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有哪些教育基金会吗
『壹』 企业家李伟强先生成功之路
谁哟`哪个企业的`都没听过`
一个在日寇入侵时的街头难童,被母校收养。他在母校安全而艰苦的环境下长大,学习了文化知识,后来他成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于是,他不忘报效母校,十多年来,他坚持每年捐资母校和家乡的教育事业……
这个听来像小说情节的故事,却是现实中的真实故事。主人公就是香港利信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强先生,他是顺德人称赞的荣誉市民。他捐助的母校就是顺德青云中学,他在该校设立了奖教奖学基金,还为顺德及四会市几家中小学、幼儿园捐资了近5千万元。
李伟强先生为何十多年如此,深情款款地眷顾母校?如今,年届古稀的他表达了捐助的初衷:接过母校校长周之贞先生的接力棒,把钱花在教育事业上是最有价值的……
失养失教难童 幸被母校收养
原来,日寇沦陷顺德时,李老先生和邑中多的数儿童一样,失养失教,流浪街头,沦为难童。那时,曾组织民军参加黄花岗战役的老同盟会员周之贞先生,为了拯救这些街头儿童,竭力筹措“青云文社”之地方财力,于1941年,在敌后四会县江谷“佛仔堂”小山沟里,创办了“顺德青云儿童教养院”。
当时,集管教养卫于一身的周之贞院长,抢救了10岁左右的难童800多人,分批乘小船强渡西江,连夜越过日军设在沙坪的封锁线,送往“儿教院”。
时年9岁的李伟强,就是其中的一员。之后,他在江谷“儿教院”度过了艰辛的童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儿教院”迁返顺德陈村,易名“青云中学”。1950年春,校长周之贞先生病逝香港。
继承校长遗志 捐助母校教育
李伟强在“儿教院”经历了童年,长大后他到香港发展。几经拼搏,他脱颖而出,成为香港杰出的企业家。
受过周之贞校长恩泽的他,当然不忘周校长的“强身救国、振兴中华”教育宗旨,他要继承周老先生的遗志,自觉地接过周之贞的接力棒,经常拿出自己的宝贵钱财,捐助母校以及家乡的教育事业。他经常说,要懂得揾钱,更要懂得花钱,把钱花在教育事业上是最有价值的。
李伟强先生在母校青云中学、家乡的莘村中学、广远小学、城区的李伟强职业中学都投入助学捐款好几千万元,他的太太何辉仪也在城区的爱心幼儿园注入300万元。去年重阳节,李伟强以其太太何辉仪的名义捐资1380万元给“青云儿教院”所在地四会市江谷镇兴建一所纪念小学,以缅怀周之贞院长、悼念白骨长埋异地的同窗和报答当地人民当年的支持。校名敲定为“四会市青云小学”,第一期工程将于明年9月竣工,这成为四会市期盼的一件大好事。
设立教育基金 捐助源远流长
有人担心,周之贞的“教育兴国”这根接力棒会不会中途断档?李伟强坚决地回答:决不!
他向记者透露:已经决定捐出香港上市的“利信达”公司他本人占有的三亿股权其中5000万股,建立“李伟强教育基金会”,使捐资教育的资金来源有了可靠的保证,使教育兴邦强国之举得以继往开来代代相传。
今年10月,他在青云中学63周年校庆会上,又一次把25万元奖教奖学基金的支票送给母校。他同时高兴地看到,这所农村学校一跃成为省一级重点学校。12年前高考实现零突破的青云中学其学子有96%以上考进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读本科、研究生。他解囊相助的1500多万元给家乡莘村中学,其校区扩大了规模,容纳师生之多,已居顺德各校之首,而其他接受捐助的学校也同样取得佳绩,他感到无比的欣慰。
『贰』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有哪些私立的中学
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
2008年5月,由广东东逸湾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广东实验中学强强合作创办的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落户顺德容桂东逸湾。
学校占地面积190亩(中学部150亩、小学部40亩),校园环境优美,设备设施按照省一级学校要求高标准建设。学校小学规模48个班、初中规模50个班、高中规模18个班,是一所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学校。
办学理念:
学校以“尚德、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以“创名校,树特色、造名师、育英才”为办学宗旨,坚持“面向全体、全员发展,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培养特长、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和谐发展”的育人方针。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
『叁』 中国有那些知名的儿童基金会
1、中国知名的儿童基金会有: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等。
2、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于1981年7月28日 ,是中国第一个以募集资金的形式,为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服务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宗旨是:为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少年,辅助国家发展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
3、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是中国本土的非盈利民间机构,专门从事中国孤儿和困境儿童救助。儿童希望最早的儿童救助工作开始于1992年,2010年3月29日,儿童希望正式注册成为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金会。2012年1月,一张血腥的照片将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推向了风口浪尖。1月29日,网友吴旭新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女童尸体的照片。照片中,益益躺在一张小床上,被打开胸腔,脏器被取出。照片一经发布,就被转发了一万五千多次,对于儿希会“买卖儿童器官”的指责铺天盖地。30日,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披露了益益死亡的经过。
『肆』 [大良街道]顺德居民子女考上清华、北大。政府有没有奖学金拜托各位大神
网友好,按照《顺德区教育基金会奖教奖学办法(2014年2月修订)》,高考鼓励奖主要奖励以下考生:我区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获省文科总分、理科总分前三名,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5000元;文科总分、理科总分达省重点分数线,其中单科成绩居省前三名且被录取入学的,奖励3000元;文科总分、理科总分列区前三名的,奖励1000元。 查看更多答案>>
『伍』 顺德红色教育基地有哪些
顺德红色教育基地有:清晖园、顺德区博物馆、西海抗日烈士陵园。
1、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盖里,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盛誉,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顺德区博物馆
顺德区博物馆成立于1980年,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一直以来,顺德区博物馆坚持开放接待观众,开展文物普查、征集工作,负责收集、整理、收藏、研究顺德区历史文化资料和具有科研价值的文物、标本等。
3、西海抗日烈士陵园
为纪念抗日战争“西海大捷”和抗日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顺德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决定在珠江纵队广游二支队所在地建立西海抗日烈士陵园。1980年,县政府拨款50万元,扩建西海烈士陵园。扩建后的陵园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包括纪念碑、烈士墓、革命文物陈列馆、接待室等。
『陆』 顺德区有哪些私立小学
有广东顺德嘉信西山小学、顺德第一中学附属小学、北外附校三水外国语学校、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
1、广东顺德嘉信西山小学
德胜小学原名“嘉信西山小学”,是顺德德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兴办的民办小学,于2002年9月开办,2015年9月1日更名为顺德德胜小学,与顺德德胜幼儿园、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在顺德新城区形成一条龙的优质教育。
办学十三年来,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齐心打造了顺德教育的新品牌,于2005年11月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5月被评为“全国民办先进学校”。
2、顺德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本真未来学校是由“佛山市新德业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与“顺德一中”于2001年1月联合兴办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
3、北外附校三水外国语学校
北外附校三水外国语学校,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其直属的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提供品牌、师资、管理支持,由佛山市顺德区志毅雅典投资有限公司兴建,是一所集幼儿园预科、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寄宿型外国语学校。
4、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
2008年5月,由广东东逸湾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广东实验中学强强合作创办的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90亩(中学部150亩、小学部40亩),是一所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学校。
(6)顺德有哪些教育基金会吗扩展阅读
广东顺德嘉信西山小学于2004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5年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评估验收,2007年被评为“顺德区首批‘十佳’民办学校”,2008年被授予“中国民办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学校”称号,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
顺德第一中学附属小学2002年被大良宣教文卫办授予“环境教育先进单位”;2002至2006年连续五年被顺德区教育局授予“卫生先进单位”;2002至2006年连续五年被大良教育工会授予“先进工会”“先进职工之家”;
2002、2005、2007、2008年四次被顺德市教育基金会授予“顺德市先进学校”;2002年至2007年连续六年被大良街道评为“教学成果A级奖”;2005、2006年连续两年被大良街道评为“德育先进集体”。
『柒』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的教育基金
廖榕就教育基金会是由现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常委、广东外商公会副主席、广东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广州侨商会常务副会长、增城市政协常委、增城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广州太阳城集团董事长、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董事长廖榕就先生出资,与教育部合作,于2005年成立的。基金会旨在鼓励中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和出国留学青年回国内高校任教,对从事科学研究和在教学与科研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青年教师,进行资助和奖励。廖董事长表示将极力发展华商品牌,目标把华商学院建设成亚洲的哈佛商学院。
2010年5月2日,由世界华商基金会主办、世界华人总会和世界华人协会合办的第12届世界杰出华人奖、第2届世界杰出艺术家大奖暨加拿大纽宾士域蓝仕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在香港湾仔会展中心演讲厅举行,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新界工商业总会首席会长、增城市政协常委、增城市工商联主席廖榕就先生等23位来自香港及台湾各领域的知名人士获“世界杰出华人”奖。廖榕就先生同时还获颁授加拿大纽宾士域蓝仕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华商学院院长简介:陈玉川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现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山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广东公安厅党委委员、广东警官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公安部科技委员会委员。陈玉川教授长期以来从事教学、科研和司法鉴定工作。1984年至今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多篇,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编或参与编写教科书、参考书11部
。现负责华商学院全面工作。
『捌』 李兆基的社会活动
李兆基先生于事业以外,还心系社会公益。李兆基常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事业稍有成就之后,他就乐善好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贡献社会。李兆基除了事业成就之外,跟随过李兆基工作的人都可以证明他的国学根底相当深厚,每年集团年报的主席报告都是由他亲自撰写或修改。李兆基下笔成文,洋洋洒洒,既有内涵,又有文采,经常令他那些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同事自叹不如。李兆基虽然幼时读书不多,但他颇有古文修养,买下、贮存有大批古书。由于他曾捐出大笔基金给牛津大学,牛津赠予他“院士”和“博士”的荣衔。不过,他在社会传媒方面一向保持低调,不愿接受记者采访,不愿在报刊上出头露面。
李兆基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务,屡次出资赞助中、英、港的教育事业。
1978年,他斥资2000多万元重建了香港培侨中学,并于同年捐资支持香港顺德联谊总会,创办了葵涌顺德联谊会李兆基中学。1979年,他又在英国牛津大学华顿书院设立“李兆基奖学金”,每年保送三至四名香港优秀学生负笈牛津大学,先后已有四十六位修读不同科系的学生受惠。而李先生亦膺选为该院荣誉院士。
1981年10月,李兆基率领一个包括“工”、“商”、“学”多界别在内的香港访问团到访北京,获得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先生的接见。廖副委员长说“文化大革命”中,人才备受摧残,培养人才是国家的当务之急。李兆基回到香港后立即筹备,并捐出500万港币,在好友霍英东、郑裕彤及王宽诚的共同支持下于1982年成立了“培华教育基金”,并被推举为信托理事会主席。通过此,赞助内地开展各项教育及培训活动,至今已为国内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培训了大批高级管理人才。
1993年被邀出任港事顾问,并成为“广州市荣誉市民”。
李兆基对中文大学的学术科研发展贡献尤多,他资助中大设立三年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并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现任该校联合书院校董。又联同挚友郑裕彤博士捐助六百万美元与中大及耶鲁大学,支持香港、华南及台湾地区研究计划。他屡次捐款支持国际康复机构、香港公益金及爱丁堡公爵奖励计划。其家乡顺德县之医疗。教育和体育事业亦屡获资助,造福桑梓。李兆基还斥资10亿港元,在港设立一间私营医院——沙田仁安医院。
李兆基在香港对教育等公益事业多有支持。李兆基热衷支持教育事业。他说“我们商人喜欢求实际效果,教育的回报率最高,因此最值得我投资。以小学教育为例,如在大陆教育未普及之荒僻地区,用很少金钱便能开设多间学校,教育不少的学生,这不是回报高收效广吗?这些受捐学生成材后,还可把他们的学识传授不知多少人,对祖国建树良多,我引以为慰。”据保守估计,李兆基自1982年以来赞助内地各项教育事业达400余项,令数以万计的内地民众受惠。
2007年3月20日,李兆基基金会宣布,捐款4亿港元予香港科技大学,支持科大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教研学府。9月份则再次捐款5千万元予香港公开大学。同年11月份李兆基还捐出5亿元予香港大学。为作答谢,港大会把一个讲堂及一个综合学生活动中心以李兆基命名。据统计,从2005年到2007年,李兆基仅向香港各大院校捐赠的数额就已超11亿元。对内地公益事业,李兆基也大力资助,仅在顺德就捐资超过亿元之巨。如1978年与郑裕彤先生一起捐资180万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1980年捐资310万港元兴建“顺德医院”;1991年捐赠500万港元助建顺德体育中心;1994年与郑裕彤各出资8000万人民币兴建了两所高级中学——“顺德李兆基中学”和“顺德郑裕彤中学”等等。1996年,顺德举行首届教育基金百万行,已是世界第4大富豪的李兆基不但捐资,而且亲自参加全程活动。在其他省市,他也多次透过各种渠道捐助落后地区的学生。
2008年捐一亿元支持复旦大学教育建设,李兆基对中国内地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独具慧眼,期望有加:“我在香港经商,发现所有投资银行、财经公司均以聘用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名校学生为荣,且薪金特高。今日中国进步神速,已有大国地位,国富民强之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内地三间名校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将与上述三间世界名校的学生看齐。”
而作为复旦大学校董的李兆基先生将从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手中接过名誉博士学位证书,成为复旦历史上的第十位名誉博士。其捐资兴建的复旦新江湾校区图书馆将命名为“李兆基图书馆”。
2009年6月26日,亚洲股神李兆基再向北大、清华捐赠4亿元,并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正式签署捐赠协议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签约仪式,教育部长周济出席了签约仪式。北大获捐赠的2亿元人民币将被用于支持北大人文学苑的建设、公共教室楼的维护和设立讲座教授基金,以促进和改善北大的科研教学环境。落成后的北京大学人文学苑将永久命名为“李兆基人文学苑”,公共教室楼将命名为“李兆基楼”,讲座教授基金命名为“李兆基讲座教授基金”,获得该基金资助的教授命名为“李兆基讲座教授”。作为北大名誉校董的李兆基先生表示:“北大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名牌高等学府,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根基。希望北大培育更多杰出人才,贡献国家。”
2005年起,他捐赠设立“温暖工程”基金。投资3.3亿元人民币的“温暖工程”计划首期项目于2006年12月展开,由儿子李家杰亲自监督落实,现已超标完成。李家父子还捐出第二期善款3亿元,再培训100万农民工。
2009年4月8日消息,有鉴于“温暖工程——李兆基百县百万农民及万名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进展顺利,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决定再捐出6000多万元人民币给予广西和宁夏,培训10万名农民工。另外由上善基金拨出1400万元,在宁夏建造6000个雨水窖。
李兆基还透露,新成立的上善基金以《道德经》“上善若水”作为理念,分阶段投入资金可能多达百亿元,将重点资助内地缺水地区。此外,他还捐赠1亿元支持国家游泳中心的建设。
在2008年5.12地震中踊跃捐款:香港恒基主席李兆基从私人基金捐出1亿元为四川赈灾,加上早前以集团名义捐出的1000万元,累计捐款已达一亿一千万元。而以李兆基长子李家杰为会长的百仁基金则向灾区捐款810万,其中李家杰以个人名义捐款500万,李兆基次子李家诚夫妇捐款200万。2009年10月21日,李兆基基金会再向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广元市捐赠8000万,用于重建广元市中心医院门诊内科大楼。
另外,鉴于当前灾区最需要的是为灾民提供心理辅导,其长子李家杰找来清华大学的心理危机中心教授亲赴成都,并开始培训80多个计生委的社工,进行灾后的心理辅导。李家杰又联络台湾及新加坡等地的人士,目标要找一些懂普通话的心理辅导人员,期望以最快速度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而旗下中华煤气数十名员工也将抵成都救灾中心协助灾后工作。
2010年,李兆基向仁安医院仁心仁术慈善计划捐献港币2000万元,加强该医院向市民提供的免费手术医疗服务。
2011年,李兆基在2009年向清华捐赠2亿的基础上再捐赠1亿元人民币,以兴建李兆基科技大楼。
捐地助港青置业
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宣布,将捐出一幅位于粉岭的地块,面积逾10万平方英尺(约合9290平方米),预计可兴建超过1000个住宅单位,该地块已交予香港政府研究。地皮需要由香港政府安排兴建,恒基地产不会参与建筑。
『玖』 顺德有哪些民办中学初中部的
有顺德一中德胜学校、广东顺德文德学校、养正西山学校等。个人比较推荐广东顺德文德学校。
广东顺德文德学校(原顺德一中实验学校)创办于2005年,由佛山市顺德区怡润教育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创建,是顺德区教育局直属中学,是一所全面实施封闭式教育教学管理的优质寄宿制民办完全中学。
学校环境优雅,校园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7005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00%,教育教学设施全部达到或超过省一级学校配置标准,教室、宿舍和图书馆、饭堂、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全部安装了空调。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的国际教育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服务。
以上内容参考:广东顺德文德学校官网——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