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被偷偷转让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5-09-24 13:52:48
㈠ 代持股权的十大陷阱
代持股权可能存在以下十大陷阱:
- 协议无效风险:涉及金融牌照、上市公司、公务员代持、外资禁入领域(如军工、能源)时,代持协议可能无效,导致投资款仅返还原始出资,增值收益“蒸发”。
- 名义股东擅自处分:名义股东可能将股权偷偷卖掉或质押,因第三人“善意取得”,实际股东难以追回股权。
- 显名化困难:实际股东想显名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若其他股东反对,可能长期无法显名。
- 股权被强制执行:名义股东欠债时,法院可直接执行其名下代持股权,实际股东举证债权人明知代持关系难度大。
- 税务风险:名义股东收分红需缴20%个税,未代扣代缴会面临补税和滞纳金;代持还原视同股权转让,可能触发巨额税费。
- 名义股东连带责任:公司出资不实或破产清算,名义股东可能被债权人追偿,实际股东可能受牵连。
- 离婚继承分割:代持人离婚或去世,其配偶或继承人可能否认代持关系,导致股权被分割。
- 证据缺失风险:若缺乏出资凭证、股东会记录等证据,实际股东难以证明代持关系和自身权益。
- 担保不足风险:没有股权质押、资产抵押等担保措施,实际股东权益难以保障。
- 公司治理风险:实际股东无法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可能影响自身权益和公司决策。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