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金融机构存款多少
① 2019银行利率是多少
2019年最新银行利率、最新银行存贷款利率调整一览,银行信息港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②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是多少
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为16.5%,中小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为13%。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 ,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③ 大额存款一般最低存款额是多少
一般来说,个人大额存款起存金额最低为20万元,但是不同银行,其推出的大额存款起存金额会有不同,有些30万起存,有些50万起存。所以,具体银行的大额存款起存金额以其发布的产品细则为准。
需要注意的是,大额存款可以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时,会损失一部分利息收益,即用户在到期前取出,将按照支取日银行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拓展资料
大额存款是国外银行很早就开办的一项业务,一般是为了吸引巨额存款而开办的。大额存款一般指五万以上。开立存单时有大额存单标志。取款时需要提前一天预约。
大额存款用存单的形式,利率由存款人与银行直接商订,存款确定、不计复息,订单未到期一般不能提前支取,而且除另有协议外,遇利率调整仍按原商定利率支付利息。存单记名,可挂失,面额不固定(这种形式近似协议存款)。
通知存款
人民银行颁布新的《通知存款管理办法》。“通知存款”定义为:指存款人在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金融机构,约定支取存款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该存款品种分“一天通知存款”和“七天通知存款”两种,存款品种由存款人在存入时自由选定。金融机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各档利率水平和实际存期计息,利随本清。
但对已办理通知手续而不支取或在通知期限内取消通知的,则规定其通知期限内不计息,即“七天通知存款”的不计息天数为7天,“一天通知存款”的不计息天数为1天。 “通知存款”的最低起存金额和最低支取金额:个人为5万元。存款人需一次性存入本金,可以一次或分次支取,采取记名式存款。
“通知存款”是近几年才推出的新储种,人们对其较陌生,原来各省(市)自行制定通知存款的办法,弊端较多,现在全国统一存款办法使其更规范。该储种具有“定活两便”性质,但比“定活两便”的利率要高,并且有可部分支取等优点,比较适合居民1年内暂难确定存期的大额资金的存储。
大额存单(Certificates of deposit,CD),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个人、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等发行的一种大额存款凭证。
④ 岳阳的经济
2014年来,在石化两厂停产检修、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岳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GDP2669.39亿元,增长9.3%,比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2.2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40.08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7.07亿元,增长11.5%。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三次产业平稳发展
1.从农业看。岳阳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5.3亿元,增长4.6%,比上半年提升3.0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增长2.7%,出栏生猪增长1.5%,水产品产量增长9.1%。
2.从工业看。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2%,比1-9月提升0.9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2%,重工业增长7.3%。分所有制看,非公有制工业增长14.1%,公有制工业下降5.6%。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工业增长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增长12.1%;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17.3%。分隶属看,中省工业下降8.8%,地方工业增长13.0%。分企业规模看,全市大中型工业增长4.8%,中小微工业增长13.5%。
3.从服务业看。15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增长,其中金融业增长20.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长20.8%。岳阳市第三产业实现税收52.55亿元,增长11.8%,高于全部税收增幅1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27.4%,拉动税收增长2.7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协同拉动
1.从投资看。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0.13亿元,增长20.5%,比上半年提升6.2个百分点。项目投资增长20.6%,比上半年提升6.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增长19.9%,比上半年加快了6.0个百分点。
2.从消费看。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31亿元,增长12.6%,比上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增长10.4%、零售业增长13.5%、住宿业增长11.4%、餐饮业增长11.7%。
3.从外需看。全市进出口总额48.66亿元,增长21.7%,比上半年提升30.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15.34亿元,下降38.2%;出口额33.32亿元,增长119.9%。出超17.98亿元。
(三)三项收入有所增长
1.从企业看。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16.47亿元,同比增长1.6%,主营业务成本4006.32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利润总额115.4亿元。
2.从政府看。岳阳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6.35亿元,增长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74亿元,增长14.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
3.从居民看。全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121元和11062元,分别增长9.1%和1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0.85亿元,比年初新增102.22亿元,增长11.9%。
(四)三大结构升级加速
1.产业升级加速。2014年三次产业占比10.9:54.0:35.1,其中,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
从农业看: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 935家,总数达到2391家,增幅为64%,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总数分别达到13家、52家、48家。农村土地流转稳妥有序,设立乡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129个,占乡镇总数的81%,流转土地309.6万亩,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0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6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45家;涉农中国驰名商标新增7个,发展到27个,居地市州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4%,居全省第一。
从工业看:新兴产业比重提升,机械、医药、有色循环等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75.6亿元,增长12.9%,占规模工业比重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64.94亿元,增长17.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4%,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增长,实现增加值405.31亿元,增长10.0%,拉动规模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376.7%。园区集聚度提高,原君山工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集中区,全市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9个,市级园区3个。全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9%,其中省级以上园区增长7.8%,市级园区增长9.8%,园区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2.7%。
从服务业看:旅游业持续趋旺。继续推进现代旅游热市发展战略,2014年全市在建和续建旅游项目45个,完成投资31.53亿元。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125.45万人次,增长13.2%,其中国外游客18.22万人次,增长11.0%;实现旅游总收入247.4亿元,增长19.9%,其中旅游创汇7692.57万美元,增长17.1%。航运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一区一港三口岸”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陵矶综合保税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湖南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先后获批,城陵矶港纳入启运港退税范围。201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万标箱,同比增长10.2%,公路货物总周转量238.04亿吨公里,增长4.3%,水路货物总周转量117.33亿吨公里,增长16.4%。现代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岳阳获评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加速“水墨丹青”岳阳建设步伐,坚持环湖沿江开发房地产业,城市品位和房地产品质不断提升。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40.4万平方米,增长11.8%,实现销售额123.1亿元,增长23.7%。房地产业贡献税收19.24亿元,增长23.1%。金融保险业平稳增长。新引进了中信、光大银行。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三区整合组建岳阳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全面启动,强力推进了不良贷款清收,启动了固定资产确权。各县(市)区均启动了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平江、湘阴农商行进入筹建阶段。新设小额贷款公司2家,全市达到16家;新设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全市达到10家。新增保险公司1家,全市达到38家;新增证券营业机构3家,全市达到16家。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2.4%,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2%,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5.4%。股票交易额增长59.4%。
2.需求结构调优。预计2014年最终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5%、59.0%和0.5%,其中消费和净出口贡献率分别比2013年提高0.7个和0.5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扎实推进“双百工程”、“三个一批”竞赛活动、“百日攻坚行动”。全市第三产业投资812.63亿元,增长40.7%,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45.4%,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基层设施完成投资分别增长53.9%、37.9%和37.3%。全市亿元项目352个,同比净增38个,亿元项目完成投资459.52亿元,增长10.3%。
从消费看:限上消费不断走俏。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16.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长21.0%。预计全市居民消费占GDP比重35.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从进出口看:贸易遍及五大洲,亚洲、美洲为最大贸易伙伴。2014年岳阳市对拉丁美洲贸易额为4.3亿元,下降54.3%,对亚洲22.09亿元,增长86.3%,对北美11.23亿元,增长5.1%,对欧洲7.64亿元,增长30.7%,对大洋洲1.37亿元,增长2.26倍。一般贸易占主导。岳阳市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45.13亿元,增长32.5%,加工贸易3.43亿元,下降36.2%,其余为保税仓进出贸易及其他贸易0.09亿元。私营企业大幅增长。2014年,岳阳市私营企业进出口值为23.5亿元,增长2.49倍,占同期岳阳市外贸总额的48%;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11.42亿元,增长7.8%,占比23%。外资企业、集体企业进出口值为5.16亿元、8.58亿元,分别减少49.4%、31.1%。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市县域实现GDP1559.24亿元,增长10.0%,县域经济占全市GDP比重58.4%,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板块经济中,长江沿线板块的华容县、君山区、云溪区、临湘市在长岭炼化和巴陵石化两大厂停产检修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实现GDP862.7亿元,占全市的32.3%,增长6.0%;中心城区板块的岳阳楼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实现GDP712.58亿元,占全市的26.7%,增长9.6%;环长株潭板块的岳阳县、湘阴县、平江县、汨罗市、屈原管理区实现GDP1094.11亿元,占全市的41.0%,增长10.1%。
(五)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37件省市实事全面或超额完成。从就业看: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通知》(岳政办发〔2014〕1号),年内新增吸纳就业5000人,目前全市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达近4万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7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从保障看:全市“五险”参保人数和征缴基金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基金征缴达46亿元,占全年任务40.22亿元的114%。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182.79元,达到1604.44元。城乡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险分别为400元/月和200元/月,均高于全省保障要求。从物价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1.2%,低于全国和全省涨幅0.8个和0.7个百分点,涨势较为温和,八大类消费品“七升一降”,其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价格上涨0.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0.1%。
(六)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全年完成减排项目154个,净削减COD1487吨、氨氮1389吨、二氧化硫8170吨、氮氧化物7634吨,削减率分别为1%、5%、12%、12.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一直保持45.3%的高水平,空气质量在全省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的6个城市(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张家界)中名列第一。大力推进湘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扎实开展铁山水资源保护行动月活动,加强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列入首批世界保护绿地名录。预计2014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6.5%;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三产业占比偏低。2014年第三产业占比35.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3.1个和7.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低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11.9个百分点。
2.工业转型升级有难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虽然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但仍高达38.0%。园区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2.7%,但远低于小康一类县市区大于等于90.0%、二类县市区大于等于70.0%的要求。
3.投资存在问题。一方面是投资规模偏小,全市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2.87亿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3亿元;另一方面是工业投资增长不理想,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2%,居全省第13位,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7.8%,居全省第14位,将给岳阳工业增长和工业转型升级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4.财政收入结构不优。岳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9.6%,在13个沿江地级市中居第11位,低于第1位的南通市15.2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47.5%,居全省第14位,低于第1位的衡阳26.0个百分点。全市第三产业税收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5.6%,分别低于中部“小三角”城市的九江市和咸宁市8.8个和4.9个百分点。
三、2015年岳阳经济社会发展建议
建议要紧紧扣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度目标,落实好湖南省委 “发挥岳阳作为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其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要求,深化改革创新,用好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启动双引擎,确保“十二五”计划目标和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速改造升级石化、食品、造纸、电力、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积极做大先进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二)以第三产业发展为引擎,重点整合集“吃、住、行、游、购、娱、体、疗”于一体的旅游业资源,打造现代旅游热市;进一步加速“一区一港四口岸”建设,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以城陵矶为龙头的航运物流业产业体系;做大做优东茅岭核心高档商业区,打造中部“小三角”消费中心;加快建设洞庭湖国际电子商务新城,加速发展电子商务业,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金融物流、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三)以新型城镇化为平台,构筑“点”(中心城区为省次经济中心城市)、“线”(长江岸线经济带)、“轴”(湘江综合经济带)、“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空间布局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四化”融合,打造新增长极的发展平台。
(四)以贯彻落实岳政办函〔2014〕80号文件为契机,不断提升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
⑤ 湘阴县浩河区历史沿革
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析今汨罗、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新县,因该县位于湘水之阴,故名湘阴
湘阴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
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
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
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长沙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为其属地。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县治迁黄花城(今鹤龙湖镇黄花岭)。
湘阴风光(20张)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湘阴入岳阳县,县治迁长乐(今汨罗市长乐镇)。
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县治又迁至春秋罗子国都城、秦代的罗县县治古罗城(今屈原行政区马头槽)。
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此时县域广阔,地辖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广,难于治理,遂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今平江县),同属岳州,同年湘阴县治迁城江城(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
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县治再迁白茅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县治迁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县城(今文星镇)。
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
古城胜迹(6张)清朝时期,湘阴县仍属长沙府。
民国初年,湘阴县直属湖南省。
民国26年(1937年)底,湖南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29年(1940年),湖南设行政督察区,湘阴均属第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阴属长沙专署。
1952年,湘阴县属湘潭专署。
1964年,湘阴县属岳阳专署。
1966年,湖南省划出湘阴县东部5个区建汨罗县(后升为汨罗市)。
1983年2月8日,岳阳市升为地级市,并撤销岳阳地区,国务院批准将撤销岳阳地区后的湘阴县与浏阳县、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同年7月13日,岳阳地区恢复,国务院批准将长沙市管辖的湘阴县划归恢复的岳阳地区。
1986年,湘阴县属地改市后的岳阳市。
2015年11月20日,湖南省民政厅批复湘阴县乡镇区划调整,将文星镇、石塘乡、白泥湖乡、袁家铺镇、长康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文星镇;将青山岛镇与三塘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三塘镇。
湘阴工业园是省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已形成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湘阴县规模工业企业达13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光伏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以装饰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精细化工为辅的产业集群,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9件、湖南省名牌产品17个,品牌拥有量居全省前列。
2012年,湘阴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2.6亿元,同比增长1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9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29.1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63.6亿元,同比增长14.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2%,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5%,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5、8.5、3.6个百分点。
2014年,湘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63.89万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82.33亿元,增长12.1%。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36、6.45、3.2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58.1%、29.6%,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6.1:28.2,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1亿元,占GDP比重21.98%。
2015年,湘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71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8.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2.67亿元,分别增长2.7%、10.2%、15.8%;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2.7∶57.5∶29.8;全县财政总收入12.32亿元,增长10%。
全县共有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25个,享受民政社会救助人数5.6万人,集中供养五保户人数941人,分散供养五保户人数6947人,农村低保救助人数22730人,城乡大重病医疗救助人数4052人。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330公里,硬化率达85%以上;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数52.2万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率75.3%以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7.42%;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8%以上;城镇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4.4%。
湘阴县第一产业
2012年湘阴县完成农业总产值60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83千公顷,同比增加1.4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83千公顷,同比增加0.1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09千公顷,下降0.2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8.79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早稻产量22.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产量31.1万吨,同比增长2.9%。全年棉花产量0.12万吨,同比增加10.5%;油料产量1.68万吨,同比下降5%;茶叶产量0.22万吨,同比增长5.2%;全年肉类总产量7.5万吨,同比增加4.6%,其中:猪肉产量6.6万吨,同比增加4.5%;牛肉产量0.36万吨,同比增加3.6%;羊肉产量390吨,同比增长4.8%。禽蛋产量1.13万吨,同比增长4.7%。全年水产品产量11.6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12.9%。
湘阴东湖夜景2014年,湘阴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75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308084万元,增长6.6%;林业产值22343万元,增长11%;牧业产值163159万元,增长2.2%;渔业产值183626万元,增长1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254万元,增长12%。
2014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66.2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0.02万吨,增长3%。水稻总产量57.99万吨,增长3%;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3.2万亩,比上年增加0.76万亩,蔬菜产量57.7万吨,增长10.9%;茶叶产量2361吨,增长2.1%;水果产量6.6万吨,增长3.6%。全年出栏肉猪99.3万头,比上年增长2.4%。肉类总产量7.6万吨,增长2.4%。其中:猪肉产量6.7万吨,增长1.5%;牛肉产量3840吨,增长5.9%;羊肉产量425吨,增长6.5%。水产品产量13.26万吨,增长9.6%。
全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336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35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27家,产值过亿元的8家。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产值达314亿元,同比增长10.2%。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全县有8个农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16个、省著名商标3个,近年来,鹤龙湖镇注册于2001年的“湘鹤牌”大闸蟹在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上获得过金奖。在充分利用万亩大湖资源和螃蟹养殖优势的基础上,陆续发展起餐饮门店70余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食餐饮业,税收贡献达300万元/年。“樟树港辣椒”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
2015年末,该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56亿元,增长7.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3.0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6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37千公顷;粮食总产量61.17万吨,比上年增加1.14万吨;出栏生猪97.08万头,出笼家禽352.2万羽,水产品总量14.13万吨。
湘阴县第二产业
2012年湘阴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7.8%,对GDP的贡献率达62.1%。湘阴县规模工业达到168家,同比增加19家。规模以上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16%。园区企业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28.5%。2012年湘阴县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43.4%,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2.8%;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8.6%,占湘阴县工业总产值的33.3%;机械制造业完成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47.6%。远大可建、福湘木业、长康实业等12家企业完成总产值过10亿元;新增的规模企业中过亿元的企业有富士电梯、金港混凝土、砂石公司、依鲁光电、兴湘混凝土。
湘阴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0.66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
2014年在剔除42家空壳规模企业的情况下,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4.9亿元,同比增长12.5%,新增规模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创建省市级创新平台3个,授权专利185件,新增省著名商标6件、名牌产品5个,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1.7%。
园区企业41家,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83.3亿元,同比增长21%。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7.6%。2014年全县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1亿元,同比增长41.1%,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3.2%;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1%;机械制造业完成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14.2%。远大可建、建华管桩等5家企业纳税过1000万元,长康实业、洞庭生物科技等19家企业纳税过100万元,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园区建设加强,统筹推进”一园三区”开发,启动综合服务区建设,完善水电、管网、供气等基础设施,推进园区绿化、亮化,力争引进项目15个以上、竣工项目10个以上一个。加强轻工产业园区与上市化司奥信控股合作,切实加快基础配套,力争10个以上项目动工建设,推动轻工产业园区发展。
2015年,该县工业总产值732亿元,增长8.4%。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39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4个。全年新开工项目36个,竣工投产项目19个,20多个项目扎实推进,“135”工程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48万平米。
湘阴县第三产业
房地产、建筑业
2014年全县房地产企业38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93亿元;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8.1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3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1807套21.8万平米,实现房地产税收2.3亿元。全年共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6个、780套,总投资5160万元,总建筑面积38704㎡,占年度实事目标任务的107%,其中公共租赁住房项目5个,540套,总投资3380万元,总建筑面积26704㎡,廉租住房项目1个240套,总投资1780万元,总建筑面积12000㎡;实施棚户区改造974户,总投资9800万元,改造总面积68100㎡,占年度实事目标任务的156%;新增租赁补贴发放380户。
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2家,其中四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2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45亿元,增长8%。其中竣工产值28.04亿元、装饰装修产值1.2亿元、在外省完成产值5.0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2.84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71.18万平方米,投标承包工程面积142.37万平方米,建筑工程竣工率为52%。
商贸、旅游业
2012年湘阴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亿元,同比增长16.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4亿元,同比增长18.1%;乡村消费品总额6.3亿元,同比增长10.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总额33.1亿元,同比增长22.5%;住宿零售额3.8亿元,同比增长15.5%;餐饮业零售总额9.2亿元
荷花公园(6张);同比增长20.4%。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6.5%,肉禽蛋类同比增长37.6%,服装类同比增长24.1%,日用品类同比增长41.4%,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31.4%,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4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5.5%,家具类同比增长39.3%,化妆品类同比增长32.6%,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49.9%,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42.7%。
旅游业继续推进,湘阴县共有旅行社3家,旅游景点7处,2012年旅游产业总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57.2%;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82万人次。
201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亿元,同比增长1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6亿元,同比增长72.3%;乡村消费品总额15.3亿元,同比下降了27.7%。分行业看,限上批发和零售业总额33.4亿元,同比增长33.9%;限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54.8%;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0%,肉禽蛋类同比增长37%,服装类同比增长31.7%,日用品类同比增长-40.3%,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44.7%,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38%,家具类同比增长40.2%,化妆品类同比增长44.3%,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45.9%,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64.1%。
旅游业继续推进,全县共有旅行社2家(旅行社服务网点5家),旅游景点7处。2014年旅游产业总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24.8%;接待旅游总人数为253.4万人次,旅游人天数6943人/天。
投资、招商引资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共410个项目,完成投资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亿元项目20个,完成投资26.4亿元,项目占总投资的12.09%。工业项目投资231个,完成投资135.2亿元,同比增长25.7%;工业技改146个,完成投资92.1亿元,同比增长10.3%;房地产项目38个,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下降6.9%。
2014年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34个,协议引资31.88亿元,到位资金40.06亿元(含续建项目),完成目标任务110%,其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38个,新投产项目32个。鑫光铸造、元亨科技二期、春云科技、善源生物、飘飘龙动漫玩具、西姆西焊接材料、铂锢标准件、湖南地生、志宏科技、奥莎电梯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园区共引进湖南智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湖南智多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左宗棠饮品有限公司绞股蓝饮品项目、湖南君昊中药饮片科贸有限公司、湖南尔康制药集团药用明胶项目、湖南金屯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协议引资3.8亿元。与此同时,切实加强与湖南环球集团粮食深加工项目、湘阴运丰服饰项目等2个意向入园项目的跟踪洽谈。君昊中药、左宗棠饮品、智多星能源科技、智星机电设备、福源商贸、华隆重工、华磊水泥、百尔泰克等10几个项目的手续正在加速办理当中,预计年初可进入省国土窗口。
交通运输、邮电
2014年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0.7%。2014年年末境内县级公路达到270.2公里,乡级公路达到931公里,村级公路达到1463公里。全县汽车客运量200万人,旅客周转量23986万人公里。全县行政村客运(公交)班线通达率95.1%,通客运(公交)班线的行政村431个。
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143万元,同比增长9%,其中移动业务总量17086万元,同比增长8.3%。2014年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4.9万户,联通业务总量突破4100万元,同比增长11%;邮政业务总量2242万元,同比增长9.7%。电信2014年累计发展移动用户25037户;累计发展宽带用户18766户;累计发展固定电话用户7990户。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4年,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国税完收入20584万元;地税完成收入54012万元。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6亿元,增长25.6%,其中各项税收7.3亿元。全县公共总支出315120万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026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4409万元;教育支出4623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886万元;医疗与计划生育支出43746万元。
201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2168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个人存款696427万元,同比增长13.4%;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4593万元,同比增长3.9%。
全县12家保险公司保险收入38274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4244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03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022万元,其中寿险业务赔款3894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5891.9万元。
⑥ 2010银行存款利率分别是多少
首先需要明确你定期存款年限,以2010年1月1日,10万元存1一年举例,存款差1890元。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19日执行2008.12.23调整后利率,活期利率为0.36%,三个月利率为1.71%,6个月利率为1.98%,一年利率为2.25%,二年利率为2.79%,三年利率为3.33%,五年利率为3.6%。
2010年10月20日至2010年12月25日执行2010.10.20年调整后利率,活期利率为0.36%,三个月利率为1.91%,6个月利率为2.2%,一年利率为2.5%,二年利率为3.25%,三年利率为3.85%,五年利率为4.2%。
2010年12月26至年底执行2010.12.26年调整后利率,活期利率为0.36%,三个月利率为2.25%,6个月利率为2.5%,一年利率为2.75%,二年利率为3.55%,三年利率为4.15%,五年利率为4.55%。
2010年1月1日,10万元活期利率为0.36%。
100,000元*0.36%=360元。
2010年1月1日,10万元一年期利率为2.25%。
100,000元*2.25%=2250元。
因此定期存款跟活期存款差为1890元。
复利现值是指在计算复利的情况下,要达到未来某一特定的资金金额,现今必须投入的本金。 所谓复利也称利上加利,是指一笔存款或者投资获得回报之后,再连本带利进行新一轮投资的方法。
复利终值是指本金在约定的期限内获得利息后,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到约定期末的本金之和。简单来讲,就是在期初存入A,以i为利率,存n期后的本金与利息之和。公式:F=A*(1+i)^n.
例如:本金为50000元,利率或者投资回报率为3%,投资年限为30年,那么,30年后所获得的利息收入,按复利计算公式来计算本利和(终值)是:50000×(1+3%)^30
⑦ 国家利息标准是多少2020年
2020年各大银行均以央行发布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所以各大银行存贷款利率均在央行基准利率上下浮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15年10月24日所发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表》,2020年各大银行存款的基准利率如下:
一、活期存款利率为:0.35%。
二、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
(一)整存整取三个月1.10%,半年1.30%,一年1.50%,二年2.10%,三年2.75%。
(二)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一年1.10%,三年1.30%。
(三)定活两便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六折执行。
三、协定存款利率为:1.15%。
四、通知存款利率为:一天 0.80%,七天1.35%。
五、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为:当年缴存0.35%,上年结转1.10%。
_
此外,根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15年10月24日所发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2020年各大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如下:
一、短期贷款:一年以内(含一年)4.35%;
二、中长期贷款:一至五年(含五年): 4.75%;五年以上4.90%;
三、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下(含五年)2.75%;五年以上3.25%。
利率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挂牌公告。
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
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
计算规定
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
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
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
4、定期储蓄到期日,比如遇法定假期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利息的计算公式:本金×年利率(百分数)×存期
如果收利息税再×(1-5%)
本息合计=本金+利息
应计利息的计算公式是: 应计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应计利息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已计息天数按实际持有天数计算。
PS:存期要与利率相对应,不一定是年利率,也可能是日利率还有月利率。
⑧ 县份上的农信社一年的存款指标是多少
100亿元。
一般县级农信社一年的存款指标是100亿元。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作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是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批准设立的合法金融机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