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前期尽调费用怎么做账
1. 私募股权投资全流程
私募股权投资全流程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PE)是指以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的投资者募集资金,对具有高成长性的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IPO或其他方式从企业退出实现收益。私募股权投资的全流程主要包括资金募集、项目投资、投后管理、投资退出四个阶段。
一、资金募集
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募集主要面向以下对象:
- 个人投资者:如高净值客户、上市公司高管等,需满足净资产不低于300万或3年的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的要求,且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 企业投资者:如国有企业等,需满足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的要求,且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 专业投资者: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如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 政府引导基金:由当地政府资金设立,旨在发挥产业引导、以投促引的作用,对子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性要求较高。
二、项目投资
项目收集与筛选
项目收集:通过自有渠道(如自有人脉、公司人员推荐)、中介渠道(如银行、券商、财务顾问等)和其他渠道(如企业官网)收集投资项目信息。
项目筛选:根据投资领域、发展阶段、投资规模、项目内容和管理团队等因素进行初步筛选和审查,确保投资项目符合基金内部投资策略和法律规定。
签署保密协议
在初步筛选和审查后,为保护项目方和投资方的利益,双方需签署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和保密信息的范围。
初步尽职调查与立项
初步尽职调查:投资方自行展开对项目方的尽职调查,重点关注项目价值评估、行业发展趋势、股权结构、管理团队、财务情况以及潜在法律风险等。
立项:在完成初步尽职调查后,投资团队形成尽调报告和立项报告,提交投资决策机构进行表决,决定是否立项。
全面/专业尽职调查与签订投资条款清单
全面尽职调查:立项成功后,引入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团队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包括业务、法律、财务三个方面。
签订投资条款清单(TS):明确投资意向和主要合作条件,包括交易相关条款(如投资金额、股权分配等)和效力条款(如保密、排他期等)。
投资决策委员会决策
投资决策委员会根据尽职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因素评估是否进行投资,委员一般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高级管理人士。
签订投资协议
投资决策通过后,双方进入投资谈判阶段,签订正式的投资协议,包括股权转让协议、增资入股协议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投后管理
投资方需要对投资后项目的运行发展状况进行跟踪管理,包括参加股东大会、配合券商辅导、改造等方式进行有效管理。当项目出现与预期计划的异常偏差时,及时反馈并汇报至投资决策委员会,作出相应的调整或退出策略。
四、投资退出
投资退出是整个私募股权投资交易的最后一环,常见的退出方式有:
- IPO退出:等待公司上市并在锁定期满后卖出股份。
- 借壳上市退出: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实现股份退出。
- 回购退出:由项目方回购投资方的股份。
- 清算退出:在项目失败或无法继续时,通过清算的方式退出。
- S基金方式退出:通过S基金(Secondary Fund)收购私募股权基金的份额实现退出。
投资方应在投资协议中明确约定具体的退出机制,为投资后期的顺利退出提供参考依据。
结语
私募股权投资的全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和细节,需要投资方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了保护投资者交易双方的权益,建议在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法律建议,以防出现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