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下面评论怎么写
❶ 如何写一篇好的期货评论
最重要的是要有经验有见地,当然文字也要漂亮。
❷ 和讯期货下边的分析评论怎么没有了
你要写日评么?那你要在期货交易软件 比如博易大师里的即时新闻里有
❸ 急需一偏期货分析评论,懂的进来帮帮忙!
棉花利空因素基本出尽,价值投资机会显露2007-05-15 11:00
从“十一”长假至今,棉价再次大幅下跌。纽约期货交易所主力合约棉价下调4美分/磅左右,跌幅达7.7%;国内新棉收购价格由节前2.7元/斤下调至2.5元/斤左右,幅度为7.4%,新棉销售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市场“空”气弥漫,棉价后市意欲何为,笔者将从全球和中国供需作简要分析:
1、全球棉花( 12985,-115,-0.88%)供需偏紧,贸易格局出现变化
各大权威机构的预测数据显示,2006/2007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缺口扩大,供应偏紧,贸易格局也正发生变化。
根据美国农业部(UDSA)9月报告,2006/2007全球棉花消费量为2661.6万吨,产量为2502.6万吨,产销差为159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8.2%。其中美国预期产量较去年减少近80万吨,但是中国、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棉花产量的大幅增加弥补了美国的减产量,其中印度产量为457万吨,首次超过美国。USDA可能在10月报告中调高中国产量预估。
由于出口补贴的取消,美国棉花出口 竞争力将有所下降。而印度等中亚棉花由于价格低廉将继续冲击国际棉价市场,其棉花贸易份额有所提升。
2、中国棉花产量大幅增加,消费缺口长期存在
由于种植面积增加、天气利于棉花生长,2006/2007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将大幅增加。根据9月28日全国棉花电视电话工作会议有关官员预计,2006/2007年度中国棉花产量有望达到630万吨。但棉花消费缺口和依赖棉花进口弥补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根据USDA的预测,2006/2007年度中国棉花的消费将达到1110万吨,比上个年度增加98万吨,增幅为9.7%,棉花进口量预计为424.6万吨。
3、农发行资金未能全部到位,籽棉收购价格持续下跌
2005/2006年度棉价大幅下跌,导致贷款迟迟不能回收,农发行新年度的棉花信贷资金的发放更加谨慎。据了解,在节前农发行资金发放一部分,大部分资金将有可能会在10月底或是11月初下发。这使得棉花市场收购资金不足,很多大型轧花厂无法正常进行收购,中小轧花厂也出手慎重。籽棉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市场籽棉主流收购在2.5元/斤左右。
4、纽棉抛压偏重,破位下跌带动国内棉价下滑
截至10月11日,纽约期货交易所登记库存达到71.6万包,加上基金持续做空、美国棉花吐絮和采摘进度快于去年等影响,纽棉价格大幅下跌。纽棉的破位下跌带动了国内棉价下滑,形成国际国内棉价的互动。
另外,棉价下跌还要考虑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例如,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纺织 出口退税的下调、7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的下发以及贷款利息的提高等。
没有任何一个商品总是在一个趋势方向一直运行,棉价也不例外。但是什么时候、什么价格才是棉花运行的时间窗口和价格低点呢?目前棉价的下跌具有周期季节性特征,但是一旦价格触及甚至偏离价值区间的时候,价格下行的空间也将十分有限。
1、2004年与2006年棉价运行对比
2004年棉价的走势对于2006年棉价走势有借鉴意义,尽管导致棉价下跌的利空因素不同,但是市场的心理和运行轨迹都有相似之处。2004年,由于进口棉花冲击、棉花产量历史达新高、市场收购籽棉心理谨慎、中间商实力受损等利空因素,棉价一路下跌,并在10月底触及棉价底部12000元/吨左右,随后就展开了底部震荡上扬行情,在2005年春节后累计涨幅达到了1500点。
2004年,12500元/吨的国家棉花收储政策支撑棉价。由于进口棉占到中国棉花消费的40%,所以国家配额政策和棉花进口价格对中国棉价起到重要影响。目前,国家规定棉花进口价格不低于12950元/吨(滑准税5%),所以13000元/吨将是2006年中国棉价的重要支撑价位。
2、棉农种植成本大幅提高,纺纱用棉比大幅回升
2006/2007年度化肥、农药、地膜、机械作业费用支出大幅增加,棉农种植成本大幅提高。根据有关人士测算,种植棉花综合成本在1030元/亩,同比增加60元/亩,其中物质成本430元/亩,同比增加22%。由于成本的提高,棉农的惜售心理很重,普遍认为2.6元/斤左右比较合适。
另外,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从2006年1月开始,纺纱用棉比大幅回升。截至2006年8月,纺纱用棉比为63.51%,较1月增加10.7%。这主要是因为棉花替代产品——涤纶和粘胶的价格大幅攀升,与棉价比价失衡。为了降低成本,纺纱用棉比大幅提高,棉花替代效应逐渐显现。
从国家对棉花的宏观调整思路来看,保护棉农利益是棉花 宏观调控的根本原则,所以棉价不宜过低,更不应偏移棉花价值区。另外,棉花市场的利空因素基本出尽,纽棉期价处于历史低价位区,下跌空间越来越小。加上郑州商品交易所减少交割库、降低交易保证金、减少交易月等利多措施,以及进口棉滑准税下的内外棉比价影响,国内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棉价不会过低。
目前棉价已经触及棉花价值区间,13000元/吨上下500元将是棉花重要的价格运行区,期货市场长期棉花价值投资机会逐步显现。
❹ 如何写期货周报
不知道你要写的是周报还是周评。周评的话就象这样:
本周金融市场道琼斯指数周内有所上升,中国A股基本保持震荡格局,周五盘间曾有下破迹象,但尾盘大幅上升,日线收出较长下影线。商品本周涨跌不一,部分品种如农产品、基本金属和白糖均走出震荡偏强的行情,化工板块是本周的亮点,塑料、PTA和橡胶均在周内大幅上涨。
基本面上,央行加息预期进一步增强。渣打银行13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将之前对国内2010年CPI预期从4.5%下调至3.5%,并预计2010年央行将实施温和的信贷指导。一季度末至二季度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具体将包括两次加息,每次加息幅度为27个基点。报告认为,最近国务院已明确表示将把管理通胀预期摆在首要地位,而调高利率无疑是最有效的政策信号。从国内的一些金融政策看,二套房贷的优惠政策也开始收紧。中国的货币管制不同于西方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对货币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信贷政策上,而西方国家则更多的使用利率工具。因此,我们可以判断,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已经开始了。
商品市场方面,部分品种即将进入年底年初的季节性长势,在大势可依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入冬来的二次大雪成为近期炒作的主要因素。通常,市场对大雪的炒作焦点主要在:影响电力输送从而影响金属生产、影响交通从而导致商品短期供给紧张、影响农产品收成等。但今年这几个炒点基本不成立。我们将把焦点放在兼具农产品和工业品属性的橡胶上。一般橡胶从11月底即开始季节性涨势,因每年年底到来年3月是橡胶的停割期,如天气骤冷停割期则会提前,造成短期供给紧张。下游方面,作为橡胶主要消费商的汽车行业今年表现异常火爆,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竟超过“05汽车井喷”的销售量。汽车生产商补库将对橡胶产生较强的支持。政策上,国家近期发布政策支持汽车行业出口也将对行业形成推动力。最后,市场对原油未来的上涨同样是推动橡胶走强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国内橡胶存在继续上升空间。在投资橡胶时,因橡胶波幅大,盘子小,资金主导力强,因此投资者应把控资金分配,建议轻仓参与,并设立较大止损空间。
希望对你有帮助~来源是期货公司发给我的....
❺ 如何写关于橡胶期货评论
发表评论四个要素:第一:市场回顾二:基本面分析三:技术分析四:操作建议这条规则的措辞是最多的,当然,简化在一起。它依赖于特定的人
❻ 股指期货现状如何呢能不能评论下,字数多点的
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16日上市以来,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从股指期货这4个月的运行情况看,市场运行平稳,基差合理并趋于稳定,参与者普遍显示出成熟理性的特点,盲目炒新的现象并未出现。可见,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实施的严格风险控制制度取得一定的实效,保证了整个市场的平稳运行。伴随着市场的起伏,借助股指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理念也开始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同。此外,由于参与者较为成熟和理性,配合交易所和期货公司的投资者教育及风险管理,市场并未出现异常的“到期日效应”。总体来看,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股指期货价格始终围绕现货价格,基差合理且趋于稳定。
股指期货上市以来,股指期货当月合约成交较为活跃,占市场总成交量的近九成,符合国际成熟市场的基本特征。跟踪研究显示,股指期货价格始终围绕现货价格波动,期现价格拟合度较好,基差一般保持在2%以内,多数时间不足1%,据CBOE董事总经理郑学勤表示,这是国外成熟市场很多年后才能达到的水平。进一步研究显示,主力合约期现价差的最大值出现在上市初期,但也仅为100点左右,而绝大部分时间的价差都在-10~30点区间波动,整体呈现出“逐步收窄、趋于稳定”的态势。
二、投资者表现比较成熟理性,未出现炒新现象。
由于股指期货推出之前,证监会、中期协、交易所和各期货公司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加上中金所实行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股指期货开户并没有出现蜂拥而至的非理性情况,开户速度始终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由此可见市场并未出现 “盲目炒新”现象。截至2010年7月15日,股指期货累计开户数超过4.1万,日均参与交易的客户数约1.3万。开户投资者以有多年商品期货和股票市场经验的投资者为主,资金使用率低,交易行为比较理性。
三、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取得实效。
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股指期货市场比较,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面值较大、保证金比例较高、风险控制制度较为严格。股指期货运行4个多月以来的表现,证明了这些制度较好地起到了防范风险的效果。面对较大的现货市场行情,分级结算制度执行稳定,没有发生会员结算风险,也没有出现客户穿仓等现象。
四、到期交割平稳,未出现所谓的“到期日效应”。
从到期交割的合约数量来看,到期交割量不大,5月合约交割640手,6月合约交割1394手,7月合约交割1245手。从到期交割价格表现看,合约最后2小时到期合约的价格、沪深300指数的价格均未出现异常,期货价格走势平稳,始终围绕最后结算价微幅波动,到期合约最终收盘价与交割结算价收敛度好,期现基差基本没有套利空间,未出现所谓的“到期日效应”。此外,股指期货的成交量与持仓量之比也逐渐趋于合理,显示市场短线炒作的比例有逐渐减低的态势,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经过4个月的关注和参与,投资者开始用理性和逐渐成熟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投资,除了投机交易,机构参与者更多地是将股指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来管理股票资产,或引入股指期货进行全新的资产配置。
展望未来,虽然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还有待改善,但股指期货这4个月的平稳运行确实为中国金融期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IS)
表1 沪深300股指期货交割情况
交割 收盘价与交割 偏差率 交割量
结算价偏差
第一次交割 + 0.34点 + 0.01% 640手
(IF1005)
第二次交割 - 0.70点 - 0.03% 1394手
(IF1006)
第三次交割 + 0.21点 + 0.008% 1245手
(IF1007)
转自和讯网。。。
❼ 期货评论和分析预测怎么写
没有具体格式,
把自已的思想出来就可以,要有独到的见解。
不能人云亦云。。
最重要的是努力钻研和坚持。
❽ 期货:怎么写一个品种一天的走势评论以及后市看法
刚刚做研究的研究员?多看一下每个研究员的评论就好了。评论没有一定之规,我的理解是分两点:列事实,讲道理。一方面把一天的交易情况等讲清楚,另一方面把你对未来行情展望的逻辑讲清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