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新公司如何分配股权
1. 5个人合伙开公司股权怎么分配
摘要 第一种就是五五开发展集团的股权分配
2. 新公司的股权怎么分配合理
新公司的股权怎么分配合理,需要我们进行科学计划,以下是新公司的股权怎么分配合理:
1、我们可以先把30%原始股根据能力和职务一次性分配,建议CEO拿15%以上,其他成员根据资历和能力分配。
2、30%期权池预留,由CEO统一代持(成立持股公司),每年根据新老员工的职位和业绩分配剩余期权的50%,这部分股份的投票权(决策权)属于CEO,而且CEO也根据业绩参与期权池内股份的分配。
3、20%的股份预留给内部投资人,从内部员工优先认购开始,理想情况是员工能认购20%,如果团队太年轻没有钱认购,也可以借钱入股。如果担心风险不愿意借钱入股的话,这部分就预留着,放在CEO名下。优秀的团队不需要出一分钱就拿到天使投资的也比比皆是。
4、20%的股份预留给外部“合适”的投资人做联合创始人。如果内部认购超过20%的话,可以适当降低外部投资人的额度,比如降到10%或者5%,甚至2%也行。
你想要想要知道新公司的股权怎么分配合理,可以了解一下明德。北京明德天盛投资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明德天盛”)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股权投资管理机构,注册地在北京,专注于通过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收购兼并等方式帮助处于不同成长周期的优秀企业实现长足发展。
【如果你还有有关新公司分配股权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3. 5人团队创业,如何分配股份与分红
5人团队创业,如何分配股份与分红?为什么一定要持有50%的股份了,启动资金是之前的一部分话语权,不过你要看后期的管理,毕竟你要的是赚钱。
还没赚钱就想到另外四个人联合,如果这样作为老板的你也是一个失败者。更别提赚钱了。
建议股份。一:你持有36%。另外四个持有16%。(四个就是64%)
二:你持有20%。另外四个持有10%。(剩下的40%年底平分)
三:按出资比列分股份。不过这个不科学,因为你们要团结起来先赚钱,做大了才能有钱赚!
我建议你选择第二种。这样才不会有很大的分歧,因为都是持股,所以不要考虑工资开销这块。前期就是要艰苦的抗住亏损!很显然你这是有限责任公司,五个人合资,但是你要掌控这个公司的,理论上需要超过50%的股份,否则他们四个联合起来,你还是无法控制,到时难道要猜拳么。
4. 新公司股权如何分配
一、新公司股权如何分配
1、新公司股权分配应该按照创建公司是每个人的出资金额或者出资方式来认定,有人为技术入股应当适当增加股份,有人为资金入股,应当出资份额,份额大的应适当增加股份,参加经营的也应当适当增加股份,股份分配好后要在合同上写明股份比例。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新公司成立后多久进行税务登记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发放税务登记证及副本。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交承包费或租金的承包承租人,应当自承包承租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其承包承租业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发放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5. 占股比例是如何计算的如果有5个人要如何分配
占股比例的计算更多的是看双方的出资额,出资额越高,本身身故比例当然就越高。因为公司注册资本如果是100万,5个人一人出20万,那自然就是个人占有20%的股份。不过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等额的股份。
因为初创期的时候我们三个单的风险是很高的,那时候我们可能投入之后是倾家荡产是血本无归,但是现在我们公司都已经度过初创期了,逐渐进入平稳期,他的钱投进了很大几率能赚钱,他冒的风险低就不可能给他那么高的股份,那就得看双方的协商了,如果他愿意投资的话,那我们可能会把他的股份压到30%。
6. 新开公司股份怎么分配
对于很多初创型的企业来说,创业者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分配股权。第一,平均分配股权,这可能是大家最常见一个毛病。由于中国人讲究平均主义,刚毕业的大学室友或是企业里30岁不到的年轻同事往往一起出来创业,而公司的股权就选择平分。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在创业初期看起来这似乎平衡了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利益,但是实际上公司没有真正的控股股东,公司一旦发展壮大以后就极其容易出现分歧,平均分配的股权致使没有一个人有绝对话语权,结果往往是几个合伙人之间不欢而散,甚至公司最后四分五裂。所以,创业初期核心创始人最好至少占51%的股份,享有绝对控股权,避免股权过于分散。第二,外部合作者所占股权比例过多,这种现象对于急需大笔资源的初始创业者很常见。比如100万注册的公司,在初期筹措资源时老板向亲戚借了40万于是让他占40%的股份。若往后公司运营得越来越好,即使是100万都不是大数目,那时,看着最初只投入40万的人按40%的股份分红,创业者的心态很容易失衡。而且外部合作者只出钱并未出力,这对真正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员工来说也不公平。要想让企业有一个长远稳定的发展,创业者需要考虑用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机回购外部股东的股份用于核心员工的长久激励。第三,没有提前制定合理的股份退出机制。对于前面两个误区来说,如果提前制定好股份的退出机制就能很大程度的解决问题。创业者往往针对外部股东或者员工制定了股份的进入机制却忽略了退出机制。当一个公司在新增加股东时在价格方面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最坏的结果就是公司维持原有的股份结构不变,但是如果外部股东想要撤资套现或者持股员工打算离开公司时如果没有事先约定,双方极其容易在股权的价格上产生分歧,股东之间决裂甚至闹上法庭是常见的事。所以,股份的进入机制同时一定要伴有相应的退出机制。
7. 新公司最好的股权分配方案
确定该如何做股权分配首先应该考虑三大因素,第一股东是否带资源;第二股东是否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第三公司以后融资预留的份额。以下几种分配方案:公司发起人或者主要出资人占股67%以上,这叫绝对控股,就是有权利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另外一种就是主要出资人或者公司发起人占股51%以上,这叫相对控股,就是有权利决定公司的普通事项;还有就是占股34%以上,这是安全控制权,有一票否决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二条
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下列事项:
(一)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
(二)股东的出资额;
(三)出资证明书编号。
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8. 5人创业公司股权怎么分配
关于5人创业公司股权分配下面的一些建议可供参考:
一、创始人要持有较多的股份:“五五开”发展集团的股权分配,或者说多人平等分配股份,都会导致后期的决策,意见僵持时,谁也无法做出最后的决定。另外,在融资上市时,这也是一种非常不利的分配方式。A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必须非常明确。如果不止一个人控制公司,那么这个企业在投资行业就一文不值。
二、根据贡献值,估算股权比例:分配股权时,按各合伙人对项目的贡献值计算比例。贡献价值需要考虑下述因素:投资金钱、时间、专利、技术、人脉、创意。资金的数额是可以直接衡量的,其余的可以按照大家都接受的规则来衡量。
三、股权分配契约化、合法化:为保障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应明确股东人数和计算后的出资比例,签订合同,工商登记。如因某种原因需要签订相应的合同,明确持股比例、权利和义务的。由于股权分配涉及财务会计、股权转让、工商政策等方面,因此分配方案应简单易行,实施成本低,不存在不必要的税费。
第二点要注意的是,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退出机制。
创业企业只有建立合理明确的股权配置,制定良好的股权退出制度,运用适当的股权激励政策激励核心骨干,才能在稳定的股权结构中成长。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即使原来的配股设计更加合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原有的配股设计也将不再适用。此时,需要对股权比例进行动态调整。
更多关于股权分配的问题我们推荐咨询一下明德资本生态圈,明德资本生态圈现有明德天盛(私募股权基金,备案编码7499)、明德蓝鹰(IPO辅导机构)、明德乾坤(商学、咨询、传媒、基金、交易所)以及多家战略合作机构。
如果你还有有关股权融资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9. 新成立公司如何分配股权
法律分析:新公司股权分配应该按照创建公司是每个人的出资金额或者出资方式来认定,有人为技术入股应当适当增加股份,有人为资金入股,应当出资份额,份额大的应适当增加股份,参加经营的也应当适当增加股份,股份分配好后要在合同上写明股份比例,每个人的出资方式和所应当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