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冲回什么意思
㈠ 股权激励如何回购
股权激励方案实施中所涉及的回购包括:
(1)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等以一定的价格回购公司本身已经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并将其作为限制性股票或者股票期权激励所需的股票来源;
(2)当激励对象发生激励计划所约定的调整事项,或企业终止激励计划时,企业回购激励对象持有的未解锁的限制性股票或者注销期权。这里的股权激励回购特指第二种含义。
关于股权激励回购的问题可以向明德资本生态圈咨询,他们是由20多位国际、国内顶级的资深投资人、资深券商保荐人、市值管理专家、上市商业模式专家、上市法律专家、上市财务专家、知识产权攻防体系专家组成的资本运作平台。
从1993年至今辅导30多家企业IPO上市,并先后投资了48家公司,退出46家,退出率96%。其中IPO上市退出32家,IPO上市退出率66%。
如果你还有有关股权激励回购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㈡ 股权激励政策
不同交易市场对于企业股权激励的侧重点不同,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A股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美股、港股市场上实施股权激励的要求:
A股主板
A股科创板
A股创业板
美股
港股
A股主板更侧重考虑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性,不允许公司申报IPO时股权激励计划仍未完成,要求拟上市公司应当在上市前将此前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执行完毕或终止实施后方可上市。
与其他交易市场相比,科创板股权激励规则结合了科创企业的发展特性,考虑了不同阶段科创企业的激励需求,在实施条件、出资方式、信息披露、退出机制、核查要求等方面均有明显创新和显著差异,激励方式更加多样,突破了传统规定,更具有包容性,监管措施相对更为宽松。
创业板拟上市企业设置股权激励所需满足的条件与科创板类似,《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中明文增加一个要求:“如在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后行权的,申报前须增加一期审计。”
美国市场以披露为主,在激励形式上,无论是期权、限制性股份,还是限制性股份权益等形式都是可以的。同时,上市前已经通过或实施的期权计划,无论在上市时间点是否已经授予给员工,依然继续有效。
香港地区的要求相较于美国更为严格,在上市之前已经授予员工的激励股权,上市之后仍然继续有效;但对于未授予的激励股权,上市之后需要符合香港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规则。
㈢ 企业实行职工股权激励计划,其费用支出如何计算确定,并在税前扣除
2006年财政部在其颁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中,对上市公司建立的职工股权激励计划会计处理是:
1、上市公司授予股权激励时,不做会计处理,但必须确定授予股票的公允价格(该价格是采取会计上规定的期权定价模型计算)。
2、等待期间,根据上述股票的公允价格及股票数量,计算出总额,作为上市公司换取激励对象服务的代价,并在等待期内平均分摊,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其对应科目为待结转的“其他资本公积”。如果授予时即可行权,可以当期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成本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职工实际行权时,不再调整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只根据实际行权情况,确认股本和股本溢价,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
资本公积金—股本溢价
4、如果股权激励计划到期限,职工没有按照规定行权,以前作为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的,要进行调整,冲回成本和资本公积。
三、企业实行职工股权激励计划,会计上认可的费用,企业所得税如何处理?
答: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实行的情况,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实质上是通过减少企业的资本公积,换取公司激励对象的服务;或者说,公司是通过资本公积的减少,支付给激励对象提供服务的报酬。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第八条规定,此费用应属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支出,应当准予在税前扣除。
四、企业实行职工股权激励计划所确认的支出,企业所得税确认为何性质的费用?
答:会计准则将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换取激励对象的支出,认定为企业的营业成本。我们考虑,由于股权激励计划的对象是企业员工,其所发生的支出,应属于企业职工工资薪金范畴。
五、企业实行职工股权激励计划所确认的支出,企业所得税在何时确认为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
答: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一旦开始实施,其估计的金额将计入成本费用。会计准则之所以做出这一规定,主要是基本于受益原则和成本配比原则。即从授予开始,员工开始提供服务,该服务的成本就应记入企业成本费用。
而根据税法实施条例第34条规定,企业工资薪金支出,必须是每年度“支付”的。而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是设定一定条件的,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满足不了;况且股市发生变化,也可能影响行权(如授予价高于行权时的股票市场价格,现实中有许多公司出现这种情况),这种不确定性的成本费用,税法不允许当时就给予扣除。因此,根据税法的规定,这种费用,应在激励对象行权时给予扣除。
此外,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对个人取得股权激励计划标的物,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也是依据个人实际行权时,确认为个人所得,且也是作为个人工资薪金项目征税。因此,个人确认收入,与企业确认成本费用,形成相互匹配。
六、企业实行职工股权激励计划,其费用支出如何计算确定,并在税前扣除?
答: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授予职工股权激励计划时,要在等待期内,按照该股票的公允价格以及每年职工可能留用的比例及授予数量,计算作为企业当年度的成本费用,即在授予时点,按该股票的公允价格确定作为企业成本费用。而该股票的公允价格又是根据授予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同时考虑等待期内股票市场波动等因素确定。
在税务处理上,由于税法规定的企业工资福利费,是按实际支付日确定作为成本费用,同时不考虑市场波动等因素。因此,在确认企业建立的职工股权激励计划作为工资薪金扣除时,是按职工实际行权时该股票的公允价格与职工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和行权数量确定。这种确认方式与个人所得税保持一致。
㈣ 什么是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步骤是什么
一、什么是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
股权激励不同于其他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在于不再使用权利的赋予与剥夺、监督与制衡等模式,从表面上看,股权激励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奖励,一种期权的行权和额外财产的取得,但是实质上将经营者从纯粹的代理人变成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股东,这种特殊意义上的“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或者其他意义上的财产权利与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有很大的不同,其不同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1)股权激励对于经营者来说往往是一种期权,股东是否兑现其股权激励计划往往对经营者设定了一定的经营目标作为行权条件,同时还有期限和数量上的严格限制,这与二级市场投资者是有很大不同的;(2)股票期权往往有禁售期及其他的转让时间和数量上的限制,这种限制既可以表现为公司法上的规定也可以表现为公司章程的规定,而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在购买出售股票上并无此方面的限制,完全是买卖双方的合意行为。
二、股权激励的步骤是什么
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层往往更愿意在行业低迷期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因为,行业低谷出台的考核指标,往往更容易完成。而此后的股价效应也更加理想。同时,那些敢于出台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高管层对未来业绩有更加良好预期。
方法/步骤
第一、确定股权合作的内容:包含做什么、公司的经营范围等
第二、了解股权结构,股树权分为三种含义
期权(只有分红权、没有注册,民营企业亦称之为分红权);
虚拟股(在完成一定的目标或时间的前提下有注册,需以合同形式提前约定);
注册股(拥有法律章程保护的注册权)。
注:股权结构,当投资款没有完全按金额履行投资时,违约的责任,需清晰在合同内注明。(一般而言,违约方要损失50%的股权)
第三、科学规划的财务管理,一般集团化的投资时其财务管理权归集团公司董事会;双方合作投资时其财务管理权归最大股东委托下的董事会。现金调动权,一般董事长在一般合作性的公司具备50万以下的现金调动权,总经理具有10万左右的财务开支权
第四、良好的文化体系,必须规定统一的文化,以不断吸纳全体优秀员工的文化做为统一的文化
第五、股份的赠予要点,必须要规定:A)一般两年内为期权或虚拟股,两年内离开无股份,两年以上可以转为注册股,但离开按注册资本的百分比进行赔偿。超过五年的,可以按照实际价值进行赔偿;B)可以按照相对超值的价格进行购买,直接成为注册股东;C)可以先组成一个投资公司(由高管组成),再入股公司
第六、权力规定:财务权和战略权归集团董事会,核心干部任免归集团总裁办,人员招聘与业绩管理归分子公司总经理
第七、薪酬规定:把分子公司分红办法做明细的规定
第八、商业保密:A)关于信息的保密;B)离职后一般两年内不在同行业任职或创业
第九、退出机制:指双方退出后的财产评定以及退出办法,要提前做出规定股东增加办法:A)利润;B)增长率;C)客户满意度;D)内部员工满意度。以上四指标同时达到时,可以考虑增加股东
㈤ 上市公司建立的职工股权激励计划怎么做会计处理
对于上市公司建立的职工股权激励计划,其会计处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上市公司授予股权激励时,不做会计处理,但必须确定授予股票的公允价格(该价格是采取会计上规定的期权定价模型计算)。
2、等待期间,根据上述股票的公允价格及股票数量,计算出总额,作为上市公司换取激励对象服务的代价,并在等待期内平均分摊,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其对应科目为待结转的“其他资本公积”。如果授予时即可行权,可以当期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成本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职工实际行权时,不再调整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只根据实际行权情况,确认股本和股本溢价,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
资本公积金—股本溢价
4、如果股权激励计划到期限,职工没有按照规定行权,以前作为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的,要进行调整,冲回成本和资本公积。
股权激励计划是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让企业经营者得到一定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
㈥ 股权激励到底怎么回事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我们有律服务的创业项目中,基本上所有的项目都在考虑,或者正在做或者已经做了股权激励。而你要做股权激励,你首先得了解股权激励是什么,可以给你带来什么效果。如果你不能把握好其中的优势,那么我们认为你也做不好股权激励。
在讲股权激励之前,我首先要跟你讲几个概念:
工商股权
所谓工商股权,就是我们只在工商注册里面的,百分之百的股权。
股份期权
所谓股份期权是指,股东或者公司人为的把工商的股权分为了很多份。
虚拟股权
虚拟股权本质就是一个分红权,同样也是把公司的股权分成了很多。
那么如何做好股权激励呢?
有律创始人,有律律师事务所主任、著名股权专家王英军律师是这么认为的:
你要做股权激励,必须有三个核心的问题要把握好。如果你不能把握好这三个核心的股权问题,那么我们认为你也做不好股权激励。
第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股权激励?
无论是作为创业公司的CEO,或者股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股权激励的实施者。那么你就应该清楚的了解到了,其实当一个创业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时候,它是有不同的形式的。无论哪一种形式,我们对股权激励下一个定义就是,公司的股东或者公司,把公司的工商股权,或者股份期权或者虚拟股权,以一定份额的方式分配给你(被实施激励的对象)。但是通常会要求这个份额,在你几年之内才能够全部拿到,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股权激励。也就意味着股权激励是有期限的,是分期实现的,是为了要达到激励你的目的而去实现的。
第二个核心问题:为何要进行股权激励?
在今天这个时代,很多人都要进行股权激励。听到别人的公司进行股权激励,听到别的创业小伙伴的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所以你也要进行股权激励。但是实际上他通常没有真正的理解股权激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目的,为了留住人才;
第二个目的,吸引人才;
第三个目的,激励人才。
第三个核心问题:让被激励对象产生我们所期望的和认可的价值
也就是当这公司做得好的时候,能够变成几百万,几千万的时候才能够产生股权激励的真正的价值。也就是说你这个股权激励才能够真正的成功。这就是股权激励的第三个核心问题,或者关键要素。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我们要进行股权激励,首先第一点我们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股权激励,我们给员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第二个我们要清楚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股权激励。第三个就是要知道,我们怎么样做,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我们股权激励的效果,实现股权激励的价值。只有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了,也就是无论从创业公司的管理层,还是从创业公司的被激励对象,才有可能产生我们今天股权激励的实际效果。
㈦ 请教陈版,关于股权激励终止的问题
取消股权激励的相关会计规定
根据相关会计规定,取消所授予的权益性工具可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规定,在等待期内,如果取消了授予的权益工具,企业应当对取消所授予的权益性工具作为加速行权处理,将剩余等待期内应确认的金额立即计入当期损益,同时确认资本公积。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指出,如果企业在等待期内取消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或结算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因未满足可行权条件而被取消的除外),企业应当将取消或结算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立即确认原本应在剩余等待期内确认的金额。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在《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针对取消股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时,也指出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应当将取消或结算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立即确认原本应在剩余等待期内确认的金额。
根据《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2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12]25号)的规定,在等待期内,如果取消了授予的权益性工具的(因未满足可行权条件而被取消的除外),企业应当对取消所授予的权益性工具作为加速可行权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的规定,等待期指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的期间。企业根据国家有
关规定实施股权激励的,股份支付协议中确定的相关条件,不得随意变更。其中,可行权条件指能够确定企业是否得到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且该服务使职工或
其他方具有获取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权益工具或现金等权利的条件;反之,为非可行权条件。可行权条件包括服务期限条件和业绩条件。服务期限条件指职工或其他
方完成规定服务期限才可行权的条件。业绩条件指职工或其他方完成规定期限且企业已经达到特定业绩目标才可行权的条件,具体包括市场条件和非市场条件。市场
条件指行权价格、可行权条件以及行权可能性与权益工具的市场价格相关的业绩条件,如股份支付协议中关于股价至少上升至何种水平职工可相应取得多少股份的规
定。非市场条件指除市场条件之外的其他业绩条件,如股份支付协议中关于达到最低盈利目标或销售目标才可行权的规定。对于可行权条件为业绩条件的股份支付,
只要职工满足了其他所有非市场条件(如利润增长率、服务期限等),企业就应当确认已取得的服务。股份支付存在非可行权条件的,只要职工或其他方满足了所有
可行权条件中的非市场条件(如服务期限等),企业应当确认已得到服务相对应的成本费用。
股权激励取消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对未达到行权条件的处理,分为两种情况:未达到非市场条件和达到市场条件。如果因为达到市场条件而未行权,则不调整已经确认的费用,如果因为未达到非市场条件(如业绩)而不能行权,则应调整已经确认的费用。
1、不能满足非市场条件而取消或终止股权激励计划
若激励对象未能达到非市场条件(服务期限条件、业绩条件等),则激励对象实际最终没有被授予权益工具,相应的与该股权激励计划相关的累计成本、
费用为零。在会计处理上,应将原已确认的费用冲回。即在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中,服务期限条件和非市场业绩条件是决定授予权益工具的数量的。如果激励对象未
满足服务期限条件和非市场业绩条件,则最终被授予的权益工具数量为零,相应的,与该股份支付计划相关的累计成本、费用也就为零,需要把以前期间就该股份支
付计划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全部在当期冲回。这是由股份支付的基本原理决定的。
分析
案例一
2012年1月1日,甲企业授予20名激励对象每人100份股票期权,公司每个会计年度对公司财务业绩指标进行考核,以达到公司财务业绩指标作
为激励对象行权的必要条件,其可行权条件为两年内公司净利润增长均达10%,每份期权在2012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是10元。
2012年末,甲企业净利润增长为12%,并且企业预计下一年会有相同幅度的增长。因此,企业在这一资产负债表日确认费用10,000元。
借:管理费用等1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00(20×100×10×1/2)。
2013年末,由于市场发生变化,公司净利润增长为8%,未能达到非市场的业绩条件,不能行权。应将原已确认的费用冲回。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00。
2、能够满足非市场条件下取消或终止股权激励计划
能够满足非市场条件,即预计激励对象能够满足服务期限条件、业绩条件等指标。此时,激励对象将因为能够满足激励指标而被视为将被授予权益工具。
但是由于权益工具价格低于行权价格,行权将产生负收益。在这一情况下,很多上市公司考虑到权益工具价格可能长时间低于行权价格,激励对象不能得到正常的激
励收入而直接取消激励计划。取消股权激励计划通常源于公司或者员工主动的行为。会计处理结果视同加速行权,将剩余等待期内应确认的金额立即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资本公积。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作为冲回处理还是加速行权处理、冲回全部还是部分、冲回的损益影响确认在哪一年度等),都需要根据具体的股权激励计划条款进
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取消的仅是其中某一期解锁的股票而不是全部标的股票,并且取消的原因是没有实现可行权条件中的非市场条件,则所冲回的费用也仅
限于截至目前累计已经确认的与该期取消解锁的股权相关的费用,其他各期不受影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规定,在这种分期解锁的情况下,分不同期限
解锁的各期视作不同的股份支付,分别在其各自的等待期内摊销计入费用。冲回的损益影响确认在哪一个年度,取决于何时可以确定非市场条件不再得到满足。
案例二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12年1月10日,甲公司向30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授予了3,00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6元,授予后锁定3年。
2012年、2013年、2014年为申请解锁考核年,每年的解锁比例分别为30%、30%和40%,即900万股、900万股和1,200万股。经测
算,授予日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总额为30,000万元。该计划为一次授予、分期行权的计划,费用在各期的分摊见文尾表。
各期解锁的业绩条件:
第一期:2012年净利润较2010年增长率不低于25%。
第二期:2012年和2013年两年净利润平均数较2010年增长率不低于30%。
第三期:2012年~2014年三年净利润平均数较2010年增长率不低于40%。
2012年11月30日,甲公司公告预计2012年全年净利润较2010年下降20%~50%。2012年12月13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由
于市场需求大幅度萎缩,严重影响了公司当年以及未来一两年的经营业绩,公司预测股权激励计划解锁条件中关于经营业绩的指标无法实现,故决定终止实施原股权
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已获授的限制性股票由公司回购并注销。2012年12月28日,甲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上述终止及回购方案。甲公司终止实施原股权激励
计划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析
1、第一期解锁部分未能达到可行权条件,即“2012年净利润较2010年增长率不低于25%”而导致职工不能解锁相应的限制性股票,属于不能
满足非市场条件(业绩条件)而取消或终止股权激励计划,2012年度不确认与这一部分相关的股权激励费用9,000万元,不进行任何会计处理。
2、第二期和第三期由于市场原因而取消股份支付计划,应按照加速行权处理,将剩余的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全部在取消当期确认。即在取消日加速确认第二期、第三期的费用21000万元。
借:管理费用等21,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1,000(9,00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