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是什么
Ⅰ 市场主导型模式与银行主导型模式各有什么优缺点中国目前的金融结构是怎样的
一,市场主导优点是:可以直接融资,且配置效率高。
缺点是要求该区市场的证券化程度要高,流动性要好。
银行主导优点是:银企关系非常密切,银行可以直接从根本上控制企业命脉。缺点:是间接融资,资源配置的效率低。容易增加银行坏账,增加金融系统风险。(如:日本金融危机)
目前中国是银行主导模式。
二,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现状
主要是金融市场结构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制约了金融市场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得金融市场结构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一方面,从静态上表现为各个金融子市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各金融子市场内部组成要素结构的不均衡。
另一方面.从动态上表现为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存在着变迁上的被动适应性、升级上的低层次性以及创新上的外生性等问题。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偏重硬件建设.忽视观念的树立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二是偏重数量扩张,忽视金融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与协调:三是偏重局部利益.忽视金融市场全局利益的平衡与兼顾;四是偏重眼前发展,忽视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培育与改善。
三,银行主导型债转股的优点在于:(1)银行自身主体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子公司,能够将银行与企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项目的主控权将由银行掌控,能更好地将债转股的利益保留在本行体系内,还能有效地进行风险隔离,企业风险不会直接向商业银行转移。(2)银行主导型债转股更加符合“市场化”的要求,可以由实施机构撬动社会资本,向社会投资者募集资金应用到整个债转股过程中,从而增强资本实力。承担相关风险的也不是国家信用与政府资金,而是自愿从事高风险投资的相关个人与机构。银行主导型债转股的缺点在于:如果商业银行缺乏对转股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成为股东后很难让企业价值提升,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也并未减小。
Ⅱ 中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我国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和监管体系三个方面。
金融组织体系主要包括银行类机构、证券类机构、保险类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类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营业性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代表处等。证券类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等。保险类机构包括: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兼业保险中介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
金融市场体系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其中,资本市场又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
金融调控和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分别负责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类金融机构、保险类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Ⅲ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图示思维导图。
一、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相结合,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形成了严格分工、相互协作的金融体系格局。
二、我国银行机构主要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涉外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有三家,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有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其它非国有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合作银行、城市合作银行等。还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
思维导图如下: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