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如何与个人谈股权
㈠ 三个人想合伙开公司,如何分配股权最为合理
现在一个人单打独斗总会显的力不从心,开一家公司一个人的精力也是不够的,而且往往一个人也拿不出一个公司的启动资金,这就需要找人合伙来开公司,有句话是共患难容易,共富贵难,人都想得到更多的收益,这就需要在建立公司前就确定好公司股权的分配,避免以后为了公司的股权明争暗斗,最终分道扬镳,这就要求我们合理的分配公司股权。
这就是我对公司股权分配的一些看法,我觉的公平很重要,公司股权的分配,一定要大家都认同才可以,避免以后为了股权,斗得你死我活。
㈡ 加入创业公司谈股权和薪水前,你要了解哪些
团队中没有令人信服的老板企业股权结构设计,但核心是老板的股权设计。如果老板不清楚,企业的股份就不能分配。创业型企业,要么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老板,要么就偶遇一个老板。很多公司的股权之战都是因为老板不明。比如真正的功夫。老板明确的企业不一定代表独裁。苹果小米,这些互联网公司都有明确的老板。当老板不控制公司时,这些企业通过AB股计划和商业合伙制度保证老板对公司的控制。
团队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是时间错位,按照创业团队目前的贡献,未来公司的收益会进行分配。创业初期,很难评价他们各自的贡献,创业团队早期的贡献成为评价团队贡献的核心指标。于是,有钱但缺乏创业能力和心态的合伙人成为公司大股东,有创业能力和创业心态但缺乏资金的合伙人成为创业合伙人。我们建议专职核心合伙人团队的股权分为资本股和人力股,资本股占较小部分,人力股占较大部分。人力股要与创业团队四年全职服务期挂钩,分阶段成熟。
㈢ 准备成立两人公司,公司股权不知道怎么分配
一人一半,公司股权每人50%,这样在发生事情的时候权力平等。
拓展知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它决定了股东结构、股权集中程度以及大股东身份、导致股东行使权力的方式和效果有较大的区别,进而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运作及绩效有较大影响,换句话说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的内部监督机制直接发生作用;同时,股权结构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反过来,股权结构也对外部治理机制产生间接作用。
(一)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内部机制的影响
1、股权结构和股东大会
在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结构模式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互匹配,大股东就有动力去向经理层施加压力,促使其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努力;而在控制权不可竞争的股权结构模式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相匹配,控制股东手中掌握的是廉价投票权,它既无压力也无动力去实施监控,而只会利用手中的权利去实现自己的私利。所以对一个股份制公司而言,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着股东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实施其权利和承担其义务。
2、股权结构与董事会和监事会
股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董事会的人选,在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结构模式中,股东大会决定的董事会能够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而在控制权不可竞争的股权结构模式中,由于占绝对控股地位的股东可以通过垄断董事会人选的决定权来获取对董事会的决定权。因而在此股权结构模式下,中小股东的利益将不能得到保障。股权结构对监事会影响也如此。
3、股权结构与经理层
股权结构对经理层的影响在于是否在经理层存在代理权的竞争。一般认为,股权结构过于分散易造成“内部人控制”,从而代理权竞争机制无法发挥监督作用;而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经理层的任命被大股东所控制,从而也削弱了代理权的竞争性;相对而言,相对控股股东的存在比较有利于经理层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更换。
总之在控制权可竞争的股权结构下,股东、董事(或监事)和经理层能各司其职,各行其能,形成健康的制衡关系,使公司治理的内部监控机制发挥出来;而在控制权不可竞争的股权结构下,则相反。
(二)股权结构对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为内部治理机制得以有效运行增加了“防火墙”,但即使外部治理机制制订得再完善,如果股权结构畸形,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也会形同虚设。但有被认为,很难说明公司内外部的治理机制谁是因,谁为果。比如,在立法形式上建立了一套外部市场治理机制,随着新股的不断增发或并购,股权结构可能出现过度分散或集中,就易造成公司管理层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得公司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外部市场治理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另一个例子是,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的经营者常常为了掩盖个人的私利而需要“花钱买意见”,这就会造成注册会计师在收益和风险的夹缝中进退维谷,使得外部社会治理机制也会被扭曲。
㈣ 刚入职一家公司,小公司初创型,什么时候什么条件才可以和老板谈股权
你为公司付出很多,且你在公司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老板自然愿意给你股份奖励,你自己想主动提出的话,最好是公司经济实力已经稳定大幅提升时,老板正处于兴奋阶段,且对你非常信任和看重时。
㈤ 公司股权分配该怎么分
公司股权分配方法:
1. 关于合伙人
在考虑股份问题的前提,确定合伙人,判断是否能长期做合伙人,是否能一起共同进步,这个比股份问题更重要。
确定合伙人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但如果找了靠谱的合伙人,股份问题相对会简单和轻松,而且出问题的概率也小。
2. 关于大股东
是一股独大还是多人平分, 土匪意见在早期还是需要创始人有一定独裁,也就是需要有单一大股东。
虽然股分平分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是仅限于有经验的创业者。
3. 关于出资额
在分股份的时候,所有股东都得出钱,合伙人之间不要有干股。
4. 关于资源入股、技术入股
所谓资源入股、技术入股等最好避免,解决办法就是公司打欠条欠钱,等公司有钱了再补偿。
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因为开始的技术或者资源损害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利益。
5. 关于留人
留人不能单靠股份,对于人才激励形式可以多样些
而且对于不同需求的人可能不同的激励效果不一样
例如对于销售型人才,现金激励比股份更有意义
6. 关于期权
在股份之外, 期权也是一种考虑形式。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 是未来某个时间某个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利。
虽然中国公司法里没有期权一说,但还是可以变相操作。
㈥ 公司收购个人股权的法律问题是怎样的
公司收购个人股权有以下法律问题:
1、在全部资产中,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具体比例需要分清。
2、需要厘清目标公司的股权配置情况。首先要掌握各股东所持股权的比例,是否存在优先股等方面的情况;其次,要考察是否存在有关联关系的股东。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七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㈦ 以六个人为股东的创业公司股权如何分配是最合理的
分配公司股权6个人100%的股权,这玩意儿除不尽啊,怎么办?一人17%的股份就不够,一人16%的股份,他还多的呀。所以你要完全平均的去分配,这东西就很困难了,而且也没有必要完全平均的分配。
股权的分配方面不要追求完全的平均,因为你们现在如果完全平均16.6666%,无限循环就按16.6%来算吧,剩下那一点到底给谁愿意给谁给谁,反正就算是这样比较平均分配完了。那到时候未来公司发展一定规模,谁来做这个决策者,你们股份都是一样的,这会出问题的。
㈧ 个人可以和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吗
股权转让可以个人与公司签。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需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进行,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股权可以转让,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㈨ 如何跟人谈投资股权
01
首先,股权投资([1] Equity Investment),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是指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
02
其次,可以通过下面的视频五分钟了解股权投资
03
最后,要端正投资态度。股权投资如同与他人合伙做生意,追求的是本金的安全和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不论投资的公司能否在证券市场上市,只要它能给投资人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即为理想的投资对象。由于公司上市能够带来股权价格的大幅上升,一些投资者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其过于关注“企业上市”概念,以至于忽略了对企业本身的了解,这样就放大了投资风险,也给一些骗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事实证明,很多以“海外上市”、暴利等为名义的投资诱惑,往往以骗局告终。毕竟,能上市的公司总是少数,寻找优质公司才是投资的正道。
1. 拿多少股份,至少要考虑:
公司的发展阶段与价值。你加入一家估值100万的公司与估值100亿的公司,拿的股份数量肯定不一样;
你的身份与贡献。一个技术人员,一个技术骨干与一个技术合伙人拿的股权,肯定不一样。即便同样是技术合伙人,在网络、腾讯与阿里的重要性程度,也不一样;
双方的预期与谈判能力。双方肯定都有预期,谈判是双方预期印证与调整的过程,也看各自谈判砝码与谈判能力。
2. 对于企业而言,对于重要合伙人的引入,最好有一定磨合期。在磨合期内,要么给足钱,要么给足股份。前期不想给钱,后期不想给股份,都是耍流氓。
3. 对于合伙人而言,是骡子是马,先拿出来遛一遛。所谓的“安全感”,都是靠自己的实力与贡献打下来的,不是别人给的。如果没有实力,过了磨合期早晚还得走人。如果大家有信任基础与实力,你们互相换对方的成本都很高,脑子不进水的创始人也不会傻到去换掉既有信任基础又有实力贡献的合伙人。
4. 对于半路引进的合伙人,如果你对公司给的股份不满意,可以先谈个基础股权,再就未来超额贡献谈增量股权。换位思考下,在还没有任何价值贡献时就索取很大股份,这是在给创始人出难题。
5. 分好蛋糕,是为了共同做大蛋糕。在很小的公司存量价值里设计来斗争去没意义。通过股权制度设计,筑巢引凤,为吸引人才、资金与资源创造条件,共同做大增量蛋糕,符合所有股东的共同利益。把公司做成一家有价值的公司,是对所有股东的最大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