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年化最高多少
❶ 基金年化收益率10%高吗
很高了。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你能承担多大损失多大风险,自己要心里有数,不要盲目跟风投资。
❷ 基金定投的真实年化收益率到底有多高
10%。
指数基金定投的亏损概率是比较小的,以沪深300指数基金为例,其选取的是包含招商银行、格力电器等在内的300家公司,而且指数基金理论上长期存在,定投又可拉低成本,摊薄风险。因此指数基金定投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投资方式。
指数基金有多只,定投指数基金的年化预期收益率也不能一概而论,按照以往的数据来看,定投指数基金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平均在10%左右。
基金定投注意事项
1、应尽量选择优秀的基金和资本雄厚的基金公司产品,购买基金数量不宜过多,尽量分散风险。
2、要合理规划好家庭支出,基金定投的投资资金要在家庭承受的范围内,避免家庭生活开支受影响。
3、要想获利就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并且保证有充足的现金在固定时间投入固定的金额。总之基金定投有风险,不要盲目投资,量力而行。
❸ 债券基金年化收益率大概多少
债券基金一般指的是投资于债券的基金,而债券基金又分纯债型、偏债型、股债平衡型以及债券增强型,这些种类的不同,年化收益也是会有所不同的。纯债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一般是在±3~4%之间的。偏债型混合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一般是在±5~6%之间的。股债平衡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一般是在±10%~15%之间的。债券增强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一般的在±20%~25%左右的。
市场中的基金种类
基金分类风险由低到高。
1、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是具有高安全性和高流动性等特点的。通常情况,货币基金亏损的可能性会很小,投资者只要选择抗风险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就可以了,货币基金比较适合稳健保守型的投资者去投资。
2、债券基金:债券基金是以国家债券或企业债等固定预期收益类的债券为投资对象的,是具有随时申赎的特点的,通常,债券基金在短期内会有波动,在长期会稳定增长,比较适合稳健型投资者,较能满足投资者安全性的需求。
3、混合基金:混合基金是可以投资其他基金的所有标的的,因此它的风险等级也是可以调整的,一般会以债券为主,以股票为主的混合基金,或者平衡类的基金。所以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基金。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
4、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是以指数为跟踪对象的,与其他基金相比,它对基金经理的依赖度会较小,由于具有跟踪标的功能,所以其信息透明度更高。一般风险等级为高风险。
5、股票基金:股票基金是在基金投资中风险最高的投资基金。由于其投资标的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所以波动性较大,所以选择较好的基金管理人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人越好,资金配置和投资策略就越好,获利可能就越高。
6、其他基金类型:对冲基金、联接基金和增强基金是在常规基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基金都是具有自己的投资优势的,风险等级也不相同,一般需要按照具体情形进行分析。
❹ 基金投资者一般一年收益率是多少
基金投资者一般年化的收益率是在15%~20%这个范畴之内。不同的基金投资者在这个年化收益率上是会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些人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非常高,比如说一只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就可以来到100%多,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人长期持有基金超过5年以上,它的这种收益率都是超过了好几百个点,像一波行情来了的时候,它的这个收益至少有20~40个点左右,如果说这个时候能够把握住机会,那么这一年的收益差不多就能够稳定下来了。
❺ 基金利息一般是多少
货币基金目前七日年化收益率是1.2-1.7%。债券基金年化收益4-5%的样子,不同的债券基金是有区别的。
股票基金年化收益没有上限,不同的基金有不同收益,根据你的投资技巧及投资时间相关,有的年化收益可达100%,投资技巧和投资时长有很大关系,还有投资的基金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基金也有很大的关系。
(5)基金年化最高多少扩展阅读:
一,如何进行基金定投?
1:筛选基金,选合适的基金产品,选择的基金成立时间要长规模要大,成立不足6个月的不要,规模不足3亿的不要;选择波动大的基金,波动小的基金不适合定投,比如:选择货币型基金的话还不如直接存,没必要定投;基金持有人中机构占比不能太高,单一机构超过50%的不要。
2:定期定额投资,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可以每天投10元,也可以每星期固定一天投100元,也可以一个月投1000元等等。一般在约定时间扣款后T+1日确认,T+2日可查看具体结果。像我自己就是选择的股票型基金,每个星期固定时间投一百元,相当于存钱了。
二,基金的利息比银行的高,年利率是2.08%
购买基金的利息确实高于银行储蓄,但购买基金的风险也高于银行储蓄。多多少?这取决于你投资的基金风险有多大,风险越高,收益越大。
在正常情况下,投资基金收益将高于银行存款,由于银行利息是固定收益,雷打不动,而基金收入是浮动收益,可能高,可能只保本金,零收益,也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失,因此做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如果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建议定期存入银行。
因为货币存放在银行是固定的,急需货币时提取的利率变为活期,损失较大。而货币基金是指存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是天天计息、月计息,每月末可将当月的利率换成基金份额打投资的货币基金的账户,复利再投资。
三,基金年化收益率=(收益/本金)÷(投资天数/365天)*100%,基金的年利率就是基金的年收益率。
基金年度变动收益是指转换内基金持续的收益率成人变动收益率。
例如:基金的净值是1.2该基金购买时,净值为1.8时出售,比例是10000,投资的天数是90天,和总基金的收入可以计算第一:(1.8 -1.2)* 10000 = 6000(元)。
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为:(6000/12000)÷(90/365) *100%=2.08%。
货币基金基本没有风险,一年期收益率与定期存款利率相似,比较灵活;债券型基金一般年平均收益率在6% ~ 10%之间,但也有可能出现亏损;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在股票有更多的职位,因此,风险较大,一年可以赚百分之几数十名可能会失去一个几十年,主要取决于股票市场和基金选股的表现能力,是整体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测收益来决定购买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❻ 中国基金平均年收益率是多少
一般来说,这些年基金的收益率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像500002,99年发行,持有至今,光现金分红就达3.43元/份,平均每年收益率为34.3%。又像3年前发行的QDII基金,目前大部分都是亏损的,收益就更不用谈了,所以中国基金的平均每年收益是不好算的,不过大致可以这样看,从98年发行的封闭式基金来说,平均每年的收益率在8-15%左右(牛市会高些,熊市就基本无收益),近年发行的开放式基金,平均每年的收益率也会在10%左右,总体比银行存款和买债券的收益高些,就长线而言,封闭式基金的总体收益会比开放式基金高。
❼ 基金年化收益率排名
网上这类资料很多的,近一年约6000只基金,截止今日收盘,一年收益率最高的为135.57%,最低的为-33.6%。现把前10名与后10名摘录于后,供参考:
❽ 偏股型基金历史平均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股票的一般能达到20-40%,偏股的差点,能达到10-30%。这里说的是平均收益率,时间长了才看得出来,理性投资向来都注重长跑冠军,而不是短跑的。
有稳定收益模式的,没有风险,年收益13.16%。
5年期的话有8%-12%左右
2019年年度我国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在25%左右
混合型保本基金的年化收益具体是算不出来的,这个要根据行情来确定,行情好的话,可以超过10%,行情不好的话,也就只能仅仅保本了。
混合型的比较难计算出来,特别是占有股票份额的话就比较难算出来了,如果是债券、信托等有固定收益类的话就相比来说可以算出来的结果相差不远。
过去10年纯债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6.31%, 同期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05%, 同期一年定期存款利均值为3.11%。
从债券基金的类别来看,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债基,只投资债券,不投资任何股票和可转债;第二类是普通一级债基,投资债券和可转债;第三类是二级债基,可同时投资债券和股票。
(8)基金年化最高多少扩展阅读:
债券资产具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同时其净价的波动程度远小于股票资产,因此,以债券为主要配置对象的债券型基金具备净值波动小、保值能力强的特点。
结合最近十年A股市场走势来看,无论是持续高涨的2006年至2007年、2009年,抑或是下跌明显的2008年、2010年,还是震荡起伏的2005、2015年,债券型基金均获得了正收益,呈现明显的低风险、低收益特征。
债券型基金将80%的基金资产投资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的基金,其收益比较稳定,风险和收益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高于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在当前股市震荡调整,形势不明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配置价值,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纯债券基金年化收益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纯债基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纯债基金连续10年正收益
❾ 年化收益率130%以上的基金是不是最好的基金
年化收益率130%的基金,确实是一只相当不错的基金。不过这是已经跑出来的历史业绩了,历史业绩只是证明过去是好的基金,但不一定能够代表未来也一如既往的好。况且去年因为股票型基金行情非常好,排名靠前的基本都跑出了100%以上的收益。
排名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我们平时在选择基金的时候,需要从多方面去衡量。比如选择基金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这个很重要的,基金产品的收益受到基金经理投资水平很大的影响。
2、基金投资的行业,持仓股是哪些?
3、基金的历史业绩如何,未来的业绩是否会具有持续性,是否继续看好。
4、基金的申购、赎回、管理等费用。
5、基金在同类基金当中的排名情况。
6、基金的管理规模。
总之,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随历史业绩好的基金,要自己多方面去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