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为什么我精通理财却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我精通理财却过不好这一生

发布时间: 2023-01-04 07:17:20

㈠ 为什么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有段话在最近一年中似乎引发了全网的共鸣,“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以至于很多人在第一次听到这段话时, 内心都为之一颤,有一种被电到的感觉,似乎在 那一瞬间终于有人懂得了我们所有的心酸 ,抚慰了我们所有的创伤 ,然后告诉我们一切这不是我们的错,只是老天爷没有善待我们。

然而扪心自问,那些道理我们真的懂得吗? 王阳明先生曾说过“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说明我们以为的懂得并不真的懂得。因为我们只是沉溺在急切地想寻找人生哲理的情绪陷阱中无法自拔,并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付诸实践,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道理的表层意思,却产生了一种不该有的洞明世事的错觉,并期待借此能迅速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急于求成的我们不知道理该如何运作,不知它背后层层叠叠的关系脉络,所以当我们真正用到时还是一脸懵逼。所以那些我们没有去切身体会和领悟、没有在内心融汇贯通的道理,说一千道一万,也是别人的经验,而我们即使知道的再多,终究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现实会毫不留情的打破我们的幻想。这时我们却贼喊捉贼,反过来抱怨被命运戏弄,控诉老天爷不公,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想要过好这一生,势必要“绝知此事要躬行”,毕竟“实践出真知”,在深度的思考和扎实的实践的结合下,让道理成为自己的真知灼见,指引自己前进。

然而这一生能不能过好,谁也不能给我们一个准确答案,毕竟这是诸多因素掺杂在一起,产生的一个偶然结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有想过好这一生的强烈欲望,在认清自己不足的前提下,即使只做到 最通俗理解下的“知行合一”,即思考与实践相结合 ,并为之坚持不懈,随着思想的不断升华,我们一定可以过上认知中的好的人生!

㈡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认为其实就是因为懂得太多的道理,所以才会过不好这一生。如果说我们所有的道理都懂,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到你去解决,那不是非常扯淡的一件事情嘛,很多事情他不会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发展的,所以才会让人类那么的痛苦,因为很多事情他都是不受控制的,都会有瞬息万变的变化。就好像我们读书一样,难道我们解决问题就是把书上的东西照搬嘛,肯定不现实呀。

什么事情我都懂,但是我真的做不到。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按照书本上说的那些方法去处理一切的事情,那这个世界上哪有这么多的烦恼呢?哪有那么多的坏人呢?很多事情都不是受我们控制的,所以我们什么都懂,但是依旧都不能够过好这一生。

㈢ 为什么学了很多知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为什么我们学了很多知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精英日课,万老师的"《模型思考者》1:把思考正规化"有一段精彩论述。

首先,把你的认知过程分层。

这个金字塔把人的认知分成了四个层次,它们是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

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数据。数据代表各种事件和现象,比如你出门看见下雨了,这就是一个数据。数据本身没有组织和结构,也没有意义。数据只能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并不能让你理解为什么会发生。

数据的上一层是信息。信息是结构化的数据。你看见下雨只是数据,但如果有人统计哈尔滨市在2019年7月份这一个月总共下了多少雨,这就不是简单的数据了,而是信息。信息是很有用的,可以用来做分析和解读。

信息再往上一层是知识。知识能把信息组织起来,告诉我们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有云导致下雨,因为下雨所以天气变得凉快,这都是知识。成语典故和思维套路都是知识。模型,则可以说是一种高级知识,能解释一些事情,还能做预测。

认知金字塔的最上一层,是智慧。智慧是识别和选择相关知识的能力。

你可能掌握很多模型,但是具体到这个问题到底该用哪个模型,敢不敢用这个模型,则是智慧。

比如,一只小猫从4000米的高空掉下来,请问它会给地面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你得先选一个模型。

用最简单的重力加速度模型,你会发现小猫触地之前的速度非常非常快,它会在地上砸出一个大坑。但是用一个更复杂的模型,考虑到空气阻力,物体在大气层中的掉落速度其实会趋向一个恒定的数值,并没有那么快,那么这个危害就不会很大。如果掉下来的是一只小老鼠,甚至可能都不会死。

从数据到智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升级。如果一个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只体验而不知道总结,他得到的就只有数据。有人偶尔看看新闻,知道现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什么意思,他就获得了信息。有人能从经验中总结一些规律,还从书本上学到一些说法,他就拥有了知识。

那为什么有很多人说 “学了很多知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因为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 有智慧,会选择该用哪个知识,能使用模型做出决策,而且还真敢去执行,那才是真本事。

从数据到智慧,你会发现越往上就越主观。信息已经是个性化的总结。知识中的因果关系已经是主观的判断。而智慧,更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到底该选哪个模型?没有固定的操作流程。

经济学家有句名言说“所有模型都是错的,其中有一些是有用的。”模型说的不是真实世界,而是对真实事件的抽象和简化。你必须忽略很多因素,才能让问题可以推演。而这么做的危险是你可能得到完全错误的结论。

所以你需要了解每个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你需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你需要有创造性。你有时候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模型,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主观抽象描写,代表正规化的思考。模型通过严谨的定义和数学逻辑关系,允许我们做精致的推演,从而获得精确交流、解释、判断、设计、预测、探索和采取行动的能力。而选择什么样的模型、选择一个还是几个模型,则是智慧。

昨天与一个朋友(好友姜地主)聊天,他有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学习方法,一种就是归纳总结法,还有一种叫费曼学习法。归纳总结就是我们常用的读书学习。而费曼学习法,则是我们的游泳学习。你永远不可能通过在地上,用意念游泳而学会游泳,你必须投入到泳池中去学习。从数据到智慧表面上是从主观到更高的主观联结。但是到了智慧的层面,它就不仅足更底层的知识的连接,还有实际的引用了,它是需要持续去游泳才能学会的。

你学了很多知识,但是没有去应用,是永远也掌握不了智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且依然过不好这这一生。"的根本原因。

㈣ 为什么有些人学了理财知识,却依然赚不到钱

事实上,也有很多学金融的人赚了大钱!金融行业收入水平在各大行业中仍然是相对比较高的。

首先,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

其实,360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专业领域都有收入高的人,也都有收入一般的人,虽然有些行业平均收入高,但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收入都高,而且大多数行业的收入结构都是金字塔型,越往上收入越高,越是底层收入越低,这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源从来都属于能力强或者资源好的群体,收入自然也是如此。

其次,金融行业收入名列前茅,学金融赚大钱的人明显多于其他行业

今年5月份份,国家统计局曾经公布了各行业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数据显示,金融行业平均收入高居第三;此外,上市公司公布的员工收入数据看,银行、保险、券商的平均收入水平远远超出其他行业,上市金融机构平均年薪基本都在二十万以上,这些企业的高管动辄都是数百万年薪,所以金融行业赚大钱的人其实远远多于其他行业。

㈤ 为什么学会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文|一凡

最近看《曾国藩传》感触很多,受益匪浅。

好像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抄写一些名人名言,有的甚至都能倒背如流。

可是那些名人名言,只是成了我作文里的金句,却根本没有成为我行动的指针。

每一次聆听前辈、大咖、老师们的讲话,都觉得特别有道理,好像一下子就说到了自己心坎上,并油然升起一股崇敬之情。

但是到了最后,往往只能在遗憾中长叹:我本可以......

最终自己活成了马云说的那种人: 夜里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其实,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学会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就像我们都知道吃蔬菜有益健康,却仗着年轻身体好,天天吃肉撸串;我们明明知道熬夜早衰折寿,却天天刷手机刷到后半夜......

明明知道,只要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好,就有成功的可能,可是却总被那些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所吸引,无法集中精力对一件事情全力以赴。

看到了曾国藩的成事之道,我开始反省自己。

清代名臣曾国藩,也曾有过自以为是、心浮气躁的时候,只不过后来他通过不断地省察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才最终战胜了自己,成就了自己。

《曾国藩传》还没有看完,但曾国藩的三条成事之道,却让我印象深刻:

一、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以专而精,以纷而散。”意思就是,专注可以让我们拨开迷雾,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越走越远。

曾国藩这句话,适用于每一个人。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到精神专注,就有可能做成做好,如果思想杂乱无章,事情一定没有办法完成。

现在生活纷繁多变,无论学习中还是工作上,我们很容易就会被眼前的迷雾遮蔽,迷失方向,以致左顾右盼,无法专注。

如果能够专注于一事,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会让我们所做之事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曾国藩认为,任何事情都不可以等到明天,今日事今日毕,否则很多小事日积月累,最终只会造成累疾,难以消除。

所以他曾要求家中晚辈们,一定要有时间的观念,要学会珍惜时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勤奋的精神,就可以勤能补拙,成就事业。

勤能补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有多少人都安于现状,跳不出自己的舒适圈呢。

幸运的是,现在我已经养成每天五点起床读书写作的习惯,也算是向勤奋迈了一大步。

三、择一术以坚持,他术不可全废。

“择一术以坚持,他术不可全废”意思是,选择了一个方向后,就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同时也不能对其他方面有所偏废。

从这句话中可见,曾国藩是个做事特别专注和认真的人,他认为,一心不可二用、做事不能见异思迁,一定要专注。

在读书上,曾国藩要求自己: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绝对不会去读第二本书;在读书时,他绝不去处理其他事务。

他认为,做事贪多,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一件事做不好,什么事都做不好。

另外,他还强调,在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同时,还不能偏废了其他事情,具体事情要具体对待,不能本末倒置,一定要把力气用到点子上,这样才能精益求精。

在这一点上,我就有些犯了贪多的毛病。四月份工作本来就很忙,还同时报了两个课程,结果贪多嚼不烂,很多课程没有时间去听。

时间安排得太满,要做的事情太多,太杂,只会让自己乱了分寸,失了初心,一样事情做不好,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让自己专注做好一件事,有空闲了再去做别的事情。

学习曾国藩,以专而精,择一术以坚持,凡事不可待明日。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从此静心写作。

㈥ 学了很多理财技巧却理不好财的7大原因

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学了很多理财的技巧却还是理不好财怎么办呢?下面我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帮到您!

为什么有的人已经学会了很多理财技巧,但是仍然觉得自己没有理好财呢?根据我多年的投资理财实战经验分析,我总结了以下7大原因:

1只看不动,缺乏实战

学理财不仅仅是学知识,单是从“理财”这两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所谓“理”就是打理、管理的意思,这是一个动词,所以理财是非常注重实操性的。就好像学游泳一样,如果你只是在岸上学习各种游泳姿势和游泳技巧,跳到水里仍然是不会游泳的。

学理财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边学习理财知识的同时,一边还要积极的将理财思维运用于实际生活。比方说,记账是理财的基本功,但有多少人在坚持记账呢?一个家庭不记账,就好像一家公司没有财务人员一样,一团烂账,吃枣药丸。

我经常跟会员讲,我是一名理财思维的身体力行者,我坚持记账、坚持定投、坚持运动、坚持早睡早起、坚持将理财思维融入我自己的生活。我正在用我的行动力来影响每一位理财巴士的会员。

2只研究技法,不注重心法

所谓技法,就是各种投资理财的技巧;所谓心法,就是理财背后的原理。理财的技法和心法就相当于功夫当中的招式和内功,如果练功的时候只练习各种招式,而不修炼内功的话,那只能练出花拳绣腿来,算不得真正的武林高手。在投资理财方面,拿投资大师巴菲特来说吧,很多人都想研究他的投资方法,但实际上,他最厉害的仍然是他的心法。巴菲特从小就很节俭,把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于投资,同时,他的投资策略也非常的稳健,他不懂科技,就不去碰科技类的股票。这些都是他的理财心法,也是造就他亿万身家的真正秘密。

当然,心法这东西不是知道就可以的,知道未必能够做到,它需要每日精进,不断提醒自己。所以,在我的会员课程当中就融入了大量的理财心法,我用各种实际案例来提醒会员,帮助他们修炼强大的内心。

3独自享用,不愿分享

很多人的习惯是,有好东西就自己收藏着慢慢享用。甚至有人还很直白的跟我说,他学理财是希望自己比身边的人更快的富裕起来,所以他不想把理财的秘密告诉身边的人。但事情恰恰相反,理财知识是越分享越多的。你只有在分享的时候,才能够进一步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同时还能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跟你沟通交流,共同进步。

我刚开始学理财的时候就很喜欢跟身边的人分享,在分享的同时,我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又继续去学习。后来,我甚至还在公司里组织同事参加理财学习班,而我就是当时的理财讲师,虽然同事们都很欢迎,但我却被领导批评说不务正业。回到今天来看,正因为我乐于分享,才让现在的我有了做理财教育的基础和底气。

4自学成才,没有导师

在刚学理财那会,我就很想有人指导我,所以我不断的向那些懂得投资理财的人请教。但那时候,我的老师多半是一些民间股神或是金融从业人员,他们讲的也多半是股票投资知识。因为在我身边找不到真正的理财导师,所以我只能从书本当中去寻找。那时候我如饥似渴的看了很多理财投资的相关书籍,巴菲特、罗伯特清崎这一类的投资理财大师就是我的理财导师。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自学是需要有自律性的,而且还很容易走弯路,我相信不是每个人都有我这样的自律性和意志力。在这种情况下,理财导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他会直接影响你学习理财的效率。当然,导师的作用并不在于手把手的教你,而是在你感到迷茫的时候点醒你。

我是从2005年就开始学习和研究投资理财,拥有超过十年以上的投资理财实战经验,同时,我还在2015年成功的实现了财务自由。虽然,我不敢自称为理财专家,但是教理财小白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当然,我自认为我最大的特点应该是,我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复杂的理财观念和投资技巧,这也有利于理财小白更快的理解和吸收相关的理财知识。

5没有良好的理财氛围

如果你想购买一款理财产品,你会向谁咨询呢?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人会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咨询,但实际上,这些亲戚朋友并不没有太多投资理财的经验,所以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在牛市的末期,他们就劝你进场炒股;在熊市的末期,他们又劝你割肉离场。俗话说,三人为虎,身边说三道四的人多了,难免就会影响你的投资决策。所以对于初学理财,意志不够坚定的人来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

如果你在身边找不到这种氛围,我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加入理财社群。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建立理财巴士社群的原因,这样就能让更多志同道合的理财爱好者集合在一起,大家共同进步,一起奔向财务自由。

6只看免费资讯,不愿意付费

在互联网时代,免费的资讯到处都有,今天有人说要定投指数基金,明天又有人说指数基金不符合中国国情,你到底相信谁呢?免费的东西虽然很容易得到,但是内容往往过于碎片化,不能让你系统化的学习,而且你也不会珍惜免费到手的`东西。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随手可得的东西就会放到一边不去看、不去学,但是花了钱的东西就会认真去看、去学习,因为不学就浪费了。

其实,理财方法和投资策略无所谓好坏,关键要看你如何运用。这就好比练毛笔字,如果你今天练柳体,明天练颜体,后天又练欧体,最后肯定是会乱的,其实无所谓哪家更好,你只要参照一家字体去练习,掌握其中的奥妙之后,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学理财也同样如此,最好是按照某一家的理论和方法,系统性的学习一遍,掌握其中的精髓以后,再总结出自己的理财方法和投资策略,这才是上上之策。

7只待在舒适区,避免遇到困难

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心理上有三个区域。只做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就是舒适区;做稍微高出能力范围的事情,就是学习区;而远超自己能力的事情就是恐慌区。真正的学习是没有所谓的轻松又有趣的,我们必须让自己尽量远离舒适区,而长期停留在学习区。我们要想办法提高现有的学习难度,刻意的去练习,这样才能不断的成长。

这也是为什么,我为会员课程设置了作业系统和课程感悟,作业其实就是对理财知识点的巩固,课程感悟就是引发会员的思考和实操过后的总结。有的会员说,我不擅长写文章,我的回答是,只有做不擅长的事情,才是学习,才会成长。况且书面表达能力是互联网时代必备的能力之一,我也并不觉得我写的文章有多么的优美,只是很直白的写出我的想法而已,要知道,真诚的内容总是会有读者喜欢的。

最后,我想用减肥的比喻来总结一下。其实每一个想减肥的人都知道,要想减肥成功,无非就是一句话:管住嘴,迈开腿,或者也可以说:少吃,多运动。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却很难,所以很多人在试图寻找捷径:吃什么减肥药最有效呢?做哪一项运动最快消脂呢?

如果真的下定决心要减肥应该怎么做?找一个曾经成功减肥的人做老师,加入一个减肥特训班,再跟一群同样想减肥的人一起减肥,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接下来就是按照每天要求的食谱和运动计划去执行就好了。

其实理财也很简单:靠事业多赚钱,生活中少花钱,省下来的钱再用于稳健投资,仅此而已。道理虽然简单,但是要做到却很难,很多人就开始寻找捷径:有没有收益更高的投资项目?有没有更好的投资技巧?凡是找捷径的理财人,最终不是被骗,就是半途而废。

那要学好理财应该怎么做呢?找一个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做导师,加入一个理财社群,跟一群理财爱好者相互鼓励,接下来就是按照课程去学习,去实践。在投资方面,可以配置一个资产组合,然后持续的定投。或者是,让专业的理财师帮你量身定制一份适合你家庭财务状况的理财规划报告,然后严格执行,仅此而已。


㈦ 有再多的钱,也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什么原因

因为人的一生过得好不好并不是用钱能够解决的,一个好的伴侣,一个和睦的家庭,一份好的事业,这才是一生的幸福,但是这都不是用金钱能够获取的,所以如果出了钱,其他都没有的话,肯定是依然过不好一生的。很多人总是以为钱能够解决一切,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但我认为并不是,钱是解决不了一切的,有些事情也不是钱能够衡量的,所以如果想要过好自己的一生,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一个好的生活,并不单单只是依靠好的物质条件,一个好的精神条件,也是尤为重要的,物质能够用金钱完成,用金钱满足,但是精神却不行,感情,精神都是互相的,之后你付出了,才有可能得到相同的回馈,况且这是钱买不到的东西,无论是你有多少钱,都是买不到的。

热点内容
女生学习理财要多少钱 发布:2025-07-25 07:06:45 浏览:211
天天基金pe在哪里查 发布:2025-07-25 07:06:42 浏览:893
天弘光伏基金和招商光伏哪个好 发布:2025-07-25 07:06:42 浏览:348
炒股软件力量指标是什么指标 发布:2025-07-25 06:36:51 浏览:266
高校科技有哪些股票 发布:2025-07-25 06:31:06 浏览:900
理财和理财有什么区别吗 发布:2025-07-25 06:26:18 浏览:200
煤炭开采基金3个买哪个 发布:2025-07-25 06:22:02 浏览:479
基金如何快速完成募集 发布:2025-07-25 06:04:21 浏览:84
退市确权后几天股票到账户 发布:2025-07-25 05:35:05 浏览:65
机器人炒股如何选股 发布:2025-07-25 05:32:07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