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基金怎么写
㈠ 事业单位中关于事业基金和事业结余怎么理解!!
1、事业结余:
是指事业单位一定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金额。事业结余的多少说明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过程中收支相抵的程度。
计算公式为: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拨出经费-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
2、事业基金:
事业结余你可以理解为当年你们单位所有用自有资金开展的业务的盈亏金额。这只是个过渡科目,余额一部分分配给事业基金,一部分分配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的资金,可以理解为每年滚存进来的分配过后的单位净收益。其主要来源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
资料拓展:
1、事业基金是指非营利组织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主要来源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未限定用途的宝贵资源,在事业单位中起的是“蓄水池”的作用,用来调节年度之间的收支平衡。
2、即事业单位以后年度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则其差额继续转入事业基金,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其差额用以前年度的事业基金来弥补;在确定年初单位预算时,如果支出安排出现缺口,也可以用一部分事业基金来弥补这一缺口。
㈡ 请问“事业基金”这一科目具体内容是什么,主要来源是什么,哪些可以计入事业基金,具体分录怎么写
事业基金:非营利组织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
主要来源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
其他来源包括:
1、已完项目的拨入专款结余,按规定留给本单位使用的,转入事业基金。
2、单位年终结账后,发生以前年度会计事项调整或变更,涉及到以前年度结余的,一般应直接转入或冲减事业基金。但国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对外投资时,投出资产的评估价或合同价、协议确定的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记入或冲减事业基金。
事业单位应设置“事业基金”科目,核算事业基金,并在该科目下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
具体分录:
年终,某事业单位将未分配结余8600元转入事业基金。会计分录如下:
借:结余分配86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8600
(2)事业基金怎么写扩展阅读
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
①单位未分配收益。即事业单位事业收支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在进行结余分配后的转入,其会计分录通常表示为借记“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它是事业基金的最主要来源,事业基金的多少直接取决于与事业单位专业业务及相关业务开展的好坏。
因此事业单位要想获得更多的事业基金,必须努力开拓业务,降低业务支出。
②按规定留归单位的专项拨款结余。即有拨入专款的事业单位,其专项活动(或工程)结束后的净结余,经拨款单位同意后留归本单位的部分。其会计处理通常表示为借记“拨入专款”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这种来源所形成的事业基金,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首先要取决于有拨入专款的存在,其次专项拨款有结余,再次要经拨款上级单位同意,因此它对于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形成是相对偶然的。
③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材料等。其会计处理通常表示为借记“现金”、或“材料”科目等,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它对于事业基金而言也是一种非经常性形成渠道。
④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所形成的权益。新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业务进行了前瞻性的考虑和制度规定,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增设了诸如“对外投资”等科目。
而事业基金的另一来源正与此有关,事业单位以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外实施投资时,评估价高于或低于原帐面价值的部分按规定应增加或减少事业基金。这部分所形成的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是一种由投资而形成的潜在权益,而非现实的资金,对此,单位应区别于第一种性质的事业基金加强对权益项目的管理,让其为单位带来更多现实的收益。
上述1-3项来源所形成的事业基金即为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是一种未限定用途的资金。而第四项来源即为事业基金中的投资基金,更多表现为投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