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申报到省社科基金
『壹』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面向全国的申报条件是什么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面向全国的申报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申报单位资格:
- 该项目接受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和在京委托管理单位的申报。这意味着,无论是省级、市级还是其他符合条件的社科规划和管理单位,均可组织或推荐相关学者进行项目申报。
全国性开放:
- 项目面向全国开放,不受地域限制。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社科研究者,只要符合申报条件,均可参与申报。
学术性和创新性要求:
- 虽然具体的学术领域和创新性标准未在问题中明确提及,但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核心项目之一,该项目必然对申报项目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有较高要求。因此,申报者需确保其研究项目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
遵循相关规定和程序:
- 申报者需遵循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提交完整的申报材料、参与评审过程等。这些规定和程序旨在确保评选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综上所述,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面向全国的申报条件主要包括申报单位资格、全国性开放、学术性和创新性要求以及遵循相关规定和程序。
『贰』 评审专家谈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第一,你对申报的课题已经开始或正在研究的课题,应有前期成果。我们在评审是是先看申报者是否有前期成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除了自己的前期成果外,还应了解国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如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基地,把国内发表的有关农村问题的文章全部收集起来,然后把这些文章按内容分为几类,掌握这些情况,对申报这个领域的课题非常有利。 第二,对申报的课题有实地调查的资料,或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资料。也就是说,申报的课题要有特点,没有实地调查的资料就没有特点,如湖北省一个单位申报的课题:《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他们除调查了湖北省山区的情况外,又调查了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山区的乡镇政府情况,有这些实际材料,谁也拿不到,只有这个单位才能拿到,这就说明有特点,必须批。西北师范大学王宗礼申报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治意识研究》,他把西北牧民的政治观念、意识资料情况掌握了,就批上了。此外,广东中山大学及一些教学科研单位有关“珠江三角洲”各个方面的研究;江苏省的教学科研单位关于“苏南模式”的研究等课题都容易被评上。 这些都说明,申报课题,要有实际调查。到实际中去,有实际调查的资料才能申报出你所报课题的特点,否则你的课题就不能打动人。 第三,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当然不是说,我们申报的课题,要用“课题指南”题目作为课题,而是说,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范围。 全国社科基金是每年制定一次指南,教育部的课题是每个五年计划,委托各学科者制定五年规划的咨询报告,提出五年内各学科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必须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呢?因为“课题指南”所提出的题目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重点课题是国家急需研究的问题。如我们政治学科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问题,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过几次行政改革,但哪次也不彻底,原因是没有正确的符合国情的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做指导。 所以我们申报的项目一定要不脱离指南,不是说必须和指南上的一模一样,但也要围绕指南来选题。2. 课题论证 第四,前期成果。 课题组成员 在我们选出课题后,才拿来申报单位、课题组成员的材料。这就是衡量课题组成员的水平能否完成课题任务。有过这种情况,课题组只有申报者一个人,或者成员水平不高而被拿掉。为什么对课题组成员这样重视?因为当前的课题研究应当是集体研究,一个人或两三个人,很难研究出精品的。只有大家合作,互相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出精品。如我们组织几位博士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理论。经过初步合作讨论,都觉的收获很大。一个人单独研究是不行的。我们曾经碰到过这种情况,论证的非常好,课题组成员仅一两个人被拿掉的。 课题组成员要很好的搭配。 第一,研究实际问题的课题,成员中除理论工作者外,应包括一些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样便于调查。 第二,研究基础理论的课题,成员中应有这方面造诣较高的教授,还要有从事这领域理论研究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 (王惠岩教授是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组成员,历任国家、教育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