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售卖过期货怎么赔偿
① 买到过期产品商家该怎么赔偿
一、如果消费者购买一般的商品,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过期的,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消费者还可以要求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支付商品价款3倍的增加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五百元。
二、如果消费者购买食品,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过期食品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可以要求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九十六条 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或者代理商、进口食品的进口商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注册。已经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提供虚假材料,或者因其自身的原因致使进口食品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撤销注册并公告。
② 商家销售过期产品怎么处理
生产、销售过期产品被有关部门发现,会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对其处以罚款。如果销售的产品价值不足1万元的,可以除以2000到5万元的罚款。如果销售的产品在1万元以上的,可以按照产品价格的5~10倍进行处罚。当商家销售过期食品的行为被消费者发现之后,商家应该直接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商家需要赔偿消费者10倍于过期食品价格的赔款,或者赔偿消费者3倍于损失的惩罚性赔偿金。如果商家拒绝履行的话,消费者可以通过司法渠道来要求商家进行赔款。事情如果发展到了这一步,商家的处境就不太好了。只要消费者能够拿出实证证明过期食品来源于该商家,商家将会被强制要求支付消费者10倍于过期食品价格的赔款,或者赔偿消费者3倍于损失的惩罚性赔偿金。此外,相关部门也有权对进行罚款,对于过期食品价格不超过10000元的,会被除以2000元到50000元的罚款;对于过期食品价格在10000元的,会被处以5000元以上的罚款。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生产销售劣质产品罪是指在产品售卖过程中使用劣质的,不合格的产品以次充好,充当合格的产品进行售卖的行为。销售劣质产品达到5万元以上的;未销售劣质产品,但劣质货物价值15万元以上的,都可以按照生产销售劣质产品罪立案。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一)食品经营超过保质期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生产、销售的食品以及用于非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③ 出售过期产品怎么赔偿
发现商家出售给过期产品的,有权利向商家要求支付商品价的十倍或三倍损失赔偿金的,增加赔偿金额不足1000元的,为1000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生产经营食品和非法生产工具,设备,原材料等项目法生产经营食品的价值不足1万元,罚款2000元至5万元物价值超过1万元,货物价值五倍以上十倍果情节严重,许可证被撤销:(一)利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中加入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以再生食品为原料生产食品的(二)生产、销售食品,其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物、兽药残留物、重金属、污染物和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的(三)为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生产销售主食和辅食(四)腐败,油脂酸败,污秽,污秽,异物,异物,掺假或感官特征腐败的食品(五)经营死因不明的禽、畜、动物、水生动物的肉制品,或者生产、销售死因不明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动物、水生动物的肉制品(六)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关检疫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的肉制品(七)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八)为了防止疾病等特殊需要而禁止生产和经营的食品(九)未经安全性评价,使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新品种(十)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主管部门责令收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拒绝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