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如何衔接
㈠ 金融科技未来会如何发展演化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的融合创新演化路径。融合创新有三个层面:产业融合、产业间融合和产城融合。产业内融合的关键点是“金融科技+创新服务”,最终会实现能级的升级。产业间融合的关键点是“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为各产业提供普惠精准的服务,最终形成生态圈的金融。产城融合的关键点是“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通过金融科技与智慧社保、智慧医疗和智慧交通等融合,打造面向未来的新金融城市。
中小银行群体需要紧紧围绕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科技发展的协同合作和互利共赢。成银清算将借用金融科技建设新金融基础设施,努力扩大朋友圈、建设合作圈、增强业务圈、丰富生态圈,为中小银行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提供支持。
㈡ 什么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未来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就是金融和科技的结合,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科技的未来将会影响新兴的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业务,能够给金融行业开拓更多的市场和新型的模式。
金融科技就是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来发展和开展金融业务和金融服务它在未来将会成为金融行业的标杆和风向,发展将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普及。
㈢ 金融科技行业里说的IT规划是什么啊
IT规划是衔接业务战略和科技实施的中间过程,描绘匹配业务战略的IT蓝图规划,明确实施路线图、IT治理、IT能力建设。
㈣ 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如何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的转型升级呢
产业是基础平台,金融起着催化剂和乘数作用,金融与产业互动创造新的价值,大大加速财富积累。从资本的角度看,产业的财富放大效应将迅速增强,而金融只有与产业结合才能产生放大效应和巨大价值。产业金融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资源资本化、资产资本化、知识产权资本化、未来价值资本化实现产融结合,促进产融结合的互动发展,实现增值。
㈤ 品钛金融科技是如何把金融和科技相结合的
品钛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流程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和丰富的数字化金融业务全流程经验,为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术产品和业务增长,这就让金融和科技有了很好的结合
㈥ 金融与科技的结合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经济新时代,金融与科技的有效融合是大势所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服务方式和效率,使之处于一个高效化的运作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或者是国家经济体,其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科技。这也将是未来世界经济竞争格局的重中之重,谁能够把握先机,必能够拥有更多的经济话语权
㈦ 金融科技时代的强监管时代就要来临,金融科技公司如何积极应对
互联网快速地迭代,也促使各行各业不断加速升级。从1.0版本到4.0时代,互联网引领全行业走过是一个“进化”过程。
而招银云创是招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其服务范围是将招商银行IT系统30年稳定运行成功经验和金融IT成熟解决方案开放给金融同业。凭借团队在互联网应用架构和企业级IT丰富经验,扎根银行企业,再做深做透客户业务特性,这无疑是招银云创优势。
更准确说,招商银行是银行业创新的标杆,招商银行金融科技输出也是银行业在科技层面孜孜不倦创新楷模。
㈧ 美国的Fintech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有何不同
在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只有Fintech这个词。主要指互联网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开展的低门槛金融服务。这些服务和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是颠覆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
美国Fintech公司的发展现状,近距离观察和比较了中美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的发展环境与内部机理,与银行同业交流了面对金融科技脱媒压力而主动创新转型的做法和经验。本文是一个框架性的描述。
1.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环境比较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近三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究其机理,主要原因是金融抑制带来的普惠金融供给不足,还有就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包容监管的环境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监管套利。而在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只有Fintech(金融科技)这个词,主要指互联网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开展的低门槛金融服务。这些服务和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是颠覆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
从美国的金融竞争环境看,金融供给还是比较充分的。unbanked(没有被银行服务覆盖到的客户或市场)的缝隙,被Fintech所弥合。而且美国的金融监管框架是矩阵式的,既有OCC(货币监理署)、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SEC(证券交易委员会)这些传统的功能监管机构,还有在金融危机后新成立的FSPB(金融服务专业委员会)等金融消费者保护部门;既有联邦一层的伞形监管,又有地方州政府一层的区域监管和协调监管。所以,美国并没有给Fintech太多的套利空间,而是靠一系列有效、严密,呈矩阵式的监管条例,来规制金融科技公司不能无序竞争和侵害消费者权益。
2.美国大银行网点转型和全渠道协同的借鉴
美国大型银行在金融危机后,基于成本压力,确实在收缩零售网点。但是从趋势看,网点并没有因为千禧一代的崛起,数字技术、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脱媒压力而呈消亡趋势。比如,花旗银行在美国的零售网点收缩到六个重点城市,并且出售了中美洲和欧洲的部分零售资产。但是,花旗对现有的网点进行了有效的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
走进CITIGold(“花旗金”,是花旗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客户服务中心),里面的客户经理都是持手持pad和客户友好攀谈,提供咨询和营销。厅堂内的自主服务设备(如ATM或者网银终端),不是非常花哨,布放得十分标准化,且简单易用。二楼的高端客户服务区,更像一个咖啡馆或者书吧,有宾至如归的温暖。
照花旗的理念来说,冷冰冰的高科技设备不会拉近反而会拉开与客户的距离,所以更重要的,是以营造温馨社交氛围的理念让客户在银行网点觉得舒适,在愉悦的环境中满足金融需求。网银、手机银行和平板终端,与网点之间的配合非常无缝,不刻意区分线上与线下,而是保证服务流程的衔接平滑。让客户在最合适的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服务渠道,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恰到好处,感觉随时、随地、随心。花旗的渠道战略是eco-system(生态圈)建设,让客户在旗舰店、全功能网点、简易型网点、ATM和电子银行之间自由穿梭,无缝衔接服务流程。
3.跨国银行跨境供应链和支付清算业务的经验
大银行的战略十分清晰,根据公司的传统优势和市场洞察,确定主攻方向和特色业务领域,而不是全面开花。比如德意志银行,确定了不再单纯坚持全球规模领先,而是在个别地理区域的完胜;不再追求做全能银行,而是聚焦在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产品线。
花旗银行的贸易金融取得市场领先者地位,所以就加大投入,把贸易金融和全球现金管理、跨境清算业务优势发挥到极致。花旗的CITIDirect企业门户,集成集团上述全球公司金融业务的产品和服务资源,能够为客户提供全球范围快速响应、移动tablet支持、最优资金汇划路线和最佳收费模式的服务。花旗甚至把SWIFT交易数据进行挖掘,发现国际汇款收款方的结汇习惯,而采取由本行售汇,而不是白白将这部分手续费收益让渡给收款行的传统做法。
花旗贸易金融的六大支柱,不是以银行产品为中心,而是根据客户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阶段提供灵活组合的贸易融资产品、工具和资产配置服务方案。在跨境业务中,花旗把合规作为第一前提,在全球各国家、地区的业务拓展,必须谙熟当地的合规规制,遵循而非去尝试触碰监管红线,因为一旦违规被惩罚的成本是极高的,且将带来一定的声誉风险。
4.美国银行如何应对新兴互联网技术公司的挑战
面对Paypal、Lending Club、On Deck、MCX等互联网科技公司或者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新进入者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传统银行一般采取三种策略应对。
一是在银行内部开展互联网新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比如花旗银行开始把电子银行的安全认证工具,从物理的etoken更新为内置在手机上的一个APP,大大降低了机具的投入费用开支;又如银行根据客户的信用卡消费记录,挖掘客户的生命周期,并主动推动消费分期的消费金融服务;再如在网银的页面上开展类似PowerBall(彩票)让客户参与博手气的营销活动,以增加银行服务的趣味性。这些内部创新,达到了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忠诚度的目的。
二是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达到提升服务黏性或者拓展全新客群的目标。比如,大通银行与MCX(二维码扫码支付公司)合作,将8900万个人客户开放给MCX,作为使用扫码支付pilot的天使客户,意在为自己的零售客户提供全新的支付体验,提升黏性;再如大通银行与On Deck合作,使用该公司网络贷款平台的大数据挖掘和信用评价技术,拓展自己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而对市场则以银行服务面目出现,内部使用On Deck的技术平台并付license费用。
三是直接投资Fintech公司,为未来的经营周期转折做准备,比如富国银行对Lending Club的股权投资。
5.美国P2P行业的业态发展和监管框架
首先,美国的P2P商业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平台型,利用网络技术撮合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即借贷双方。另一种则是自营模式,凭借自己上市融资或者从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自行放贷,但一般利率比银行要高。
其次,美国的P2P投资和融资双方都有监管要求,一是融资方要按规定进行必要且充分的信息披露,并遵循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的各项义务;二是投资方也要进行准入,要到SEC进行登记并准入资格,成为合资格投资者。因为监管部门认为P2P交易的是收益权凭证,有证券的属性。
银行与P2P平台的接入合作,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结算与托管服务;第二种是以投资或协议合作形式,介入平台;第三种是直接收购,比如前述提到的富国银行通过收购Lending Club的股份成为股东。
㈨ 互联网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带来了哪些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
消费互联网已逐渐进入拐点,5G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带来产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未来金融科技的核心基础是产业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结合——产业互联网金融,其五个构成环节包括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银行或保险等金融机构。其中,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公司将是今后金融科技的主战场,承担着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者的角色。对此,黄奇帆进一步阐述了他对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理解:金融有金融的基因,金融业务的本质是要处理好信用、杠杆和风险的关系;数字化平台也有自己的基因,它特有的“五全信息特征”: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的信息,具有强大的颠覆性,从而对经济社会产生更强大的推动力。五全信息和金融三位一体基因的有机结合,就是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产业互联网,主体是产业互联网金融,而成功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必然是这两个优势的有机结合。
㈩ 金融产业如何能和科技智能企业更好的结合起来
很多企业都想做呢,之前民创集团又联合 了一些金融科技界的大企业成立了智 慧健 康金 融产业联 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