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准备是什么
Ⅰ “股权投资准备”通俗的说是什么
是为防止股权投资发生可预计的损失而计提的准备金吧
Ⅱ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怎么做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是针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而言的,在期末时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来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而可收回金额是依据核算日前后的相关信息确定的。相对而言,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这种估算是事后的,客观一些,不同时间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
二、本科目可按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资产负债表日,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五、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值得注意的是,现行准则在对该项目的会计处理上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企业今后无法再通过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至少在这方面使得利润操纵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财务报告更加真实。
Ⅲ 什么是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一般长期)是指通过投资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企业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益并承担责任。
狭义的股权投资又指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即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既可以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募集,也可以采取非公开发行方式,向有风险辨别和承受能力的机构或个人募集资金。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具有如下特点:
1、长期持有;
2、获取经济利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3、除股票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通常不能随时出售;
4、长期股权投资相对于长期债权投资而言,投资风险较大。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
长期股权投资依据对被投资单位产生的影响,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四种类型。
三、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包括取得时投资成本的确定和持有期间投资成本的再确定。
1、取得时投资成本的确定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投资成本,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
(2)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各种待摊销的费用不能作为非现金资产作价投资。
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会计处理上主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①如何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②公允价值与投出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差额的处理;
③资本公积准备项目的处理。
2、取得投资后投资成本的再确定
在投资持有期间内,如发生下列变化,投资成本应作调整:
(1)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属于投资前累积盈余的分配额,冲减投资成本的,其投资成本应按扣除收到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新的投资成本。
(2)取得股权投资后,由于增加或减少被投资单位股份,而使原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或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则按原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
(3)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即股权投资差额,作为投资成本的调整,投资成本按调整股权投资差额后的金额确定。
四、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的确认
1、投资收益确认的两种观点
长期股权投资有两种收益观点,由此产生两种损益确认方法:
(1)以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收益;
(2)按所持股权所代表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确认收益。
2、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1)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投资准则中规定,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①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
②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2)成本法的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①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3、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1)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2)权益法的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①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投资后,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4、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反之,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成本法,改按权益法。
5、股票股利的处理
由于股票股利不会使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变动,所以不能作为一种收益加以确认,而应在企业的备查账簿中登记所增加的股数。
6、可转换公司债券
企业购入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换为股份之前,属于债权性质,其会计处理与长期债权投资相同,并计提利息、摊销溢价或折价。行使转换权时,按账面价值结转。
7、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所收到的处置收入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Ⅳ 资本公积是什么意思流动与非流动资产是什么,怎么区别
资本公积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
资本公积的用途是转赠资本。
资本公积从来源上看,不是由企业实现的利润转化而来,本质上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资本公积主要用途是用来转增资本,其明细科目有八个,其中不能直接转增资本的有3个。
二、有限公司创立时,出资者认缴的出资往往与注册资本一致,不会产生资本公积。在有新的投资者界入时,投入的等于按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计入实收资本,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这点与长期股权投资中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区别开来。
三、企业接受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在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后,按投资各方确认的资产价值作为实收资本,确认的资产价值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占份额的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
四、股份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要确认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发行股票所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发行费用,减去发行期间冻结期间产生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没有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支付发行费用的部分,直接计入财务费用,不作为长期待摊费用。
五、企业为减资等目的,回购本公司股票,属于所有者权益变化,回购价格与所对应股本之间的差额不计入损益。依次冲减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如回购价格低于所对应的股本,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六、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按形成资产并留存企业的计入资本公积,形成资产后上交的部分不计入资本公积。对未形成资产报经核销后(费用化)不计入资本公积。
七、具体核算规定:1、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先全额转入资本公积,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再另行调整。2、接受现金损赠时也是通过待转资产价值进行核算,年底再进行所得税的计算。3、企业改组时评估增值应调整资产账面价值,同时在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计入资本公积。4、评估日与调账日不一致时,是以调账前的账面金额为基础,评估增值的用加法,评估减值用减法。如果这期间数量发生了变化,已减少的数量评估差额不再调整,需要调整的是在调账日仍然保留在企业中的部分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实践中是计算原材料增值率。5、会计核算上,未分配利润是通过利润分配科目进行的。收入与成本通过本年利润归集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然后进行分配。分配时采用利润分配的其他明细科目。
八、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是当企业对其被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变动影响其所有者权益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增加的资本公积,以及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越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流动资产在周转过渡中,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改变其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形态,各种形态的资金与生产流通紧密相结合,周转速度快,变观能力强。加强对流动资产业务的审计,有利于确定流动资产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有利于检查流动资产业务帐务处理的正确性,揭露其存在的弊端,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益。 流动资产的内容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和存货等。由于各项目的特点不同,应根据各自不同的要求,分别进行审查。
在实物形态上,流动资产基本上体现为各部门以及居民的物资储备。包括:
(1)处于生产和消费准备状态的流动资产,是指生产单位储备的生产资料和消费部门及居民储备的消费品;
(2)处于代售状态的流动资产。是指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库存尚未出售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储备以及国家储藏的后备性物资;
(3)处于生产过程中的流动资产。是指生产单位的在制品、半成品储备。
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变现速度慢、价值分次或多次转移的资产。具体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等。
Ⅳ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
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当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将差额入账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同时计入损益。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视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是针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而言的,在期末时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来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所谓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就是对长期股权投资在期末时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不同时采取的一种账务处理方法。
例如: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000万,期末该项投资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只有990万,则具体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0万
Ⅵ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是什么科目借贷方怎么记
你好!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
二、本科目可按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资产负债表日,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打字不易,采纳哦!
Ⅶ 股权投资准备的财务处理
股权投资准备是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投出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在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产生的股权投资准备,在“资本公积”科目中设置“股权投资准备”明细科目,其性质与资产评估增值准备相同。在该项准备未实现以前,即该项股权投资未处置前,不能作其他处理;待该项股权投资处置后,已实现的资产评估增值准备部分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在按规定程序增加资本时,可将已转入“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的部分用于转增资本(或股本)。
如:A企业以固定资产和拥有的专利权对B企业投资,A企业对B企业的投资占B企业注册资本的15%,A企业所得税率为33%(下同)。A企业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见下表。 项目 账面原价 已提折旧 账面价值 评估确认价值 设备A 60000 10000 50000 60000 设备B 85000 25000 60000 65000 设备C 50000 25000 25000 30000 专利权 ---- ---- 3000 5000 合计 195000 60000 138000 160000 根据上述资料,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对B企业投资 160 000
累计折旧 60 000
贷:固定资产 195 000
无形资产 3 000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14 740
递延税款 7 260
假如上述A企业对B企业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二年后A企业将该项投资转让(二年内A企业未再追加投资),如果转让所得价款300 000元,其会计处理如下。
⑴投资转让收益=30万-16万=14万(元)
借:银行存款 3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对B企业投资 160 000
投资收益140 000
同时: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14 7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14 740
⑵该项投资应交的所得税=(300,000-138,000)×33%=53 460(元)
应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140 000×33%=46 200(元)
借:所得税 46 200
递延税款 7 26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3 460
如果企业该项出所包括的项目互不相关,企业还应当分别营业外收入的各项目和营业外支出的各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本年度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累积余额,在期末时转入本年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