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现状如何
❶ 基金公司规模排行
一,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2021年四季度各项资管业务月均规模数据。在市场向来较为关注的非货规模方面,数据显示,四季度末,位列全行业前20强的基金公司非货月均规模合计达8.5万亿。其中,易方达基金以10270.13亿元的非货月均规模继续领跑,遥遥领先位居第二名的广发基金,其非货月均规模为6004.37亿元。紧随其后的还有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分列第三至六名,非货月均规模均在5000亿元以上。
二,相较三季度末,20强基金公司中有7家在第四季度实现正增长。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位列全行业前20强的基金公司非货月均规模合计达8.5万亿,相较三季度末的8.63万亿略有下降,而相较2020年四季度末的5.76万亿增长了47.57%。在公募专户排行中,创金合信再度高居榜首,月均规模达8219.07亿元。建信基金、博时基金紧随其后,月均规模分别为4265.07亿元和3241.56亿元。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平安基金、睿远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南方基金、融通基金月均管理规模均在1000~2000亿元之间。共计13家基金公司专户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数量与三季度持平。
三,截至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养老金管理规模排行中,工银瑞信位列第一,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分列第二至五位。
拓展资料:
基金,英文是fund,广义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
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我们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❷ 指数基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如何
指数基金是一种以拟合目标指数、跟踪目标指数变化为原则,实现与市场同步成长的基金品种。指数基金的投资采取拟合目标指数收益率的投资策略,分散投资于目标指数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组合的收益率拟合该目标指数所代表的资本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指数基金是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不可缺少的一种基金,在西方发达国家,它与股票指数期货、指数期权、指数权证、指数存款和指数票据等其他指数产品一样,日益受到包括交易所、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各类机构的青睐。
指数基金是保证证券投资组合与市场指数业绩类似的基金。在运作上,它与其他共同基金相同。指数基金与其他基金的区别在于,它跟踪股票和债券市场业绩,所遵循的策略稳定,它在证券市场上的优势不仅包括有效规避非系统风险、交易费用低廉和延迟纳税,而且还具有监控投入少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因此,从长期来看,其投资业绩优于其他基金。
美国是指数基金最发达的西方国家。先锋集团率先于1976年在美国创造第一只指数基金——先锋500指数基金。指数基金的产生,造就了美国证券投资业的革命,迫使众多竞争者设计出低费用的产品迎接挑战。到目前为止,美国证券市场上已经有超过400种指数基金,而且每年还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长,最新也是最令人激动的指数基金产品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如今在美国,指数基金类型不仅包括广泛的美国权益指数基金、美国行业指数基金、全球和国际指数基金、债券指数基金,还包括成长型、杠杆型和反向指数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则是最新开发出的一种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迅猛发展得益于该基金特有的上述优势。2002年6月,在上证所推出上证180指数仅半年的时间,深交所也推出深证100指数。之后,国内第一只指数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的面市,2003年初,又一只紧密跟踪上证180指数走势的基金——天同上证180指数基金也上市发行。然而指数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为了规避系统风险及个股投资风险,我国的优化指数型基金采取了与国外指数基金不完全相同的操作原则。其差异主要表现为:国内优化指数型基金的管理人可以根据对指数走向的判断,调整指数化的仓位,并且在主观选股的过程中,运用调研与财务分析优势,防止一些风险较大的个股进入投资组合。在指数化投资部分,基金兴和、景福跟踪上证A股综合指数,基金普丰跟踪深圳A股综合指数。从该类基金的实际运作结果看,表现不尽如人意。探究其原因,不仅有中国证券市场本身的缺陷,也有基金公司操作上的原因。尽管如此,指数基金仍然成为众多投资者喜爱的金融工具。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基金业的蓬勃发展,相信指数基金在中国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它的业绩透明度比较高。投资人在外面看到指数型基金跟踪的目标基准指数(比如上证180指数)涨了,就会知道自己投资的指数型基金,今天净值大约能升多少;如果今天基准指数下跌了,不必去查净值,也能知道自己的投资大约损失了多少。所以很多机构投资人和一些看得清大势、看不准个股的个人投资者比较喜欢投资指数型基金,因为指数型基金能够发挥这类投资者对市场大势判断准确的优点,不必再有"赚了指数不赚钱"的苦恼。
其次,它的资产组合的流动性比一般集中持股的基金更好。以目前正在发行的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基金为例,它不仅规定基金经理主要按照上证180指数成分股的权重与构成配置资产,而且规定投资于上证180成分股的数量不得少于120只。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基金投资的股票也不会少于120只。由于持股分散,未来基金抛售股票时对股票的价格影响就小,甚至基本没有影响。这样基金资产净值的真实性就会更高。
其三,投资指数型基金的成本一般较低。由于指数型基金一般采取买入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其股票交易的手续费支出会更少;同时基金管理人对于指数型基金所收取的管理费也会更低。像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基金的管理费,仅相当于市场上主动型投资的股票基金管理费的2/3;其托管人收取的费用和销售手续费也明显降低。可能许多投资人对这点看似很小的差别不太在意,但如果是长期投资,指数型基金的成本优势会令投资人收益不菲。
指数基金就是指按照某种指数构成的标准购买该指数包含的证券市场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证券的基金,其目的在于达到与该指数同样的收益水平。
例如,上证综合指数基金的目标在于获取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一样的收益,上证综合指数基金就按照上证综合指数的构成和权重购买指数里的股票,相应地,上证综合指数基金的表现就会像上证综合指数一样波动。
指数基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费用低廉和延迟纳税,这两方面都会对基金的收益产生很大影响。而且,这种优点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表现得更为突出。此外,简化的投资组合还会使基金管理人不用频繁地接触经纪人,也不用选择股票或者确定市场时机。
具体来说,指数基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费用低廉。这是指数基金最突出的优势。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交易成本和销售费用三个方面。管理费用是指基金经理人进行投资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在买卖证券时发生的经纪人佣金等交易费用。由于指数基金采取持有策略,不用经常换股,这些费用远远低于积极管理的基金,这个差异有时达到了1%?/FONT>3%,虽然从绝对额上看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是由于复利效应的存在,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累积的结果将对基金收益产生巨大影响。
2、分散和防范风险。一方面,由于指数基金广泛地分散投资,任何单个股票的波动都不会对指数基金的整体表现构成影响,从而分散风险。另一个方面,由于指数基金所钉住的指数一般都具有较长的历史可以追踪,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指数基金的风险是可以预测的。
3、延迟纳税。由于指数基金采取了一种购买并持有的策略,所持有股票的换手率很低,只有当一个股票从指数中剔除的时候,或者投资者要求赎回投资的时候,指数基金才会出售持有的股票,实现部分资本利得,这样,每年所交纳的资本利得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中,资本利得属于所得纳税的范围)很少,再加上复利效应,延迟纳税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多好处,尤其在累积多年以后,这种效应就会愈加突出。
4、监控较少。由于运作指数基金不用进行主动的投资决策,所以基金管理人基本上不需要对基金的表现进行监控。指数基金管理人的主要任务是监控对应指数的变化,以保证指数基金的组合构成与之相适应。
希望采纳
❸ 中国的开放式基金公司在什么情况会倒闭
楼上的那句话精辟。。。
参考基金公司的合同文本,以及破产法。。
2004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44条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若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
从规定中可以看出,基金清盘的条件相对还是比较苛刻的。首先,基金作为理财产品已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中国目前基金的基民数量非常庞大,一只基金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其次,虽然简单按照净值推算,由于拆分或者分红的影响,不排除有个别基金的总资产净值已逼近或已跌破5000万元的可能。即使某只基金的规模一度降到5000万元以下,只要不是连续60日出现这个状况,就不符合被清盘的条件。
符合其中一条就可以清盘了。
另外我们投资基金的钱都在托管银行的基金公司的基金账户中,基金公司只能用于投资规定的投资对象,不能取出挪作它用,除非是投资亏损,否则不会血本无归。
基金公司倒闭后,会由其它基金公司重组或清算,也不会血本无归。我们防范的应该是投资损失,也就是要看大盘走势决定是否赎回。
请盘后,基金按清盘时的净值退还。
❹ 我国投资基金现状
随着基金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基金已然成为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投资理念、投资取向、投资风格和管理水平,对证券市场的走势,乃至整个市场的结构化和制度化的完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不仅仅如此,时至今日,基金行业的发展意义,已经不是仅仅关乎一个行业的发展,其在我国金融领域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显现出来,在我国现代证券市场框架和金融体系结构日趋完善的形势下,基金行业正肩负着引导形成我国证券市场的理性投资文化、促进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以及完善我国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使命。
一、发展五年:基金行业已初具规模, “ 市场中坚 ” 地位已经确立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经过 5 年多突飞猛进的发展历程,管理规模不断扩大,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集合资产管理经验,基金品种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与此同时,证券投资基金除股票市场之外,已经涉足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基金也呼之欲出。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年的调整,市场进入了机构投资者时代,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市场的新生代力量,其管理能力和经验的沉淀和积累、管理资产的市场份额比重增大,以及其投资文化在市场中显示的 “ 示范效应 ” ,使得证券投资基金已经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基本确立了 “ 市场中坚力量 ” 的地位。 从数量上看,目前已开业的基金管理公司 31 家 , 已经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 96 只 , 总规模达到 1641.61 亿份 , 占两市 A 股流通市值超过 12% ,其中开放式基金首发规模累计超过 1000 亿份,从规模和资金量上看,基金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上重要机构投资力量;从投资者认同度上来看,基金 5 年累计分红 270 亿元,年均分红收益率达到 10.17% ,为投资者认识基金管理人管理水平提供了初步的基础,投资者对基金认同度大大提高,奠定了基金行业发展的市场基础;从管理经验来看,经过 5 年多的积累,基金管理公司培养和汇聚了大批专业人才,同时随着基金行业国际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目前已经成立和批准设立了 6 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这将大大促进中国基金业进一步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基金行业按照国际标准来规范和发展。而同时,基金管理公司也无疑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资产管理流程最为规范,科学化程度最高,使用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最多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
二、倡导理性投资文化,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基金行业已经成长为中国证券市场上一个重要的部门,其投资管理的取向将会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整个市场的运行规律,而当前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诸多发展瓶颈问题,将使基金行业由此肩负起推动整个资本市场进行健康的嬗变和发展的使命(而这些和基金的商业化取向也不矛盾),与此同时,这也是基金行业自身进行完善和迅速发展的契机。
❺ 最近基金的情况如何
尽管前半周出现暴跌,但在大盘反弹的带动下转危为安,两市基金指数上周分别下跌1.11%和1.49%。近期走势较弱的中小板综指上周依然弱于其他同类指数,一周下跌5.94%。受此影响,中小板ETF上周下跌5.73%。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周股票型基金的回报率基本结束持续下跌的走势,并且开始回升。粗略统计,仅有10家基金的回报率上周出现下跌,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榜前五位分别是红利ETF、南方绩优成长、华夏大盘精选、易方达策略二号、易方达价值精选。
市场经过此次大幅下跌,基金投资者损失惨重,都希望自己手中的基金能有更好的表现,可以在大盘的回升中尽快将损失弥补回来。对此,财富证券艾万强认为,由于很多基金投资者损失严重,对基金行情抱有很大的期望。这种愿望是好的,但市场刚刚回暖,很多市场机会还没有被发掘出来,因此,不能对基金净值回升的要求过急过高。毕竟基金的投资目标比较平均,主要是以投资组合为主,除了权重股以外,某个热点板块的上涨还不足以带动基金净值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❻ 基金投资最惨的情况是咋样的
2020年1月21日,公募基金公司全年整体规模出炉。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2019年度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增长将近1.8万亿元,连续两年分别突破13万亿和14万亿大关,达到约147132.22亿元。我们就看看公募基金的各种排名情况。
一、自成立以来表现最惨的前十名。
最差的是银华抗通胀主题(161815),截止4月23日,成立以来收益率-65%,净值只有0.3410。名字叫抗通胀,连本金都快赔没了。
基金本质上和股票一样,都有可能赔的一分不剩,但是基金公司有操作的止损位,这个位置由于公司不同,基金性质不同,即使同是股票基金,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有所不同。
你可以在买之前查阅他的说明书,我认为现在对你来说,风险更大不在于是否它赔完,而是你现在进入的价位,如果你不是买新发行的基金的话,如果你在高位进入,有可能赔的很惨 。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❼ 国内公募与私募基金的现状是怎样的国内和国外相比有哪些不同
公募不追求投资利益追求基金排名,多投资于股市,现在股市差,大部分都是亏损;公募在筹资方面好于私募,因为可以广泛宣传,参与或退出都比较灵活;私募追求利润,但也多半投资股市,私募规模较小操作灵活按不能随时退出,不过名声不大,因为国家不允许公开宣传。
现在流行的是新三板私募,因为新三板蕴涵机会较大。基本都是能保障本金的项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所以新三板投资是必然趋势。
❽ 公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新基金认购户数反映了投资者的参与程度,而今年以来的新基金募集数据表明,散户正在远离公募基金。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在今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的时间里,公募基金共计发行了67只偏股基金,仅有126万户投资者(不考虑重复因素,以下同)参与了新基金的认购。
同样在放开产品的2010年,公募基金共计发行了100只偏股基金,获得了291万户投资者参与认购,在2009年的牛市中,共计571万户参与了这些偏股基金的认购中。
散户远离基金的程度甚至比2008年严重。
即便是大跌中的2008年,公募基金发行了115只偏股基金,共计171万户投资者参与了新发产品的申购。
显然,按照目前的偏股基金募集势头,2011年公募基金要实现或者超越2008年171万户参与认购仍具有不小的挑战。
这一数字,与2007年更是相形见绌。是年,“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共计吸引了179万户投资者的认购,“中邮核心成长”、“华夏蓝筹核心”分别以159万户、108万户紧随其后。
按照这样的数据,2011年以来所有新发基金的认购户数,尚不及2007年个别发行较好的单只基金。
而在散户广泛参与的2007年,共计1825万户投资者参与了公募基金的认购,这些新基金首发募集了4485亿份,而随后的熊市让这些没有逃脱的基金投资者损失惨重。
目前新基金这种困顿的局面,让基金销售人员回到了似曾相识的2004年。在宏观紧缩和A股市场低迷的双重打击下,公募基金募集出现低量,但此后2005年启动的大牛市改变了这一格局,公募基金资产在两年后超过3万亿元的规模。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募基金的净赎回仍在继续。在偏股基金一季度出现626亿份净赎回的情况下,偏股基金在二季度又出现了142亿份的赎回额,今年上半年共计出现了768亿份的净赎回。
而从持续营销情况来看,截至一季度末,不足200只基金出现了净申购,接近500只出现了净赎回,后者远大于前者。
“买来的”高度机构化
在散户抛弃的同时,公募新发产品也呈现高度机构化的特点。
以67只基金募集了849亿份,以及126万户的投资者计算,每户平均认购数接近7万元,在目前股市尚不见好转情况下,这已经是较高的数值了。
即便是在最差的2008年,公募基金共计募集907亿偏股基金,户均认购量只有5万元左右,相对于2011年公募基金的数字,这依然比2011年的平均数低出不少。
此前,证监会曾出台政策,要求基金公司在基金销售中不得采取“一次性奖励”的方式,但市场上不时传出基金公司违规支付丰厚奖励以谋取扩大规模的故事。
“上海有的公司给予渠道千分之二的一次性奖励,把基金当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卖,自然量就上去了。”上述深圳基金公司营销负责人对此愤愤不平。
我国现状
我国基金业发展14年,基金市场份额呈现阶梯型增长态势:第一阶段是1998年到2000年,由于市场品种仅限于封闭式基金,基金规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亿、500亿、610亿.第二阶段是2001年,由于引入了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有所扩大,达到809亿。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03年,基金规模高速增长,2003年扩张规模达到了顶峰。其1633亿的市场规模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2004年至至2005年10月20日,由于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发行规模波动发展。我国基金市场上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59只,基金份额3200亿。2005年-2007年,基金净值狂飙至3.2万亿。2007年至今,由于股市一直低迷,基金净值跌至2万亿附近。
2013年4月23日结束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至少有6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其中,国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约207张,市值超过1.55亿元,对冲其期末股票市值达70%以上。
这意味着,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继近年理财产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变、嫁接对冲策略,或许将探寻出一条绝对收益的投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