展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通过建立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放松挂牌上市企业标准,强化市场参与主体归位尽责的自律体系,建立和完善各层次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 加快全国统一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扩容与发展;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促进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探索建立跨市场执法机制,逐步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
二是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 金融体系自身对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功能的需求迫切。建议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为金融体系提供有效风险配置与管理的工具。具体而言,建议加快完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体系及配套税收政策,建立统一的证券发行与交易平台,稳步推出国债期货等利率衍生品以及信用衍生品等金融工具。
三是以新基金法的实施为契机,积极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我国金融结构的改善意味着金融体系中金融市场的比重将逐步增加,金融工具将更加丰富,在此程中需要培育一支强大的、种类丰富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为不同风险偏好与风险承担能力的家庭提供多样化的资产管理服务,实现与不同风险特征、品种多样的金融工具的对接。目前新基金法已正式实施,建议以此为契机,放松各类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立或备案限制,明确税收政策, 避免重复征税,通过积极引导和培育,大力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

㈢ 如何有效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和效率

第一,完善担保服务体系。企业担保机构作为连接企业与银行的信用桥梁,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高企业信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建立“一体两翼三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体”指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两翼”指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性担保为两翼;“三层次”指省、市、县(市、区)分级组建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其中省级担保机构主要为一般担保企业提供再担保,分散一般担保企业的风险压力。
第二,加强管理,提高担保机构素质。制定行业准则和行业标准,引导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开展对担保机构的资信评级和绩效考核,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多层次培训,提高担保机构资信水平和业务能力。拓展担保功能,鼓励担保机构开展股权投资等创新业务,增强担保机构实力。
第三,加大对担保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企业融资担保风险高、收益低,社会效益高、自身的经济利润低,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因此,要适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由财政对担保机构按照实际担保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偿,降低担保机构经营风险。综合利用营业税减免、各项准备金税前提取、资本金注入等扶持政策,提高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能力。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将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由直接投入企业向重点支持担保体系建设上倾斜,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四,扩大抵押担保品范围。一是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完善土地、房屋、设备等物权作为抵押担保品的制度体系。二是鼓励使用发明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作为抵押担保品。三是支持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收账款、仓单等纳入抵押品范畴。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企业融资能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根本上说还需要企业练好内功、提升素质。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改善和规范财务运行质量。要加大企业的培训力度,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创业培训、财务知识及信息化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有关部门要围绕促进企业创业成长这一主题,积极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建立企业信息库,对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实施分类指导,有针对性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大企业、大集团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依托大企业加快发展。
强诚信体系建设,改善企业信用环境。信用不足或缺失是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需求信息及风险信息收集难度大。因此,政府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组织相关部门构建统一的企业社会征信系统和运行机制,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和信用信息的采集面,尽可能详细地提供企业纳税情况、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个人银行信用记录、对外担保、法律诉讼、履约情况等信息,增加企业信用信息的全面性、实用性和透明性,对企业自觉履约形成约束,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提高融资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违约企业的惩罚力度,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失信行为,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

热点内容
如何提高金融实体能力 发布:2025-05-05 17:42:20 浏览:501
同益股份股票历史最高价 发布:2025-05-05 17:37:32 浏览:261
如何写股权分配协议书 发布:2025-05-05 17:33:11 浏览:351
金融学类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2025-05-05 17:32:26 浏览:907
股市如何发现当日热点板块 发布:2025-05-05 17:30:41 浏览:400
基金专项通道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05 17:23:09 浏览:918
股市里的分寸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05 17:23:06 浏览:985
基金跌5个点怎么计算 发布:2025-05-05 17:11:38 浏览:724
如何识别优质虚拟货币 发布:2025-05-05 16:56:51 浏览:521
如何把投资的基金收回 发布:2025-05-05 16:34:06 浏览: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