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待处理财产损益借贷
1. 什么是待处理财产损益
待处理财产损益是核算公司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那么你对待处理财产损益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待处理财产损益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待处理财产损益规定
我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公司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公司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益余。在制度中同时明确规定年度终了本科目一般无余额。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提到这一科目,只是在讲到存货与固定资产时,提到“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应及时进行处理,记入当期损益”。可以说,上述相关规定在理论上讲是合理的。但问题在于,当“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有余额时,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就要将其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分别作为“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或“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项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一方 (若为贷方余额,以“—”号填列)。这就意味着将“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在冲销之前视为企业资产。
待处理财产损益的主要缺陷
从理论上看,这一处理方式存在下列缺陷:一是“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它既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也不是企业的一种经济资源,正相反,它是企业的盘亏,是损失;对于它的处理企业也不再拥有控制权,重大的项目,还需经过股东大会决议或经过主管部门的批示。二是将“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列作资产,严重违背了谨慎性原则,虚夸了资产、所有者权益,有可能多计了利润。三是这一做法不符合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要求。将“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列作资产,或把“待处理财产损益”的贷方余额列为资产的减项,即用盘盈的资产来抵消企业资产总额,都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影响企业财务比率等指标计算的准确性,显然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例如,把待处理财产损失列在“资产”项下,因资产基数被不适当的放大了,会导致资产负债率缩小;反映变现能力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也会放大;其他财务比率也被不同程度的粉饰,这将会干扰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正确评价。四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因为期末"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保留余额时,是作为资产在报表上列示,会使当期的费用或损失不能得到及时确认,收入和费用则不能进行正确配比。
从现实来看,将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等有关损失挂账,即潜亏挂账,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及其他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少企业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甚至虚盈实亏的现象。这种报表列示方法无疑为企业粉饰'经营业绩留下了可乘之机。
待处理财产损益的应急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对这一急待解决的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企业清查的各种财产的损益,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清查的各种财产损益,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的,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此举对于提高企业的资产质量,使企业账面上的资产真正符合资产的定义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开始实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同时废止。相信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之后在其他各类企业(除小企业和金融企业)中的实施,“待处理财产损溢”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处理。
待处理财产损益会计分录方法
在现金盘点时,如发生账款不符,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益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即“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核算。
例如:出现盘盈状况时,在查明原因前,应记: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查出原因后,应记:(如果应支付给有关人员的)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
(如果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出现盘亏状况时,正好相反,查明原因前,应记: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查出原因后,冲回,应记:
借:管理费用(一般经营损失部分、定额内损耗)
其他应收款(残料价值、赔偿收回)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对于固定资产的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盘盈则通过“以前年度损溢调整”核算
例:甲公司于2009年8月30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5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2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那么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a、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累计折旧 60000
以前年度损溢调整 60000
b、 借:以前年度损溢调整 1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000
c、 借:以前年度损溢调整 45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500 [(60000-15000)*10%]
d、借:以前年度损溢调整 40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500 (60000-15000-4500=40500)
待处理财产损溢帐户应该注意的涉税问题
“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具有暂时性的特点。企业财产盘盈、盘亏时在该帐户挂账,一旦批准后就根据批准的结果进行结转的帐务处理。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该帐户占用资金的数额较小,不易引起税务检查人员的注意。但该帐户对财产物资盘盈、盘亏的结转直接涉及到企业的成本费用和营业外收支,因此该帐户是一个容易舞弊的账户,其对纳税的影响不可忽视。“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在财务处理中涉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挂账的财产盘盈、盘亏或毁损数有误。如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按扣除折旧后的净值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帐户,有的企业却不扣除折旧而按原值记入。又如,存货在运输途中的损失,首先应查明责任,能确定由过失人负责的,应直接转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账户,而不通过本帐户核算,有的企业却不认真追究原因,统统纳入本帐户核算,然后在费用支出中转销。再如,发生非正常损失盘亏的存货,按规定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但有的企业却不作此项处理,致使少列了存货损失,在少纳了增值税的同时多纳了企业所得税。
2、随意转销企业财产发生的损失。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企业财产的短缺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在报批后才能按规定转销。但有的企业为了逃避责任,对发生的财产损失未经批准直接转入当期损益,不合法地抵减了当期计税所得额。
2. 关于待处理财产损益如何分辨借贷关系。
待出理财产损益一般核算的资产类的损益,可以根据资产类科目的性质,资产多了记借方而待处理就得记贷方,反之则要反过来记了,也就是待处理的性质和资产相反。增加了记入贷方减少了记入借方
3. 待处理财产损益是什么科目费用类么一般怎么用啊
待处理财产损益是资产类科目,会计科目编码为1901。是核算公司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本科目下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科目。盘盈时贷记本科目,盘亏时借记本科目。具体使用如下:在现金盘点时,如发生账款不符,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益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即“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核算。例如:出现盘盈状况时,在查明原因前,应记: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查出原因后,应记:(如果应支付给有关人员的)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其他应付款
4. 待处理财产损益借贷方向
待处理财产损溢是资产类过渡科目,借方登记存货的盘亏、毁损金额及盘盈的转销金额,贷方登记存货的盘盈金额及盘亏的转销金额。企业清查的各种存货损溢,应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期末处理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应无余额。
待处理财产损益借方表示:还没有经过处理审批的,应该列入成本费用的财产损失。与此相关的概念还有待处理财产损益贷方:暂时还没有经过批准的,应该列入其他收益,或者与冲减有关费用的收益。
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账务处理
(一)盘盈的各种材料、产成品、商品、生物资产等,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产成品、商品、生物资产等,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消耗性生物资产"、"固定资产"等科目.材料、产成品、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处理.
(二)盘亏、毁损的各项资产,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本科目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借方差额,借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盘盈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财产,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企业的财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 待处理财产损益的借方和贷方各表示什么意义
待处理财产损益属于资产类科目。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核算。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非正常短缺与损耗,也通过本科目核算。企业如有盘盈固定资产的,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企业的财产损益,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待处理财产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盘盈的各种材料、产成品、商品时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产成品、商品等盘亏的固定资产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
盘盈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财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等
6. 待处理财产损溢在借方是什么意思
借方表示登记待处理财产的盘亏或毁损数;贷方登记待处理财产盘盈数。结转待处理财产盘亏或毁损时记到该帐户的贷方;结转待处理财产盘盈时记到该帐户的借方。月末如有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财产物资净损失;如有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财产物资净溢余。
法律分析
待处理财产损溢是会计里边的科目,属于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已经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该科目一般用于库存或者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无论盘盈还是盘亏,都先临时进这个科目用于核算。之后经过分析审批后转到相应的损益科目,最终体现在利润表中。期末该科目无余额,这也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端最后一项通常都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其他资产的缘故。“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经常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即“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本科目可按盘盈、盘亏的资产种类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待处理财产损损溢在未报经批准前与资产直接相关,在报经批准后与当期损益直接相关。企业的财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二十条 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帐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
7. 如何理解 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其借贷的意思
⑴本科目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包括盘盈存货的价值。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非正常短缺与损耗,也通过本科目核算。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⑵本科目应按盘盈、盘亏的资产种类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借方表示盘盈转出及盘亏的金额,贷方表示盘亏转出及盘盈的金额。
⑶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主要账务处理
在现金盘点时,如发生账款不符,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即“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核算。
例如:出现盘盈状况时,在查明原因前,应记: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查出原因后,应记:(如果应支付给有关人员的)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如果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后,)
借:待处理 财产损益
贷:营业外收入
出现盘亏状况时,正好相反,查明原因前,应记: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查出原因后,冲回,应记:
借:管理费用(一般经营损失部分、定额内损耗)
营业外支出 (剩余净损失、非常损失)
原材料或其他应收款(残料价值、赔偿收回)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对于固定资产的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盘盈则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
例:甲公司于2009年8月30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5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2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那么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a.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累计折旧 60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00
b.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000
c.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5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500 [(60000-15000)*10%]
d.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500 (60,000-15,000-4500=40,500)
8. 什么叫待处理财产损益
一、待处理财产损溢是指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盘盈、盘亏、毁损的价值。经常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即“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待处理财产损溢在未报经批准前与资产直接相关,在报经批准后与当期损溢直接相关。
二、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二)本科目应按盘盈、盘亏的资产种类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主要账务处理
1、盘盈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生物资产等,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2、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生物资产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等科目。材料、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
(四)盘盈、盘亏、毁损的财产,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本科目余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按其借方差额,属于管理原因造成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正常损失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按其贷方差额,贷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科目。
(五)企业的财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三、待处理财产损溢帐务科目
(一)待处理财产收溢
1.盘盈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固定资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2.流动资产的盘盈转销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3.固定资产的盘盈转销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
(二)待处理财产损失
1.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
固定资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流动资产盘亏、毁损转销
(1)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
借: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剩余净损失,属于非常损失部分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属于一般经营损失部分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固定资产盘亏转销
借: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物资在运输途中的短缺与损耗
(1)属于应由供应单位、运输机构、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负责赔偿的损失
借:应付账款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应将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属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报经批准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9. 会计上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借贷方分别是什么
在现金盘点时,如发生账款不符,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核算。
例如:出现盘盈状况时,在查明原因前,应记:
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查出原因后,冲回,应记: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其他应付款或营业外收入
出现盘亏状况时,正好相反,查明原因前,应记: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现金
查出原因后,冲回,应记:
借:现金或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PS: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期末不能留有余额。
10. 待处理财产损益是借方表增加还是贷方呢
待处理财产损益是一个双重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表示待处理损失的增加或待处理溢余的减少;贷方发生额表示待处理溢余的增加或待处理损失的减少。借方余额表示损失,贷方余额表示溢余。
发生盘亏,一般会把减少的资产项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做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固定资产(原材料等)
如果是属于正常合理的损耗,一般经管理层批准后,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如果涉及到保险公司赔偿的,也计入该科目。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什么是待处理财产损益借贷扩展阅读:
待处理财产损溢的核算
1.本科目核算单位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
2.盘盈的各种材料、管材、库存产品、固定资产等,借记“材料”、“管材”、“产成品”“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和“管材摊销”、“累计折旧”等科目。
盘亏、毁损的各种材料、管材、库存产品、固定资产等,借记本科目和“管材摊销”、“累计折旧”等科目,贷记“材料”、“管材”、“器材成本差异”、“产成品”、“固定资产”等科目。
3.各种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财产物资,按照规定程序经批准转销时,对盘亏、毁损的财产物资,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和可收回的保险赔偿及过失人赔偿,即借记“材料”、“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再按照扣除后的净损失转销:
流动资产的盘盈,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的盘亏,借记“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科目,贷记本科目。
因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净损失,用于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的,借记“国家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用于其他经营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4.材料、管材在运输途中发生的短缺和损耗,属于合理的损耗,应计入材料、管材的采购成本;能确定由过失人负责的,应自“器材采购”科目转入“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尚待查明原因和需经批准才能转销的损失,先通过本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后,再分别处理:
属于应由供应单位、运输机构、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负责赔偿的损失,借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应报经批准后,将扣除残料价值、过失人和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区别情况处理:用于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的,借记“国家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用于其他经营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定额内短缺和其他损失,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5.本科目应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科目。
6.本科目月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如为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溢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