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上限对理财有什么影响
Ⅰ 大额可转让存单开放后,对普通人的理财都有什么影响
存款证,简单的说就是流动性定期存款,是由银行业存款金融机构向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发行的可以转让和抵押的记账式大额存单。CDS可以为未来存款市场的定价提供参考。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国家在存款利率放开的过程中,都把发行CDS作为推动改革的重要手段。
CDS起源于1961年的美国。当时,美国政府以 "Q条例 "控制银行利率,利率上限通常低于市场利率。再加上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其他货币工具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 "现象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新的融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增强市场竞争力,花旗银行推出了第一张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转让的10万元以上的大额可转让存款证。由于存款证流动性强,利率高于银行存款,一经发行就受到投资者的欢迎。1970年,美联储取消了对10万美元以上和90天内的CD利率的限制。1983年,美联储取消了对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从而完全实现了利率自由化。在利率自由化的中期,日本和韩国分别于1979年和1984年推出CD,然后逐步提高自由利率存款的比例,最终实现了利率自由化的成功。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Ⅱ 如果放松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会对市场有什么影响
如果存款利率上限放松,存款、理财、信贷、股市、楼市都有可能受到较大的影响。
未来存款利率上限极有可能放开
在我国,楼市的动态除了受到政策的影响之外,银行信贷的动向也会对楼市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存款利率上限放松,存款利率上涨,因为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加,再加上可利用的资金比较多,银行可能为了保持利润转而将信贷投向一些风险领域,比如房贷产,从而博取高额利润,一旦房地产获得更多的银行资金支持,就有可能变热。
Ⅲ 银行存款利率对个人理财的影响 1.积极作用 2.制约作用.. 跪求各位大神...
银行利率的调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当通货膨胀时物价全面持续上涨,国家实行货币政策,上调利率,抑制经济过热,稳定物价,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商品的购买力,增加人们银行储蓄存款收入,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不利得是,贷款利率的上升,抑制了人们的投资需求。 当通货紧缩时,经济停滞,物价全面持续下跌。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人们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下调促进人们对投资的需求,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就业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存款利率得下降,减少了人们存款收入。
Ⅳ 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对老百姓有什么影响
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在通缩风险上升,负债成本下降,资产回报率下行的趋势中,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并不一定会导致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对表内存款成本的影响预计不大。
整体而言,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有了价格的制定权,对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会更加主动,可能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这些贷款利率较高,能改善银行财务状况,但也会提高贷款利率的整体水平。因此,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存贷利差会缩小,但大幅收窄的可能性较小。
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也将使金融机构以资产定负债的趋势更加明显。在资产配置荒的环境下,决定了金融机构难有大规模扩张负债的冲动,即使取消上限,存款利率也不会出现明显上行,这有利于持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但也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提出更高要求。
Ⅳ 大额存单对百姓理财有何影响
想要高收益又害怕钱打了水漂,大额存单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谓大额存单,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是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属一般性存款。
与传统的存款相比,大额存单更为灵活。这一点体现在存期选择更多,包括有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8个月、2年、3年和5年共8个品种,比普通存款期限的品种多了9个月和18个月两个品种,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人对期限配置要求。
大额存单发行采用电子化的方式。可以在发行人的营业网点、电子银行、第三方平台以及经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渠道发行。
利率水平上浮,质押有利变现.对储户来说,大额存单有没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利率水平决定的。根据《暂行办法》,发行利率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固定利率存单采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计息,浮动利率存单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为浮动利率基准计息。这一突破存款利率上限的约束被认为是大额存单意义所在。额存单付息方式分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和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两种。
Ⅵ 存款利率上限一旦放开 对理财有什么影响
这个影响不大,一般就是小银行上浮多些,大银行上浮少些。主要是降息影响大!央行降息,所有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包括理财,利息都在下降。如: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网络理财等。
Ⅶ 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在通缩风险上升,负债成本下降,资产回报率下行的趋势中,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并不一定会导致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对表内存款成本的影响预计不大。
整体而言,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有了价格的制定权,对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会更加主动,可能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这些贷款利率较高,能改善银行财务状况,但也会提高贷款利率的整体水平。因此,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存贷利差会缩小,但大幅收窄的可能性较小。
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也将使金融机构以资产定负债的趋势更加明显。在资产配置荒的环境下,决定了金融机构难有大规模扩张负债的冲动,即使取消上限,存款利率也不会出现明显上行,这有利于持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但也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提出更高要求。
Ⅷ 存款利率变了,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存款利率变了,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存款利率变了,对我们影响有多大,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均向记者确认,存款利率要下降的消息从上周五开始流出。 6月21日,多家银行猝不及防下调存款利率,用实际行动确认了这条消息。
存款利率变了,对我们影响有多大1
6月21日,银行存款利率定价改革开启,多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开始调整。消息从6月18日开始流出,一夜之间,银行客户经理奔走相告,存款利率从6月21日起将下降。
存款利率的任何变化都将影响170万亿元的存款市场,你的钱袋子又要缩水了?
大额存单不香了
上个周末,银行工作人员又加班了。
“三年期大额存单目前兴业银行50万元以上,利率4%。有需要的客户联系我,周一没了。”
“之前说本周要存三年定期的客户,私信我,下周大概率降息!急急急!!!尽量都在这周存进来!”
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均向记者确认,存款利率要下降的消息从上周五开始流出。有消息称,自6月21日起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将从原来的3.85%下调至3.25%,调整幅度达到60个BP(基点)。这个周末,银行员工正忙着帮有需要抢购大额存单的用户申报额度。
“存款利率应该是要下降了,不过信息还没有公开。但是各大银行应该都有信息漏出来了。”6月20日,某大行客户经理向记者确定,“下周应该就知道了,大额存单应该还是有,就是利率下来了,按照我们得到的消息,下来的还不少。”
6月21日,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用实际行动确认了这条消息。
“猝不及防的降息,昨天还是3.9%,今天就是3.5%。”某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某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三年期和五年期的都是3.5%,下调0.09%。
记者注意到,由于利率持续走低,多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安全性资产方面的推荐不再首选大额存单,而是各种代销的年金保险类产品。
“无风险利率现在肯定是越来越低,要尽快锁定利率,不然受利率下行导致的收益损失会越来越大。”某国有大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为何存款利率突然下降?6月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对利率自律机制的探讨,提出改变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定价方式,由目前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同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应设置不同的上限。
利率下降对银行而言意味着什么?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表示,此次存款利率定价改革是人民银行指导利率加点模式。自律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设置了不同的最高加点上限。这个定价改革把四大行和其他银行区分开,属于首次如此规范。
整体而言,此次调整后变化:四大行是主要存款品种在指导利率基础上加点50BP,其他银行加点75BP。大额存单稍微高一点。
此次加点改革最大特点就是中长期存款降息,短期存款不变。从存款结构看,受影响最小的当然是活期存款占比最高的银行,其中招商银行活期存款占比64%,处于最高水平。四大行普遍处于50%的活期存款占比水平。其他股份制城商行普遍较低,其中城商行中宁波银行是例外,活期占比54%。
“存款利率制度的任何变动,都直接影响170万亿元的存款定价,效果立竿见影(假设活期存款也降息的话),不论是普通定期存款,还是结构性存款,还是大额存单,存款端的收益率曲线都会变得更加平缓一点。”孙海波表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管理部门希望通过引导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存款业务合规理性发展,维护存款市场良好的竞争秩序,进而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推动银行降低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
“银行如果负债成本过快上升,它有可能传导到贷款环节,这样不利于银行降低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如果中长期存款利率能够有所下行,那么它下行的空间传导到贷款环节,这样能够推动银行更好地降低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董希淼表示。
此外,存款利率的下调将降低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上限,降低其吸引力,资金或流向货币基金等产品。招商证券银行团队认为,此举将适度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利于息差改善。
存款利率变了,对我们影响有多大2
调整背后:定价机制改变
此前有“坏银行”抬高利率扰乱市场竞争
“是不是降息来了?”看到部分存款产品利率下降的消息,很多人感到糊涂。
实际并非如此。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揭开长期存款利率下降的答案: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有所调整。
根据公告,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另一个变化在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升有降”,半年及以内的短端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的自律上限有所上升,一年以上的长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
为何要做出这样的调整?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公告中指出了一种“坏银行”的做法。按照存款基准利率倍数确定的利率上限,存在明显杠杆效应。由于长期存款基准利率较高,执行利率也明显偏高,扭曲了存款的期限结构。
“特别是个别金融机构利用长期存款利率较高的问题,通过多种不规范的所谓‘创新’产品吸收长期存款。其他银行为稳定存款来源,被动抬高存款利率揽储,推升整体负债成本,出现了存款市场由坏银行定价的问题,不利于存款市场有序竞争。”公告称。
招商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向贝壳财经记者进一步举例称,之前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后能达到4.1%左右,但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很低,可能仅有1.4%-1.5%,那么存三个月的定期甚至一年定期,都不如买利率更高、流动性相对更佳的货币基金,导致大家存短期定期的意愿低。此次定价机制调整可以缩小长短期存款的.利差。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也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之前存在远期利率水平倍数过高的问题,会抑制中长期投资。此次调整会带来短期利率一定程度的上升,对抑制短期通胀有利,也能避免资金过度涌入短期理财市场,导致存贷款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王红英认为,长期看,由于利率压低,会使得大量资金增加社会融资整体规模。“从这个角度,对权益类资产,如股市、企业股权投资市场的改善等都会有积极作用。”他进一步称,由于政策是对所有金融机构实行统一标准,所以从政策角度来说,不会加大银行间异常的竞争揽储力度。
那么,定价机制改变对普通消费者有何影响?公告表示,各金融机构仍可在自律上限之内,与存款人自主协商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并不一定会有大的变化。目前,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总体平稳,有关调整正有序推进。
“新方案实施后,金融机构无需大幅调整所有期限的存款利率,而且一年以上的存款占比也较小,总体看对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影响都不大。”公告称,长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将有所缩窄,有利于引导银行存款回归合理的期限结构。此外,新方案同步调整了中小银行和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二者之间仍存在合理利差,有利于维持目前相对均衡的市场竞争环境。
存款利率是利率体系“压舱石”,目前全面降息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去年疫情暴发初期,央行多次下调贷款利率水平,市场上就曾出现过同步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给银行“减负”的猜测,银行也自主下调过大额存单等存款产品利率。
例如2019年还有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收益率达4.125%(即在3年期定存基准利率2.75%基础上上浮50%),去年下降到3.85%(在基准利率上上浮40%)。彼时多位银行理财经理解释称,一是因为降准,银行资金充足;二是央行采取多种措施引导贷款利率逐渐下行,甚至有的存贷款利率出现“倒挂”,为防止资金套利,加上银行为了降低负债成本,存款利率走低。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声音,在去年4月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明确,存款利率跟普通老百姓关系更加直接,要充分评估并考虑老百姓的感受。央行官网显示,上一次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还是在2015年10月。
刘国强表示,存款利率是利率体系里的“压舱石”,所以实行起来要考虑得更多。除了百姓感受,还要考虑比如物价情况、经济增长,内外平衡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