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绿色气候基金
A. 绿色气候基金的定义
绿色气候基金的提议最早出现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在2010年的坎昆大会上最终确定。按照《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的要求,发达国家要在2010年至2012年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快速启动资金,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在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上,绿色气候基金是核心议题之一。南非作为会议东道主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迫切希望迅速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并确定该基金的资金筹集方案。
绿色气候基金是应当管理一个拥有多方资金来源的大规模的财政资源,并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提供资金。其中,该基金应考虑各项同气候融资有关的承诺,这其中就包括发达国家承诺提供的新的和额外的资金资源,在气候融资方面,在2010~2012年期间300亿美元的资金规模,这一新的且额外的、可预见的且充足的资金,应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同时发达国家缔约方应承诺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募集目标,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在此其间,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提供的新的多边资金的份额应流经该基金。
B.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的介绍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是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东部港口城市德班开幕而称之。“绿色气候基金”是德班气候大会核心议题。2011年12月,德班结束谈判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C. 绿色气候基金的基金介绍
该基金管理一个拥有多方资金来源的大规模的财政资源,并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融资窗口等提供资金。在直接提供基金方式中,以帮助向发展中国家实施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措施为目标,提供充足和可预见的财政资源,并需要在气候变化适应和气候变化减缓行动之间实现资金的均衡分配。
在引导基金运行方面,该文件建议:“基金的运作在缔约方大会的权威性和指导下运行,并全面向缔约方大会负责;基金委员会在代表方面,要体现所有缔约方平等且地域平衡的概念,并具有透明和高效的系统治理,使受援国可以拥有直接获取资金的渠道。”
与此同时,在签订、准备和实施阶段,该基金将是由国家推动和需求驱动的,且受援国可以有直接参与权。在治理方面,该基金应在缔约方大会的权威指导下由委员会管理,实施监督并管理基金,董事会应提交年度报告供缔约方大会审议和讨论。 在基金的融资来源方面,在发达国家中的私营部门,被鼓励作出补充性的捐款和捐赠。然而,基金的资源不应该被用于资助公司或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这种捐款不得包括在碳交易中公司支付的碳抵消,因为通过碳市场提供的财政资源,可以使发达国家实现其减排承诺,却并不能兑现发达国家按照公约作出的融资承诺。
与此同时,该基金将鼓励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使用各种政策工具,在其经济的公共和私营机构和单位,包括大型公司、中小型企业、城市非正规部门、农民和农村、鼓励上述组织在减缓、适应、技术发展、能力建设和体制发展方面的努力并支持他们的参与。
各种融资工具,如补贴、税收减免、优惠贷款,在农业项目中的公共投资,可以聘在国家层面实施以激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单位,而在其中产生的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增量成本,以及由于激励私营经济单位的有关公共部门所产生的开支,则有可能有资格申请基金的融资资助。
D. 绿色基金是什么意思
一、绿色基金的定义
绿色基金指专门针对节能减排战略、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改造项目而设立的专项投资基金,其目的旨在通过资本投入促进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绿色基金也通常泛指投向绿色产业的基金,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绿色产业包括六大类: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涉及到绿色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环境治理、能源节约、绿色城市(绿色基建)、绿色服务等多个领域。
二、绿色基金的资金投向
政府可以通过基金来传达国家的环保规划和计划,以此引导民间资本在环保领域的投向;通过基金向大众宣传环保意识。为环保企业上市牵线搭桥,引导环保科技的投入和市场化。同时,基金的投向也对政府的环保政策产生影响。环境保护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社会效益,因此,要给环保产业一定的政策扶持,加速环保产业的上市融资。
一般来说,基金的使命有以下几点:
1、 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融资。
2、 绿色基金充当着环保科研成果市场化的资金提供者和信息服务者的角色。
3、 为大型环境灾害提供援助。
4、 给予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下企业的技术与资金援助。
5、 对环境污染治理进行投资。
6、 绿色基金担负着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三、绿色基金 绿色基金是只专门针对节能减排战略,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改造项目而建立的专项投资基金,其目的旨在通过资本投入促进节能减排事业发展。
四、绿色基金特点
绿色基金所投项目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具有节能环保特性。
2、 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3、 具有良好的回报前景。
五、基金的运营
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由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下设两个办公室,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公室和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运营办公室,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公室设于广东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绿色照明示范城市项目的评审和认定工作,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运营办公室设在深圳地王大厦47楼,主要负责绿色照明示范城市项目的投资运营工作。
E. 发达国家是否应该对气候变化负责
2009年,世界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要动员1000亿美元帮助穷国应对气候变化。此后,这一承诺成为发达国家在遏制全球变暖方面做好分内事的决心的重要检验标准。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很重要。穷国必须相信发达国家会兑现承诺。否则,在12月的巴黎联合国[微博]气候变化大会达成有效国际协定的前景就会岌岌可危。幸运的是,令人鼓舞的信号表明这一承诺会得到兑现。但这需要更大的金融流,特别是私人部门金融流。据经合组织和气候政策倡议(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的数据,发达国家在2013和2014年分别总共动员522亿美元和618亿美元帮助穷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构建抵御无法避免的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这一数字只是估计值,这一点很重要,但这是一个初步但可信的气候金融指标,它是根据发达国家提供的信息算出的。
F. 绿色气候基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骗子取得名字,不用问为什么。
G. 日本对于绿色气候基金的态度
1.这是拥有多方资金来源的大规模的财政资源,并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提供资金的旨在发达国家定期限期资助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气候基金,首先发展中国家就是唯一或是绝大部分受益者
2.为应对气候变化占据大部分新的多边资金份额,资金的来源既定,流通的是否是完全应对绿色气候,概念模糊,发达国家大可以以此做文章
3.京都议命书达成共识堪忧,发达国家拒不妥协,每个发达国家集资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比如2011年11月美国想把私营部门引入资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方“早”已经陷入尴尬僵局,日本肯定也不例外,平衡双方利益显得尤为艰难
4.所以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的一份子,钓鱼岛事件虽然是爆炸线,但追根溯源,双边关系利益才是导火索,磋商各退一步,才能达成协议
5.日本不想被涌上风口浪尖,暂时会随大流。
H. 美国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这会给世界带来些什么影响
尽管各国都在展现积极姿态,但不可否认,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老生常谈”的分歧和博弈依然存在。 第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具体领域将如何体现?20多年来,伴随着世界经贸格局的不断演变,这一原则正呈现被弱化和淡化的趋势。 第二,融资问题如何落实?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建立资助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气候基金”,在2013年至2020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然而,直到2014年,“绿色气候基金”总额才勉强超过100亿美元。这个巨大的窟窿如何填补?钱款来自国家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今后如何统计?解决这些问题或许很难“一蹴而就”。 第三,新协议的性质如何,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美方表示,巴黎气候谈判不会达成一项从法律上要求各国减排的“条约”。但主办国法国却说,峰会结果必须具有法律约束力。 主要成果:《巴黎协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I. 求历届世界气候大会主题,谢谢!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是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 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国。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COP1·德国柏林 1995年 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议定书应明确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发达国家所应限制和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COP2·瑞士日内瓦 1996年 会议就“柏林授权”所涉及的“议定书”起草问题进行讨论,未获一致意见,决定由全体缔约方参加的“特设小组”继续讨论,并向COP3报告结果。通过的其他决定涉及发展中国家准备开始信息通报、技术转让、共同执行活动等。 COP3·日本京都 1997年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COP4·布宜诺斯艾利斯 1998年 大会上,发展中国家集团分化为3个集团,一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自身排放量很小的小岛国联盟(AOSIS),他们自愿承担减排目标;二是期待CDM的国家,期望以此获取外汇收入;三是中国和印度,坚持目前不承诺减排义务。COP5·德国波恩 1999年 通过了《公约》附件—所列缔约方国家信息通报编制指南、温室气体清单技术审查指南、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报告编写指南,并就技术开发与转让、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期国家的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协商。COP6·荷兰海牙 2000年 谈判形成欧盟-美国-发展中大国(中、印)的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执意推销“抵消排放”等方案,并试图以此代替减排;欧盟则强调履行京都协议,试图通过减排取得优势;中国和印度坚持不承诺减排义务。COP7·摩洛哥马拉喀什 2001年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COP7上,通过了有关京都议定书履约问题(尤其是CDM)的一揽子高级别政治决定,形成马拉喀什协议文件。该协议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批准京都议定书并使其生效铺平了道路。COP8·印度新德里 2002年 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各缔约国今后履约的重要任务。“宣言”重申了《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敦促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年底以前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COP9·意大利米兰 2003年 在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俄罗斯不顾许多与会代表的劝说,仍然拒绝批准其议定书,致使该议定书不能生效。为了抑制气候变化,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会议通过了约20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保决议。COP10·布宜诺斯艾利斯 2004年 来自15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10周年来取得的成就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以及在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资金机制、能力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COP11·加拿大蒙特利尔 2005年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同年11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的COP11达成了40多项重要决定。其中包括启动《京都议定书》新二阶段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本次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被称为“蒙特利尔路线图”。COP12·肯尼亚内罗毕 2006年 大会取得了2项重要成果:一是达成包括“内罗毕工作计划”在内的几十项决定,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二是在管理“适应基金”的问题上取得一致,将其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活动。COP13·印尼巴厘岛 2007年 会议着重讨论《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后京都”时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协议有关。COP14·波兰波兹南 2008年 八国集团领导人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并声明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COP15·丹麦哥本哈根 2009年 2009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在哥本哈根召开COP15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COP16.南非德班 2011年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是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东部港口城市德班开幕而称之。“绿色气候基金”是德班气候大会核心议题。2011年12月,德班结束谈判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J. 绿色气候基金的落户韩国
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GCF)10月20日在仁川松岛会展中心举行第二次理事会会议,会议通过投票决定仁川松岛为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秘书处所在地。仁川松岛的竞争对手是德国城市波恩。拥有190多个成员国的绿色气候基金会秘书处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机构,成立初期的工作人员有望超过500人。虽然位于菲律宾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ADB)总部的人员数超过2000人,但是亚洲开发银行只是一个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绿色气候基金会计划自2020年起,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卡塔尔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将确定各国负担基金的规模,以及秘书处的运营方案。
目前设在德国波恩的绿色气候基金会临时秘书处将于明年3月迁到仁川松岛办公。预计,绿色气候基金会秘书处的初期常驻人员将达到500人以上,日后会逐渐增多。韩国开发研究院(KDI)预测,秘书处入驻后的经济效应将达到每年3800亿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