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自己买指数基金
1. 散户为什么不买指数基金
因为很多散户不知道什么是微笑曲线,如果明白其实买ETF基金不一定比投资股票差,特别是在熊市。
2. 散户为什么不买指数基金
散户也会购买的。
指数基金是指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分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改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分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3. 为什么大多数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也不买股票型基金
这个问题,总结起来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1、既然都是股票,更倾向于选择高回报的
股票型基金可以看成是一揽子的股票,基金经理会根据该基金的风险偏好,选择投资相应的一系列股票,构成组合形成基金。但组合中会有表现好的,比如2017年的贵州茅台,也就会有表现差的,以至于组合的表现会被拉低,考虑到基金的投资者众多,即使是高风险的基金,基金经理也会权衡风险与收益,因此,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收益一般都会较为平稳。
4. 为什么新手不建议买指数基金
1、指数基金是一种被动性基金,它以某一指数走势为标的物,这要求投资者对标的指数的走势预测十分准确,而新手其专业知识、投资技术缺乏,导致其不能很好的把握标的指数的走势,在行情较好的情况下,新手可能会获得不错的收益,在行情较差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出现巨亏的情况。
2、指数可能是震震荡荡的上涨,对于技术好的人来说,频繁操作可以卖在高点,买在低点,实现收益最大化,但是对于新手来说,资金放置在指数基金中,不能使资金最大效率化。
3、由于指数基金赚取的是市场的平均收益,所以短时间内的波动不会很大,对于投资者心态要求较高,而新手一般缺乏耐心。
拓展知识:
1.指数基金(Index Fund),顾名思义就是以特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日经225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2.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标的指数有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等。投资服务机构Portfolio Solutions和Betterment曾经发布研究报告,分析持有10种资产的投资组合在1997年至2012年间的表现。结果发现,指数基金投资82%到90%的情况下,表现好于主动管理投资。
3.市场的指数基金越来越多,选择指数基金的难度越来越大,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基金时最需要重视的有两点:一方面选择跟踪成长性较好的指数的基金,找到这样的指数的难度不亚于选股票;另一方面是选择投资跟踪误差较小的指数基金,跟踪误差越小的基金,表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越强,投资者更能实现获得指数收益率的目标。
5. 陈继豪:散户为什么不买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就是以指数成份股为投资对象的基金,通过购买一部分或全部的某指数所包含的股票,来构建指数基金的投资组合,目的就是使这个投资组合的变动趋势与该指数相一致,以取得与指数大致相同的收益率。指数型基金是指基金的操作按所选定指数.现在的指数基金一共是 支指数基金在基金公司,银行和用股票帐户都可以买。指数基金可以定投,最低的是嘉实 最低定投 元,不过现在股指已经这么高了买指数基金的收益肯定比其他的基金少
6. 散户为什么不愿意买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并不像一些人吹得那么好。
指数基金的收益和股票指数走势基本是一致的,指数涨,指数基金才可能盈利。
指数疯涨,那是大牛市,买什么都能赚,盈利甩指数基金几条街。
熊市,等着亏损吧。
7. 我凭什么不买指数型基金
曾有一位投资者问了我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对自己的投资很失望,我无法战胜市场,我克服不了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如果我把全部积蓄拿出来买一只基金20年不动,你说我该选什么基金呢?
我毫不犹豫的回答,指数基金。
所谓指数基金,指的是以特定指数为标的指数(比如沪深300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通俗点说,也就是如果你买了指数基金,那么大盘涨你涨,大盘跌你跌。基本不用考虑选股、买入卖出时间点等,想知道收益,直接看该指数对应的大盘涨跌幅就可以。
这也是为什么指数基金理财,会被称为“傻瓜理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要买指数基金?
如果你看过基金业最近3-5年的业绩排名的话,就会发现,基金业绩排行榜上TOP10里的名单,没有哪一年是重合的,甚至于连主角都是风水轮流换,去年排名第一的基金,今年可能直接掉出前50名了。
这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或策略可,以适用于任何市场环境,尤其是在当前股市震荡环境下。
除此之外,主动型基金(也就是由基金经理自己挑选基金构成,并补仓减仓操作的基金),与属于被动型基金的指数基金相比,前者费用更高,毕竟它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而指数型基金相对简单粗暴。
另外,从收益来看,由基金经理主动操盘的基金跑赢大盘的并不多,这个我们从基金业绩报告中就可以看出来。
因此,指数型基金,可以说简单方便(一看就懂)、直观透明、费用还低(管理费用低)。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指数呢?
我的答案是:优选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
沪深300指数是2005年由证监会牵头,中证公司着手创建的,打通沪深两市的一个市值风向标,集聚了两市最具价值的优秀企业。
上证50指数由上交所于2004年1月公布。该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且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
在人类的诸多行为中,没有任何事情能像炒股那样,让很多聪明人都显得愚蠢至极。然而,能被时间证明,战胜人性弱点的妙招之一,就是投指数基金。
所有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经理都感叹:在大牛市中,几乎不可能战胜指数基金。
投资大师巴菲特16年连续8次公开推荐指数基金,他说,“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买入一只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
投资不仅是买入,更是卖出。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卖出基金呢?
尽管巴菲特强调称,要尽可能地长期投资指数基金,频繁买卖反而会使收益更低,但巴菲特绝没有说过死了也不卖。
很多基金公司和银行总是告诉基民买这个买那个,但很少指点客户如何卖出。就像种菜一样,会种,更要会收,不会收,可能就烂在地里。
故而,指数基金投资不能走极端,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市场变化灵活应对。一般来说,应该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不要太急躁:短投不如长投。
短线频繁买卖,成本更高,收益更低。长期投资,坐看潮起潮落,只要经济持续增长,股市就会持续上涨,正如巴菲特所说:用屁股赚的钱比用脑袋赚的钱更多。
第二不要太贪婪:该止盈就止盈。
买入后就一直持有,死了也不卖,可能不卖就死了。
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年暴跌到1664点,让你赚到手的钱又吐回去甚至本金也亏损,就是最大的教训。赚钱了,股市被过于高估了,该卖出就得卖出。
第三不要太固执:该止损就止损。
很多人喜欢赚了就跑,有些小利就落袋为安。有些人则走另一个极端,亏了也不卖,结果越套越深,越亏损越长期持有。其实,如果股市明显过高,该止损就要迅速止损,否则只会越陷越深。
如果你什么都不懂,没时间、没精力、也没能力,那么你战胜市场的可能性极小。这样的你,最好的选择不是去战胜市场,而是跟随市场。
就像你去购物一样,如果你不懂,一个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看看哪个牌子、哪种产品最畅销,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起,既安全又可靠。
更让你想不到的是,投资指数基金是最简单的投资方法,能够让你长期战胜包括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在内的专业机构投资者。
其实股神巴菲特也一直看好指数基金。在2016年股东信中,巴菲特就再次表达了对指数基金的看好,他说:
“如果要立遗嘱,去实现把现金交给守护我老婆利益的托管人。我对托管人的建议再简单不过了:把10%的现金用来买短期政府债券,把90%的资金用于购买非常低成本的标普500指数基金。”
“我相信遵循这些方针的信托,能比聘用昂贵投资经理的大多数投资者,获得更优的长期回报,无论是养老基金、机构还是个人。”
非常理性(聪明)的巴菲特自己很明白,伯克希尔过去的巨大成功,并不代表未来还能取得巨大成功。
他早就说过,即使推倒重来,他也无法复制过去伟大的成功;如果建议仅集中投资一个伟大公司,其实就是孤注一掷;而标普500指数基金就完全不一样了,相对一个公司,其风险也就是五百分之一。大多数股票基金经理都无法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
因此,一般而言,不管是职业人员管理的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还是个人股民,都落后于大盘指数。
这种指数基金投资法,其实是一种被动的投资策略,其特点是不去人为选股,完全回避投机取巧,不给基金管理者任何作短线交易的机会。
这种投资法看起来很简单,似乎不如人为选股好,但如果在金融经济学和投资学中有任何一个象力学中的牛顿定律这样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必须是:人为管理的投资基金,无法长久打败股市大盘指数。
这个结论是美国和其他国家众多基金管理人经验的总结,也是财务金融领域几十年实证研究的一致结论。该投资策略好处很多,从长远讲业绩会最佳,可完全杜绝投机选股。
巴菲特曾说:“指数基金也许是过去35年最能帮投资者赚钱的工具,未来更是。”
连“股神”巴菲特都这么推崇指数基金,那么我们就看看它的优势到底体现在哪里?
首先,回避单一投资风险。
买单只股票肯定存在风险,天知道这个企业会不会像三鹿奶粉和欣泰电气那样一夜间垮掉?
指数基金所投资的一篮子股票是经过权威的指数发布机构筛选出来的,包含的股票常常有业绩稳定、流通市值高、兼具行业代表性等特点。
相对于投资单一的股票,购买指数基金能良好地分散投资风险。
其次,分享市场整体收益。
主动型基金受个人的运作水平对基金的表现影响较大,但指数化基金采取了复制指数的运作方式,可以有效地分享市场的整体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
第三,指数基金收益高。
1942年至2017年间,标准普尔500指数,几乎每年超过积极型共同基金的平均水平约4.5%。1978年至2016年间,美国共同基金管理人中,有79%的业绩比不上指数基金。
而在A股市场,近十年来,沪深300总收益率262.2%,复合年化收益率11.12%;上证50 总收益率152.9%,复合年化收益率7.18%。
反观同期大盘,以2007年6月28日上证综指为准,当时点位3820点,截止2017年6月23日,上证综指3157点,下跌近700点,跌幅近20%。
这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指数基金能够战胜七成以上的主动型基金。所以,成熟的投资者会把指数化投资作为一个良好的投资选择。
如果你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但又怕踩中个股的地雷,那么买指数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尤其是沪深300指数。
有人说,公募基金的业绩很差,就是指数基金收益状况也不尽如人意。
但是我们看看所有的指数基金净值,其实都在1以上。
这意味着买指数基金至少不会亏钱。而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更是后起之秀,其间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指数基金,表现抢眼。
有的投资者不满足于指数基金只有上涨才能带来的收益,而无法规避股市下跌带来的风险。
那么,现在私募基金有了量化双向跟踪指数的基金,不仅有效的规避了股市下跌带来的风险,反而通过做空和对冲来增加收益,超越了其他指数基金,涨也赚钱,跌也赚钱。
这是投资者的福音。
如果你用所有的储蓄购买这样的指数基金20年,甚至中途不断地定投,那么恭喜你,你的收益将最终跑赢周围的大多数人。
8. 散户为什么不买指数基金
风险和波动太大,散户很少做理性投资,往往急着赎回,一旦亏损就提前赎回,容易亏损,青石证券可以购买港美股。
9. 为什么要投资指数基金
您好,为什么要投资指数基金?
显性原因:无论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型基金长期而言都是可以获取正收益的。但是投资者通常在市场高点购买偏股型基金(指数基金与股票基金),反而在市场低点购买保本基金或者债券基金,结果是市场上涨过程中投资者股票资产配置较少,市场下跌过程中投资者股票资产配置较重,导致最终结果是投资者投资大多都是亏损的。
隐形原因:基金投资成本不仅管理费与托管费,还有交易佣金、信息披费、审计费等隐形成本。对于主动型基金而言,这些隐形的成本通常是显性成本(管理费与托管费)的2-7倍。相比主动型基金而言,指数基金尤其是ETF型基金的这些隐形成本低的多,仅为显性成本的0.5-1倍左右。对于长期投资而言,节省的成本就是收益,所以长期投资选择指数基金为宜。
如果我们找到了基金投资亏损的原因之后,需要思考解决办法与有效的投资策略,那便是在市场低位买入指数基金并长期持有。无论在哪种资产投资中,便宜都是硬道理。以指数基金为例,假设未来指数上涨至10000点,买入时点非常重要,5000点购买指数基金与3000点购买指数基金完全是不同的结果,后者盈利233%,前者仅盈利100%相差甚远。如果市场已经在低位,例如现在的3200左右,或许我们还有侥幸的心理等待更低点位。但是如果没有,则将导致踏空,如果市场继续走低则是我们加仓的好机会,但是前提是你已经有仓位,而不是空仓。
回想一些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在股市高点购买基金,其实本质是被“逼空”结果。如同看着房价上涨,而自己没有投资房产一样的痛苦,最后重要忍不住就高位接盘,接着就是持续下跌,下跌忍不住的时候就低位割肉一样。如此轮回,哪里有资产增值? 为了避免被“逼空”必须吃进一定量的(30%-50%)底仓资产, 才能从容面对市场的上涨与下跌。
指数基金的有效并非投资策略的有效,更多的低成本的有效。连股神巴菲特在2017至股东的信中明确提出,大型和小型投资者都应该坚持投资低成本指数基金。
巴菲特称,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国的业务以及一揽子的股票会在未来几年内更有价值;很可能对冲基金投资者会继续感到失望;长远来看,预计只有大概10个行业能“跑赢”标普500指数,大型和小型投资者都应该坚持投资低成本指数基金
假设市场每年平均收益为10%,其实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收益跟这个差不多。一个基金投资成本是1%,例如指数基金;一个基金投资成本是3%,费用上指数基金占有较多的优势
接着有人会问,指数如何选择? 这个是一个问题,并且难以回答。如果你看好大盘就买沪深300指数,如果你看好中小盘就买中证500指数,当然还有各种行业与主题指数,证券、军工、环保、养老、医疗等等。
除此之外,不是还有分级B与杠杆指数基金吗? 我们或许可以判断3000点是未来五年的低点,但是牛市何时来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杠杆指数的杠杆不是白来的,需要支付融资成本,不仅如此熊市的漫漫长夜甚是熬人,为了避免死在黎明前的黑夜,不持有杠杆指数基金更谨慎。
作者:价值ETF
链接:https://xueqiu.com/3673556274/82260225?from=groupmessage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