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美国怎么通过战争转嫁金融危机

美国怎么通过战争转嫁金融危机

发布时间: 2022-09-11 01:39:38

Ⅰ 都说美国一发动战争就发财真的是这样吗

只要战争不会造成美军的过大伤亡,“战争规模越大、消耗越多,也就是战争要素越活跃,对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是规模大、消耗多,美国是越战越强了呢?还是越打越弱?越战之后风靡一时的美国衰落论是怎样来的呢?就算者两场战争伤亡大,那么现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呢?美国一年只伤亡几百人,该不算“过大”吧,是不是美国越打越强了呢?作者声称什么“美国的军事投入产生了一种军民互动的‘增殖效应’,军队成了国家发财致富的‘聚宝盆’”。还什么美国“暴富天下”、既然又是“暴富”又是“聚宝盆”的,那么,一场为害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从哪里发生的呀?60多万亿的国债是怎么欠下来的呀?既然那么有钱,那么暴富,为什么还疯狂印刷美元剥削世界人民,中国的近万亿美元的国债为什么不立刻归还呀?我们说,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黩武,经常靠战争转嫁危机,靠战争掠夺应付危机,但是,战争、霸权和美元的关系决不是作者所描述的那样,在作者的描述下,美国靠战争和军事工业支撑的经济成了合理合法的循环,事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我们说,美国的世界战略有三个基本要素:霸权,美元、武器(即军工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概括起来就是:靠军工生产支撑霸权,靠霸权输出美元,靠美元剥削世界,靠剥削世界支撑美国的军工生产。于是,军工生产就成了决定性的前提,成了霸权的命根子,这就是“要大炮不要黄油”的现代版本(有关这个问题,可以参阅笔者文章《中国是霸权理所当然的掘墓人》)。所以,美国现在奉行的是:经济危机越严重,越要制造严峻的战争危机,这就是霸权及帝国主义邪恶性质之所在。战争驱动链提升美国国力 冷战结束后,十几年来烽烟不断,特别是美国发动的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等战争,对人们触动很大。美国以其作法告诉世人:战争对别的国家可能是灾难,但对美国却是战略性投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美国军事工业的“火力”更是显现而出。8月15日,以色列批准斥资30亿美元购买20架美制F-35联合攻击战斗机。这是F-35在军火市场上赚取的第一桶金。美国军工业既提升了美国的科技水平,又增加了外汇收入,军工生产有效地推升了美国的综合国力。长期以来,军事需求牵动科技进步,对美国经济提升作用很大。据统计,为打造核武库,美国冷战时期累计花了5万亿美元,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越演越烈。结果,一个越搞越穷,国家解体;另一个暴富天下,称霸全球。其奥秘在于,美国有效利用了军事需求推进科技进步,全面提升国民经济。美国通过把“市场运行机制”作为纽带和催化剂,使战争、武器、技术和国民经济互动,构成战争驱动链。美国的基础设施已很完备,不需要修建大型水电站、高速公路、港口和机场,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扩大军工产业不失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及科技发展的一招好棋。同时,国家宏观调控使战争、武器、技术和国民经济互动,这构成了美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驱动链。在美国看来,国家不能因军队建设和战争而做蚀本买卖。以美国近年广泛应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例,它自20世纪70年代由美军研制,历时20余年、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才被军民领域广泛采用。毫无疑问,这种巨额投入,除了军队因国家安全需要能不计成本外,任何市场都承揽不起,但军队开发出这一项目后,市场却能诱使企业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军方研究的项目至少有60%可以直接用于民用领域。这样,美国的军事投入产生了一种军民互动的“增殖效应”,军队成了国家发财致富的“聚宝盆”。美国是一个重商主义的国家,甚至把战争也看成是商贸投资。众所周知,现代高技术武器价格昂贵。一艘航母40多亿美元,伊战中美国步兵的一套行头也高达5万美元。军队现代化很花钱,钱怎么弄?在伊战中,美军用的都是由最新技术开发出的装备。对一般国家来讲,短时间内既开发不出,也用不起这些东西。而美国则不同,它鼓励部队花钱,使用最新技术开发最新装备。不难看出,只要战争不会造成美军的过大伤亡,“非接触、零伤亡”的战争规模越大、消耗越多,也就是战争要素越活跃,对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反过来,美国的经济越发达,它投向战争机器中的资源就越多,战争驱动链越活跃。战争驱动链,不但为美国打造了强大的军队,生产出了优质武器,还衍生出无数的创新技术,使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家竞争优势。

Ⅱ 美国金融危机怎么来的

金融史将会记住2007年。2007年上半年,美国爆发了次级贷款违约剧烈增加、信用紧缩所引发的金融危机。2007年2月,次级贷款业崩溃,美国股市发生剧烈下跌,金融危机正式开始。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并且信用紧缩随之而来。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些重量级的金融企业陷入困境、倒闭或者被接管,美元贬值严重,美国股票指数快速下降,从目前来看,以上各种指标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下的游戏: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观察

20世纪70年代,美国找到了一个让世界受损、自身受益的游戏。那时,美国预算赤字上升,国债发行量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收支持续出现日益严重的贸易赤字,美国通过维持国际收支逆差为其国内预算赤字融资。美国公共债务大规模增加是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在80年代中后期之后增长尤其迅速。美国在全世界购买产品和服务,世界其余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接收美元;外国央行购买由于贸易顺差、接受投资和借取美国债务进入本国的美元,同时按照一定的汇率付出本国货币,即本国货币被迫发行;各国央行将收集到的美元重新投放在美国金融市场,购买美国国库券、企业债券、少量公司股票以及其它债务工具,为美国债务融资。

外国资金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美国大量国库券的买主就是外国资金。据美国财政部统计,2006年底,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44%由外国人持有;外国人持有的联邦债务中,有66%由外国央行持有,有47%为日本和中国持有。从2002年到目前,外国人持有美国国库券的数量仍处于快速上升之中。当然,外国资金除了主要持有国库券之外,还参与购买美国的其他金融产品,为美国的个人和企业融资。这些总体上借给美国的资金一部分弥补政府赤字,一部分提供给个人和企业资金,还有一部分作为美国的对外投资投向了国外利润高的行业。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对本国盈利高的重要产业的保护相当严格,外国无法涉足;而美国却要求外国开放其所有的产业和市场,为美国利益服务。

这样的游戏中,美国既保持了自身经济增长,又制造了全球的通货膨胀,发生危机的时候又可以转嫁危机。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个人的任务就是大量发行货币、大量借债、大量消费、大量投资,以此带动美国经济增长。2002年以来,美国个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对GDP的贡献都在85%左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美国不劳而获,掠夺其他国家财富,维持其超强实力。其一,在美国国内,这个游戏不断推高其政府、企业、个人的债务规模,自然扩大了美国金融的规模和容量,并通过资产证券化,把贷款金融机构的风险转移到国内外投资者手中,使风险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其二,在美国以外,大量增发的美元流向全世界,有贸易顺差的国家货币被迫增发,出现国内通货膨胀;有贸易逆差的国家被迫依靠大量借取美元债务生存。在“华盛顿共识”的安排下,国家经济被美国操纵,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交替中国家财富被掠夺。其三,更加致命的是世界商品大多数以美元计价,美元增发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或者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世界能源和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大多数设在美国,同样受到美国金融资本和金融规则的支配和投机操控。无论从货币增发角度、美元贬值角度还是世界综合商品上涨的角度,都能够说明这个游戏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其四,美国自身发生债务危机的时候,可以通过美元增发和贬值自然削减和消灭债务的数量,实质上最终让国外投资者以及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承担美国的债务负担。可以看出,当前美国所主导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是一个有利于美国对世界的剥削和掠夺的利益机制。
金融危机的转嫁与全球粮食、石油危机

此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从各个层面向世界范围内传导和转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世界经济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既扩大了世界的经济交往,也使经济金融危机更具有全球传染性,更使世界经济受到全球化主要推动和主导国经济政策的影响。美国主要通过货币增发、美元贬值、大宗商品涨价、全球通货膨胀以及其他各国通货再膨胀的方式向世界转移金融危机。作为重要大宗商品组成部分的石油和粮食近几年来都存在大规模的上涨,引发了全球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

石油危机加大了整体经济运行的成本,延缓能源需求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以成本增加的形式减少了每个行业和家庭的收入。粮食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影响到普通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许多亚洲、非洲国家受到粮食危机的严重影响,饥荒人口迅速增加,多年的扶贫成果因为粮食价格上涨毁于一旦。可以说,石油、粮食、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充当了美国转嫁危机的传导工具和载体。

美国金融危机转嫁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源于一种不劳而获的发展方式,这就决定了美国需要把这个依靠过度负债、过度消费、过度货币发行的循环走下去,还需要把不劳而获的成本转移出去。这种成本转嫁最终的过程是,美元过度发行,引起世界实际产品的全面涨价,引起各国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各国积累的财富在其货币贬值中,全世界一起消化美元通货膨胀的成本,美国拿世界的资金补贴国内的经济运行成本。

中国作为美国不劳而获的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承担了美国经济发展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的诸多成本。首先,中国高度依赖外资、外贸、外汇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对外依赖超过一定程度的经济体,很容易受到美国缓慢或者激烈的成本转嫁。其次,中国用没有计入生态环境、土地价值、劳动保护和保障等成本的廉价出口商品,换回不断贬值的美元,进而导致外汇储备缩水严重,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承受损失。第三,与世界市场的高度关联,使中国必然承担由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过来的成本,奇特地表现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第四,中国规模巨大的外汇资产,不仅面对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会因美国国债、机构债产品市值下跌而蒙受损失。第五,进入中国的热钱洗劫了财富,扰乱了经济金融的稳定。

面对这些影响,中国现阶段亟需在金融、外贸政策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金融的发展方式,使对外开放服从服务于国内发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国内人民共享。需要重点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合理,从而扩大内部需求,尤其是内部消费需求,增加最终产品服务于国内经济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替代过多的贸易顺差,又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此外,中国需要扩大主权信贷,替代过度地引进外资和外债,在制定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政策中保持独立性、体现主权性。

其次,中国需要认识到,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是外部成本的输入,是美国转嫁自身危机的一部分。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要增加针对性、定向性,避免伤害到外贸相关度低的国内经济部门的生产发展,避免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低增长并存的局面。

第三,中国现阶段更要务实地看待对外经济关系,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交往,注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要加强风险控制,防止发生金融危机;由于金融衍生品已经在西方国家引起极大的混乱,要谨慎地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既要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尤其是与美元保持适当的距离;又要积极、务实地推动改变收益和责任极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

Ⅲ 战争让美国解脱金融危机!

战争是解决危机最好的方法,危机说白了就是很多人失业没工作,上战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其他国家灭了还能白取很多资源

Ⅳ 讨论哈美国通过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来转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1,一战美国的确发过战争财
2,在诸多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没有成熟的情况下,他们不敢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3,另一方面,发动三战的确可以刺激美国强大的军工企业和重工业,可以使美国渡过危机。
4,美国已经有了多次化解金融危机的经验,和29年那次比,这次不算什么。
5,楼主你认为美国会向哪个国家下手?

Ⅳ 美国经济危机如何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

看了这篇文章你或许就明白了

《美国未来对华战略通盘布局已经完成》

目前有诸多迹象显示(参看何新博客楼下所提供的相关背景资料),正是2007年当中国斥出巨额外汇储备购买美国“两房”房贷后,2008年美国通过高盛公司为首的对冲投资基金,精心设局,制 造了震撼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其目的是为美国经济“释放泡沫”。

由“两房”次级贷款衍生品所引发的债务危机,其实是美国金融决策集团与高盛公司等垄断金融组织联手策划的一招苦肉计。

到目前,这一危机呈现了对美国大为利好的初步结局:通过两房股票退市和房贷归零化,已经成功地直接绑架了中国近4000亿美元(2万5000亿人民币)的巨额外汇资产。使之变成了没有利得而在无 限期的时间内,完全无法变现的纸面“呆烂账”。

而由中国所输入的这一笔巨额资金,则不仅为美国国土上提供了大批价格低廉的平民住房,而且由于这笔债务已经无限期地无须清偿——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中国帮助美国盖房子的友谊“赠款” ,其中有部分或可填补“两房”公司自身因次级房贷坏账造成的金融缺口和债务陷阱。

2/我们不能不赞叹和钦佩美国谋略家的高明与高深。

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面临四大危机:

——巨额国家财政赤字,

——巨额对外贸易赤字,

——巨额外债

——以及由于滥发美元导致美元面临崩盘。

在上述严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金融决策集团与金融垄断资本相配合,策划了一系列战略性金融“阴谋”,并有条不紊地巧妙地付诸实施:

(1)主动引爆“次贷”金融危机,令全世界猝不及防,措手不及。

(2)利用金融危机,将严重资不抵债的若干金融集团(包括雷曼、两房及若干商业银行)果断破产清盘,把烂掉的股债和债务甩给千百万国际投资者(包括许多中国人),从而甩脱债务,挤出泡沫

(3)把债务危机引向欧洲,迫使欧元暴跌,从而减缓美元贬值的冲击和压力

(4)逼迫人民币升值,最终要把中国持有的美国巨额国债虚拟化

3/实际上,美国已经成功地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由坏事变为好事,转变成可能搞垮中国这一新兴经济体的一系列战略性行动。

现在整体回头看去,美国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所欲达到的副效果,以及下一步的主要战略目标,就是要彻底洗劫中国的外汇储备。

几年以来,这一“阴谋”方案是分为如下四步走的:

第一步,洗劫中国购买的两房债券,使之垃圾化,赖去利息并且本金永远无法变现。这一步目标,日前通过两房退市已经趋近实现。

第二步,通过压迫人民币升值,把中国外汇储备尚存在的可流动部分,通过外资出境回流变成负值。

第三步,把中国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全部以美元计值而非以人民币计值),通过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而虚拟化,以至最终垃圾化。从而实际解除美国对于中国的巨额国家负债。(由于发生了欧洲 主权债务危机和欧元急剧贬值,中国使自己的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努力已经放空。)

第四步,通过人民币升值,进一步促动中国国内发生高速恶性通货膨胀、同时迫使中国提升劳工薪资成本,目的是促使外部对华实业投资(多为出口企业)不得不倒闭或撤出中国。

诱导中国加速完成所谓“经济结构转型”,即由“出口经济体”转变为“内需经济体”,从而把中国由贸易盈余国家,迅速转变成贸易赤字国和巨额外债国。

然后在未来将发生的沉重债务经济压力下,迫使中国由主权独立国家转变成为拉美菲律宾模式的主权不完整区域,变成在金融和经济、政治上都不得不依附于美国的新殖民地区域。

在这个进程中,中国的政治、社会动乱以及国土、民族分解,将自然而然地同步完成。

目前,这个计划或者世纪性战略大阴谋的第一步已经完成。第二步已经启动,第三步即将揭晓。第四步也已经显现端倪。

所困惑不解的是:

面对“两房”宣告退市如此重大的金融事件,作为两房最大债权人的中国当局,为什么不立即派出代表就相关债务问题、利息问题与美国当局进行严正债务谈判?并且如果美方赖账,则考虑采取必要 的弥补对策和处罚对策?而竟然置若罔闻,听之任之?

如果这笔巨款最终真的成为一笔无限期呆烂账,这件事将记录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Ⅵ 美国金融危机祸及全球,美国真的会用战争来解决吗中苏联盟足可挡乎

不会的 一,首先美国是个民主国家,它打仗是要国会批准资金的,国会没有同意,即使开战了,那军费问题也够总统喝一壶的了 二,美国没有什么理由对那个国家开战,就算是现在和美国闹的最凶的伊朗,美国也不会那么容易开战 三,伊朗后面可是站着北极熊——俄罗斯的,对伊朗开战,就相当于对俄罗斯的挑衅,俄罗斯现在可是正需要某件事来证明自己依旧强大,美国不可能往枪口撞的 四,美国现在至今还陷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泥潭中,再发动一场战争,估计——内战爆发的可能性会更大吧

Ⅶ 金融危机的挽救路线

每次美国国内发生危机,都会有舆论预测美国是否会通过战争转嫁危机,也总有人指责历任美国总统发动的战争中不乏有类似案例。其中最近的一次,就是克林顿政府于1998年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空袭行动。不少人认为,当年12月17日发动的这场军事打击,是为了转移美国国内对莱温斯基一案的注意。
其实自殖民主义时期开始,就时常有西方国家通过战争或冲突的方式转移国内危机,而危机之处也往往成为战争的策源地。具体来看,这种“转移”的方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间接路线,即在其他地区制造冲突或挑起战争,外引祸水;另一种则是直接路线,也就是自己赤膊上阵。
通过战争转嫁危机利益何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在政治上,战争能够起到消解国内社会压力,转移国内关注焦点的作用。大规模战争还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居民对国内民生水平的期待。战争往往还伴随着国内控制的加强,例如布什政府在发动“反恐战争”后,通过“爱国者法案”等手段,极大地加强了对舆论和社会生活的控制。这种社会控制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用来预防国内经济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经济上,战争可以人为造成国内经济动员局面,军工产业的膨胀则可以极大地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军工产业复合体及其响应的政治势力也往往会因此支持政府扩充军备的政策。
从军工产业的拉动效应来看,目前,美国的军工厂每生产1300亿美元的产品,就可以直接拉动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每增加10亿美元的军工生产,就可以新增上万个就业机会。这还未将军工产业间接的拉动效应计算在内。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形势下,军工产品的生产可以直接拉动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最重的制造业,如汽车、飞机、机械等行业,这不仅有经济意义,还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这种以军工生产刺激经济的前提是,能够最终通过战争手段获取利益,否则将会面临有产出无收益的尴尬局面。在殖民主义时期和帝国主义初期,每次王朝战争和国家间战争都伴随着巨额战争赔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的收益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不再像过去那样“赤裸”见人,例如,攫取对象国矿产资源,占领对象国市场,瓜分对象国国外资产等。
应当指出的是,美国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但是,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明显是得不偿失的,特别是两场战争的战费比例过高,反而阻碍了军队的换装进程,进而影响了军工企业的利益。即使仅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也是有动力的。也许,从伊拉克撤军,再重新寻找新的对手,才较为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以战牟利”战略。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还存在着潜在的热点地区,可能成为此类战略的对象。
挑动其他国家冲突的战略也可以带来较大的政治和经济收益。例如,冲突当事国对大国的政治依赖会加深,而大国通常也是主要军工生产国,所以冲突当事国大多需要向大国购买军火,还往往会以较高利率向大国借贷,或以较低价格出售其国外资产套现等。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就曾向英国、美国大量借贷。在几乎历次战争中,都有一批因出售军火而获利颇丰的国家,以战争受益者的形象“载入史册”。

热点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基建投资类股票 发布:2025-08-22 01:25:47 浏览:105
股票交易规模市场 发布:2025-08-22 00:52:22 浏览:18
如何炒股财富金钥匙 发布:2025-08-22 00:37:03 浏览:916
股市跌了多少年了 发布:2025-08-21 23:50:38 浏览:569
腾讯音乐娱乐股市上的代码是多少 发布:2025-08-21 23:14:46 浏览:865
牛年基金开盘怎么选 发布:2025-08-21 22:44:20 浏览:863
炒股指标如何定向软件账号 发布:2025-08-21 22:03:48 浏览:414
招商银行如何看基金定投收益 发布:2025-08-21 22:00:41 浏览:41
基金营业市盈率在哪里看 发布:2025-08-21 21:59:57 浏览:229
这波股市怎么调整 发布:2025-08-21 21:51:14 浏览: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