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量如何影响期货价格
❶ 小麦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小麦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包括:供求因素、天气、病虫害、播种面积和单产、小麦质量及仓单数量、国家政策、国际市场联动性、小麦生产周期性和季节性、市场投机因素和心理因素、交通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
_ 供求因素
供求因素是决定小麦价格的根本因素。总的来说,小麦主要用于食用,其需求总量基本稳定,需求因素对小麦价格的影响是缓慢的;供给的变化会引起小麦价格快速变动。
供给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前期库存量、当期生产量以及商品的进口量。
1、前期库存量
它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价格上涨,供应充裕价格下降。
2、当期生产量
当期产量主要受种植面积、单产的影响。影响种植面积的主要是农民与其他农产品的比较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国家的农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单产的主要是天气、科技水平等。我们必须分析研究小麦的播种面积,气候情况和作物生产条件,生产成本以及政府的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动情况。
3、商品的进口量
商品的实际进口量往往会因政治或经济的原因而发生变化。因此,应尽可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形势,价格水平,进口政策和进口量的变化。
需求方面。主要由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及期未商品结存量三部分组成。
_ 具体因素
1、天气、病虫害
气候对小麦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小麦在种植期和生长期需要相适应的生长环境。如果出现异常天气将对小麦产量、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对小麦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并经常形成小麦交易中的“天气市”。
病虫害也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小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2、播种面积和单产
小麦播种面积是产量的基础决定因素。可以说,小麦播种面积和播种生长期的天气直接决定强麦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期货价格炒作的重要题材。单产的高低也会影响产量,从而影响供应,进而对价格产生影响。
3、小麦质量及仓单数量
小麦质量如何、是否能达到交割标准、临近交割月时申报入库及注册的仓单数量等因素对小麦期货行情有一定影响。
4、国家政策
小麦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政府经常对小麦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防止通货膨胀。进出口及税收政策也是小麦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
5、国际市场联动性
郑州小麦期货价格定期由路透社发布,现已纳入世界小麦报价体系,世界小麦产量及库存对中国小麦价格的影响不可忽视,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波动逐步显现联动振荡趋势。
强麦价格更易受到进口小麦的影响,与国际小麦价格联动性更强。
6、小麦生产周期性和季节性
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小麦从播种到收获要有长达8个月的周期。这种相对固定的周期,制约了生产规模的伸缩性。
小麦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规律。一般来说,每年冬麦上市后的七月份为小麦的供应旺季,价格最低。从九月份开始,小麦消费进入旺季,现货价格稳步上升,春节左右,小麦消费进入高峰期,小麦价格也抵至年内高点。
7、交通运输
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小麦现货价格都是由期货价格和基差形成。所以对于进口小麦来说,进口合同一旦签订,船期和运费是影响到岸价格的不确定因素。
8、市场投机因素和心理因素
期货市场是一个资本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表现出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进入2007年以来,资本流动性及市场投机因素对强麦价格的影响愈来愈不可忽视。如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影响股票市场,而且对商品期货市场也有很大影响。
9、其他因素
相关产品替代(如小麦与玉米使用上的替代)、小麦其他用途的拓展、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偏好、人口变动会影响小麦的需求;种植习惯、生产投入、推广等也会影响小麦供给。
整体宏观经济形势、通货膨胀、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包括股票、黄金等的变化)、突发事件等,都会对小麦价格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❷ 玉米期货价格影响因素有哪些
1. 玉米的供给
从历年来的生产情况看,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近20%,南美的产量大约占10%,成为世界玉米的主产区,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比重都较低,对国际市场影响较小。
2. 玉米的需求
美国和中国既是玉米的主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对玉米消费较多的国家还有欧盟、日本、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各主要消费国玉米深加工工业发展迅速,大大推动了玉米消费需求的增加。
从国内情况来看,玉米消费主要来自口粮、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口粮消费总体变化不大,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饲料用玉米所占的比例最高,达70%以上,饲料用玉米需求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工业加工用玉米所占比例虽然只占14%左右,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年平均用量增加200多万吨,对市场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3. 玉米进出口
玉米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玉米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总量,玉米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对国际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美国、中国、阿根廷等世界主要玉米出口国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玉米的进口情况,这些国家玉米生产、消费的变化对国际玉米进出口贸易都有直接影响。对国内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国内出口方面的政策,出口对国内玉米市场有较明显的拉动作用。
4. 玉米库存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因此,研究玉米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玉米价格的运行趋势。一般地,在库存水平提高的时候,供给宽松;在库存水平降低的时候,供给紧张。结转库存水平和玉米价格常常呈现负相关关系。
5. 玉米的成本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情况
玉米的成本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情况是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成本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市场粮价过低,农民会惜售;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情况会影响农民对下一年度玉米种植安排,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增加,农民可能会增加种植面积,反之可能会减少种植面积。
6. 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比价关系
玉米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比价关系会对玉米的供需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销情况,导致玉米未来价格的走势发生变化,因此,研究这种比价关系非常重要,其中,玉米与大豆的种植比价关系、与小麦的消费比价关系最为重要。
7. 金融货币因素
预期年化利率变化以及汇率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常会引起商品期货行情波动。总的来说,当货币贬值时,玉米期货价格会上涨;当货币升值时,期货价格会下跌。因此,货币的预期年化利率和汇率是除了供给量、需求量和经济周期等决定玉米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8. 经济周期
世界经济是在繁荣与衰退周期性交替中不断发展的,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波动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因此,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而非局部经济的波动。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是国民收入,经济周期也就表现为国民收入的波动,并由此而发生产量、就业、物价水平、预期年化利率等的波动。经济周期在经济的运行中周而复始地反复出现,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受此影响,玉米的价格也会出现相应的波动,从宏观面进行分析,经济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9. 贮存、运输成本
影响运输成本的原油、海洋运输费率、运输紧张等其他因素变化。
❸ 大豆期货价格影响因素
大豆期货价格
影响因素有大豆供应情况、大豆消费情况、大豆的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和后续产品)、大豆国际市场价格以及贮存、运输成本。
(一) 大豆供应情况
全球大豆以南北半球分为两个收获期,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的收获期是每年的3-5月,而地处北半球的美国、中国的大豆收获期是9-10月份。因此,每隔6个月,大豆都有集中供应。
美国是全球大豆最大的供应国,其生产量的变化对世界大豆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是国际大豆市场最大的进口国之一,转基因大豆的进口量和进口价格直接对国内大豆供给市场产生影响,从而对非转基因黄大豆的价格产生影响。因此,大豆的进口量和进口价格对国内市场上大豆价格影响非常大。
(二) 大豆消费情况
大豆主要进口国是欧盟、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欧盟、日本的大豆进口量相对稳定,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大豆进口量则变化较大。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的大豆进口量锐减,导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跌。大豆的食用消费相对稳定,对价格的影响较弱。大豆压榨后,豆油、豆粕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不定,影响因素较多。大豆的压榨需求变化较大,对价格的影响比较大。
(三) 相关商品价格
1、替代品价格
作为食品,大豆的替代品有豌豆、绿豆、芸豆等;作为油籽,大豆的替代品有菜籽、棉籽、葵花籽、花生等。这些替代品的产量、价格及消费的变化对大豆价格也有间接影响。
2、后续产品
大豆的价格与它的后续产品豆油、豆粕有直接的关系,这两种产品的需求量变化,将直接导致大豆需求量的变化,从而对非转基因黄大豆的价格产生影响。
(四) 大豆国际市场价格
中国大豆的进口量在世界大豆贸易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与国内大豆价格之间互为影响。
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将对国内的大豆进口量产生影响,影响国内大豆供应量,从而会对国内的非转基因黄大豆的需求产生影响,继而导致国内非转基因黄大豆的价格上涨。同时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上涨,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预期国内的大豆价格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会使期货价格上涨。
(五) 贮存、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对黄大豆价格产生明显影响。在进口大豆占到国内总消费量的70%以上的情况下,直接影响进口大豆价格变化的国际船运价格将直接影响着国内黄大豆的价格变化。同时国内地区性的运力紧张,也将拉动运输成本的上升,间接刺激黄大豆价格的上涨。
因此,与运费相关的运力紧张状况、原油价格等因素,都成为影响黄大豆价格的间接影响因素。
❹ 螺纹钢期货价格影响因素
影响螺纹钢期货价格的因素有三大方面,分别是成本因素、供求因素以及市场因素。成本因素包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等。市场因素包括:国内市场资金的供应情况、国内市场竞争态势、市场预期、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相关影响等。
成本因素
影响螺纹钢期货价格的成本因素包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等。
1.原材料成本
铁矿石是螺纹钢生产最重要的原材料。不同的钢铁企业采购的进口矿、国产矿的价格、数量不同,且各自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不同,因此各个钢铁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相差较大。
2.能源成本
焦炭是螺纹钢生产必须的还原剂、燃料和料柱骨架。同时,钢铁生产还要大量消耗炼焦煤、水、电、风、气、油等公用介质。不同的钢铁企业采购的这些公用介质的价格、数量不同,且各自技术经济指标不同,因此各个钢铁企业的能源和公用介质的成本相差较大。
3.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钢铁行业的重要成本。尽管我国的实物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单位工时成本(主要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更大。
供求因素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了螺纹钢、线材需求的增长,螺纹钢平均价格已经高于热轧卷板平均价格,其中2011年螺纹钢均价比热卷价格高出220元/吨。但随着螺纹钢产能日趋过剩,螺纹钢价格与热卷价格逐渐接近,到2013年热卷全年均价已经高出螺纹钢的均价。
另外,我国的经济发展周期影响螺纹钢期货的需求量,经济发展好时,需求量大,价格高。反之,螺纹钢期货价格低。
市场因素
影响螺纹钢期货价格的市场因素有国内市场资金的供应情况、国内市场竞争态势、市场预期、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相关影响等。
1.国内市场资金的供应情况
资金决定钢材价格水平。当市场资金相对比较充足的时候,往往对应螺纹钢期货的高价格,而当资金比较紧张的时候,往往对应螺纹钢期货的低价格。
2.国内市场竞争态势
国内市场竞争态势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同结构的钢厂选择的竞争战略不同,决定了市场竞争态势也会不同。从全国市场看,螺纹钢市场基本属于完全竞争态势,国内没有任何一家钢厂处于主导地位,只有部分区域性的主导钢厂,比如河北钢铁之于京津河北地区。螺纹钢厂价格的调整更多的是影响其主导市场,其他市场关注的不多。
3.市场预期
市场预期起到放大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变供求及市场资金状况助推价格的涨跌幅度。如果市场预期价格上涨,经销商会积极订货,从而抬升螺纹钢需求。螺纹钢期货价格也会上升。
4.相关市场影响
自钢材期货、铁矿石期货、焦炭期货、焦煤期货上市后,我国钢铁产品更具金融属性,钢铁产业链受金融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从螺纹钢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走势看,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❺ 推动期货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即任何减少供应或增加消费的经济因素,将导致价格上涨的变化;反之,任何增加供应或减少商品消费的因素,将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对期货价格的变化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使期货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料。影响期货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上面:
供求关系
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它的价格变化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大于求时,期货价格下跌;反之,期货价格就上升。
经济周期
在期货市场上,价格变动还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随之波动的价格上涨和下降现象。
政府政策
各国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会对期货市场价格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政治因素
期货市场对政治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各种政治性事件的发生常常对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指公众的观念、社会心理趋势、传播媒介的信息影响。
季节因素
许多期货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有明显的季节性,价格亦随季节变化而波动。
心理因素
所谓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人称"人气"。如对某商品看好时,即使无任何利好因素,该商品价格也会上涨;而当看淡时,无任何利淡消息,价格也会下跌。又如一些大投机商品们还经常利用人们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并人为地进行投机性的大量抛售或补进,谋取投机利润。
变动因素
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各国的通货膨胀,货币汇价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动,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对期货市场带来了日益明显的影响。
大户操纵
期货市场虽是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但仍难免受一些势力雄厚的大户的操纵和控制,造成投机性的价格起
❻ 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铜期货价格影响因素最基本的就是供求关系因素,体现其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是铜的库存。另外外部因素如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供求关系因素
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铜的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
报告库存又称“显性库存”,是指交易所库存,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进行铜期货交易的有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COMEX 分支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三个交易所均定期公布指定仓库库存。
非报告库存,又称“隐性库存”,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手中持有的库存。由于这些库存不会定期对外公布,因此难以统计,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库存来衡量。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
在分析宏观经济时,有两个指标是很重要的,一是经济增长率,或者说是GDP 增长率,另一个是工业生产增长率。
铜的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衡量商品价格水平的基础。铜的生产成本包括冶炼成本和精练成本。不同矿山测算铜生产成本有所不同,最普遍的经济学分析是采用“现金流量保本成本”,该成本随副产品价值的提高而降低。20 世纪90 年代后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西方国家火法炼铜平均综合现金成本约为70-75 美分/磅,湿法炼平均成本约45 美分/磅。湿法炼铜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0%。国内生产成本计算与国际上有所不同。
❼ 铝期货价格影响因素有哪些
铝期货价格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生产与消费
(1)国际市场
铝锭的生产
世界铝工业的真正工业化生产始于1886年,1956年全球铝产量开始超过铜跃居有色金属的首位,成为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近几年随着全球铝加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全球铝产量迅猛增长。伦敦商品研究局(CRU)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原铝总产量达到了4771.8万吨。铝锭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洲等国家。
铝锭的消费
随着电解铝产量的提高和铝合金被广泛应用,带动了铝消费的快速增长。CRU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原铝总需求量为4725.8万吨,总体供应过剩46万吨。
(2)国内市场
铝锭的生产
中国铝工业始于5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铝业瞩目的焦点。安泰科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解铝产量达到2230万吨。
铝锭的消费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铝消费的增长。在建筑、电力和包装三大领域,铝已经逐渐成为消费的主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消费国,安泰科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解铝需求量为2185万吨。
氧化铝
氧化铝是电解铝生产的主要原料。由于国际氧化铝市场高度集中,全球大部分氧化铝(80%~90%)都通过长期合约的方式进行销售。因此,氧化铝的供应量和价格的波动会影响电解铝的生产成本。
电价
国内外电解铝厂吨铝平均耗电为1.4万KW_h/t左右。因此,电价的微小波动都会对电解铝的生产成本带来很大的影响。
2、全球经济形势
铝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有色金属品种,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或地区,铝的消费已经与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时,铝消费亦会出现同步增长。同样,经济的衰退会导致铝的消费急剧下降。此外,与铝相关的一些金属价格的波动、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各国产业政策的变化都会对铝价产生影响。
3、进出口关税
进出口关税对铝价的影响尤为突出。例如,自2006年11月份起,国内电解铝出口不再享受15%的出口退税,并另加征15%的出口关税。自2011年7月起,国家全部取消了非合金铝条、杆、型材、铝丝等制品退税。中国对铝相关产品进出口关税的调整,在改变国内铝锭供求关系的同时,对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行业政策
当某一行业亟需振兴和发展时,政府都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大力扶持该行业的发展。当这一行业的产品出现供过于求或对能耗和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时,政府又会出台一些政策,以抑制该行业产能的大规模扩张。行业政策的变动对铝产业的产量、进而对市场价格的传导非常明显。
2009年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2011年1月,工信部等部委印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加快了再生有色金属利用步伐。2012年1月,国家制定了《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继续严格控制电解铝产能扩张,全面淘汰落后产能。
5、金融属性
国际上铝的贸易一般以美元进行标价和结算。因此,美元的走势、美元的汇率都会在对铝价产生影响。另外,国际市场上商品基金在期铝上的持仓头寸和方向对铝价格的影响很大。
❽ 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期货价格是指期货市场上通过公开竞价方式形成的期货合约标的物的价格。
期货价格是指交易成立后,买卖双方约定在一定日期实行交割的价格。期货交易是按契约中时间,地点和数量对特定商品进行远期(三个月、半年、一年等)交割的交易方式。其最大特点为成交与交割不同步,是在成交的一定时期后再进行交割。
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即任何减少供应或增加消费的经济因素,将导致价格上涨的变化;反之,任何增加供应或减少商品消费的因素,将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对期货价格的变化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使期货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料。影响期货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
1、供求关系:
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它的价格变化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大于求时,期货价格下跌;反之,期货价格就上升。
2、经济周期:
在期货市场上,价格变动还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随之波动的价格上涨和下降现象。
3、政府政策:
各国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会对期货市场价格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4、政治因素:
期货市场对政治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各种政治性事件的发生常常对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指公众的观念、社会心理趋势、传播媒介的信息影响。
6、季节因素:
许多期货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有明显的季节性,价格亦随季节变化而波动。
7、心理因素:
所谓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人称“人气”。如对某商品看好时,即使无任何利好因素,该商品价格也会上涨;而当看淡时,无任何利淡消息,价格也会下跌。又如一些大投机商品们还经常利用人们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并人为地进行投机性的大量抛售或补进,谋取投机利润。
8、变动因素:
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各国的通货膨胀,货币汇价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动,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对期货市场带来了日益明显的影响。
9、大户操纵:
期货市场虽是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但仍难免受一些势力雄厚的大户的操纵和控制,造成投机性的价格起伏。
应答时间:2021-01-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❾ 影响豆油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豆油的供应情况
1.大豆供应量
豆油作为大豆加工的下游产品,大豆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豆油的供应量,正常的情况下,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豆油供应量的增加。大豆的来源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产大豆,另一部分是进口大豆。
我国的东北及黄淮地区是大豆的主产区,收获季节一般在每年9-10月份,收获后的几个月是大豆供应的集中期。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维持在1600万吨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数的大豆用于压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年来我国每年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的大豆都超过2,000万吨。
2.豆油产量
豆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豆油的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豆油产量增加,价格则相对较低;豆油产量减少,价格则相对较高。
3.豆油进出口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豆油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其进口数量也逐年抬高,豆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2006年以后,随着进口豆油配额的取消,国内外豆油市场将融为一体。这样,豆油进口数量的多少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4.豆油库存
豆油库存是构成供给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由于豆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豆油库存增加,豆油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豆油的消费情况
我国是一个豆油消费大国。国内豆油消费高速增长,保持了12%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大豆价格
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豆油的生产成本。我国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越来越多地受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油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大豆加工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将会停产,从而减少豆油的市场供应量。
2.豆油与豆粕的比价关系
豆油是大豆的下游产品,每吨大豆可以压榨出大约吨的豆油和吨的豆粕。豆油与豆粕的价格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多年的经验,多数情况下豆粕价格高涨的时候,豆油价格会出现下跌;豆粕出现滞销的时候,大豆加工厂会降低开工率,豆油产量就会减少,豆油价格往往会上涨。
3.豆油替代品的价格
豆油价格除了与大豆和豆粕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之外,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豆油替代品对豆油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豆油价格过高,精炼油厂或者用油企业往往会使用其他植物油替代,从而导致豆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豆油价格回落。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到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如近年来国家通过调整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农民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从而直接增加了国产大豆产量。2004年5月1日以后,我国实行了新的植物油标准,提高了对植物油的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要求,新增了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指标检验。这些政策对豆油价格都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2.进出口贸易政策
从历年的情况看,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的改变对于我国豆油进出口总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对进口豆油关税税率进行调整,关税税率从20%调减至13%,同时花生油、棕榈油等其他植物油的关税税率也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导致了豆油等植物油进口量大增,豆油的供应量快速增加。
3.食品政策
近几年,随着禽流感、疯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继发生以及考虑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新的食品政策。这些新的食品政策通过对食品、餐饮行业的影响进而影响了豆油的消费需求。
❿ 哪些因素能影响小麦期货价格
小麦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因素一:需求量
不同的小麦类别的需求量也不同,现在市面上主要有硬冬白小麦、优质强筋小麦等。
1、硬冬白小麦需求量
全国硬冬白小麦产量约2900万吨,硬冬白小麦中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是需求量最大的,年消费量大约在2500万吨左右。
2、优质强筋小麦需求量
优质小麦需求量呈刚性增长,2000年食品加工小麦需求总量为1800万吨,比1999年增加80万吨,占当年小麦需求总量的据估算,2002年全国加工面包一年需要高强筋小麦360万吨,加工饺子粉和方便面配麦需用强筋小麦1150万吨,加工饼干和糕点需用弱筋小麦600万吨,三项共计2110万吨,此外还有其它各种用途的专用粉未计算在内。
因素二:天气与质量
小麦是天然作物,产量受天气影响非常大。比如,时节好小麦收成就好,产量高,反之产量低。
天气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非常大,美国的期货投资家们除了关注农业部的供需报告外,最热衷的莫过于天气因素了。我国冬小麦种植时间为10月上旬(寒露后)至下旬,小麦生育期为230天,收获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冬小麦生长期大约在8个月左右;春小麦播种期为3月底(4月初),收获期为8月底(9月初)。在此期间气候因素、生长情况、收获进度都会影响小麦产量,进而影响小麦价格。因此,可以说天气决定产量,天气决定价格。
相对于硬冬白小麦来说,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受气候影响更大。优质强筋小麦品质在不同区域和年度间差异主要是气候条件不同引起,从而影响达标产量。
因素三:库存
我国小麦库存比较庞大,最高时达到1亿多吨。近几年由于小麦连续减产,生产与消费出现缺口,库存量消耗比较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国产优质强筋小麦年度库存量较少,90年代中期进口的国储小麦(加麦和美麦等)相对较多,且以优质强筋小麦为主。由于存放时间较长,陈化和质量下降,国储进口小麦价格也较低,价格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从近年情况来看,国家每年抛售的国储进口小麦对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价格影响较大。
期末库存量是分析期货价格变化趋势最重要的数据之一。如果当年年底存货增加,则表示当年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期货价格就可能会下跌;反之,则上升。影响需求的因素还有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者偏好、代用品的供求、人口变动、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它非价格因素等。从季节因素来说,优质强筋小麦季节性价格波动有一定规律性。每年的双节和季节末是价格较高时期。
因素四:国家政策
我国粮食政策的变化对小麦价格具有潜在的影响。
随着小麦价格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提高,小麦价格主要由市场调节,政策对小麦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小。影响优质小麦价格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对进口小麦储备的增减或抛售方面。
因素五:机构投资者的参与
在期货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会对价格行情产生较大的影响,小麦市场也同样存在,投资者在进行小麦期货交易过程中,同样应该注意机构投资者的方向。因为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长时间、大单量参与某一个品种,而且他们往往关注所参与品种的中、长期趋势,投资者在分析价格走势时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