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基金都抱团到哪里了
1. 年后调整行情开始,基金抱团股成为“重灾区”,对中国会造成什么影响
今年上半年基金整体态势发展不太顺利,各大基金纷纷出现抱团资产全线崩跌。在牛年的第一天,茅台在基金市场崩了。基金抱团的背后也彰显出中国的股市在融资和股权质押两个方面持续着高风险,价格作为市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很难去平衡。今年整体的局面是抱团的资产大部分都崩跌了,而个股却大有希望存活着。而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下跌背后板块轮动和风向在出现变化,市场的结构行情也在发生着转变,向上的空间有限,指数基金在区间内呈现波动趋势。未来的经济在行业发展上会有所调整。
2021年在供给和需求侧同时扩充的阶段,尽管全球流动性边际变化并没有那么显著,不过供需的进一步放大会带来周期品涨价,短时间之内,我国的股市行情还是会呈现出结构型,市场估值始终紧随着需求的变化在变动,经济越来越好才能带动基金市场的活跃。2021年中国基金市场的走向该何去何从,一切还是要交给时间去决定的。
2. 所谓大盘绩优股炒到市盈率200倍正常吗基金抱团往何处去
绩优股是指那些业绩稳定市盈率在20倍左右的股票。如果一只股票200市盈率,那就不是绩优股了,如果成长性跟不上,股价必将持续下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有永远的抱团。
3. 基金抱团股行情全面回归,你会选择购买基金吗
我会选择买基金。因为从2010一2013年开始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那几年投资基金喜欢追涨杀跌,经常在高点加仓,低点割肉止损,没赚什么钱。后来记得2014年嘉实基金邀请了台湾著名的基金“定投教母”萧碧燕老师来广州演讲,刚好参加她的讲座,之后对基金定投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至今我投资基金都是通过基金定投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
从2014年开始在嘉实基金官网做基金定投,每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15%左右,优质基金确实能实实在在为投资者赚得回报!
一、投资基金要在耐心,一般基金经理变更或者基金公司管理层有变动我才会选择卖出,基金经理稳定的话我通常持有的基金期限一般1年到3年左右,有的甚至持有5年。因为股市波动很大,长期看股市走势都是向上走,持有优质的基金越久,盈利的概率越大。
四、财不入急门,投资基金不要老想着一夜暴富,是不现实的。财富是需要时间慢慢累积,聚沙成塔。基金投资长期看在年化10%一15%左右比较正常,年化15%一20%需要判断低买高卖,年化20%以上则需要精准择时。所以做基金投资只要保持在年化15%左右的收益我非常满了。
4. 多支公募基金开始限购,资金抱团潮要过去了吗
基金限购主要是因为基金经理为了保持基金的收益,所以才控制基金的规模。近日,多只公募基金发布了限购的公告,以往最高10万的限额,调整到了5000元左右。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经理这种做法,主要是稳住基金的规模,因为近期基金投资比较火热,不少资金快速流入流入基金,所以基金希望控制规模,避免基金资金出现大幅的波动。例如,明星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基金就将基金限额调整为5000元,每日每位投资者最高只能投资5000元左右。据悉该基金经理张坤,近日刚刚成为首位管理基金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经理,这也是中国基金史上第一位管理资金超千亿的基金经理。
5. 如何看待现在基金抱团的情况
现在基金抱团的情况,有点跑偏。如果走到极端的话,市场也一定会做出修正。
6. 大盘震荡筑底、基金抱团回落,投资者是遭遇杀猪盘了吗
我觉得不能把这种行情理解为杀猪盘,而且A股市场也不可能出现杀猪盘。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把自己投资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所谓的幕后操作,其实这样的操作只不过是很多人幻想出来的东西,投资本来就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很多人可能会低估投资者给自己带来的风险,所以他们会把原因怪罪于所谓的市场行情。
目前的行情是怎么回事?
在A股的行情经过了一年半以来的大幅上涨以后,现在的A股已经回撤了15%左右,并且一直在震荡当中。这只不过才震荡了一个多月,有些人就已经觉得自己遭遇到了杀猪盘了,我觉得这种投资者其实也没有必要在投资者市场就玩下去了。如果再玩下去的话,这些投资者恨不得要说自己上当受骗了。
7. 科大讯飞闪崩,基金抱团股是真的要散伙了吗
短期内抱团股可能会有松动,但不太可能直接解散。最新一个交易日内,A股AI龙头科大讯飞出现股价闪崩,短时间内就出现了一个跌停,其市值也跌倒了一千亿人民币以下,而不仅仅是科大讯飞,其他被基金经理抱团重仓的白马股歌尔股份和上海机场,也出现了跌停。有投资人士怀疑,可能是部分抱团基金经理理念出现分歧,所以开始减仓,机构抱团现象可能出现瓦解。不过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科大讯飞出现闪崩之后,多家机构依然表示,科大讯飞在多个领域具备优势,并且已经开始了规模化的增长,未来业绩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所以维持其“买入”的级别。
8. 基金抱团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如何看待
之前一直有粉丝留言提问,很多基金持仓的股票重合度非常高,真的存在基金经理抱团的现象吗?如果有的话,该如何利用这一特点,辅助我们来判断板块投资价值呢?正好我近期看了一个节目,是聊相关话题的,对我有不小的启发,这篇文章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
聊一聊基金经理抱团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挑选基金,如何进行投资。文章内容较长,内容也比较杂,但是干货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看一遍没有完全理解,建议收藏多看几遍。
我挑选了一些成立时间足够久的基金,回顾基金历史持仓可以发现,抱团现象并不是如今特有的,而是一直存在的现象,毕竟这是公募基金运作流程,以及投研机制造就的必然结果。
早在几年前基金公司也同样在抱团金融地产、钢铁、煤炭、有色等板块,这些板块也确实是当时成长性最好,最赚钱的几个优秀板块,你可以说这是时代的选择,也可以说这是专业的力量,让基金公司选出了当时最优秀的板块。
如今,随着时代以及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板块出现轮动,原本高速成长的几个传统行业已经过了成长期,白酒、消费、医疗、新能车以及互联网就接过了接力棒。
一旦经济大环境、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机构关注的板块也会发生改变。没有哪个行业能永远强势,永远保持高速增长,机构能放弃金融地产转而“抱团”白酒,当白酒失去高成长性时,机构一样会放弃白酒板块转而“抱团”其他板块。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首先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和趋势,精选出最符合时代潮流的板块,如今白酒、消费、新能车等就是趋势所在,不要逆趋势去投资;然而我们也不能对某个行业或板块过分痴迷,没必要天真的认为白酒会永远高速增长下去,保持理性思考,同时保持对这些明星基金重仓行业的关注,当行业基本面发生改变,或者行业出现过热现象时,也要及时改变,做到顺势而为。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这一点是我非常想聊的一个话题,今天一起说了吧:
我发现很多投资者真的是对估值存在不小的误解。很多刚开始接触基金的投资者,都存在过分迷恋估值的情况,总是刻板地觉得低估才值得买入,高估就不值得投资;也有人会刻板地认为低估就代表绝对的安全,高估就意味着绝对的危险。所以很多人的选择逻辑是优先选择低估的行业或者指数,高估的行业或者指数坚决不碰。然后最后却发现低估的一直跌一直低估,高估的一直涨一直高估,最后直接迷茫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投资误区,首先估值只能作为参考,只能代表相比这个指数本身或者行业本身,目前的价格是便宜还是贵,把每个指数地估值放在一起比较高低,也就是横向比较意义不大。
例如沪深300高估,只能代表相比指数本身,目前的价格相对贵一些;中证红利低估,只能代表相对自身,它目前的价格相对便宜;我们不能说沪深300就比中证红利更贵,就比中证红利更危险,实际上在我看来,危险程度相差并不大,因为一旦沪深300开始持续下跌行情,中证红利也难独善其身,大概率还是会跟着跌的。
我认为正确的投资逻辑应该是:首先精选出优秀的行业或者指数,例如主要消费、中证白酒、中证医疗、CS新能车、沪深300、创业板50等等,先对行业或指数进行筛选,只选出那些长期表现相对优秀的作为投资备选。随后根据估值的高低来判断该指数目前是相对便宜还是贵,再进一步决定目前该投入还是观望,还是只部分投入。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先精选出优秀的指数或者行业,然后在相对低估时提前布局,相对高估时及时减仓降低风险锁定收益;而不是先判断高估还是低估,然后在不考虑指数是否优秀,是否值得投资的请款下,单纯因为低估就买入一些并不优秀的指数或者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