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如何撬动金融场景千亿级收入

如何撬动金融场景千亿级收入

发布时间: 2022-11-29 22:10:04

A. 民生信用卡场景金融主要产品

民生信用卡场景金融主要产品以支付和信用为核心功能,集生活、消费和融资服务于一体,为顾客提供丰富的消费场景和完善的金融服务。
一、场景金融业的发展规模
场景融资是指利用新的金融科学技术,将金融活动有机嵌入现有场景服务中,促使经济行为的有效完成。 消费金融的意义在于将金融产品与各种场合融合,使复杂的金融需求自然,解决消费者消费需求与购买能力之间的矛盾。 场景融资关注用户的痛点,提供解决方案,贴近消费者的逻辑和观点,通过快捷易用的功能设置实现消费需求的转换。
二、场景内金融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
因为任何金融都一定会有相应的金融交易场景,金融不会脱离具体的交易场景而独立存在。 未来互联网金融的许多创新是在设计整个金融交易场景的过程中将服务与交易本身联系起来,使整个服务更有价值。 例如,腾讯、阿里争夺离线支付市场,分别通过支持嘀嗒、快捷的方式,鼓励出租车使用者通过手机、二维码扫描等多种方式支付车费。 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们不断充实各自的支付体验,整合、开通网上资源,着力于场景内金融建设。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推进,“互联网”成为创新商业模式、优化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企业对互联网化、场景化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 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民生银行积极探索新兴公司的金融服务模式,2015年底成立交易银行部,聚焦场景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实现银行产品与行业APP沟通,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获得性。 目前,民生银行已形成“场景化交易银行”的产品体系,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

B. 如何搭建银行场景化营销体系

1、 细分客户 客户细分与分层对众多银行从业者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了,客户的细分与分层是差异化营销制定的关键核心基础,长期以来,银行是以客户在银行的资产对客户进行分层,就像意大利经济学家提出的“二八定律”成为银行业黄金利润的分割点,20%的利润来源于优质客户,80%的利润来源于普通客户,多数银行将这20%的客户区分为私人银行客户和财富管理。 分层细分的好处在于便于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进阶式服务策略,对于优质客户来说,分层细分帮助客户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从而有利于吸引客户不断收拢、沉淀在银行外的资金,对于零售客户来说,客户分层是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维度,从客户的盈利、时间和特征三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彼此的相互作用,银行还可以根据忠诚度、人口属性、客户价值、客户消费、现金流等特征对客户进行细分,形成客户的特征化标签,使得银行的数据沉淀和分析变得更为丰富,打造线上线下营销,拓宽营销渠道,疫情的原因,也改变了部分中老年人的群体消费习惯,必然使得后续线上营销的目标客群被扩大,这一机会银行也是需要抓住的,在银行积极推动线上营销的时候,客户细分就显得格外重要。
2、 自建场景,将场景化与客户细分相结合 在场景化营销概念中,强调“销售即场景”,通过制造场景的方式,重构零售的人、货、场,从场景选择上来说,自建场景的第一步就是筛选细分市场,根据上述的细分原则针对不同的群体构建不同的场景,然后对现有的渠道进行清洗再利用,努力挖掘新的场景,以客户需求作为依据,重新审视和挖掘场景的资源和作用,完善场景的效果问题,抓住需求更高频的场景,同时对现有场景不断细分,才能带来新的场景价值。
3、 建立递进式情感链接 千篇一律的单刀直入式营销已经让客户心生厌倦,因此对于营销人员来说,不如换一种营销思路,抛开金融产品的利益功能,从客户其他的需求入手,寻找情感的链接点,通过情感链接的方式获取客户信任,面对我们推出的产品,形成一种与客户之间的情感递进式链接,倾听客户对产品的意见以及客户需要什么产品的诉求,尊重客户意见,与客户之间搭建信任基础,比如面对中老年妇女的客户群开展一场营销活动,除开产品的金融特性外,很多银行想到了“广场舞拓客”的方式给阿姨们创造了表达金融需求的条件,通过服务加礼品的模式去打开关口,从而成功营销。
4、 嵌入式营销 以往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金融业务总是自成体系,无论是营销、服务还是创新都在自有渠道、自有产品的范围内展开。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再加上金融机构竞争日趋白热化,原先的获客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因此银行必须转变策略,获取金融服务的“入口”开始逐步散落到需求场景中,转变为“客户本位”的服务模式。把金融服务融入到外部环境,成为生态中的一个组成单元,与众多参与方共同服务客户,“共享客户”成为基本共识。例如越来越多的银行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寻求第三方合作,将过去独立的金融服务分散的嵌入到一个个生活应用场景之中,再通过各种APP,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更是为融合外部服务边界打下坚实的金融基础。作为一站式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金易联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开放的数字化技术能力、帮助企业打造行业级生态、实现多机构链接。

C. 2021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附17家银行优秀案例)完整版

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客观分析了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包括宏观背景、市场供需变化、政策驱动、移动端用户规模、未来市场空间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数字化的定义、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情况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情况;第三部分主要呈现和分析面向五大指标维度的调研数据结果,包括机构调研、消费者调研以及第三方数据监测等情况;第四部分主要是部分银行机构在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优秀案例;第五部分是调研总结与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发展建议。

报告总154页,受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

【完整版报告领取方式见文末】

大纲目录

第一章 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

1.1 国民经济良好运行奠定行业发展基础

1.2 监管完善驱动消费金融市场规范发展

1.3 消费金融移动端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1.4 未来五年市场增长空间近11万亿元

第二章 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情况评价

2.1 数字化定义与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2.2 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情况评价指标体系

2.3 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评价情况

2.3.1 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情况的整体评价结果

2.3.2 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五大维度指标评价结果

第三章 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调研情况

3.1 消费金融用户画像

3.1.1 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近 60%,收入多在5千至万元区间

3.1.2 数字用户以年轻客群为主,35岁以下占比超8成

3.2 数字 科技 战略布局及资源投入情况

3.2.1 银行持续加大 科技 投入

3.2.2 数字 科技 战略布局走向纵深.

3.2.2.1 75%的受访机构设置了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

3.2.2.2 业务情况分化明显,数字化仍面临挑战

3.2.3 部分机构的数字 科技 战略及实践

3.2.3.1 全国性银行数字化战略及金融 科技 创新实践

3.2.3.2 区域性银行数字化战略及金融 科技 创新实践

3.3 数字化产品及用户评价情况

3.3.1 消费金融产品种类丰富

3.3.2 用户对产品的喜爱度评价

3.3.3 用户对移动端产品的感知评价

3.3.3.1 超 7 成用户常用 APP 获取服务

3.3.3.2 查账还款是微信银行最常用功能

3.3.4 用户对产品的品牌印象情况

3.4 业务流程数字化及用户评价情况

3.4.1 银行等机构消费金融业务流程数字化情况

3.4.1.1 线上服务渠道已成标配,亦是获客的重要阵地

3.4.1.2 积极 探索 数字风控技术,智能化提升服务效率

3.4.2 业务流程数字化重塑消费者的体验感知

3.4.2.1 超 9 成功让用户在线完成授信评估

3.4.2.2 近 7 用户对线上办理效率评价在 8 分及以上

3.4.2.3 超 8 成用户了解套现将降低信用额度

3.4.2.4 超 6 成功让用户通过手机银行还款

3.4.2.5 移动端成为用户使用消费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

3.5 场景生态建设及用户评价情况

3.5.1 银行等机构不断拓宽消费金融数字场景生态布局

3.5.1.1 餐饮和购物是目前数字场景生态布局的重点

3.5.1.2 场景化的数字营销助力获客与获客

3.5.2 多元场景与丰富权益进一步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3.5.2.1 数字用户在出行、支付等场景应用渗透率超 10%

3.5.2.2 近 8 用户对场景丰富度满意,评价集中在 9 分

3.5.2.3 用户偏好短信、微信、短视频等线上营销触达方式

3.5.2.4 费率折扣是最具吸引力的营销策略

3.6 用户对产品及服务满意度情况

3.6.1 近 7 用户对产品满意度评价在 8 分以上

3.6.2 超 6 成用户对服务满意度评价在 8 分以上

3.6.3 用户整体满意度评价集中在 7 至 9 分区间

3.6.4 超 8 成功的用户愿意推荐他人使用

3.7 社会 责任履行情况

3.7.1 持续开展公益活动,主动承担 社会 责任

3.7.2 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3.7.3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员工人文关怀

第四章 优秀案例

4.1 工商银行:推进“第一个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建立数字生态运营体系

4.2 建设银行:强化 科技 创新能力建设,提升数字化运营质效

4.3 农业银行:从平台搭建到运营服务,做最“用心”的数字化银行

4.4 广发银行:以 科技 驱动业务的蜕变,以 APP 连接场景化经营

4.5 浦发银行:全面升级“全景银行”战略,提升智能化运营水平

4.6 广州银行:客户经营和渠道创新,打造精品数字化银行

4.7 中原银行: 科技 赋能获客与风控,信用卡业务逆势增长

4.8 盛京银行:坚定“市民的银行”定位,提供有温度的客户体验

4.9 上海农商银行: 科技 赋能信用卡业务,打造特色普惠金融服务

4.10 吉林银行:质量与效益并重、发卡与分期并行的进阶之路

4.11 民泰银行:数字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数字化风控为业务保驾护航

4.12 齐鲁银行:以敏捷组织模式,践行“小而美”的数字化转型

4.13 长安银行:数字化运营助力弯道超车,融合区域文化构建特色产品

4.14 兰州银行:全面布局智慧运营,推动信用卡业务数字化转型

4.15 汉口银行:启动信用卡战略提升项目,打造线上全流程服务体系

4.16 齐商银行:数据驱动业务发展,金融 科技 助力精细管理

4.17 日照银行: 科技 投入五年翻倍, 探索 数字化转型之路

第五章 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发展建议

5.1 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调研发现

5.1.1 全国性银行战略特色鲜明,区域性银行战略目标有待细化

5.1.2 数字化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各机构多发力移动端产品建设

5.1.3 各业务流程数字化程度存在差异,风控领域转型步伐较快

5.1.4 场景生态开放程度相对较高,全面建设开放银行任重道远

5.1.5 各机构数字化转型得到用户认可,以客户为中心成效初显

5.1.6 人才短缺是数字化转型瓶颈之一,机构多以内部培养为主

5.1.7 机构积极承担 社会 责任,以数字化转型成果反哺 社会 发展

5.2 消费金融数字化发展建议

5.2.1 拆解数字化战略目标,全面推动转型实践

5.2.2 打造数字化拳头产品,强化用户品牌感知

5.2.3 精细化分层目标客群,数字营销高效触达

5.2.4 科技 与业务加速融合,切实提升客户体验

5.2.5 提高数字场景渗透率, 探索 前瞻领域布局

5.2.6 加强数字化团队建设,搭建人才培养体系

结 语...............................................................

D. 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思考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 科技 (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了近三年以来金融 科技 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浙江省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全面推进“数字浙江”建设。2021年以来,浙商银行深入贯彻中央与浙江省委的战略部署,围绕“两最”总目标全面实施平台化服务战略,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思维和理念,提升数字化能力和方法,构建数字化体系与机制,积极打造“ 科技 +金融+行业+客户”综合服务平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银行经营提质增效。


一、金融 科技 创新基础

近年来,随着新兴 科技 的快速发展,各类数字化技术不断涌现,在政务、金融、产业链等各领域进行了大量应用,逐渐拉开了各行各业乃至全 社会 的数字化转型大幕。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近三十年来的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和迭代后,对 科技 手段的重要性与 科技 引领金融创新具有清晰的认知。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银行业在技术变革浪潮中持续推动金融 科技 发展与转型升级,电子化取代了原有的手工操作、登记簿记账模式,信息化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应用互联互通以及线上业务办理。当前,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行业的 探索 与应用,银行业对数字化转型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银行通过金融 科技 深化服务实体经济,在推动银行自身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各行各业的产业链转型升级,为经济 社会 全面数字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金融 科技 创新挑战

尽管银行业开始加快金融 科技 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但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还是存在来自内外部的制约与挑战。

第一,技术成熟度制约业务场景落地。 数字化转型浪潮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飞速进步,然而技术在各自领域的成熟度存在差异,每种技术均有各自发展时期特定的业务场景产物,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及局限性制约了应用场景的落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其在图像识别、生物识别技术已经进行了较多应用,但在语义识别、逻辑推理等领域仍处于技术发展上升期,尚未形成具有较好效果的示范应用。另外,如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进行了较多应用,但在跨链、链上链下一致性以及作为基础设施构建更大范围联盟链等关键技术上仍然需要突破。因此,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将金融 科技 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场景、重塑流程。

第二,安全自主可控尚待内外部能力提升。 我国银行应用的大部分操作系统、服务器等基础设施以及数据库、技术平台等软件较多依赖于国外相关技术厂商,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尚待提升。以区块链技术为例,部分银行及厂商基于Hyperledger Fabric等国外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最终应用于金融业务之中,虽然是开源产品并且实现了国密等符合国情与监管要求的特性,但仍可能存在安全后门、制裁使用等问题。对应领域的人才不足也使得国产化进程较为困难,国产基础设施、软件的能力、易用性、生态等也需要时间来检验。

第三,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创新与迭代。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通过产学研、迭代开发等机制快速推进,甚至在关键技术的攻关上采用了“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加快突破,而标准化建设往往需要在技术与应用进入初步推广期之后进行立项,标准制定的周期相对较长,可能无法跟随新技术、新应用的变化,需尽快建立适合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化体系快速迭代建设机制,为金融 科技 应用提供规范指引。

第四,互联网对银行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带来冲击。 头部互联网公司在零售端产品、架构、运营等方面的理念与管理模式独具特色,银行在吸纳融合互联网典型机制的同时,也对自身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形成了冲击。一是在组织架构上,银行因为特有的金融属性需在审慎框架内进行有限尝试,而互联网公司可通过扁平化管理加快决策,其 科技 公司属性允许进行试错;二是在运行模式上,业务部门与信息 科技 部门相互独立,以需求为驱动开展研发工作,难以支撑数字化转型阶段新技术应用的敏捷反应、快速决策、技术储备,而互联网公司通过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切入点的理念在零售端布局产品占据了大量入口。银行如何平衡两者,推动产品创新与应用推广,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三、金融 科技 创新对策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新技术与金融场景的融合应用,更是对体制机制的重塑。以浙商银行近年来的实践为例,银行数字化转型之路有四大核心。

第一,加速 科技 前置,引领业务创新 。浙商银行目前已成立研究院,综合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落地金融应用,优化经营模式、改造业务流程,加强数据运用,提升各条线业务和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浙商银行与知名高校以及头部高新技术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金融 科技 实验室,加强产学研合作, 探索 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加强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以 科技 引领业务创新。

第二,强化自主可控,加强技术攻坚 。浙商银行坚持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核心应用自主研发,近年来在区块链、知识图谱等底层基础技术与应用建设上完全自主可控,积极拥抱鸿蒙、鲲鹏、麒麟、泰山等国产软硬件基础设施生态,并通过多方安全计算、TEE等技术加强对敏感个人信息数据的保护。自主可控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浙商银行积极参与各项省部级重点课题项目、“揭榜挂帅”项目等,以最大限度激活企业 科技 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攻坚核心关键技术,助力打造国产自主可控的金融 科技 发展模式。

第三,以标准化建设引领,有序推进技术发展 。浙商银行广泛参与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标准制定。目前已参与《信息安全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参考架构》、《信息安全技术 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规范》等国家标准制定,参与工信部电子标准院、北京金融 科技 产业联盟等机构主导的具有行业、产业示范意义的标准制定,为金融 科技 技术的标准化建设添砖加瓦。同时,浙商银行积极参与中国人民银行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向行内标准的转化和引导,切实做到以标准为指引,推进产品实施,提升各项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建设。

第四,转变 科技 管理,创新协同机制。 浙商银行全面构建适应于平台化服务等全行战略发展要求的全新金融 科技 组织架构,实施以产品为中心的创新协同机制,推行一体化敏捷研发机制;实施“引进来、输出去”工程,持续加大 科技 投入和高精尖人才引进力度,培养金融 科技 复合型人才,充实金融 科技 队伍,通过金融 科技 产品输出加强服务实体经济,构建生态,形成标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持续申请区块链、人工智能金融 科技 基础技术相关专利,截至2021年8月末,区块链发明专利授权数9项,位居股份制行第一。


四、金融 科技 创新

一是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双引擎驱动业务创新。浙商银行于2017年在同业首创基于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将企业各类资产转化为区块链电子金融工具,帮助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盘活应收账款,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 社会 效益。同时,为解决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数据一致的问题,提升链上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浙商银行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采集真实、实时的企业经营动态、动产质押数据,建立了“客观信用体系”,通过边缘端统一管控、原生数据上链、多维度交叉验证等机制,提升银行风险管控能力,构建良好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生态,目前已在金属加工、养殖、仓储等行业进行了试点与推广。

二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综合运用提升风控能力。浙商银行大数据风控平台综合应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技术,广泛引入外部相关数据、模型,填补了客户准入、关联关系、授信审批、贷后管理、预警管理、财务分析等系统支持能力的空白。浙商银行充分整合利用内外部数据构建10亿级企业画像知识图谱,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舆情分析预警自动化处理,根据大数据风控规则或模型形成预警信号或风控结论,进一步深化金融 科技 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全行风险管控的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


五、金融 科技 创新展望

第一、纵横驱动,构建金融 科技 应用创新基石 。一是顶层纵向驱动,设立“金融 科技 管理委员会”,创新 科技 体制机制顶层设计,由“一部N中心”向“一部一公司一研究院”转型,实现组织架构变革;二是业务横向驱动,通过金融 科技 支持团队派驻业务条线协同业务创新,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提出,主动在业务模式中融入金融 科技 能力,提升数字化能力转化率;三是 科技 横向驱动,加强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实现快速迭代的研发机制,构建适应不同行业技术输出和业务服务于一体的基础性平台。

第二、对标同业,加强新技术综合运用 。通过对标先进同业的产品服务体系、先进的金融 科技 手段,研究先进同业好的理念、好的做法、好的机制; 探索 5G、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交叉解决方案,激发技术创新的活力,形成新一代金融应用技术,从而加速推动银行业金融 科技 创新进程。

第三、场景切入,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痛点、难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场景服务为切入点,提供“ 科技 金融 行业 客户”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业、乡村振兴、“双碳”、绿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中推进自身金融 科技 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转载自《中国金融》2021年第22期

E. 携手新商盟,大中华金融杨大勇计划将如何进行金融场景布局

北京和宁波金融圈都知道杨大勇是个职业骗子呀,大家小心。

F. 渤海银行向轻型银行转型主要体现在哪七个方面

毋庸置疑,轻型化转型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有银行业人士指出,要真正实现“轻经营”和“轻管理”,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基于此,有头部股份制银行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银行,并把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作为转型下半场的主攻方向。足见科技在银行轻型化转型中的重要性。

无独有偶。近年来,沿着“轻银行”发展方向,渤海银行持续在科技领域发力,紧紧围绕“中台架构、数据驱动、智能运维、敏捷高效”的金融科技转型工作思路,加快推进该行“持牌金融科技公司”转型工作。

渤海银行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或可从如下数据中一窥端倪。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渤海银行信息科技部在册人数共709人,同比增长75%。值得一提的是,该行科技人员占比在2021年末达到7.32%。另一方面,渤海银行全年科技投入9.45亿元,同比增长68.75%。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该行完成信息科技“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建设了金融科技转型与中台架构设计、新版手机银行App、“风险30+”等重大工程;持续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湖仓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对公业务自动审批模型等重要项目建设,全面促进向数字化银行转型。

需要注意,在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轻银行”发展目标的过程中,科技虽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能盲目追寻前沿技术本身,而忽视业务发展的根本逻辑。多名银行业人士认为,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经营管理的全面升维和范式转换。

渤海银行是如何将技术与业务有效结合,实现1+1>2的效果?

以该行普惠金融业务为例,据了解,借助金融科技,渤海银行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大数据的作用,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全面汇聚不同渠道信息,结合客户的业务链、信息链进行节点梳理,促进经营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时,按照小微企业用款“小、频、急”的特点,优化结算、存款、票据、国际业务,实现申贷、审批、还款等服务的线上化、自动化。

在产品与服务层面,渤海银行通过打造“1+N”圈链方案产品,创新业务模式、风险措施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的批量授信机制。同时,发掘核心企业、互联网头部公司、商圈、市场、政府大数据平台等信息中枢,实现授信业务的批量化营销。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渤海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594.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9.70亿元,增长62.91%;普惠金融贷款客户14.62万户,比上年新增6万户。

科技对零售业务板块的赋能效应亦在显现。2021年,渤海银行零售银行紧密落实“四五”规划,拓展“大客群”、搭建“大平台”、构建“大生态”,持续推进“轻舟计划”,推动数字化与零售业务的深度融合,一体式风险管理与产品创新的协调发展,零售业务持续发挥着全行“战略突破型业务”的作用。

年报显示,2021年,该行零售条线实现营业收入103.52亿元,同比增长20.13%;零售存款总额1349.32亿元,同比增长32.36%,增速在12家股份制同业中排名第一。

“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是深入的、深刻的和深远的。未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都要因之而重检、重塑、重启和重构。”屈宏志说。

重生态服务:价值为锚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往“轻银行”的路上,仅有数字化是不够的。麦肯锡曾在报告中指出,“数字化+生态圈”是银行业转型的必然路径。

所谓“生态圈”,对银行而言,精髓在于通过“金融+场景”的方式服务客户端到端的金融相关需求。银行从客户潜在痛点出发,挖掘一系列解决客户痛点的场景和机会,从而将金融产品全方位、无缝插入客户旅程端到端的相关场景中,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银行较早意识到生态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提出建立以开放和生态合作为核心的“生态银行”,并率先提出“共生共建”模式,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场景共建、数据共享、价值倍增。

近年来,该行“生态银行”持续进阶。年报显示,2021年,渤海银行生态银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以面向全用户、贯穿全时域,将金融服务进行解耦整合、模块封装,通过API服务、H5、小程序、金融云服务等多种方式,开放产品与服务、交易与流程、数据与算法、链接行业生态。

另一方面,完善“走出去、请进来、共生共建”体系建设。搭建产品货架,将渤海银行信贷类、财富类及代销产品进行适网化、标准化包装及输出,将金融服务及产品融入场景等。

得益于此,在资产规模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同时,渤海银行存贷款规模均再迈新台阶:报告期内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人民币9379.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6%;吸收存款人民币8359.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5%;存款的增加同步带动负债总额的上升,报告期内,该行负债总额人民币14761.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41%。

可以看到,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生态银行”的构建,其最终目的都是指向——在为用户服务过程中,提供更高的价值和更好的体验。

这方面,渤海银行持续在探索。比如2021年通过客户洞察,深挖客户金融场景需求,以钩子产品将生态客户向线下网点引流,提升客户活跃度和留存度,形成对整个圈链、行业及生态客户的覆盖和经营,推出线上金融服务营业厅“云网点”,并将其打造为新的业务增长极。另据了解,自实施数字化战略转型以来,渤海银行离柜业务率已超过90%。

与此同时,渤海银行全力推进新版手机银行建设,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生态银行经营服务能力的升级。再者,积极响应共同富裕、乡村振兴、适老化等国家战略,不断加大下沉市场的推广及服务能力,整合带有地域化、用户差异化的服务。

根据年报,报告期内,渤海银行推出便民利民惠民品牌“渤揽惠”,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政务民生和消费生活等领域持续引入高质量、具有品牌效应的生态合作伙伴,形成“一行一场景、一城一特色”的客户本地化专属服务。同时,针对老年客户推出“长辈版”,字体更大、操作便捷,集成全局语音导航、一键求助等定制功能。

多名业内人士直言,在以“七轻”为核心的“轻银行”转型思路下,渤海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生态银行等方面,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且颇见成效。未来,只要秉持以客户为中心,强化服务价值导向,该行高质量发展的护城河将进一步拓宽,长期成长可期。

热点内容
炒股养家有什么用 发布:2024-04-19 19:25:48 浏览:884
期货怎么买点白银 发布:2024-04-19 18:54:47 浏览:511
四川迪泰金融服务怎么样 发布:2024-04-19 18:53:19 浏览:603
东方红基金年内亏多少 发布:2024-04-19 18:42:55 浏览:492
锐智炒股怎么样 发布:2024-04-19 17:47:36 浏览:125
直销申购的基金如何赎回 发布:2024-04-19 17:38:44 浏览:750
杨子新材股票历史价格 发布:2024-04-19 17:27:10 浏览:969
了解什么是流通货币 发布:2024-04-19 16:34:37 浏览:659
云海金属股票历史最高价格 发布:2024-04-19 16:30:00 浏览:662
同花顺购买基金在哪里 发布:2024-04-19 16:27:48 浏览: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