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的城投拥有更多金融资源
Ⅰ 政信金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优势是什么
优势有很多,相比银行理财,利息更高,因为银行也要抽成,总共7%-9%的利息,投资者拿到4%-5%就不错了,少了银行这个中间环节,投资者的收益更多;首先,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是地方财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财政支出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价格补贴支出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平台企业主要承担四大职能: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职能,二是融资职能,三是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四是投资职能。这类型的企业都是通过地方政府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因此,具有几个特点:
1、背靠政府信用,城投平台都是100%隶属于当地人民政府,均是大型国企。
2、政府平台主观上不愿意违约,如果哪家平台敢延期还款,整个区域都会被拖累,再融资非常困难,影响当地的基建和融资环境。
3、政府会协调还款,比如疫情期间延期的政信,也都在处置中,根据经验,城投债务一旦出现问题,还从未发生过政府不采取救助措施的先例,从过去10年多政信实务实践的经验来看,政府平台出现兑付问题的情况是很少的。
Ⅱ 国内九大金融区是哪些
国内九大金融区是:
1、上海金融中心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就被世人公认为世界的远东金融中心,亦以发达的金融市场著称。1992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任务,并将此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予以实施。计划在2010年基本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2020年完全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2、北京金融中心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与决策中心,今年也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3、天津金融中心
作为与北京相邻的沿海直辖市,天津与其他城市相比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加快开发开放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战略后,天津已明确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其重点是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
4、深圳金融中心
深圳金融发展的总目标是:建成“三有体系”,即建设一个能有力支持深圳经济发展、能有机配套深圳产业结构、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金融体系;打造“四个中心”,把深圳建成产业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
5、重庆金融中心
重庆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也是惟一拥有长江黄金水道、能江海联运的西部城市,在中国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 重庆最现实、最有潜力的两块是产权交易中心和票据中心,该市期望将其做成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名气的中心。重庆表示未来将致力于建设要素市场,并计划大力发展信贷、货币、证券、保险、外汇、黄金等诸多市场。
6、大连金融中心
大连是东北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全、密度最大、开放度最高的城市。大连拥有金融机构75家,其中,银行40家、保险公司26家、证券公司2家、期货公司7家;大连也是东北地区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有23家外资金融机构;大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之一,期货交易品种由2002年的2个发展到目前的7个;同时,大连还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外汇结算中心和惟一的外汇交易中心,外汇交易额、结算总额、国际收支总额均占辽宁省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
7、武汉金融中心
目前武汉地区拥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保险公司30家,证券经营机构74家,上市公司35家,企业财务公司4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已经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是:立足湖北辐射中部,做中部的金融中心。
8、西安金融中心
西安作为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和“现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亚欧大陆桥连接着中国东西部,在亚欧大陆桥上,西安是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作为西北贸易中心的西安,其金融资源基础在西北地区各城市中也是最好的。
9、杭州金融中心
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杭州的金融总量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目前,杭州共有各类金融机构20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60余家,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了声誉显赫的“杭州板块”。 杭州提出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组建杭州产权交易所,扩大创业投资基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动企业上市。
Ⅲ 县级城投公司在未来将如何存在
随着 社会 主义经济的发展,城投公司这一独特的经营机构应运而生了,承担着县域经济提升的重要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府重要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托政府授权等优势充实公司规模。身扛国企身份,县域优质资源通过授权、经营模式转换、划拔等方式充实到城投公司从而让城投公司短时间内拥有足够的体量,大量的资本,有效整合县域资源,迅速扩张。
充当政府融资平台拉动县域发展。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及当地政府政策及资源倾斜,城投公司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融资等方式为政府项目落实整合现金流,有效推动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民生工程实施落地,提升城市品味。
政府背景严重发展弊端显现。城投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存在自主经营权缺失,核心竞争力不强、专业性业务单一、负债率高等隐患部分地区城投公司发展起步晚等自身因素影响,城投公司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
Ⅳ 城投金融是什么
城投企业一般是指与政府有着密切关系的企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说,城投公司有较深的政府背景,较强的经济实力。这样的公司涉足金融会有很大前景。创世介贷为您解答!
Ⅳ 绿色金融如何助力地方经济
2017年以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州市分行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金融发展,11月,邮储银行湖州市分行投资湖州城投集团公司债4亿元,用于企业日常运营。
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Ⅵ 城投转型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区县级城投为例
城投平台是在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和政府融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区县级政府融资平台是继省、市级融资平台运营相对成熟后,如法炮制而产生的。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在中央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下,区县级城投平台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相关文献和研究,可以将区县城投平台的发展历程归结为三个阶段:
区县城投发展现状:
目前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992年,上海城投作为第一家城投公司成立,城投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及产业发展等方面为我国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在野蛮生长后的背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城投公司转型成为必然。中央及相关部委持续发文,推动并加快了城投转型步伐。
2014年,新《预算法》落实,从全国范围内规定了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权利,在根本上动摇了城投平台融资发债能力。2017年后,国家政策鼓点更加密集,明确要求平台公司必须转型。一系列严控规定要求之下,城投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城投转型难,不转型更难。转型对于长期背靠政府、吃政策饭的城投来说并非易事,然而不转型必然出局,一些区县级城投公司被清理、城投债违约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因此,随着政府治理加快转型、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推进,城投公司转型成为必由之路。
城投公司的业务以公益性为主,部分兼有准公益性、经营性业务。结合自身优势并依托区域资源,未来城投企业发展分为五个方向:
一是发展成为建筑工程公司。城投类企业依托建筑施工经验和专业资质、区域内竞争优势和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的信用优势,实现建筑工程领域专业化经营管理,增加企业现金流量。比如山东金鲁班集团。
二是发展成为地产公司。城投类企业借力企业自身核心资源“土地”,通过土地资产和土地获取优势,多年积累的地产开发建设经验,利用城市区位地段,向住宅、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开发运营型企业转型。比如陆家嘴地产。
三是公用事业类公司。城投类企业在区域内水、热、电、气、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资源获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转型发展成为公用事业综合服务公司,有助于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比如上海城投。
四是商业类公司。城投类企业通过发展已有的经营性业务,或者通过地方政府整合重组优质商业、产业股权,向商业、产业类公司转型。比如合肥建投。五是投资类公司。城投类企业通过产业投资成为投资型集团,或通过设立产业基金,以产业基金管理人的身份布局区域重点产业和区域外有发展前进的产业。比如盐城高新。
城投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新的环境变化使得城投行业产生新的趋势。
一是 社会 化趋势。城投类企业作为区域内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体,承担着提升民众幸福感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未来城投类企业的 社会 化属性仍将保持不变。
二是市场化趋势。随着城投类企业的转型发展,急需通过混改、员工持股、薪酬改革、引入职业经理人等途径,增强自身市场化运作能力,实现公司的持续 健康 发展。
三是实体化趋势。城投类企业需要构建实体产业资源组合,包括通过投资公益性实体产业获取稳定的现金流、投资经营性实体产业保证公司利润,实现产业和资金的优化配置。
四是数字化趋势。随着国家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 科技 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智慧化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也将成为城投类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