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涛的基金哪里买
㈠ 嘉实基金胡涛如何做到连续11年年化10%纯干货分享
文|《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吴海珊
不做择时,靠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获取超额收益,将价值和成长结合在一起选股,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获得持续的超额回报。
胡涛,是一位值得投资者托付的基金经理。
理由很简单,社保理事会选择了他。自2015年开始,他一直在管理社保基金,年化收益率近30%。
众所周知,鉴于社保基金要求稳妥性的要求,其对于管理机构和基金经理的要求相比于个人投资者更高、更严格。截至目前,仅有11家公募基金具有社保组合管理的资格。胡涛所在的嘉实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胡涛,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MBA,持有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曾先后就职于券商、基金公司。2014年3月加入嘉实基金,现任平衡风格投资总监,目前管理着嘉实优质精选、嘉实远见企业精选、嘉实优质企业、嘉实成长收益和嘉实新收益等五只产品。
2018年胡涛获得社保理事会颁发的“三年贡献社保奖”。
同时,在基金圈里还有一个标准叫做“双十”,也就是连续从业十年,年均投资收益超过10%的基金经理。按照这个标准筛选,中国公募基金经理的2300多人一下子就会变成区区一百来人。如果再加上一个管理规模超过50亿的标准,就只剩下二三十人。胡涛也是其中之一。
2020年,中国公募刷新的多项 历史 纪录。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8万亿元,刷新公募基金规模纪录;截至11月底,本年度新成立基金1,282只,发行份额2.85万亿份,创年度新基金发行数量和份额 历史 新高。同时,截至11月底,首发规模超100亿份的新基金多达39只,一日售罄的基金达117只,刷新年度新成立百亿基金数量纪录。
胡涛也发行了自己的新基金。
近日,《巴伦周刊》中文版对胡涛进行了专访。其投资风格中最大的特征是“长期”。对这一风格的解读,贯穿了整个访问。他的核心观点包括:
1、什么叫做好公司?就是当投资者看到公司当下增长的时候,管理层就已经布局了未来的增长,这样的公司才具备可持续成长的能力。
2、投资策略其实都是殊途同归——追求回报率。但是投资的回报,必须要放在长时间维度去看,无论是绝对收益组合还是相对收益组合都是如此。有人说,投资回报需要每年都有绝对回报,但我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3、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行业,无论是正在发展的产业还是已经成熟的产业,市占率能持续提升的公司都是好的投资标的。
4、当公司长期的基本面和竞争力发生变化时,就要做公司的切换,把变弱的公司卖掉,再买入一些长期更看好的公司来补仓。
5、投资者在选公司的时候,要区分一家公司是阶段性增长的公司,还是能够持续增长成为行业龙头。
6、有时候看似买了一家便宜公司,但如果这家公司的成长性不高,现在很便宜的公司未来会更便宜,这种杀伤力是很恐惧的。
以下为经编辑后的主要观点: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曾经提到过,您的投资策略是长期持有能够为市场带来增长的10%的头部公司,您说的这10%的公司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胡涛:在我看来,10%的好公司有一个必备关键词是“具有前瞻性”,因此对管理层的考察非常重要。优秀的公司主要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立足于市场,但一家保持持续稳定盈利增长的公司,并非是靠一个增长点驱动的,它一定具备前瞻性的布局。不仅需要有很强的战略,同时也要对自身战略有深刻的认识。
总体来说,什么叫做好公司?就是当投资者看到公司当下增长的时候,管理层就已经布局了未来的增长,这样的公司才具备可持续成长的能力。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提到,您看中的公司是能在维持增长的前提下保持现金流的长期稳定增长,同时为股东带来分红回报。可以理解为,现金流和派息是您选股最看中的两个指标么?其他什么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胡涛:我认为的优质的成长股主要具备三个标准:首先,在公司经营层面,必须具有比较强的研发优势、销售能力、管理能力、成本优势,具有深深的护城河,能够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在业绩层面,ROE(股东回报率)要常年超过企业资金成本,能够长期带来正现金流,同时为股东带来回报;第三,具有稳定的长期利润增长预期,就像第一个问题所说的,好公司一定要有前瞻性的布局,才具备可持续成长的能力。
《巴伦周刊》中文版:中国投资者信奉绝对回报,而且通常以年为参考单位,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胡涛:投资策略其实都是殊途同归——追求回报率。但是我一直认为,投资的回报,必须要放在长时间维度去看,无论是绝对收益组合还是相对收益组合都是如此。
有人说,投资回报需要每年都有绝对回报,但我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我认同投资股票需要在长时间里有绝对回报。
然而,很多人投资时缺乏长期投资的思维,投资策略框架本身就存在问题,虽然表面上看好像控制了回撤,但实际上却是牺牲了长期收益,本末倒置了。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做基金经理11年,既做过公募也做社保基金,公募是否跟社保基金不同,比如社保基金资金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可以数年持有,那在回报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衡量?
胡涛:投资这件事殊途同归,都是要在长时间实现比较高的收益。所以说,无论是做社保投资,还是做公募基金,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自下而上选股票。
当然,从投资方法上看,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社保基金经理是经过社保基金主管单位筛选的,要有一定投资年限,比如公募基金有一定的从业 历史 、业绩,才会把社保组合交给这个基金经理来管。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保基金主管单位会选择风格稳定的、投资理念清晰的基金经理。其次,社保基金投资有很多约束,比如对投资行业偏离度就有一定的约束。基金经理只能在固定的框架下选择优质公司,创造超额收益。
社保划定一个不是很热点的区域,反而让我有更深入研究,也能更早挖掘出很多很好的投资标的。
这是我觉得对于一般基金经理来说,不太容易适应社保投资要求的策略方法。但归根结底,如果管理人是一个自下而上研究股票的基金经理,其实是受益于这种投资框架的。
《巴伦周刊》中文版:在我看来,想要获得好的投资回报,既要有长期基石股,也要抓住当下热门股。在您的回报里,这两方面分别贡献如何?您会对行业有固定的配置比例要求么?
胡涛:我偏好的是那些市占率能持续提升的企业。我认为,决定是否买入一家公司的关键在于其核心竞争力,而不在于其所处行业。时常有人用传统行业或新兴行业来区分公司,但我认为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行业,无论是正在发展的产业还是已经成熟的产业,市占率能持续提升的公司都是好的投资标的。
至于如何判断市占率,正如上面所说,优质成长股需要具备一些标准,包括具有比较强的研发优势、销售能力、管理能力、成本优势,具有深深的护城河,能够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OE常年超过资金成本,能够长期带来正现金流,同时为股东带来回报等,此外还有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管理层。一般来说,能够具备这些特点的公司,未来在行业中也会强者恒强。
至于行业布局是不是不合理,我一直认为,投资中最大的风险并不是源于集中,而是源于无知。很多时候,为了行业均衡或者组合分散而去投资了我们不熟悉的企业,看似会分散风险,但如果买了一些自己一知半解的品种,实质上风险可能会更大。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是如何建仓,建仓完成后是会一直持有吗?除了公司基本面发生重大变故?
胡涛:在建仓操作上,我会更加审慎。首先我需要挑选出好的公司,然后还要寻求在较为合理的价格买入这些公司,所以更注重建仓时点和节奏的把握。
我的选股理念,永远是选择那些能够在长期带来超额回报率的公司。具体来说,这些公司需要能够长期带来好的现金流、具有核心竞争力、比较深的护城河。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总是会有不同领域的公司诞生出来,进入到这个选股标准当中。好的公司总是在切换的,所以不能一成不变地持有一家公司。在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核心竞争力减弱,有更强的竞争对手,或护城河没有以前那么深的情况下,增速会从原来的高增长变成低速增长,当这种长期的基本面和竞争力发生变化时,就要做公司的切换,把变弱的公司卖掉,再买入一些长期更看好的公司来补仓。
但是我的理念——保持高仓位运作、较低换手率,不会变化,我永远是自下而上选择优质公司长期持有。
《巴伦周刊》中文版:市面上也有很多“假成长股”和“伪护城河”的概念,怎么判断公司只是在讲故事,而不是真正有实力?一般情况下,您对这家公司了解多久才会做出买入或者卖出的决定?
胡涛:所谓“护城河”,其实有很多表现方式,比如品牌壁垒,或者成本优势、研发优势,还有一些公司有网络优势、规模效应等。选股的时候,需要看公司的护城河在这些不同方面的体现。但总而言之,都是只有这家公司能做、别人做不了,或者别人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够做到相同的地步,而不是一阵风吹来,谁都能做到。
有些壁垒不高,但是有增长的公司,更多享受的是一种行业红利。这种行业的增长可能会持续1 2年。在这个行业里,除了龙头,排老二、老三的公司都会增长不错。因为处于行业红利中,这些公司属于新的业态,行业渗透率在提升。
当然,这种红利也不一定非得来自行业,也可能来自一种新兴的消费品。
这样的行业可能壁垒比较低,很多公司都在做,可能这些公司都成长得不错。但未来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利润率就下来了。
假如投资者正好买入的是这种行业的排名第二、三、四的公司,也获利了,可能就是这个逻辑——享受这个行业红利。
但因为壁垒不深,这个行业的红利期会比较短。因此投资者在卖出这些公司的时候很难掌握好卖点。最终可能随着潮水退去,在这个行业中只有少数公司才能长期发展的比较好。所以说,投资者在选公司的时候,要区分一家公司是阶段性增长的公司,还是能够持续增长成为行业龙头。
至于选股,我的选股标准还是比较高的。我要求企业长期能保持竞争力,在长时期能够维持稳定的现金流增长。所以我买股是比较谨慎的,不会轻易买股。这一点从我的换手率可以看出来。我的换手率很低。我卖出个股一般是在基本面发生本质变化、长期的变化的情况下才会做出的决定,而不是短期业绩不达标,或是因为风格的扰动去卖出、做出公司的切换决定。
《巴伦周刊》中文版:我知道您有海外留学的背景经历,如果说您的投资理念跟谁更靠近的话,您觉得是谁,彼得林奇吗?
胡涛:我的投资风格更倾向于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也就是用合理价格买成长性,淡化择时和仓位。但好公司和好价格往往无法兼顾,如果一定要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好公司。因为好价格是相对的,而好公司是能够不断超越市场预期的。相对于价格风险,更可怕的是估值陷阱。
有时候看似买了一家便宜公司,但如果这家公司的成长性不高,现在很便宜的公司未来会更便宜,这种杀伤力是很恐惧的。
所以说,我选择把公司质地放在首位,再比较市场预期和实际回报能力,也就是价格和价值的衡量,最终筛选出成长能力突出,同时还不贵的标的。就像是在海边选贝壳,最终可能会选出一个有珍珠的,但需要有一个过程。
《巴伦周刊》中文版:如果用一句总结您的投资策略,您会怎么总结?
胡涛:不做择时,靠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获取超额收益,将价值和成长结合在一起选股,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获得持续的超额回报。不跟风、不追高,不被无效信息干扰,选择出那些真正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这是我笃定的投资体系。
㈡ 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研团队
泰达荷银作为中国首批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注重共享荷银投资全球统一的研究平台与深入了解国内资本市场相结合,投资和研究团队成员主要来源于包括荷银投资(亚洲)在内的海内外著名金融机构。泰达荷银投研团队始终坚持在对国内行业及企业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秉持价值与成长相结合的投资理念,精确捕捉具有成长空间的优质上市公司投资机会。
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泰达荷银行业精选基金经理:刘青山先生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史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
1997年就职于华夏证券基金部,参与筹建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从事投资研究工作。 2001年起参与筹建湘财合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身)并工作至今,期间历任研究部负责人、基金经理、投资副总监,投资总监兼总经理助理。2006年11月起任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
2004年7月管理荷银精选基金以来,多次因为优秀的业绩获得专业奖项肯定。2007年荷银精选基金获得由《中国证券报》颁发的开放式股票型金牛基金奖以及由和讯网颁发的2006年度十大明星基金奖。
泰达宏利红利先锋基金经理、泰达宏利品质生活基金经理:梁辉先生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2002年3月加入湘财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担任公司研究部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研究部总监、金融工程部总经理,现担任基金投资部总经理;
自2005年4月至2008年8月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成长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自2006年8月至2009年5月担任泰达宏利效率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周期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担任泰达宏利首选企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自2009年9月起担任泰达宏利品质生活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自2009年12月起担任泰达宏利红利先锋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8年基金从业经验,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风险预算基金经理、泰达宏利集利债券基金经理、泰达宏利首选企业基金经理:许杰先生
MB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2002年3月加入湘财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部研究员;历任研究部副总经理。
2004年1月起,兼任泰达宏利周期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助理;
2005年4月起任泰达宏利风险预算基金经理助理;
2006年12月起任泰达宏利风险预算基金经理;
2008年9月起任泰达宏利集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010年2月8日起担当泰达宏利首选企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8年基金从业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货币市场基金经理:胡振仓 先生
金融学硕士;
2003年7月至2005年4月就职于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从事债券交易与研究工作,首席研究员;
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就职于国联证券公司,从事债券交易工作,高级经理;
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就职于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中2006年7月至2006年11月任益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助理,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任益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
2008年4月加盟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2008年8月起至今担任泰达宏利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
7年证券从业经验,4年基金从业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周期类行业基金经理、泰达宏利市值优选基金经理:吴俊峰先生
经济学硕士;
2005年5月至2005年8月期间就职于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
2005年8月加盟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研究主管等职务;
2009年3月27日起至今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周期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009年8月24日起担任泰达宏利市值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5年基金从业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稳定类行业基金、泰达宏利效率优选基金经理:胡涛先生
MB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1999年7月至2000年7月就职于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任投资银行部经理;
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就职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股票研究经理;
2003年7月至2004年4月就职于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
2004年9月至2007年4月就职于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基金经理助理;
2007年4月加盟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专户投资部副总经理、研究部研究主管等职务;
2009年6月13日起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稳定类行业基金基金经理;
2009年12月23日起担任泰达宏利效率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7年基金从业经验,9年证券投资管理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稳定类行业基金基金经理:焦云女士
金融学硕士;
2004年8月至2007年4月就职于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
2007年4月加入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研究主管;
2009年12月23日起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稳定类行业基金基金经理;
6年基金从业经验,6年证券投资管理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成长类行业基金经理:李源女士
EMBA硕士;
1995年至1999年8月就职于中国研究公司任分析员;
1999年8月至2000年9月加入IDC国际数据公司,担任市场高级分析员;
2000年10月至2009年7月加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部经理、高级经理、副总经理;
2009年8月加入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研究部副总监兼基金经理助理;
自2010年1月6日起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成长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10年证券投资研究管理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周期类行业基金基金经理:刘金玉先生
管理学硕士;
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就职于中国平安集团资产管理中心基金管理部任研究员;
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就职于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行业研究主管;
2009年12月加入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研究部副总监;
2010年3月5日起担任泰达宏利价值优化型周期类行业基金基金经理;
6年基金从业经验,7年证券投资管理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宏利中证财富大盘指数基金经理:王咏辉 先生
英国牛津大学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硕士学历;
曾担任伦敦摩根大通(JP Morgan)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分析员、高级分析师、汇丰投资基金管理公司(HSBC)高级分析师、巴克莱国际投资基金管理公司ETF亚洲部门经理、巴克莱资本公司(Barclays Capital)部门经理;
2008年4月加入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金融工程部副总经理;
2010年4月起担任泰达宏利中证财富大盘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具备11年基金从业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泰达荷银首选企业基金经理:陈少平女士
厦门大学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
2003年加入泰达荷银基金管理公司,历任行业研究员,泰达荷银行业精选基金经理助理,高级研究员;
现任研究部副总经理、泰达荷银首选企业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