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东南亚金融风暴都有哪些国家

东南亚金融风暴都有哪些国家

发布时间: 2023-01-17 09:00:30

1. 1997年乔治·索罗斯给以东南亚为主的国家带来一场怎样的金融危机

1997年7月,一场由泰国铢汇率贬值所诱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并影响到全世界。这次俗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风暴给东南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惨重损失。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场令千万人不寒而栗的“金融飓风”活剧,竟是由一位美国金融家一手导演的。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怒气冲冲地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被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搞垮了!”这个“白痴”就是人称金融大盗、闯入金融界的黑客和股市鳄鱼的乔治·索罗斯。

2.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什么情况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固定汇率制,此举如巨石投水,掀起千层波澜,引发了一场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就在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的当天,泰铢与美元的汇率大幅度下跌,金融市场一片混乱。这股金融风波蔓延到与泰国经济紧密相连的其他东南亚国家,紧接着印度尼西亚盾、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大幅下跌。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其他金融市场,造成一场亚洲金融危机。

这场亚洲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全球经济背景。但是,最直接原因是国际金融投机机构在亚洲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尤其是美籍犹太人索罗兹的量子基金会。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7月28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愤怒地指责索罗兹等国际金融投机家是“外国野兽在蓄意破坏马来西亚经济”。

索罗兹扬名世界始于1992年,他对英镑的狙击最终使英镑贬值、欧洲统一货币进程受阻,而索罗兹却进账10亿美元。在这次东南亚各国的金融危机中,混水摸鱼的他又在趁火打劫中赢得了20亿美元。

10月下旬,金融风暴掀起第二波。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10月17日,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其股市也一泻千里,对港币和香港股市形成压力;10月21日,美国摩根斯坦利银行将该行在亚洲的投资由2%降为0,顿时掀起了冲击港币的风波。港股大幅下跌,甚至跌破9000点大关。

国际炒家在香港汇市和股市期指两个方面双管齐下,猛烈狙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制,企图再次大捞一把。为扼制国际游资疯狂的投机,香港金融管理局针锋相对,果断地采取临时应急措施,给国际炒家给予迎头痛击。10月29日,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市场信心由此恢复,恒生指数强劲飚升,重上万点大关。这场惊心动魄的大会战以香港的胜利而结束。

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韩国金融形势于11月开始出现严重恶化,形成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三波。11月17日,政府金融改革法在国会未获通过,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汇率创出1008∶1的历史纪录,股指下跌不止,此后人们疯狂抛售韩元,抢购美元。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危机暂时得到控制。但到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下跌,股指也跌至350.68的历史新低点。金融危机对韩国的经济领域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一些著名的电子、汽车、钢铁企业集团都纷纷陷入困境。

韩元危机的深化使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经济深受冲击,坏账、呆账大量增加。10月,京都协荣银行破产;11月,三洋证券公司、北海道拓殖银行和德阳城市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破产;11月24日,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具有百年历史的山一证券公司宣布破产,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

至此,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进入1998年,印尼的金融风暴再起,人们将其称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第四波。印尼政府于1998年1月宣布预算方案中部分放松银根,以挽救印尼经济,此举激怒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和美国。国际炒家乘机出击印尼,使印尼盾再次一泻千里。印尼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大动荡局面,甚至进而导致新元、马币、泰铢、菲比索纷纷暴跌。直到4月8日印尼和IMF就一份修改后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

多年来一直陷于泡沫经济困境的日本,由于与东南亚关系密切更是雪上加霜。新出现的大量呆账、坏账将不少日本银行推至破产的边缘,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开始一路下滑,到1998年6月中旬,日元汇率再度大幅下跌,标志着亚洲金融危机进人第五波。国际金融形势随之更加捉摸不定,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亚洲金融危机的第六波始于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大规模冲击。港府随后突然出手,予以回击。金管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购蓝筹股和期票,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巨额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同时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夹攻国际炒家。经过1个月的苦斗,国际炒家们损失惨重,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美梦破灭,灰溜溜地撤出香港金融市场。

到8月份,俄罗斯金融市场出现波动,这是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的标志。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发表声明,将扩大卢布兑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并且暂停国债券交易,同时推迟偿还外债。此举一出,俄股市和汇市急剧下跌。随后,美欧股市和汇市出现全面剧烈波动,这场金融危机后来还扩散到拉美地区。

亚洲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亚洲、美洲等新兴市场地区,其影响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忧虑,促使各国经济学家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反思,并且开始寻求避免经济危机的“多米诺效应”的方法。

中国政府在这场危机中顶住巨大压力,维护人民币的稳定,为亚洲经济的稳定、帮助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走出困境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3. 有谁知道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怎样产生的,结果又是怎样

自1997年7月3日以来,以泰国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为导火索,一场金融风暴从泰国骤起,横扫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并波及台湾、香港、巴西、阿根廷及希腊,连美国的华尔街、英国伦敦、日本股市也相应发生暴跌。这场风暴震动全球,造成了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货币体系崩溃的巨大灾难!它的余波还将继续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产生影响,要想彻底摆脱,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提起这次东南亚的金融风潮,人们就情不自禁地大骂起一个实力强大的货币投机商——索罗斯。他此刻是千夫所指,万人愤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就曾提出:索罗斯应该对这次金融风暴负全面责任!但是最为有趣的一点就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他没有触犯任何法律,没有使用暴力、贿赂等肮脏的手段。他只是象炒股票一样一个一个地炒作某国的货币,直至该国政府投降认输,被迫将货币贬值。于是乎,他便轻而易举地赚取到暴利!国际金融经济学家称这位具有敏锐头脑的匈牙利裔美国人为“国际金融界的坏孩子”。 东南亚这次金融风暴的国际经济背景是什么?如何产生。如何发展?结果如何?波及的范围,特别是对中国有无影响,导致这次金融风暴的根源——东南亚国家的泡沫经济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借助于西方经济学家犀利的眼光,我们也许可以获得一个简单明了的认识。 在危机暴发前的去年6月9日,在瑞士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年度报告曾指出:“世界经济前景看好,但金融市场尚有隐患。” 该报告全面而深刻地指出。 “国际市场规模扩大,国际游资急剧增长,总数达7.2万亿美元以上,平均每天就有:万亿美元在活动。”这些游资有寻求短期套利,套息的特征,特别是流动迅速。故称之为黑驹基金(Hedge-Fund)”。黑者——不干好事,驹者——跑得快也。这些巨额的国际游资,就是金融投机的巨大温床。试看:这样的黑驹基金,全球一共有3500个。 “国际股市的活动表现异常活跃,投资热潮高涨,经济高速增长的东亚国家的股市、房地产过度活跃,大借外债来强烈刺激本国经济的增长,”这些过度求快的做法就直接地导致了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泡沫”大量生成:——而它就是危害东南亚国家的罪魁祸手!这叫自食其果! 私人资本作用日益增强,以著名投机人索罗斯为例,其领导的“量子基金”就控制着40亿美金以上的游资。这些索罗斯之流,就象一群苍蝇一样,随时敏锐地嗅着国际金融界里的腥味,它们是“黑驹基金”之中的领头黑驹。 黄金市场疲软。 银行业改革与监管作用急需提高和增强。 由于历史原因,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起步较晚,工业化革命也比西方晚了半个世纪。确实,这些国家的经济一度以两位数字奇迹般的增长。但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用了200年走过的工业发展之路,东南亚国家用1O—20年就能赶上并企图超过!就象一辆汽车去追击一架飞机一样,如果只是一味地加快速度,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车翻人亡!正确的作法应该是:给汽车也装上翅膀! 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威尔认为:东南亚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金融结构还很不成熟,当然地存在着很多漏洞。这些国家的上层人物只是看见了自己的经济以两位数猛增的骄人战绩,却一叶障目,没有看见前进路上的许多陷阱。快速的增长使他们导致兴奋,头脑过热,纷纷悄悄地做起了20年追上英、美的“白日梦”。制定政策,加速前进,迅速与国际接轨。把自己本来就早已有很多泡沫的经济,用“盲目加速”的空心针筒,进一步地加大泡沫,然后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将一个个特大号的泡沫放在了诸强面前,其结果是可想而知! 这些大泡沫,有“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短期外债泡沫”等等,当初真是好看之极,现在剩下的只有破裂时的巨痛和深深的自责与反省! 说到产主过程,又要提到索罗斯之流的超级货币投机者。他们是早就发现了东南亚的泡沫经济及金融体制,产业结构。国家经济调控政策的巨大漏洞与裂缝,就象苍蝇一样,早就盯上了这一只只有缝的蛋! 这里,就以始发国泰国为例,讲一讲索罗斯阻击泰国铣的过程和操作手段。英国经济学家马克斯绘制了一份简图加以说明:首先,索罗斯在国际金融界散布谣言:“泰国金融不稳!泰铢要贬值!”随即暗中向泰国银行以美金为抵押,巨额地贷出泰铢,然后在货币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买入美元,制造出一种寻求保值的假象(实际上是在残暴地打击泰国的固定的、稳定的货币汇率制度)。 索氏乃国际巨额资金的掌管人及代言人,他的一句话,非同小可,足以带动大量的中、小户纷纷效从。这样,索氏利用其仅有的40亿美金的淡仓,利用人们对泰铢的信心危机,轻易地在泰国银行抛出上百亿美金的泰铢,带动中、小户一共有上千亿美金的泰铢抛出! 在这种情况下,难怪泰国政府感叹:自己从300亿美金的外汇储备中,拿出50亿美金投放救市,结果竟象一盆水泼在了夏日滚烫的沙漠上一样无济于事。终于泰国政府宣布投降—放弃国家汇率,实行浮动汇率。泰铢则应声贬值:从7月1日的1美元兑25.9泰铢,狂降至11月1日的1美元兑40.6泰铢,几乎快贬至一倍!于是索氏自己一个人净赚40亿美金!天文数字,金融风暴发生是迅速的,就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倒了引起一连串的反应。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日本、香港及台湾等地纷纷出现大量外资外逃,大量内资逃出股市,寻求保值。于是乎股市汇率大跌。造成大量失业。如日本的最大的证券公司——山一证券倒闭后,即刻造成了7500名员工失业。股票跌至历史的最低点。以菲律宾为例,8月28日一日创下了10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辐:9.28%,差一点击破2000点大关。就连美国的华尔街,英国伦敦,日经指数也暴跌! 总之,其波及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持续的时间之长,是空前的。这一点在以后的几年里,人们会逐渐感受到! 其结果,损失惨重的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货币体系崩溃,必须依靠国家紧急贷款;韩国政府忍辱负重,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会(AMi)苛刻的条件,丧失了相当的国家自主权,以此为代价向AMI贷款570亿美元;泰国同样也需要几百亿美元的贷款;其它东南亚受害国也与此类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给他们这样巨额数目的贷款,仍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比如:韩国1998年到期外债总额为900亿美元,570亿美元的贷款是远远不够的! 同样,要想在短时期里解除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谈何容易?人们不能挥洒自如地把它“扫地出门”,就像当初谁也阻挡不住它的不速而至一样。一句话,东南亚金融危机就那么厉害——“找上你没商量!”

4. 1997年横扫东南亚的金融风暴的源头是什么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5. 韩国97年为什么发生金融危机,政府欠债

不是政府欠债。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5)东南亚金融风暴都有哪些国家扩展阅读:

金融危机从泰国蔓延到全亚洲:

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

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泰国政府不当的干预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鳄们利用,他们不断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被搅得一潭浑水、阴云翻滚。

1997年7月2日,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

对那些依赖外国资金进行生产并用泰铢偿还外债的泰国企业带来的,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泰国的老百姓也如惊弓之鸟,挤垮了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

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7月11日,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宣告破产,决定放开比索与美元的比价,比索开始大规模贬值。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8月23日,印尼盾贬值以历史低点,甚至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财政援助。

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6. 亚洲金融风暴是哪一年

1997年。

亚洲金融风暴是1997年爆发的一场金融危机,从1997年7月开始席卷东亚大部分地区。

1990年代初期资金涌入东南亚,因为实际生产力不如账面,导致经济出现泡沫,结果由于泰国放弃固定汇率制而爆发,随后进一步波及至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及其他资产,相关资产的价值也因此暴跌。该事件在泰国又称“冬阴汤危机”。

风暴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幻象,而随后资本的投资减少,使亚洲各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纷纷进入经济衰退。危机还导致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一些国家也因此陷入混乱。除此之外,危机甚至因而影响了俄罗斯和拉丁美洲经济。

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投资者损失惨重纷纷预计停损,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

亚洲各国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股市崩溃、房地产下跌、汇率贬值、失业率上升,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济遭受严重打击,造成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一些国家也因此陷入长期混乱。

受影响地区

泰国、韩国和印尼是受金融风暴影响最严重的国家,资产泡沫消失后由于国家接近破产状态,没有能力还清债务,极需要国际支援。老挝、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也受到波及。

而中国、新加坡虽有影响,但程度相对较轻。日本则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投资能力大减,尽管有些投资韩国的银行受到损失而破产,但总体而言,日本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

7. 介绍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

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期间,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有意识的加快产业升级,“亚洲四小龙”和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开始承接日本的产业转移。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为止,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四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纺织品、食品、汽车、集成电路、电脑配件出口国。

经济快速增长、失业率常年处于较低水平,但账户逆差成为了这四个国家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尽管大量出口,但由于汇率问题,使得这几个国家常常出现“花的比赚得多”的情况,外债远超外汇储备。

1996年,泰国在一年内需偿还的短期外债高达477亿美金,而外汇储备只有372亿美金。针对这种情况,泰国政府决心整顿银行系统,并在远期市场抛售外汇,试图稳定泰铢。

然而,多年累积的问题不是短短几个月能够解决的,到1997年6月30日,泰国外汇储备锐减至28亿美金。不得已之下,泰国决定准许汇率自由浮动。然而,这一政策却成为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开端。

而为了能更快速地发展经济,这些国家逐步降低了对西方资本的戒心,主动调整政策,放宽外资企业持股比例,大力进行招商引资。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泰铢兑美元的汇率当日大跌17%;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惊心动魄的“汇率保卫战”爆发。随后,金融风暴席卷东亚,韩元持续贬值,日本大量银行金融机构破产;

1998年9月,俄罗斯卢布贬值70%,股市、汇率急速下跌,欧美国家股市、汇市也受其影响发生大幅震荡;直至1999年,这场由东南亚开始最终扩散至全球的金融危机才得以告终。

(7)东南亚金融风暴都有哪些国家扩展阅读:

触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内在因素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 型模式的缺陷

“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

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

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8. 97年亚洲金融风暴危及哪些国家

从1997年七月二日泰铢大幅贬值开始,像连锁反应一样,东亚各国发生了剧烈的金融风暴。它席卷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韩国、日本、星加坡、香港。台湾则受到轻微影响。亚洲主要的自由兑换货币全面贬值,港元虽坚守与美元联系汇率不变,但香港股市、房市惨跌过半,百业萧条。中国大陆因为尚未实施自由兑换货币制度,所以当时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影响是后来慢慢渗透进去的。 经过专家的对照分析和研究,人们大体获得了如下共识:东亚金融风暴之成因主要是由於这些国家信任人际关系而不信任制度,信任过度监管的强力政府而不信任市场。由於缺乏规范的金融控制制度和机构,中央银行贷款给亏本的国营企业或家族、亲朋好友企业而面临破产,因此无法按市场需求去分配外来资本,并且缺乏对经济和政治起监督作用的新闻传媒(如马来西亚、星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金融危机正是这些国家制度性积累的后果。

9. 亚洲金融风暴

亚洲金融危机,又称亚洲金融风暴,是指1997年发源于泰国,之后进一步影响到邻近亚洲国家,甚至全球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资产价值的一场金融大危机。其过程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7年5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投机者瞄准泰铢注入大量热钱,迫使泰国政府于7月2日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并很快波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其它东南亚国家;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香港,香港恒生指数自1996年以来首次跌破10000点;11月中旬,韩国爆发金融风暴,随之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标志性事件:

●1997年5月14日 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这一事件被称为“五月攻击”。此次攻击是投机者在一年不到时间内对泰铢的第三次攻击,之前的两次分别发生有1996年7月和1997年2月。投机者们通过借入日元获得资金(不高于3%-5%的利息成本),然后存入泰铢获取17%的隔夜利率,进行“套利外汇交易”。

●1997年7月2日 泰铢兑美元汇率下跌20%,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亚洲金融风暴全面爆发。

●1997年7月9日 马来西亚股市指数下跌至18个月来最低点。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国货币。

●1997年7月22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首次运用1995年建立的“紧急筹资机制”,向菲律宾提供10亿美元贷款。

●1997年8月15日 港币遭投机者袭击,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外汇储备保卫港币。

●1997年10月22日 亚洲许多国家货币狂跌,金融危机进入最严重时期。

●1997年10月28日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香港股指均跌破历史纪录。

第二阶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由此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随之日元也大幅贬值,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标志性事件:

●1998年2月9日 发展中国家24国集团聚会加拉加斯,签署了《加拉加斯声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提出金融风险防范的七大要点。

●1998年3月9日 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马尼拉举行会议,设法解决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3月31日 韩国政府决定向外资全面开放金融业,从4月1日起允许外资进入证券、银行业,从7月起实行外汇市场自由化。

第三阶段:

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使他们大败而归。继而因俄罗斯国家政策的突变,在俄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再次大伤元气,并带动美欧国家股市、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由此亚洲金融危机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

标志性事件:

●1998年8月28日 香港股市当日总成交金额达790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恒生指数报收7829点。香港特区政府打击国际投机者的行动初战告捷。

●1999年7月2日 东南亚已经开始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为:新加坡1.2%、菲律宾1.2%、马来西亚1.6%、泰国3.5%、印尼10.3%。此外,东南亚国家外汇储备有所增加,对外贸易也都保持顺差。

10.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1、危机首先在东南亚爆发并波及港台
短期资金大量进出:泰国于97年首季有19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入,第2季变成62亿美元的净资金外流;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印尼与菲律宾于96年共获得47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97年却变成3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
自1997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泰铢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泰铢不断走软,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造成泰铢狂跌。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3国的货币也狂跌。
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影响到它们的股市,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
1997年第三季度台湾和香港的金融市场也被攻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迅速采取了有力的调控措施,成功地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但香港股市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16800多点跌至9000点左右。
2、危机蔓延至东北亚
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
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连累了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企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帐和坏帐剧增,信誉大幅度下降,几乎已不可能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了,到期应偿还的外债却越来越多。
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愈益恶化。
3、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巴西
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造成的巨大杀伤力不断显现,大多数东亚国家的经济跌入谷底。
尽管各国的货币都已大幅度贬值,但出口仍呈下降趋势。
内外投资也呈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国内,由于金融危机造成高利率和货币贬值,私人投资者极其谨慎;海外投资由于担心金融危机造成东亚地区投资环境的恶化,进入的数量锐减,而大量本地资金却因对本地区经济前景捉摸不定而逃逸。
危机造成的另一个苦果是通货膨胀:1998年6月,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达 10.7%,泰国6月份通胀率亦为10.7%,1998年5月一个月,印尼的通胀率就达5.24% 。
由于出口不振、投资乏力和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已成为不少东亚国家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韩国1998年4月的失业率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1998年5月,菲律宾的失业率高达13.3%。
1998年8月,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俄罗斯、俄股市、汇市猛泻。之后不久,巴西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汇市和股市大泻。俄罗斯和巴西的金融动荡表明亚洲金融危机已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破坏性影响。

热点内容
浩丰科技新浪股票 发布:2025-07-19 04:40:56 浏览:783
某公司股票投资分析报告范文 发布:2025-07-19 03:22:50 浏览:900
华华自科技股票 发布:2025-07-19 01:41:52 浏览:667
股票交易当日买了当日不可买吗 发布:2025-07-19 01:15:18 浏览:9
华为现在股票市值多少 发布:2025-07-19 00:16:23 浏览:296
股市占公司多少股不能随便卖出 发布:2025-07-19 00:04:24 浏览:472
什么是单向额理财 发布:2025-07-18 23:51:22 浏览:330
美国人是怎么做期货的 发布:2025-07-18 23:25:52 浏览:801
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7-18 23:20:54 浏览:860
汉钟精机股票历史数据 发布:2025-07-18 23:16:36 浏览: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