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现货为什么比期货高
A. 期货中豆类产品价格都是近月高 远月低,为什么豆油是近月低远月高
豆油 棕榈油走势 是跟随 原油的,相关性比较大,原油是 近低远高,这主要归于大家对于原油未来走势的看好。钢材期货 也是 近低远高,远月有 预期铁矿石涨价等因素维持相对较高价位。豆粕现货高,期货部分由于中粮的套保盘所以偏低。
B. 棕榈油期货的价格影响因素
棕榈油价格影响因素众多,投资题材丰富,是一个极佳的期货投资品种。影响棕榈油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国内市场对棕榈油的需求变动情况,大马、印尼的产区天气、收获情况,国际市场对棕榈油的需求变动,向中国出口的船运情况以及汇率变动等等。另外,东南亚地区天气、地质灾害发生频繁,这对棕榈油价格也将会产生经常性的影响,当地政治局势、出口国政策变化等也对棕榈油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从用途的变化上来看,棕榈油用途的增加近年来直接影响着其市场价格。目前,随着能源价格的一路走高,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主要原料之一,其需求得到了迅速增长,其价格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原油等能源价格的影响。
棕榈油价格波幅大,而且日内价格波动频繁,投资机会较多。今年初到目前,大马棕榈油期货价格已经上涨了50%,期间还有两次较大幅度的调整,这种波动大的特点适合长线投资者和趋势投资者。而其日内价格波动频繁又受短线交易投资者的青睐。
棕榈油还有着较多的跨品种、跨市场套利机会。棕榈油是国际油脂市场上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最大的品种,由于其消费与豆油、菜籽油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因此其价格涨跌对豆油、菜籽油影响很大,是国际食用油脂市场的风向标,同时与相关品种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目前,国内豆油、菜籽油期货均已上市,与棕榈油将形成完整的油脂期货系列,这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富的跨品种套利机会。
棕榈油期货交易门槛较低,适于一般大众投资。棕榈油期货交易所收取的交易手续费设定为不超过6元/手,按照棕榈油现货价格8100元/吨计算,每手棕榈油合约(10吨)的交易手续费不到合约价值的万分之一。低手续费意味着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按照棕榈油的最小变动价位2元/吨计,变动一个价位,投资者每手棕榈油的价值变动20元,而买卖一手费用不超过12元,加上期货经纪公司的手续费后,看对方向的投资者都有利可图。
另外,国内棕榈油需求旺盛、经营企业众多,将为棕榈油品种流动性不断增强提供有利条件。张家港江海油脂接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成军表示,近年来我国棕榈油需求不断增长,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棕榈油市场正处于扩张阶段,现货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棕榈油现货交易非常活跃,有众多的贸易企业参与其中。目前国内有棕榈油贸易企业近万家,给棕榈油期货交易活跃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不过,由于棕榈油价格影响因素较多、波动较大,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风险也较高。对于棕榈油期货品种,投资者应特别关注东南亚台风、地震等天气和地质灾害情况及当地政治局势,防范突发因素带来的市场风险,同时做好资金管理,控制相应风险。
C. 棕榈油期货价格影响因素有哪些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棕榈油以其独特的营养成分、相对低廉的市场价格被众多行业所青睐,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化工等领域。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棕榈树原产地在西非,18世界末传到马来西亚,逐渐在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国家都种植棕榈树,其中棕榈油产量高度集中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棕榈油期货
价格影响因素有很多。
棕榈油的现货价格
影响棕榈油供求关系的因素较多,国际贸易形势、国际能源价格、汇率、豆油和菜籽油等相关替代品的价格都会导致棕榈油价格变化,这使得棕榈油价格波动频繁、剧烈。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国内棕榈油由3390元/吨上涨到6307元/吨,涨幅达86%;此后从2004年3月的6293元/吨下跌至2005年2月的4195元/吨,跌幅达33%;经过1年多的盘整之后,从2006年4月开始上涨, 2007年4月价格为6600元/吨,上涨了57%。
在植物油品种中,豆油与菜籽油的价格变化高度相关,而棕榈油与豆油、菜籽油价格变化的相关性则要低很多。
国内棕榈油现货中远期交易情况
国内棕榈油生产、贸易、消费企业众多,流通环节发达,现货市场中不仅通过传统方式开展交易,而且依托互联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电子化交易,包括B2B模式,网上招标、拍卖,中远期仓单交易等,其中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原上海中昊油籽商务有限公司)开展的棕榈油中远期交易采取电子化仓单的形式,并充分借鉴了期货市场的交易、交割、结算制度,为开展棕榈油期货交易打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国际市场中棕榈油价格走势
近20年来,国际棕榈油价格波动比较大,与大豆油等植物油的价格走势相近。马来西亚毛棕榈油期货价格的最低价格出现在1986年,当时全球油籽丰产,尤其是美国大豆丰收,导致了包括豆油在内的所有植物油价格受到压制,棕榈油价格出现阶段性低点。随着全球出现了几次恶劣的气候,包括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现象,影响了全球植物油的产量,棕榈油出现了几次规模较大的上涨行情,包括1988年,1994年,价格上涨基本上都是从800RM(马币)/吨以下上涨到1400-1600RM/吨。在1999年,由于持续遭遇灾害天气,油籽减产,植物油供应紧张,而需求却出现了空前的增长,产量的扩张难以跟随需求的增长,导致棕榈油价格达到历史性高点2600RM/吨,至2007年4月末,马来西亚大马交易所棕榈油价格在2200 RM/吨左右。
D. 棕榈油期货基本概况
一、棕榈油的品种概况
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得到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色拉油(RBDPKO)。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
棕榈油中富含胡萝卜素(0.05%-0.2%),呈深橙红色,这种色素不能通过碱炼有效地除去,通过氧化可将油色脱至一般浅黄色。在阳光和空气作用下,棕榈油也会逐渐脱色。棕榈油略带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罗兰香味。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国际市场上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棕榈油叫做“软油”,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棕榈油叫“硬油”。
棕榈油也被称为“饱和油脂”,因为它含有50%的饱和脂肪。油脂是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三种成分混合构成的。人体对棕榈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过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样,棕榈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棕榈油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含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氧化变质。二是棕榈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 E(500-800ppm)。正是由于棕榈油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业以及化学工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作为工业用途最为广泛的植物油,棕榈油在食品工业具有其他植物油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棕榈油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消费品种,2009年我国棕榈油的进口量为660万吨,2010年,我国棕榈油进口量预估达到715万吨,同比增长8.3%。
棕榈油季节性强,用途特殊、价格波动频繁、剧烈,现货企业众多。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设计并棕榈油期货合约,为现货企业管理风险和投资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手段。
二、棕榈油的供给与需求
(一)全球棕榈油生产、贸易与消费概况
棕榈油产量在近几年出现了快速增长,产量增长的原因在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1989年以前,全球的棕榈油产量不足1000万吨,而在1997年以前,产量也只是小幅增长,从1000万吨向2000万吨小步迈进。食用棕榈油和棕榈油工业用途的扩展推动了棕榈油产量的迅猛提升,从1998年开始,全球的棕榈油产量随着东南亚棕榈油产量的快速提升而实现了飞跃性增长,截至2009年,全球的棕榈油产量已经超过4555.2万吨,相当于上世纪50年代产量的9倍,并超过了豆油的产量。
在所有的植物油中,棕榈油的生产和出口最为集中。世界上有约20个国家在生产棕榈油,主要生产国、出口国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国家的总产量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6%以上,两国出口量之和占世界棕榈油总出口量的88%。
印度尼西亚是排在全球第一位的棕榈油生产大国,2005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棕榈油总产量的41%。2006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已经超过了马来西亚。由于气候影响,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下降,而印度尼西亚棕榈树进入旺产期,单产提升,并进一步扩张种植园,总体上来看,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更具增长潜力。
马来西亚曾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其棕榈油产量将近世界总产量的45%。马来西亚棕榈树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1/3,达250万公顷。在2008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756万吨,产量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为原来的3.5倍,主要原因是收割面积大幅提高,2009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也维持在1700万吨左右。
在世界油脂贸易领域,棕榈油在出口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2009年,棕榈油贸易量占世界油脂贸易总量的比重超过60%。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和出口国,其棕榈油总产量的90%被用来出口,印尼及马来西亚出口的棕榈油只有很少量属于未经提炼的毛棕榈油。2009年全球棕榈油总出口量为3550多万吨,其中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1570多万吨,约占总出口量的42%,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量1670万吨,约占总出口量的48%,两国出口量之和占世界棕榈油总出口量的90%。此外,尼日利亚、象牙海岸、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加坡、哥伦比亚等其它国家和地区也生产、出口一定数量的棕榈油。
自1995年以来,棕榈油消费出现急剧增长,2001年,全球棕榈油消费量为2400万吨,2005年,全球棕榈油的消费量达到了3300多万吨,4年的消费增幅达到38%。2006年,世界棕榈油消费量较2005年又有所增长,达到了3500多万吨。2009年,世界棕榈油消费总量近4500万吨。
总体上,棕榈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欧盟也提高了棕榈油进口量,以抵消因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提高而造成的菜籽油供应缺口。棕榈油主要消费国有印度、欧盟27国、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这些国家占到消费总量的60%以上。
(二)我国棕榈油进口、流通与消费概况
我国棕榈油以进口为主。2002年,我国棕榈油开始实行配额管理制度。2006年初,国家放开对棕榈油的管制,取消进口关税配额,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不限制进口数量,相关企业可根据经营需要自行进口。1996年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仅为101万吨,2001年进口量上升到152万吨,2004年进口量达到386万吨,2001-2004年棕榈油进口量增加了154%。2009年我国棕榈油进口量达到635万吨。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国,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棕榈油数量占我国棕榈油进口总量的98%以上,从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也有进口。
我国棕榈油现货市场中贸易企业众多,流通环节发达。华北(天津周边地区及山东)、华东(张家港、泰兴、宁波等上海周边地区)、华南(黄埔、深圳及厦门等广州周边地区)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加工、销售地区,这三个地区棕榈油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92%,其中华北地区占24%,华东地区占34%,华南地区占34%。
国内有棕榈油贸易企业近万家,其中大型贸易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进入国内后再通过大量的中小分销商进行分销。2009年,开展棕榈油进口的大中型贸易企业有80多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34%。这些贸易企业一般都没有专门的储存仓库,通常租用油脂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储罐。
棕榈油既可以用于食用消费,也可以用于工业消费,来自贸易商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棕榈油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其中24度精炼棕榈油为主要品种,占据的市场份额在60%以上。
1996-2001年,我国棕榈油的食用消费数量基本呈现平稳增长态势,2001-2003年增速明显加快,2003年以后增速有所减弱,但仍逐年刷新历史纪录。2007-2009棕榈油食用消费量分别为322万吨、357万吨、427万吨。
棕榈油的工业用途也很广泛,近年来我国棕榈油工业消费量稳步增加。2002年我国棕榈油工业消费为35万吨,2004年则达到了110万吨,2002-2004年工业消费量增长214%。2008、2009年我国棕榈油的工业消费量都达到205万吨的历史高位,棕榈油工业应用近些年呈稳步增长态势。
从棕榈油的消费企业来看,进口棕榈油用于商业流通的比例约为80%,直接进入终端消费、来料加工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的比例约为20%。国内成规模的棕榈油消费企业上千家,加上小型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主要分布在餐饮、食品加工和化工领域。代表性企业包括统一食品集团、顶新集团等方便面生产企业,广州宝洁公司、纳爱斯益阳公司等化工企业。大部分消费企业通常不自己直接进口,主要靠中间商供货。2009年直接进口的消费企业约30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4%。
E. 2008年棕榈油为什么高
因为2008年的棕榈油正处于丰产期。
2008年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当年9月份正逢金融危机做空棕榈油资金翻五倍。
22年三月三大油脂再度不断刷新前高,其中三大油脂绝对价格均达到仅次于2008年的高位。分品种来看,棕榈油走势最为亮眼,印尼出口限制导致国内进口亏损严重,近端供应矛盾仍无法解决,01和03合约均出现强势的期现回归趋势。豆油基本面也比较过硬,油厂开机偏低抑制供应产出,年后终端消费恢复,豆油库存维持80万吨以下的偏低水平,现货基差亦高位上行,但因自身热点有限,走势远不及棕榈油。相对于豆棕油的趋势上涨,菜油的走势仅能概括为偏强震荡,前期菜油被注入过多的乐观预期,但现实库存偏高需求较差,但预期并未发生改变,未来菜油仍有望回归强势。
F. 棕榈油价值如何,有介绍吗
供给:
——棕榈油依赖进口
中国棕榈油基本依靠进口,2013-2020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6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到达低点,仅为468.9万吨相比2015年减少了17.68%。2020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为671.8万吨,相比2019年小幅减少1.35%。
综合来看,受供应端收紧影响,2021年国内棕榈油市场整体处于上行通道,价格重心在震荡中不断推升,年内期现货价格均涨至10年高点。马来西亚棕榈油步入减产周期,劳动力短缺造成的减产影响减弱,且马来西亚内阁会议同意所有已获准领域重新向外籍劳工开放,意味着马来西亚种植业将重启外籍劳工入境,预计劳动力恢复后马棕产量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国际市场供应紧缺,导致我国棕榈油价格一路飙升。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截至2021年11月,棕榈油期货价格已达到10398.59元/吨,棕榈油价格上涨无疑提高了食品加工业的成本,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棕榈油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G. 期货豆油和棕榈两个不同合约,涨跌也基本是同步的,这个是为什么
都是食用油,与菜油一起,是世界三大食用油脂,消费可以替代。价差太大时,会有搀兑。豆油口感好,通常价格比棕榈油要贵。
交易所还有豆油棕榈油套利指令,也会成为价差回归的力量。二者的价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历史上看,价差在600-1000内的时间居多,个别年份受天气影响会出现极端情况,2008年和2012年,2008年源于金融危机影响,价格剧烈下跌。2012年源于极端天气影响,美国和中国大豆大幅减产,而同期棕榈油的融资需求导致棕榈油进口量大增。由于当年棕榈油进口进行的信用证融资活动,贸易商从国外进口棕榈油,获得资金周转,在国内抛售棕榈油,导致国内棕榈油库存大增。因此,2008年和2012年价差相对较高,其余时间内波幅较为稳定。
H. 棕榈油实时期货
从基本面来看,根据南半岛棕榈油报业协会(sppoma)的数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比11月下降0.86%,出油率下降0.31%,产量下降2.4% 1至20日,据其数据,马来西亚11月1日至25日棕榈油出口量为1340778吨,较上月同期出口1208722吨增长10.93%。高频数据显示,11月份,马掌产量继续下滑。此外,出口保持良好,有望限制库存积累,支撑盘价。基本面方面,本周香港棕榈油到货增加,库存增加。 11月24日沿海地区储备食用棕榈油43万吨(外加工业棕榈油52万吨),较上周同期增加5万吨,环比增加9万吨,减少1万吨吨同比。其中天津6万吨,江苏张家港13万吨,广东12万吨。由于国内棕榈油船数量不足,11-12月到港的棕榈油相对较少,但目前棕榈油价格高于豆油。另外,冬天气温下降,食用棕榈油就可以了。预计短期库存变化不大。不过,棕榈油整体库存有限。此外,马棕和印度棕均已进入减产季,库存压力有限,限制棕油回调区间。盘面上,棕榈油跌破9500,短线进入调整走势。
注意: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本回答仅供参考。
拓展资料:
1.11月20日,证监会确认大连商品交易所棕榈油期货为中国特定品种。至此,棕榈油期货成为国内期货市场的第七个品种,成为国内农产品期货上市的第一个特定品种。
2.市场运行稳健。棕榈油期货于2007年在大厂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国内首个全进口商品期货。上市十多年来,市场运行稳健,大厂交易所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期货市场。今年上半年,大厂交易所棕榈油期货交易量位居全球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第二位,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市场运行和发展来看,棕榈油现货市场与国际市场衔接良好,行业国际化需求旺盛,具备国际化条件。
3.目前,棕榈油企业采用棕榈油期货套期保值的进口量占我国进口量的85%以上。中国大型石油企业和在华跨国粮油企业充分利用棕榈油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棕榈油期货已成为这些企业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未来棕榈油现货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99。国内70%的棕榈油现货交易采用大厂交易所的棕榈油期货价格进行基差定价。棕榈油期货已成为国内现货交易的定价基准,对国际市场定价产生深远影响。
I. 什么原因导致棕油和面粉价格暴涨
近日。<br>船运调查机构SGS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9月1日至15日期间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668,288吨,比8月份同期减少11.01%,另一家船运调查机构IT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9月上半月大马棕榈油出口量为669,866吨,月环比减少8.66%,虽然9月出口下降,但是市场预期马棕油9月产量恢复较慢,根据调查显示,9月前1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增4.31%,9月库存可能处于低位。由于近期供应依然紧张进而提振马盘飙升,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连续三日大幅上涨。<br>升至五个月高位,导致9月20日国内三大油脂暴涨,棕榈油期货更是开启暴涨模式,截止收盘,主力1701合约开盘 5,534,最高5,676,最低5,528,收盘5,676,涨218,日增仓110,828,持仓量706,162。马盘棕榈油期货主力合约12月涨幅也高达3.07%,8月份马来棕榈油库存水平低于预期,以及出口市场的火爆是市场出现暴涨的主要原因,加上19日美元指数下跌、原油价格恢复上涨以及美豆大涨也间接推动了此次棕榈油价格的暴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