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调剂基金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壹』 中央养老金调剂制度
法律分析: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某省份上解额=(某省份职工平均工资×90%)×某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上解比例。
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
各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暂以在职参保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数二者的平均值为基数核定。将来条件成熟时,以覆盖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计划数据为基础确定在职应参保人数。
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中央调剂基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核定的各省份离退休人数确定拨付资金数额。
某省份拨付额=核定的某省份离退休人数×全国人均拨付额。
其中:全国人均拨付额=筹集的中央调剂基金/核定的全国离退休人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贰』 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来了吗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人社部负责人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吹风会上对这一制度进行了解读。
人社部负责人指出,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游钧表示,正因为省际之间基金不平衡问题靠省级统筹难以解决,需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在全国范围对基金进行适度调剂。国家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作为实现全国统筹的第一步。
『叁』 2023年退休养老金将迎来4个全国统一,哪4个
所谓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指的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全国范围内统一制度规定、统一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系统为主线,实现全国基本养老保险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根据公开报道,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自2022年1月起启动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从县级统筹起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
第二个阶段,截至2020年底,各省份都实现了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22年1月起启动实施 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有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3亿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2亿人。
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由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利息收入、委托投资收益、财政补贴和其他收入等构成。
截至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约4.4万亿元,基金支出约4.1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根据公开报道,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主要原因和目的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存在差异,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省份基金结余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重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较大。
二是,中央调剂制度已经建立。作为实现全国统筹的第一步,我国于2018年启动实施了基金中央调剂制度。2018至2021年,中央调剂制度实施4年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其中2021年跨省调剂的规模达到210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困难省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三是,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成。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已于2019年正式上线,为参保人员提供社保查询、参保登记、转移接续、申领失业金等服务,办理社保业务更加方便快捷。
最近有部分退休人员反馈,2023年,养老金或迎来4个“统一”,延迟退休或继续“后延”,是真的吗?
根据退休人员反馈,养老金或将迎来4个统一,该消息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养老待遇的核定方式和规则将进行统一。
二是,全国养老基金将实现统收统支统一规划。
三是,全国养老金发放将统一使用社会保障卡。
四是,全国所有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时间统一。
首先,关于养老待遇的核定方式和规则将进行统一,根据公开报道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自2014年起开始实施,并设置了养老金并轨十年过渡期,旨在实现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虽然说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养老待遇的核定方式和规则有所差异,但是已经逐步在向全国统一的养老金核定方式过渡,其中包括广东和江苏等地区。
截至2020年底,我国各省份都实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同一省份不同城市养老待遇不同的核定方式和规则的情形。
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未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不得自行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不得通过设立最低养老金标准等方式变相提高待遇水平。
因此,全国各地区养老待遇的核定方式和规则将逐步统一,但是具体的实施时间尚未明确,具体以当地政策发布为准。
其次,关于全国养老基金将实现统收统支统一规划,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存在差异,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省份基金结余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重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比较大。
截至2020年底,我国各省份都实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
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余缺进行调剂,用于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就在制度上解决了基金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困难地区的养老金发放更有保障。
另外根据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强化养老托幼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制度改革,统筹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标准。
按照上述情况来看,2023年全国各地区预计将继续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制度改革,但全国养老基金何时实现统收统支统一规划,尚未确定,具体以政策发布为准。
再次,关于全国养老金发放将统一使用社会保障卡,根据公开报道,截至2021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为13.5亿人,覆盖95.7%人口。
2022年11月,人社部发布2022年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3.65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超过6.4亿人,应用范围持续拓展。
国家和省统一推广社保卡应用的要求,推进使用社保卡发放养老待遇,目的是逐步规范通过社保卡发放养老金以提高待遇存取安全性。
虽然说全国各地区都在推进使用社保卡领取养老待遇或者是其他社保待遇,但是仍旧存在不少地区为了照顾一些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可以保留原有的养老金领取方式,也就是说可以不更换社保卡,通过原有渠道发放养老金,其中就包括8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丧失行动能力,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退休人员,以及退休后长期居住境外或者是国外的退休人员。
按照上述情况来看,全国养老金发放将统一使用社会保障卡,是一种趋势,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的安全性,和退休人员使用的便利性。
最后,关于全国所有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时间统一,根据公开报道,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旨在从制度上解决了基金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困难地区的养老金发放更有保障。
进而解决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存在差异,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余缺进行调剂,进而保证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按照上述情况来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未提及全国所有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时间统一。
因此综合上述情况来看,2023年,养老金或迎来4个“统一”,这样的消息并不准确,具体以当地政策发布为准。
另外,虽然说延迟退休已经被多次提及,但是关于延迟退休是否实施,什么时候具体实施,哪些地区率先开始实施,截至2023年1月全国各地区尚未发布具体实施政策及办法。
因此2023年延迟退休或继续“后延”,这样的消息并不具备参考意义,关于延迟退休的消息,具体以当地政策发布为准。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2023年,养老金或迎来4个“统一”,延迟退休或继续“后延”,这样的消息并不正确,退休人员还需认真甄别相关信息,避免上当。
『肆』 为什么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制度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间负担。
我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逐步实现了省级统筹。虽然全国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资金有4.14万亿元,但近2/3集中在东部地区少数几个省份,而辽宁、黑龙江等一些省份的基金运行则面临很大压力,已经出现了当期的收不抵支。
因此,提高统筹层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基金进行统筹有其必要性。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是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
应参保人数,起步初期暂按企业就业人数和参保人数平均值核定。随着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推进,对在职应参保人数可逐步过渡到以覆盖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计划数据为基础核定。
(4)中央调剂基金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扩展阅读: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一是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二是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的办法全部拨付地方。
三是中央调剂基金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伍』 养老保险单位统筹是什么意思
所谓统筹,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统一筹划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每个统筹区各自负责本区域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结余主要归本统筹区支配和使用,缺口一般都需要本级政府和本级财政填补。
实施全国统筹有利于解决基金结构性矛盾
据介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由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利息收入、委托投资收益、财政补贴和其他收入等构成。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约4.4万亿元,基金支出约4.1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初步统计显示,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可支付月数在14个月以上,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保障。”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说。
那么,为什么还要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截至2020年底,我国各省份都实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存在差异,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省份基金结余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重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比较大。
“在此背景下,需要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基金。”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说,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余缺进行调剂,从制度上解决了基金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困难地区的养老金发放更有保障。
与此同时,经过前期的工作努力,当前,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具备较好的基础。
——中央调剂制度已经建立。作为实现全国统筹的第一步,我国于2018年启动实施了基金中央调剂制度。2018至2021年,中央调剂制度实施4年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其中2021年跨省调剂的规模达到210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各省养老保险政策已逐步统一。目前,除个别省份外,其他省份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已统一为16%,为实施全国统筹奠定基础。
——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成。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已于2019年正式上线,为参保人员提供社保查询、参保登记、转移接续、申领失业金等服务,办理社保业务更加方便快捷。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测算资金调拨规模,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加强对地方实施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举措,用心用情把好事办好。”余蔚平说。
实施全国统筹后仍要压实地方政府支出责任
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有人担心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将会减小;也有人有疑问,地方政府是否不用再为养老保险负责?
亓涛明确表示,全国统筹制度实施以后,将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不会减小。
自1998年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2021年安排补助资金超过6000亿元。“未来,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亓涛说。
同时,还将继续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进一步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截至目前,中央层面共划转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
“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将更加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都将进一步压实。”亓涛说。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基金“蓄水池”,基金投资运营和监管稳步开展。
日前,人社部出台了《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将自2022年3月18日起施行。《办法》为健全社保基金监督体系、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保基金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制遵循。同时,社保基金委托投资进展顺利,截至2021年底,基金委托资金权益达1.46万亿元。
实施全国统筹并不意味着到手的养老金一样多
或许很多人会问,全国统筹是否意味着大家的到手养老金一样多?
并非如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介绍,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基本养老金高低与缴费年限、缴费水平等相关,遵循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因此到手养老金是因人而异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未来,个人养老金来源将有3个渠道:基本养老保险,也称为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即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近年来,我国年金制度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全国参加企业(职业)年金的人数为7218万人,积累基金4.2万亿元。董克用介绍,2007至2019年企业年金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达7.07%,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接下来,我们将一方面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并推动职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平稳规范。”人社部养老保险司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目前,《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据介绍,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可自愿参加,国家财政将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将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都可以是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投资需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七十二条 统筹地区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在本统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经办社会保险发生的基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由同级财政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保障。
『陆』 国务院正式发布通知7月1日起出向阳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改病句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通知,从7月1日起制定像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柒』 社保基金可持续性
7月18日刊发题为《制度创新为社保可持续性提供充分保障》的评论。文章称,我国社保基金支出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降低社保费率正全面落地。当前,有部分人士担心社保基金是否够用,能否应对老龄高峰期。虽然社保基金收支存在一定压力,但是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基金收大于支,超两万亿的战略储备充分。而且,降低社保费率有助于参保人员扩容,做大基金“蛋糕”。中央调剂金制度改革、国资划转社保改革也在提速推进,我国有足够能力和空间确保社保可持续性。
首先,从基金总体运行看,人社部最新数据显示,1至5月,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合计20580亿元,收入合计23896亿元,基金收大于支趋势不改,随着积累持续增加,为社保制度发挥兜底线、护民生作用提供了经济基础。
从公众最为关注的养老保险基金来看,人社部数据显示,2018年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今年前5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183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31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和我国还不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5285亿元,同比增长第二,从社保战略储备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不断做大做强。2000年,我国决定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储备基金、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和调剂。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年度报告,2018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亿元。我国还在继续扩大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规模,并加快投资步伐,更好促进基金保值增值。
第三,从社保基金来源看,庞大的国有资本将成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强大后盾。7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决定,今年全面推开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10%国有股权,划转至社保基金会和地方相关承接主体,并作为财务投资者,依照规定享有收益权等权利。日前,国务院国资委研究提出了第三批国资划转社保的企业名单,将划转国有资本亿元。大规模国资划转社保也将增强社保基金可持续性。
第四,从参保人员情况看,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制度覆盖面,增加基金收入。降低社保费率对社保基金收入会造成短期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社保费率降低以后,将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以及就业。随着社保缴费门槛的降低,参加社保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社保基金的“蛋糕”会越做越大,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增强社保制度的可持续性。
第五,从解决基金平衡看,我国正在以中央调剂金制度为抓手,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18年7月1日,我国开始建立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调剂比例从3%起步。今年将提高调剂比例至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达到6000亿元。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正在提速推进,明年或全面实现。在此基础上,将在稳步实施中央调剂金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解决省际之间基金不平衡问题。
总的来看,随着我国社保制度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保障对象不断增加,社保基金可持续性面临一定压力和挑战,但我国社保改革特别是养老金制度改革正蹄疾步稳,为社保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巨大空间。
『捌』 中央调剂制度什么时候实行
据报道,从人社部公布的数据看,我国养老金总体上并不存在缺口。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每年都有千亿元级别规模的结余。今年前5月,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5769亿元,同比增长23.9%;基金总支出13505亿元,同比增长23.2%,当期结余2264亿元,累计结余4.08万亿元,可以支撑16个月的发放。
面对部分省份基金结余少、支出压力大的情况,如何通过提高统筹层次,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剂基金余缺,均衡地区之间因抚养比差距而导致的负担不均就变得尤为重要。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我国正在加快研究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准备明年迈出第一步,先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