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如何分配股权
⑴ 合伙开公司股份怎么分配!
合伙开公司,股权一般按照出资人所认缴的出资额分配。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
一、通常合伙的股权分配是按照出资比例,将100%的股权分割,出资一样的话就是均等分,不一样就是谁出的多,谁占的股份多。如果其中有技术入股或者专利入股的,需要将其技术折算成资金,再重新分配,比如说三个人合伙,出资一样,那么每个人是占33.3%的股份,如果其中一个人是技术入股,那么可以采取几种方案,比如说出资还是一样的,但会将这个人的技术折成股份,比如说他就变成了40%,另外两个人30%。
还有一种方案是这个技术的人直接将技术按照价值折合成现金,相当于他少出一部分资金,然后另外两个人多出一些资金等等,分配的形式以大家协商为准,这个由于具体的情况不同,所以不能千篇一律。
二、商定好初步的股权分配之后,还要确定好增资、退出等等的股权变更协定,比如说将来生意好了,另外两个合伙人想要买这个技术股东的股份,怎么定价,将来生意不好了,有人想退出,股权折价等等,这些都是最好从一开始就写在纸面上,以免日后的麻烦。
所有这些都商定好之后,一定要白纸黑字的写在合同上,所有股东签字确认,有几个股东就有几份,全部都签好字并且设立好账户以及到账的最后期限,因为如果资金不到账,后续的事情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
如果条件允许,更为稳妥的方法是去公证处将几方的合同进行公证,这样避免了将来如果出现合作不愉快,因为合同问题引起的争执。
拓展资料:
股份一般有三层含义: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的构成成分;股份代表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权利与义务;股份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形式表现其价值。其代表对公司的部分拥有权,分为普通股、优先股、未完全兑付的股权,具有金额性、平等性、不可分性和可转让性四个特点。
⑵ 注册一公司,注册资金50万,两个股东前期没人投资10万启动资金,怎么股权怎么算假如,后期有人投资
摘要 注册资金一共50万,那么也就是说投资10万就可以持股20%。两个股东一人10万就是40%,剩下60%出资30万,由你持股。
⑶ 和合伙人开公司,他出资50万,我出资10万,我管理包技术,股权要怎么分配合适
摘要 亲,您可以按照出资金额分配,他占六分之五,您占六分之一
⑷ 假如注册公司100万三个合伙人,分别20、30、50万分别占股份比例多少是怎么计算的
公司100万元有三个合伙人 甲为20万元,乙为30万元,丙为50万元 ∴甲占股份比例 = 20 ÷ 100 × 100% = 0.2 = 20% 乙占股份比例 = 30 ÷ 100 × 100% = 0.3 = 30% 丙占股份比例 = 50 ÷ 100 × 100% = 0.5 = 50% 答:20、30、50万分别占股份比例为20%,30%,50% 。
一、有关股权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34条,股东按照实际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按照实交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配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任缴出资的除外。
《公司法》第42条,股东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原则上股权的份额就是股东的出资比例,公司在进行工商登记时一般也是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股东也按相应的出资比例享有权利,但有些权利只要通过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可以作为股权投入。
二、股权结构的设计
合伙企业在股权结构的设计时,可参考以下几点:67%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51%拥有公司的相对控制权,34%拥有公司的一票否决权。
企业在实际的股权结构设计过程中,除了资金之外,还可以以技术,知识产权,实物,土地(办公场所)等作为投资。但是,现金之外的其他形式的投资,需要经过,全体合伙人协商并认定其股权比例。
随着风险投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创始人的智慧,才干,品德,格局等等,出现了“人才股”和“资金股”,创始人出创业方案,出智慧,出人力,投少资,占大股,参与公司运营; 投资人投大资,占小股,不参与公司运营。
⑸ 准备成立两人公司,公司股权不知道怎么分配
一人一半,公司股权每人50%,这样在发生事情的时候权力平等。
拓展知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它决定了股东结构、股权集中程度以及大股东身份、导致股东行使权力的方式和效果有较大的区别,进而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运作及绩效有较大影响,换句话说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的内部监督机制直接发生作用;同时,股权结构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反过来,股权结构也对外部治理机制产生间接作用。
(一)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内部机制的影响
1、股权结构和股东大会
在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结构模式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互匹配,大股东就有动力去向经理层施加压力,促使其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努力;而在控制权不可竞争的股权结构模式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相匹配,控制股东手中掌握的是廉价投票权,它既无压力也无动力去实施监控,而只会利用手中的权利去实现自己的私利。所以对一个股份制公司而言,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着股东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实施其权利和承担其义务。
2、股权结构与董事会和监事会
股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董事会的人选,在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结构模式中,股东大会决定的董事会能够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而在控制权不可竞争的股权结构模式中,由于占绝对控股地位的股东可以通过垄断董事会人选的决定权来获取对董事会的决定权。因而在此股权结构模式下,中小股东的利益将不能得到保障。股权结构对监事会影响也如此。
3、股权结构与经理层
股权结构对经理层的影响在于是否在经理层存在代理权的竞争。一般认为,股权结构过于分散易造成“内部人控制”,从而代理权竞争机制无法发挥监督作用;而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经理层的任命被大股东所控制,从而也削弱了代理权的竞争性;相对而言,相对控股股东的存在比较有利于经理层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更换。
总之在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结构下,股东、董事(或监事)和经理层能各司其职,各行其能,形成健康的制衡关系,使公司治理的内部监控机制发挥出来;而在控制权不可竞争的股权结构下,则相反。
(二)股权结构对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为内部治理机制得以有效运行增加了“防火墙”,但即使外部治理机制制订得再完善,如果股权结构畸形,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也会形同虚设。但有被认为,很难说明公司内外部的治理机制谁是因,谁为果。比如,在立法形式上建立了一套外部市场治理机制,随着新股的不断增发或并购,股权结构可能出现过度分散或集中,就易造成公司管理层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得公司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外部市场治理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另一个例子是,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的经营者常常为了掩盖个人的私利而需要“花钱买意见”,这就会造成注册会计师在收益和风险的夹缝中进退维谷,使得外部社会治理机制也会被扭曲。
⑹ 2个人合伙我我投资70万他50万公司所有的都是我负责他什么都不管干活也是我干活,这样股权怎么分配
这个就看你们怎么分配的,当时怎么协议的,这个就是能者多劳,既然你们是合伙就要先把股账目弄清楚,毕竟亲兄弟明算账,要不以后反目也伤感情,
⑺ 初创公司投资50万,三人合伙怎么股权怎么分配
摘要 初创公司投资50万,三人合伙怎么股权怎么分配
⑻ 三人投资50万公司老大投25参与公司经营老二出15不参与经营老三出10参与经营,股权应该如何分配
按股分配,老三老大都拿工资的,老二拿的只是盈利,而且盈利是三个人都拿的
⑼ 两个人合作成立公司,一个只投资不管理,另一个只管理不投资,怎么分配股份
两个人合作成立公司,一个只投资不管理,另一个只管理不投资,根据这种情况,最佳分配比例为49:51来分配公司股份。
而以谁的名义担任公司法人,就分配给51%的股份,比如投资人是公司法人,其就占有公司51%的股份。
类似这样的情况没有什么具体的限制,比如可以30:70的比例分配,或是40:60的比例分配,也可以49:51等等,具体根据两个人的意愿进行协商。
没有固定的分配方法,看是他资金重要,还是你有技术,管理重要,这是一个两个人博弈的过程。有的大公司投资人投2000万美元得20%的股份,有的投50万却可以拿60%的股权。两人可以协商。
一种经验法则是「三三制」:1/3的股权给创始人,1/3的股权给员工,1/3的股权给投资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常见的分配比例逐渐改变了,员工的份额某种程度上有所降低。在我们的公司和进行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投资者少则获得了25%的股权(独立创始人在A轮或B轮融资中获得的比例),多则获得了40%的股权(如果你遇到了两个重量级的投资人分别要求获得20%的股权,同时他们有资格获得这样的比例)。员工的持股比例为25%~35%。剩余的部分就属于创始人——通常是两人或三人的团队。
关于「创始人」,有一点需要明确:仅仅因为你在公司成立之时就进入公司工作并不会让你成为「创始人」。你更有可能是一位核心员工,可以尽可能地争取更多股份,但是,你并不是创始人。这种区分在投票权和优先偿付条款、股权稀释保护条款中非常重要。而加入一家新公司(早期阶段)的风险是最高的,因此,你应该获得与职业风险相对应的股权作为补偿。同时,这一阶段的股权也是最充足、最便宜的——创始人拥有的股权比资本多,因而在股权分配上更慷慨。而在这之后的公司发展历程中,只有副总裁一类的高管人员才有可能得到重大的股权激励,原因在于这一阶段的股票已经具有相当的价值而风险已经降低。
⑽ 投资50万,我的股权7万,分红怎么分
27980x(7÷50)
=27980x0.14
=3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