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金融是如何形成的
① 金融成长史,中西方的金融体系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最近我开始学金融了,我会把自己每天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成长,扩大知识边界~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秦始皇就实施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帝王专制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上的权力至高无上。
后来汉武帝颁布了“官山海”政策,由国家专营盐业、矿产及采取各种方式控制山林川泽。把核心商业国有化,买盐、买铁等都需要找国家买。
这种集中资源,统一市场的方式,让当时的中国商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中央货币财政体系”。
“中央货币财政体系”有它的利弊:
1、利,货币统一,金融体系飞速发展;
2、弊,民间工商力量薄弱,信用脆弱。
这样的“中央货币财政体系”影响至今,比如 早年A股的设立就是为了为国企融资 ,所以设置了很多歧视性条款:配额制、国内注册、非流通法人股等等。而银行存款利率这么低,也是为了国有企业能够使用低成本的资金。也因为这种向国有企业的资源倾斜,中小微企业只能找到高额利息的贷款,民间金融的需求被长期压抑,导致了疯狂的屁to屁~
当然,A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在逐步开放,为更多优质企业实现融资,限制性条款也在减少。
总的来说,中国的金融基因是从上至下的集权体系~
欧洲一直是多国并存的状态, 11~14世纪欧洲的“圣殿骑士团” ,一开始是借助自己的军事力量护送朝圣者,后来发展了跨国异地汇款业务 ,成了财务托管和货币兑换商,扮演了银行的角色 ,奠定了欧洲的金融基础。
随着“圣殿骑士团”逐步衰落,欧洲各国发展起了自己本国的银行,并形成了 以银行为中心的分权制衡信用体系 。相互制约的分权信用体系,取代了“圣殿骑士团”一家独大的情况。
美国建国是13个殖民地组成的联邦制国家,殖民地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很强,所以美国延续了欧洲分权制衡的信用体系。
总的来说,欧洲的金融基因是相互制衡的分权体系~
了解了双方的基因不同,我们就是为了避免简单的“拿来主义”。我们要了解历史,并用因地制宜的眼光看待和推动发展。
相关推荐:
一、人生篇
你拥有的最宝贵的能力是什么?
想要实现财富自春答由?你要先懂得这些道理!
二、金融篇
金融第一定理:时间的价值 原来时间真的就是金钱!
金融第二定理:资金的聚集 终于明白为什么要随份子
二、写作篇
我和的故事: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你
日更教会我的那些事:高效输出,不负韶华不负君
10w+万能写作法:每个人都能成团燃为写作高手
三、管理篇
管理者必学:怎么实现业绩?向上管理很关键
管理晋级:从经理到总监 掌握系统管理方法
管理晋级:从员工到经理 你以为是以身作则 其实只是累够呛
管理者必学:知人善用 留不住人那就留住心
管理者必学:知人善用 你的公司有懒蚂蚁吗?
管理者必学:知人善用 你知道怎么培养蘑菇吗?
管理者必学:知人善用 你选对人了吗?
管理者必学:好的管理系统 让坏人也变好
管理者必学: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管理者必学:激发善意的5大法宝 对症下药
四、职场篇
职场人必学:企业能量模型之放大器 全渠道营销
职场人必学:1个销售公式+3大营销法宝 让销量暴涨
职场人必学:企业能量模型之打造爆款产品!
职场人必学:企业能量模型之4大产品定价法!猜猜谁能出高价
职场人必学:企业能量模型之5大营销理论!宁做鸡头不当凤尾
职场人必学的5个消费者心理学原理!你的贵妇脸要用贵妇膏
职场人必学的5个行为经济学原理!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
职场人必学的5个微扒或慧观经济学原理!先救老婆还是先救老妈?
职场人必学的5个宏观经济学原理!工作100年也买不起房
② 金融专业的历史起源
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货币信用学”的名称逐渐被广泛采用。这时,开始注意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下的金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些理论问题加以探讨,如:人民币的性质问题,货币流通规律问题,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问题,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和物资供求平衡问题等等。不过,总的说,在这期间,金融学没有受到重视。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金融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结合实际重新研究和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金融学说,另一方面则扭转了完全排斥西方当代金融学的倾向,并展开了对它们的研究和评价;同时,随着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作用的日益增强,金融学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就为以中国实际为背景的金融学创造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③ 金融业的历史发展
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 6世纪希腊寺庙的货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业务。公元前5~前3世纪在雅典和罗马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在欧洲,从货币兑换业和金匠业中发展出现代银行。最早出现的银行是意大利威尼斯的银行(1580)。1694年英国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这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确立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迅速发展,并对加速资本的积聚和生产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信用活动为中心的银行垄断与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形成金融资本,控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命脉。 中国金融业的起点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现的办理赊贷业务的机构,《周礼》称之为“泉府”。南齐时(479~502)出现了以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的机构“质库”,即后来的当铺,当时由寺院经营,至唐代改由贵族垄断,宋代时出现了民营质库。明朝末期钱庄(北方称银号)曾是金融业的主体,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票号、官银钱号等其他金融机构。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现代银行在中国出现较晚。鸦片战争以后,外国银行开始进入中国,最早的是英国丽如银行(1845)。随后又相继设立了英国的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是 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中国的银行业开始有较快的发展,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与民族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发展互为推进的。这表明了金融业与工商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 现代金融业 金融业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从古代社会比较单一的形式,逐步发展成多种门类的金融机构体系。在现代金融业中,各类银行占有主导地位。商业银行是现代银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银行、存款银行、实业银行、抵押银行、信托银行、储蓄银行等,虽都经营金融业务,但业务性质常有较大差异,而且,金融当局往往对它们的业务范围有所限制。现代商业银行一般都综合经营各种金融业务。大商业银行除在本国设有大量分支机构外,往往在国外也设有分支机构,从而成为世界性的跨国银行。现代大商业银行通常是大垄断财团的金融中心。持股公司已成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业的重要组织形式。 与商业银行性质有所不同的是专业银行。专业银行一般由国家(政府)出资或监督经营。其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大都侧重于某一个或几个行业,并以重点支持某些行业的发展为经营宗旨。 中央银行的建立是金融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现代金融业中,中央银行处于主导地位。它是货币发行银行、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调节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一般也是金融活动的管理与监督机关。 除银行外,现代金融业中还包括各种互助合作性金融组织(如合作银行、互助银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组合等)、财务公司(或称商人银行)、贴现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咨询公司、专门的储蓄汇兑机构(储金局、邮政储汇局等)、典当业、金银业、金融交易所(证券交易所、黄金交易所、外汇调剂市场等)和资信评估公司等等。现代金融业的经营手段已十分现代化,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服务已相当普及。
金融学(Finance)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
人类已经进入金融时代、金融社会,因此,金融无处不在并已形成一个庞大体系,金融学涉及的范畴、分支和内容非常广,如货币、证券、银行、保险、资本市场、衍生证券、投资理财、各种基金(私募、公募)、国际收支、财政管理、贸易金融、地产金融、外汇管理、风险管理等。
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涌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新兴边缘学科,如演化金融学(Evolutionary Finance)就是介于生物学和金融学的一门边缘科学,演化证券学则是介于生物学和证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