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指期货为什么大跌
『壹』 7-29股市大跌时什么原因呢
7-29股市大跌原因:
一、消息面
证监会召开记者通气会,IPO重启目前没有新进展;QDII2推出尚无具体时间表;新三板扩围方案将及时发布;正开展个股期权研究论证工作;券商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审核;将出台专项法规保护投资者权益;有71家券商开展了非现场开户业务,开立证券账户13.5万户;境内港澳台居民开立A股账户达2.98万多户;加强证券期货交易机构终端客户信息管理。
二、外围市场
上周五美股低开高走小幅收涨,道指上涨0.02%,纳指上涨0.22%,标普上涨0.08%,欧洲主要国家股市收低。纽约原油期货下跌79美分,报收于每桶104.7美元,跌幅为0.8%;纽约黄金期货下跌7.3美元,报收于每盎司1321.5美元,跌幅为0.6%。
三、审计署开展全国政府性债务大审计11股或受牵连
审计署开展全国政府性债务大审计业内称:地方债务要压缩但不能断以防引发危机
审计署昨日证实,2013年全国政府性债务大审计将全面开展。这部分证实了上周末在微博上流传的一则消息。该消息称:“国务院当天下午发特急明电,要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审计署暂停所有项目开始培训,下周进驻各省市。”
根据审计署的报告推算,2013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至少高达1.2万亿元,占比11.37%。根据光大证券[-3.90% 资金 研报]的估计,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工具(LGFV)约有人民币1270亿元。而这仅仅是债券部分,还未算上占了“大头”的银行贷款。
四、城投债和信托扩张速度快
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除了银行信贷之外,主要通过发行城投债以及信托产品来实现融资。而这部分是最令人担忧的。根据同花顺[-4.27% 资金 研报]统计,截至昨日,未到期的城投债规模为2.93万亿元。
不过,数据显示, 6月发行的城投债仅533亿元,环比锐减了400多亿元,创年内最低规模。业内预计,今年监管层有所打压,并且整体资金环境不如去年宽松,预计今年城投发行将会减速。东北证券[-2.89% 资金 研报]估计,2013年城投债的净发行规模或在800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今年地方融资平台向信托融资热度不减,近期监管层再次“叫停”政信产品的市场传闻再起。某大型国有信托公司华南地区负责人表示,近期没有收到相关文件,但银监会对政信产品的窗口指导“一直都有”,“一家信托公司的政信项目余额达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批新项目,相比之下,现在政信项目主要集中到一些小的信托公司那里,这些公司前期做得少,所以还能获批新项目。”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11万亿元,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1.85%上升到25.78%。其中,直接的政信合作业务共6548.14亿元,占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的7.50%,在规模上同比增长了160.85%,在占比上同比提高了2.76个百分点。
『贰』 纳指隔夜大跌1.4%,美股全线大跌,与哪些因素有关
纳指隔夜大跌1.4%,美股全线大跌,与哪些因素有关?美股实质性进入了熊市,熊市下跌还需要理由?更何况美联储的加息缩表不就是最强有力的理由。最厉害的不是加息0.5%,从6月开始每个月缩表500亿美元直到三个月后950亿,这才是最厉害的。美股指数从疫情低点的7000点,到最高峰的16000点,里面可以说都是水,几乎没有实质的财富增长填充。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非农企业雇员每小时产出环比折年率下降7.5%,生产率创1947年以来最大跌幅。由于就业需求强劲,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自2月中旬以来一直徘徊在20万人以下,基本上是1960年代的最低位。
『叁』 纳指大跌超5%!美国8月CPI涨幅超预期,接下来会如何演变
我认为美股行情可能会继续下跌,如果美国的通货膨胀不能得以遏制的话,很多个股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美国已经走出了10多年的慢牛行情以后,因为美股的很多个股本身已经存在市盈率过高的情况,美国当地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被直接解决。对于美国来说,美联储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遏制通货膨胀,但这个情况也会导致美股出现相应的下跌行情,很多个股也会因此而出现缩水的情况。
与此同时,如果当地的通货膨胀想要被解决的话,当地可能会进行更为激烈的加息操作,这个操作会有效收紧货币的流动性,所以包括美股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都会出现一定的缩水情况,有些中小型经济体甚至会因此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
『肆』 纳指几个点熔断
5个点。纳指期货大跌超过5%,触发熔断
拓展:
纳指期货触发熔断的意思是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触发熔断机制。
纳斯达克100指数:纳斯达克100支最大型本地及国际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组成的股市指数,在市值加权的基础上按相应的指数编制规则计算出来的,反映纳斯达克整体市场或者美国高科技股票走势的指数。
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
『伍』 美股再度大跌!下跌或才刚刚开始
作者:陈若焱、赵明昊
支持:远川研究所投资组
美股已成惊弓之鸟。继6月11日暴跌之后,6月15日美股再度大幅低开,三大指数集体下跌,道琼斯指数开盘跌逾2%,纳指和标普500指数也纷纷大跌。截至发稿,各指数跌幅有所收窄。
美股调整,其实早有先兆。北京时间6月15日午间,美股三大指数股指期货集体跳水,道指期货盘中一度跌超950点,跌幅超过3%。指数期货作为美股指数的先行指标,对行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6月11日美股开盘之前,美股股指期货也曾出现显著暴跌。
疫情反复,经济衰退,以及美股企业高负债,无疑是悬在美股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暴风雨或即将来临。
今年3月以来,在接二连三的“黑天鹅“事件打击下,美股持续暴跌,多次触发熔断。意外的是,在疫情蔓延、经济停摆、失业率飙升等多重利空之下,美股自3月23日触底后,反而开启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即使是5月份以来的种族冲突,也没有影响到美股反弹的步伐。
美股这一轮反弹来得太突兀,完全脱离了经济基本面。一季度美国GDP增速为-5.2%,创下经济危机以来最差表现;4月、5月的失业率飙升至15%和13%左右,实际失业率可能会更高,即便如此,也已经超过了2008年经济危机时的水平。利空不断,但股价却涨不停,令很多投资者大惑不解。
美股这次非理性上涨, 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无限量宽松政策的实施。 在火速降息之后,3月23日美联储又马不停蹄的抛出了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无限量宽松政策粉墨登场。货币宽松预期加天量流动性注入,不仅短时间内化解了踩踏危机,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市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者信心,成为市场持续走高的驱动力。
同时, 美股指数已经严重失真,被一些权重板块和个股“绑架”,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真实的状况。
美股三大指数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中,权重最大的是信息技术板块,其次是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而这三个板块,不仅受到疫情的冲击最小,而且一些板块的重要性在疫情中得到充分体现,板块个股因此受到资金的青睐纷纷大涨,进一步推动了指数的强势。
统计显示,3月23日至6月10日期间,美股信息技术指数从3914点涨至4321点,累计涨幅超10%。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指数在这期间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另外,指数权重股的上涨,也起到重要的拉抬作用。以率先“填坑”并创出 历史 新高的纳指为例,其成分股均为新兴行业公司,前十大权重股悉数来自TMT行业,前五大权重股分别为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这些个股在3月23日至6月10日期间,涨幅普遍超过40%。
美联储无限放水,提振市场信心的同时,一些利空因素也被掩盖,再加上权重股的拉抬作用,导致美股近3个月的表现异常强势。不过,脱离基本面支撑的股市上涨很难持久。当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效果边际减弱,叠加第二波疫情的爆发,已经处于高位的美股,再度回调变得顺理成章。
在6月11日美股大跌之前,新债王冈德拉克在一次网络直播中就曾发出警告,尽管有“超人”鲍威尔,但 美联储推出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不是有效政策,警惕美股高位回落,投资者应该买点黄金避险。 他还表示,若美债收益率持续上升,类似于上世纪40年代时的收益率曲线控制可能会重新登场。
事实证明,债王这次又对了。最近,影响美股最重要的两大变量—— 经济复苏和疫情好转,在同一时间向市场预期相反的方向演进 。美股下跌的动力越来越强。
美联储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让资金开始对放水能否刺激经济重回增长提出了质疑。这成为美股近期下跌的导火索。
6月10日美联储宣布维持零利率不变,并且预计这一政策将持续至2022年底。从基调来看,不加息确实是偏鸽派,但这在市场预期当中,而零利率持续时间之长,是超出市场预期的,这暗示美联储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的悲观看法。
美联储的表态,将美国投资者一直憧憬的经济V型复苏的幻想打破,市场信心急转直下,二级市场上选择用脚投票,导致了6月11日美股的暴跌。
而在美股暴跌之后,“懂王”在推特上怒怼美联储,把市场调整的原因归咎于鲍威尔,说它们经常犯错,美国非农数据表现很好,第三、第四季度的数据会更好,明年将是最好的一年,疫苗也会很快出现。不得不说,对于美股为何大跌, “懂王”是真懂,每一句话都说到了点子上。
阻碍美股继续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疫情的反复。5月美国种族冲突爆发,各地游行抗议等聚集活动,加速了新冠疫情的扩散;同时,美国各州解除了“居家令”,逐渐复工复产,增加了疫情二度爆发的可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显示,截止6月14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经超过209万,德克萨斯州连续三天新冠肺炎住院人数创纪录,加利福尼亚州有9个县住院人数激增。很显然,目前美国已经出现了疫情二次爆发的苗头。
旧愁未去又添新愁。对于疫情卷土重来的担忧,成为压垮美股的最后一根稻草。除此之外,市场处于高位,个股估值高企,也将一定程度上制约美股继续上行。
自3月23日以来,截至6月11日暴跌之前,美股三大指数均出现了一波近40%的反弹行情,短期市场涨幅太过夸张,市场泡沫快速形成,个股估值高企。根据兴业证券的测算, 目前美股几乎全部的行业估值均偏高,工业、非核心消费品、房地产估值分位数均达100%,仅电信服务、医疗估值分位数低于90%。
由于前期大涨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当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资金获利了结的需求上升,当卖盘大量涌现,恐慌性杀跌或将再度上演。
美股就像一架天平,一边是美联储兜底经济的刺激政策,一边是美国疫情、经济基本面。为了让天平平衡,应对疫情和经济衰退,美联储不断加大政策砝码,市场信心提升,美股走强;而当政策刺激空间和效果下降,疫情反复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美股下跌再所难免。
美股过去十年长期牛市,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大量回购股票 ,而低利率环境为此提供了基础,上市公司通过低负债融资回购股票,市场上的流通股数越来越少,不仅推高了股价,也“虚增”了美股的 EPS 和 ROE。但是,这使美股上市公司负债率普遍偏高。
美联储今年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推高了上市公司的负债率。高杠杆下,上市公司对融资成本和盈利能力更加敏感,抗风险能力或变弱。
同时,美股上市公司股东极其分散,华尔街各类机构几乎占据了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职业经理人和资本相对急功近利,高负债回购股票推高股价的方式就是最好的体现。这将削弱美国企业长期竞争力。
据华泰证券研究认为, 美股今年 3 月以来的反弹或由居民、外资和杠杆资金推动 ,其中,大量居民借道美国国内权益型 ETF“抄底“美股,参与热情很高,而公募机构在 3-5 月持续卖出美股,自 4 月起先后买入大量高收益债与投资级公司债。散户涌入,而大资金持续撤退,也意味着行情或走不远。
近期美股的剧烈震荡,归根到底原因在于,当疫情和经济向好预期证伪,市场风险偏好急转直下,使得原本被掩盖的美股高负债率等不利因素再次浮出水面,导致多空分歧加大。当市场风险偏好高的时候,利好被放大,利空被忽视,市场上涨;相反,当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利空因素则会被显著放大,市场调整。
目前美股或正处于后面这个阶段,调整或才刚刚开始。不过,对此市场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分析人士认为, 美股这一轮反弹始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因此货币政策的转向才是行情结束的信号。 显然,这个信号还没有出现,美联储依然会继续呵护市场;长远来看,当美联储工具箱里“弹药“用尽之时,才应该担心真正大熊市的到来。
兴业证券张忆东在5月一份研报中曾引用了这一观点,他当时认为,美联储政策转向最快也要到三季度。
不过,现在的情形显然已时过境迁。随着疫情的二次爆发,美国经济复苏预期变差,美股向下转向的时间点可能会大大提前。美联储若不能及时出台更强劲的经济刺激政策,美股中长期下行趋势或已确立。
相比美股,目前A股上市公司盈利确定性无疑更高。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率先复产复工经济快速恢复中,同时A股估值普遍较低,有望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近期A股一改跟跌不跟涨的“老毛病”,指数虽然表现一般,但个股机会层出不穷。A股独立行情呼之欲出。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