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最容易得到股权
⑴ 什么是股权分配,股权分配有哪些原则
股权是股东基于其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把股权首先分成两个类别:资金股权部分、经营管理股权部分,即经济权和政治权。先把这两个部分的股权分别确定清楚,不按人的角度,而按这两个类别的角度分配。
股权分配的核心是要让各个创始人在分配和讨论的过程中,从心眼里感觉到合理、公平,从而事后甚至是忘掉这个分配而集中精力做公司。
原则:创始合伙人的得权期、退出机制、回购权,这三点是对股权的完整管理,对于股权的得权、退出和回购都得提前约定好,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纠纷。
(1)什么人最容易得到股权扩展阅读:
在创业过程中让股东的股权随着个人绩效的变化有一定调整幅度的激励制度。这个制度是中立的,因此经营股权的分配比例也是按照职责、岗位来分的,而不是按照人来分的。
对待股权分配最基本的就是没有必要不好意思细谈,股权不谈好,在创业过程必然会发生各种问题。让股权不按照人来分,而是按照客观的资金、职责、岗位、创意等角度来分,能尽量避免随意的拍脑袋分配方式带来的问题。
⑵ 股票和股权什么人都能买吗
股票和股权什么人都能买吗?不是的,股票和股权不是什么人都能买,有条件要求。购买股票的投资者,要年满18周岁,持有有效的二代身份证,拥有稳定的收入,满足了投资者适当性的规定,可以进行股票投资,由于股票的投资风险一般比较大,所以投资股票需要满足投资者的适当性规定,对十六周岁以上但是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如果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通过提供劳动收入证明和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取得证券账户后,可以购买股票,股权的购买通常是通过转让方式获得,股权是上市公司分配给员工的,是一种激励手段,是企业拿来激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优秀员工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都是附带条件的激励,例如员工需在企业干满多少年,或完成特定的目标才予以激励,股权是可以转让的,但是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取得股权的转让权从而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所以股票和股权并不是什么人都能买,都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购买。
新股申购需满足一定的条件:
一、T-2日(含)前20个买卖日日均持有1万元非限售A股市值才可申购新股,上海、深圳商场分隔独自核算;
二、客户同一个证券账户多处保管的,其市值兼并核算。客户持有多个证券账户的,多个证券账户的市值兼并核算。融资融券客户信誉证券账户的市值兼并核算。
三、上海每持有1万元市值可申购1000股,深圳每持有5000元市值可申购500股;
四、深圳有市值的一般或信誉账户才可申购,上海只需有指定买卖的账户即可申购,客户只需第一次下单有用(按发行价买入)且不能撤单;
五、申购时刻:上海9:30-11:30/13:00-15:00,深圳9:15-11:30/13:00-15:00;
六、客户申购时无需缴付认购资金,T+2日承认中签后需确保16:00有满足资金用于新股申购的资金交收;
七、客户中签但未足额缴款视为抛弃申购,接连12个月内累计3次中签但抛弃申购者,自最近一次抛弃申购次日起6个月(按180个天然日核算,含次日)内不得参加网上新股申购。
(2)什么人最容易得到股权扩展阅读:
新股申购需注意:
1、 明确取消预缴款机制。
投资者在进行申购时无需缴付申购资金,确认中签后再缴款。
2、 “货到付款”。
投资者申购新股摇号中签后,确保T+2日16:00有足够资金用于新股认购资金交收。
3、 连续12个月内累计3次中签但放弃申购将纳入“打新黑名单”。
4、申购新股的额度,每1万元市值可以申购一个单位,不满足一万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
⑶ 什么样的人适合投资股权投资,是否有门槛要求
肯定是有投资经验、投资基础、有经济条件的成熟高净值的投资人适合啦。门槛的话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各个投资 有各自的约定规定吧,毕竟风险较大,风险自担,可以看看云投汇 上面的说明。
⑷ 做股权投资赚上一亿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什么是PE/VC?这里有个形象的例子
有一个小女孩拿着三毛钱来到瓜园买瓜,瓜农说三毛钱只能买没有未长大的小瓜。女孩兴高采烈的把钱递给瓜,瓜农很惊讶:“瓜还没有熟,你怎么吃?”小女孩说:“我可以等它长大再来拿。”可见,PE/VC对投资未来,是对未来眼光的把握,赚的是项目估值迅速扩张的钱。
为什么?我们也辛苦买股票、做投资,但是一个股灾满盘皆输,买个固收却不再保本!这些这么会赚钱的“早知道”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好的PE/VC人是怎么炼成的?
理想的好的PE/VC人必须具备3个条件
第一个是在这个行业超过十年。为什么?十年是一个经济周期。你只有待十年才能经历完一次经济周期,才能知道经济好时做什么,经济差时该做什么。而且如果没有这种经历,可能一、两年没投好就崩溃了,没有信心再投了。
第二个要交足够的学费。VC投资是一门学问,它的学制十年,那学费多少呢?我认为至少一亿美金。为什么呢?因为VC平均下来每个项目投资金额是500万美金,500万美金意味着你一亿美金投了20个项目,只有经历至少20个项目,才能充分和不同风格的创业者打交道,才能总结出成功者有哪些共性、哪些个性对于创业者很重要,什么时候该投资,什么样的创业者会听你的建议。
第三个也很重要,如果没有第三点你读了很久的书也就只是个留级生,不停地待在原地。什么才叫合格呢?就是你拿回来的现金要超过你投出的现金。
入的新人应该具备什么特质
第一个是能被人家接受的人。就是你和别人意见不同,甚至于批评别人的时候,大家也能接受。VC这个事,很多是人与人的合作,如果这个人被人讨厌,就很难拿到项目,这还与受到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相关。
第二个是有好奇心的人。在一个行业干很多年,但始终都能保持一种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的发展可能性。
第三保持比较好的学习能力。做VC这一行,每天会见到各种各样的项目,其中有一些就是代表未来方向或者要引领某些行业的项目,因此对它们都要有大致了解,对于重点的项目就不但要知其一还要知其二。不过,要长期保持学习能力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由于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这个行业比较专业,需要有长期深入研究和学习。这些对普通投资者都是有点难的。在国外,通常个人投资者是没有机会参与PE/VC这种长周期投资的,而在国内可以通过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或者高净值人士直接投资的方式都能参与。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参与,投资者都需要有长远和独到的眼光。
⑸ 一般大公司股份都在哪些人手上一般什么职位才有权入股
一、股份在什么人手上
公司的股份一般是在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手上;
大公司,如果用通过引入各轮次的投资人/机构,则会通过“股权融资”,将部分股份转让给投资人/机构,各轮的投资金额及股份额度是需要通过企业的估值进行核算,除非有“股权代持”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出来。
⑹ 创业团队如何分配股权
在一个初创公司团队里,计算一个公平的股权分配总会有许多可变因素。这些关键因素不仅要考虑到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在公司内部的角色,还要考虑他们工作会得到的补偿,以及公司的投资人和那些在公司幕后出谋划策、有创业想法的人。
谁的想法?
按照笔者的观点,应该给创意发起人股权。和其他所有的事情持平,如果一家初创公司有两位联合创始人,那么就是50/50进行分配(如果超过两位创始人也应当平等分配),或者采用66/33进行股权分配,可以基于公司最初的创意、启动最初的开发工作、以及组织最初的创业团队这三点。
谁为你的公司提供了资金?
如果有人为你的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那么他应该得到股权。因为归根结底,兑现资金的企业创始人扮演的角色和种子轮投资人没有任何区别。和其他所有的事情持平,这意味着一个50/50的股权分配可能需要有所调整。如果说一个公司创始人在原始资本中投入了10万美元,这笔钱可能会占到一家种子阶段公司估值的 20%。那么,一个公平的股权分配应该接近60/40,这样对提供资金的公司创始人才会有利。不妨可以试着这样计算:把最初50/50的股权分配稀释 20%,这样在财务上股权分配就是40/40,然后把这20%分配给最初提供资金的公司创始人。
这个人的角色重要性到什么程度?
公司关键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比非关键的高层人员得到更多的股权股份。因此,举个例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技术官,应该比一个办公室经理或是一个图形设计师得到的股份要多。在这里,笔者将会把公司的全部作为一个例子,然后按照员工级别进行区分。那么股权分配应该按照这样做,五个公司“首席”级别的高管每人得到10%的股权,十个副总裁级别的高管每人得到2.5%的股权,剩下来25个主管/经理级别的管理人员每人得到1%的股权。这样加起来正好100%股权。你必须要了解,所有的这些不可能在一天完成让渡,你应该按照员工群体的规模,适当地做股权缓冲,这样从短期来看,每个人都会得到更高的股权股份。
这个人拿薪水吗?
那些不拿薪水的人,也应该得到股权分配。对笔者而言,这和资金支持企业没什么不同。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延迟领取每年10万美元的薪水,就相当于是一家全新初创公司20%的股权了。和我们刚才用在现金投资人的例子一样,要么是一个50/50的股权分配,要么就是接近60/40的股权分配。
要记住,可能还会有其他的考量,这些也都需要引起企业创始人的重视,比如那些起作用的专利,还有供应投资人,以及其他给初创公司带来价值的人。那么,当一个创始人把东西摆到台面上来的时候,必须要确保有一个全盘的考量,这个考量必须要把公司全体人员都包括在内。还有需要提醒的是,把股权这份蛋糕分完以后,仅仅是完成了一半工作。你还要确保公司有一个股权受领机制,并且要把时间安排好,一般而言,这个时间表是四年,每年25%的比例。起始时间就是从某位创始人离开公司的第一年末算起。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一些创始人离开公司以后手上一直还有公司股权,不劳而获。你应该建立起一个机制,把这种类型的股权重新拿回来。
⑺ 股权该如何分配,哪些人可以获得股份
股权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享有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一种综合性权利。即股权是股东基于其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股权是股东在初创公司中的投资份额,即股权比例,股权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股东对公司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也是股东分红比例的依据。股权即股东的权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股权,泛指股东得以向公司主张的各种权利;狭义的股权,则仅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综合来讲,股权就是指投资人由于向公民合伙和向企业法人投资而享有的权利。所以在哪些人可以获得股权上,只要成为对企业进行投资成为股东就可获得股权,或者由于公司股权激励所获得股权。
⑻ 股权激励该给什么人
您好!
股权激励是企业拿出部分股权用来激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优秀员工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都是附带条件的激励,如员工需在企业干满多少年,或完成特定的目标才予以激励,当被激励的人员满足激励条件时,即可成为公司的股东,从而享有股东权利。
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如下:
对于一般的上市公司,证券监管部门规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实行股权激励计划:
1.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最近一年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
3.经认定的其他情形。
对于国有控股境内上市公司,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规定,实施股权激励,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外部董事(含独立董事,下同)占董事会成员半数以上;
2.薪酬委员会由外部董事构成,且薪酬委员会制度健全,议事规则完善,运行规范;
3.内部控制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劳动用工、薪酬福利制度及绩效考核体系;
4.发展战略明确,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良好,经营业绩稳健;近3年无财务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政府或国有企业(单位)拥有50%以上股本,以及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拥有实际控制权或依其持有的股份已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
外部董事,是指由国有控股股东依法提名推荐、由任职公司或控股公司以外的人员(非本公司或控股公司员工的外部人员)担任的董事。
对主体业务全部或大部分进入上市公司的企业,其外部董事应为任职公司或控股公司以外的人员;
对非主业部分进入上市公司或只有一部分主业进入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以及二级以下的上市公司,其外部董事应为任职公司以外的人员。
外部董事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有关职务外的其他职务,不负责执行层的事务,与其担任董事的公司不存在可能影响其公正履行外部董事职务的关系。 外部董事含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是指与所受聘的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利益关系且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独立董事外的其他任何职务。
对于国有控股境外上市公司,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规定,实现股权激励,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董事会中有3名以上独立董事并能有效履行职责;
2.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明确,持续发展能力良好;
3.公司业绩考核体系健全、基础管理制度规范,进行了劳动、用工、薪酬制度改革。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⑼ 什么才是比较理想的股权分配方案,哪些人不适合直接
一、不适合直接持股的人或机构
1、 资源承诺者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需要借助很多资源发展企业,这个时候最容易给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作为合伙人。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因此对于只是承诺投入资源,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人,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而不是考虑股权绑定。
2、兼职人员
对于技术大牛,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兼职人员,最好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量股权。如果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如果这个“创 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
3、天使投资人
创业投资的逻辑是:1、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2、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
因此,天使投资人股票购股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这种状况最容易出现在组建团队开始创业时,创始团队和投资人根据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投资人不全职参与创业或只投入部分资源,但却占据团队过多股权。
4、早期普通员工
给早期普通员工发放股权,一方面,公司股权激励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励效果很有限。在公司早期,给单个员工发5%的股权,对员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励效果,甚至认为公司是在忽悠、画大饼,起到负面激励。 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后期(比如,B轮融资后)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很可能5%股权解决500人的激励问题,且激励效果特好。
二、比较理想股权分配方案
模型一
绝对控股:创始人持有公司67%的股权,合伙人18%(指的是联合创始人),员工期权15%。
在公司章程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就是绝对的老大,开具玩笑话可以为所欲为了,因为公司法规定大多数公司的决策按照出资比例投票即少数服从多数,这里边不包括公司章程有特别约定的,但是一些重大的事情是需要超过三分之二表决权的,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合并、分立及解散,67%刚好超过了三分二,所以持股67%是绝对的老大。
这种股权模式适合合伙人拥有核心技术,自己创业思路,掏了大多钱,自己的团队自己的技术。
模型二
创始人51%,合伙人32%,期权17%的股权,就是公司大多数事都是可以拍板的,但唯独上面的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合并、分立及解散,如果没有其他小股东同意决策不了。所以这种模式可以将期权池的股权由创始人代持,释放期权时只释放分红权而不释放表决权。
模型三
创始人34% ,合伙人51% 期权15%。这种情况下创始人虽然不能拍板,但是有搅和权,只有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权,没有决定权。适合:对于创始人来说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创始人比较缺钱,联合创始人或者投资人比较强势,所以创始人只能保留一票否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