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放水多少合适
❶ 金融危机是什么 通俗的说!
总需求不足----生产过剩-----通货紧缩(贷款,投资减少)-----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倒闭------民众失业------总需求进一步不足-----生产进一步过剩-----通货进一步紧缩(贷款,投资减少或则停止)-----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企业更大量倒闭------民众...................................。
2000年美国发生科技网络泡沫破灭,造成经济萧条(也就是总需求减少)。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通过各种手段,放资金于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宏观调控。但经济内部的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并未恢复,放于市场的资金并未真正用在了实体企业(比如工厂增加生产,雇佣更多工人,或则企业投资机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等,追其原因,仍然是总需求不足,或则外部竞争激烈,企业投资于生产既无更多利润,也无必要。)导致资金过剩,过剩资金进入地产,大宗商品有投资变为投机,若干年后,也就是2005年,当美国政府觉得经济已经复苏并增长时,开始抽水,把当初放出来的水收回去。(因为长期放水,水多容易通货膨胀,实际是已经通货膨胀。)
于是投机于地产的资金成本增加,逐步减少,泡沫破裂。(至于中间的许多金融杠杆,次贷问题,我已省略。)接着银行倒闭,信心伤失,即使没倒闭的银行遭到挤兑,为了应对挤兑,以及投资风险,没有倒闭的银行开始停止放贷,非金融正常企业由于得不贷款(比如通用汽车,由于经营状况本来就不太好,又由于无法获得贷款,短了资金而倒闭。)也相继倒闭。市场货币流通减少,交易减少,通货紧缩形成-----需求减少导致商品价格下跌-----企业进一步倒闭-----民众进一步失业----总需求进一步不足-----生产进一步过剩...........。
马克思认为是剥削导致社会总需求总是在一段时间后低于总供给,因为民众的剩余价值被剥削,民众的生产与消费之间总是不平衡的,民众消费不了自己生产。过剩的供给导致价格下跌,当跌过企业的生产成本后,企业开始倒闭,所有问题由此产生。因此资本主义本身的制度不健全造成了经济危机总是周期性的发生。下一次可能是2012-2013年,因为救次贷危机的办法仍然是大家印钱,一但因为通货膨胀而收回那些钱的时候,一切又将回到原来。
写的已经够短了,没办法再短了。
❷ 经济危机钱放货币基金安全吗
货币基金是比较安全的没有啥波动哦但是08年金融危机也有亏的,另外收益不高经济不好国家会放水钱就贬值其实也是亏了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买入股票因为那时候是低点,但是需要学习很久才能学会一般人炒股都是不会的瞎买,还有个办法就是指数基金 这里面是一大批选好的股票目的是降低风险比如沪深300是我国三百个最大公司 等于一下买了一堆大公司风险比较低但是也需要学习买书
❸ 金融危机来临,有钱人是存钱合算还是投资固定资产
我的意见是留现金,因为无论如何要保证生活能维持下去。
经济危机发生后,金融资产的价格会开始下降,造成股市动荡,进而引发大面积的实体经济倒闭,失业人口增加,也许你的收入水平就会降低。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时候,现金能够更好地维持你的生活,毕竟房子是换不来生活必需品的。现金,具有最好的流动性。
金融危机时的资产价格普遍下跌,不管是金融资产还是房产。如果是全款买房还好,如果是贷款买房,则有可能导致个人实质破产。不论何时,将财富都投放到不动产上是不明智的。
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大部分国家都会通过发行货币刺激经济。就像08年金融危机一样,美国大量发行货币,中国也推出多次量化宽松。并且国家加大投资扩展需。所以这个时候货币贬值最快,如果只是存钱,那是绝对亏损,但是如果投资至少还是有希望能够赚钱的。在金融危机,可以买实物黄金避险。也可以在金融危机当中低价收购房产和一些优质企业,在危机度过以后,将会有机会迎来巨大回报。
如果是长期持有5年以上的,可以考虑买股票型基金,当然要选一个比较好的基金,比较稳定的。因为现在股票可以说是最低点了,近1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样比较好增长,当然基金本来就是适合长期持有的。如果是在5年以上的,年利润15%左右吧,这个是从美国两百年基金的利润来考量的。而且可以买定投。就是每个月都投固定的一部分,有些基金甚至接受每月最低500块钱的定投,这样也不会感到压力。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无所谓,因为没有钱。对那些中产阶级来说,有点困难,因为有点钱,需要保值或增值。
❹ 央行出新招,新一轮万亿放水
近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 开启新一轮万亿级放水。
欢呼吧!躁动吧!看看央行过去都干了啥好事:
如果不算精滴细灌,从2008年至今,央行共开了三次闸。
第一轮:2008-2009年
缘由: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第一次大规模放水启动,从08年9月开始降息降准,共降息5次降准3次,存款利率下调了1.6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1.5%。
结果: 本轮灌水,让因为金融危机而腰斩的房价,正式走上了“失控”的轨道。
第二轮:2011-2012年
缘由: 欧洲债务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
降息2次降准3次,存款基准利率下调了0.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1.5%。
结果: 让第一次“限购”政策破产,市场开始不再相信限购政策能控制住房价。
第三轮:2014-2015年
缘由: 我们自己的经济不太好。
6次降息5次降准,把存款基准利率下调了1.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3%。
结果: 房价“发疯”,我们至今仍处在房价发疯的后遗症之中。
所以现在一提放水两个字,不少朋友反应倒是很快,房价要按不住了?大家炒起来!
歇歇吧你!
这次和以往不同,央行创设了一个新的金融工具—— 碳减排支持工具
这个工具的出台,不仅实际效果非常值得期待。更重要的是信号意义—— 进一步确定中国经济增长的正式换锚。
以前经济增长怎么拉动?房地产、房地产、房地产。而如今,要把以前靠房地产拉动的信贷增长,逐渐转换到新的增长点,新能源就是重点之一。
1、这个金融工具到底是啥?
关于这个新出炉的工具,官方原文表述如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 社会 资金促进碳减排。
鉴于阅读门槛较高,我们提炼一下:
1)全新工具(过去没有)
2)精准直达(不会跑偏)
3)只针对三个方向(就这么点)
三个方向分别是 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 具体细分,央行也指了出来,都是一些小而精的行业。
三大重点支持领域
碳减排支持工具, 本质上就是针对上面这些行业的低息贷款。
如果你的企业有幸属于上述这三大类领域,那么可喜可贺,你向银行申请碳减排贷款,1年期贷款利率将低至3.85%左右。
这个贷款利率对于企业来说还是非常划算的。截至今年二季度,企业从金融机构拿到的平均贷款利率是4.58%。
企业贷款的数额往往又都比较巨大,这就意味着能省一大笔利息。
而央行为了鼓励银行去给这些企业放贷,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优惠:
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
例如: 某家银行给符合条件的一众低碳企业,贷款了10个亿,那可以向央行申请6个亿的资金支持,1年后按照1.75%的利息还给央行即可,到期后还可以再申请2次展期。
对银行而言,1.75%远低于2.95%的MLF利率, 是目前可从央行拿到的“最便宜”资金,因而具有“定向降息”的效果。
俗话说有便宜不占傻瓜蛋嘛。不过目前这个政策,先在部分大行试点,待时机制成熟,再大规模铺开。
碳减排支持工具操作细节
2、为什么此时推出这个工具?
三季度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有所上升,PMI已连续两个月处于50荣枯线以下,逻辑上需要政策有进一步的稳增长稳内需措施。
央行在此刻给低碳企业开绿灯,就是让他们能拿到更低利率的贷款。 这是在继各类新能源基建政策之后,实打实地精准资金支持。
根据粗略测算,如果这一政策渠道投放畅通, 该工具陆续提供的流动性可以达到1.1万亿左右。
另外根据方案设计, 央行会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投放碳减排支持资金, 这是什么骚操作?为什么这么搞?
过去的时候,央行是先投放基础货币,然后让银行去投放信用。这个模式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时候不太理想。
比如央行将钱给了银行,但如果银行风险偏好比较低,觉得这笔钱放出去会有风险,那么即使这些资金很便宜,银行也未必敢放给实体。这就会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
投放货币是为了促进信用,是为了稳增长,银行不敢放,就让政策初心不再,甚至银行有可能拿去搞同业套利去了。
要规避这个风险,就要强调货币政策的直达性,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货币宽松能快速作用于实体。
而“先贷后借”,你可以理解成基本是反过来操作的,也就是说:
首先, 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贷款。
然后, 在发放碳减排贷款之后,才可向央行申请资金支持。
而且你不能耍滑, 针对符合条件企业,要求银行提供发放碳减排贷款的情况、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验证。
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在央行的行政调控意愿和银行市场化行为之间寻求某种平衡。 从商业银行角度可以理解为“既要投,还不能乱投”。
这也反映出央行在工具推出初期仍较为审慎,防止其成为“大水漫灌”新的渠道。
总之,当前货币调控面临两个挑战, 信用扩张依靠哪个需求引擎?货币传导效率如何提高?
应对挑战,碳减工具未尝不是货币调控转型背景下的一次有益尝试。其精妙的结构设计,或许可以为未来的政策操作提供一些启示。
3、跟我们的投资有何关系?
每一次有这种政策出台,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有没有投资机会?
这还用问吗?
截至2021年3季度,主要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14.8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9%。
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
今年3月易行长明确指出:
“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未来碳中和相关产业, 可以拉动的资金规模,是百万亿级起步的! 关键是,这个规模是会不断增长的。
很明显,大家都能看出来,新能源即将替代过去地产的作用,成为主要的增量引擎。 随着时代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正在变迁。
过去十年,是房地产、三四线棚改、大基建的天下。
未来十年,则是围绕碳中和、碳减排、新能源带来的融资需求。
但是要知道,现在仅仅是开始,每一次的产业变迁,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定会经历经济增长换锚的阵痛。
这是一条,艰难而正确,漫长而有效的道路。换而言之,对于碳中和、新能源行业,这是一个长期具有确定性的赛道, 结构性投资机遇在政策不断支持下会不断凸显。
但是,期间一定伴随着各种不确定性,伴随着各种波动,所以入场的时机非常重要,持有的时间非常重要。
不要把投资搞成投机,投机追求的是一夜暴富,一步登天,但投资更注重长期、稳定、持续的盈利。
更重要的是,一定一定要足够专业。 为什么,我们做任何一种投资选择,想要持续赚钱、想要降低风险,前提是什么?前提是足够懂它。
泛泛来看,这个世界上的投资无非就两种,专业投资型和神奇乱投型。
很多人自己炒股,总是隐约感觉在被人耍着玩,其实不用怀疑,就是有人在玩你。
就比如说碳中和概念,什么碳达峰、碳汇、碳监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核证减排量、自愿减排量,随便拽几个名词你就原地蒙圈了,不玩你玩谁。
总之吧,未来可以明确的是,地产、基建在整体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步下降,根植于此的传统货币调控模式也日渐式微。 无论是基础货币投放机制,还是信用创造的模式,都要跟着改变。
放水模式变了,投资的难度就变了。以前央行放水,房子是热钱的蓄水池。如今,资本市场成了新的蓄水池。 面对全新蓄水池,股票和基金愈来愈成为关注的焦点。
但是股票太复杂,建议从基金入手,要是连基金都玩不明白,建议从抱专业机构的大腿入手。 投资不是为了找刺激,要么靠自己,要么靠高手,赚能把控的钱,赚心安理得的钱。
❺ 金融危机时如何理财
怎么理财是一直都在提的问题,市场上你能搜到的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都实在是太复杂了,今天我就简单点把我觉得特别不错的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给你们!
目前有一门基金课程我觉得非常不错,推荐给大家,大神们专注基金投资多年,年化收益可达15%:仅限50人!点击参加《基金训练营》,跟投高收益基金!
下面进入正题
1. 股票--具有高回报的理财产品
只需要去券商那里开个户,不用准备太多本金,就可以进入到股市。本身股票的刺激性特别大,投入的资金建议不要超出总资金的20%,对于理财新手不建议炒股,因为风险非常高的,想要系统的学习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不然就只能当韭菜。
2. 基金——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兼备的理财产品
由于基金的资金是放在银行保管的,因此非常安全。相对于投资股市来说,基金是由专人管理的,不用自己盲头乱撞,投资收入相对稳定很多。基金10元起卖,价格非常亲民,投资种类也不会集中在一个品种上面,风险很低。基金的最大优点在于:赎回方便,流动性强,不用担心钱被套牢。
很多人基金收益不高的原因就在于自己不会挑选基金,要和屡创神话的投资大神跟投,收益才能长宏:限时福利!点击参加《基金训练营》,高收益基金已流出。速度跟投收益可达15%!
3. 国债——门槛低,安全性高,流动性较差的理财产品
国债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只要100元就能买;而且是国家发行的,安全性会更高;年收益能达到4%左右。国债是属于长期投资,非必要不建议提前兑取,因为在提现时需要0.1%的手续费。
综上所述,理财最合适的产品还是基金,普通人理财在投资过程中都有三个不利的点:不专业、没时间、钱不够。而投到一只给力的基金,完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找到了。想买一款高质量基金的话,就来关注基金训练营:点击参加《基金训练营》,基金投资能躺赢!
以上是我对《金融危机时如何理财?》的回答,望采纳~
点击文中链接了解理财训练营,让你在理财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❻ 如果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什么才是最保值的
其实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债务危机,说的更简单些,就是社会上欠债的人太多了,社会的债务量太大了,很多人还不起债了,导致大量的企业和个人破产,而大量企业和个人的破产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呆账、坏账,从而破坏了整个社会的金融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大量的企业倒闭潮、失业潮,社会经济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大量债务无法偿还,而这些债务很多都是投在了资产当中,资产由于没有资金的支撑,会导致大量的资产价格出现严重的下跌,人们手上的大量资产会面临严重贬值的危险。
最后就是,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的话,最好不要轻易地辞职,因为在金融危机期间,工作会很不好找,任何生意也很难做,只有等到金融危机过后才是跳槽或者出来创业的好时机。
❼ 当金融危机来临时,把钱存在银行好还是兑换成现金好
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首先要看是局部金融危机还是大范围金融危机,如果是影响颇深的金融危机,把钱存在银行也没有问题。把钱存在银行和兑换成现金的区别不大,因为都是以现金的形式存在,金融危机的风险在于货币贬值,现金形式下的财富不管放在哪儿,购买力都会降低,区别在于把钱放在银行最少还有点利息可以拿,兑换成现金放在手里利息都没有。
抵御金融危机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买黄金,因为黄金的性质稳定,是天然的货币,被世界各国公认。本国的货币只能在本国用,但黄金可以在全世界流通,本国的货币可能出现贬值,黄金不会。如果你能准确判断出金融危机要来临时,购买一定量的黄金是不错的选择。
❽ 如果真爆发金融危机,普通人怎么让自己财产保值,为什么
如果爆发金融危机,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经济危机来了,那么会来的很快。“发展像公牛爬梯,步履维艰;衰退如灰熊跳窗,一泻千里。”经济增长是日积月累,但是泡沫一触就破,经济将迅速倒退至多年之前的水平。当危机发生时,它是如此迅猛,令人措手不及。有经验的人,会提前知悉,而我们(普罗大众)发现的时候,大家争前恐后(想离场),马上就会把“路”堵死 。像新年春运一样拥挤。
因此,(对普通人而言),提前准备,不要被迫行动。
如果你是佼佼者,必然明白这个道理:要准确预知市场是不可能的。它太紧凑了,专家也做不到精准。
就像研究火山爆发的科学家,会得知未来发展的信号,地壳压力激增,温度上升,气体溢出,大地颤抖……你知道火山要爆发了,甚至知道,这是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节点,它必然发生,你甚至可预测它的规模和成因。但你永远无法预计,发生的准确时间。正因如此,有人会年复一年的预测,火山随时爆发。而爆发时,总有科学家死在山上。
‘F哥看金融’提到了一部我也很喜欢的电影【大空头】,有一点请留意:即便是电影里的神人,第一批得知次级贷款危机的人,到结局时,大多破产, 而体制任未坍塌。
但你觉得这是个泡沫,并立即行动,请至少准备好以下两件事。
1、
你早不早,派对都准时开始。当别人继续收获巨额股息,资产增值时,你只能在旁边(看着),就像冲浪一般,在浪潮湮灭前,总有机会爬的再高一点,一点。如果你选择在可控手段中离场,你会错过一些东西,但也避免在湮灭时被波及。并等待下次机会。与冒险的策略相比,你注定会失去一些金钱。
2、
正因你超于常人,所以人们(不会理解)甚至会取笑你。显然,任何成功的投资都是与常理相反。市场价格已达成共识,因而,事情必然会与投资者最期待的情况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即便你买了好公司的股票。也不会顺利。因为他们达不到预期。一个糟糕的公司,哪怕仅比预期好一点,也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我相信,世界的经济如同火山一样,在现行的体系中存在很多压力,并且裂缝已经出现。债务已经比2007/08年高了许多。政府已无力解决,如果(危机)爆发,灾难会比07或01年更严重。有些迹象会和1929年相似,没人知道何处会开始,这也并不重要。但这会是22万亿的美国国债,大于75万亿的不明负债,可能是欧元区意大利打破稳定条例,也可能是中国的超量企业债务以及房地产泡沫。1、关于金钱
如果你每天工作,付出,得到相应的食物,居所,衣物。那么没有金钱是不是也是可以的?
现在我们手机支付,你可以理解为金钱,但本质上,无非价值交换。金钱是作为一个交换工具,还是一种剥削手段,还是兼而有之?
2、何以居安
危险还没有发生,如何行动说的过早,但是居安思危,必须有所举措。如果有债务,要还债,这几乎废话。但是隐含的意思是,不仅要还债,别立新债,成为了钱的附庸,则盛世喘息过日子。灾难第一个灭亡。
3、资产配置
难免会提到贵金属,房子车子。却忘记了两个最重要的资产,时间与精力。普通人唯有的不外乎这两个资产会值钱。时间和精力有价值之后,金钱不外乎一个度量衡罢了,有了金矿还怕换不了饭吃?
普通人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不仅没有金钱,而是没有精力,还没有时间。
金融危机
❾ 央行放水40000亿是哪一年开始的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有一次量化宽松放水4万亿。然后是2018年1月开始到2019年,MLF置换加上释放的资金流动性,加起来差不多又有4万亿。
❿ 为什么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会有一批人赚到钱
金融危机每个人都觉得是不好的事情,金融危机发生是非常正常的,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经济出清,由于长期来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导致资产价值偏离,社会生产力过剩等情况,金融危机的出现实则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出清完毕后,社会又会欣欣向荣。
企业拿到钱会在资本层面上造成极大的贫富不均,美国是资本化极高的国家,而且还相当自由。在福利上,美国政府觉得每个美国人都有权利选择如何去调配自己的收入去为自己谋福利,和中国不一样,中国是政府统一收五险一金为国民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