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现货向期货收敛
1. 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
理论上讲,期货价格=现货价格+持有成本。
二者的联系:受同一种商品供求因素的影响,到了交割月份二者合一,本质上是相同的价格。
二者的区别:
1.时间的区别:现货价格一般是指当期现货的价格,期货价格是远期的价格;
2.标准化的区别:现货价格是具体化的价格,而期货价格是标准化的价格。
拓展资料
一、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有什么关联
说到底,期货价格收敛于现货价格,符合的是金融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无套利原则。
套利,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之间价格差异来获得利益的做法。比如说,通过在一个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买入某一个资产,然后在另外一个市场上以较高的价格卖出去。
为什么说期货价格最后一定会收敛到现货价格上呢?原因在于,在期货交割最后几天,如果说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有明显差异的话,就会存在套利的机会。
比如说,在距离交割还有5天的时候,期货买单的价格是50元,而现货是60元。那么如果我估计现货价格未来五天变化不大,就可以买入期货买单,然后等交割的时候拿到货,再按照现货的价格卖出。这样就实现了套利。如果大家都发现有套利机会,都回去买这个期货的买单,这会导致期货价格上升,从而套利的空间变小。直到价格到达大家预期没有套利的水平,也就是期货价格收敛。
二、
现货价格是买卖实际货物的交易双方按公平的原则达成的合同价格。它是买卖双方通过一对一谈判达成的交易价格。一般地,由于现货交易的封闭或半封闭性,现货价格是一种区域性价格,有时还具有一定的欺诈性垄断性,而且,它给生产者调节生产提供了滞后的价格信号,反而使生产具有了较大的盲目性和波动性。在正常的动态市场上,期货价格是影响现货价格的主要因素,这种影响可以近似地总结为如下公式:
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库存成本
2. 怎么看待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交割时的收敛性
关于交割收敛的认识
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交易细则》规定,本合约“交割结算价为最后交易日标的指数最后2小时的算术平均价”。据此,交割结算价是沪深300指数的均值。均值属性决定了其相对较好的稳定性,相对较小的波动性。尽管交割结算价曲线并不由实际直接交易形成,但根据“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最后2小时的算术平均价”,投资者能实时模拟出这一曲线。到期合约临近交割前2小时的价格收敛轨迹为模拟的交割结算价曲线,而非沪深300指数曲线。
一是收盘“强制”收敛。股指期货合约到期采用现金交割,多空双方以交割结算价为基准,划付持仓双方的盈亏,了结所有未平仓合约。因此,到期合约收盘价理论上强制收敛于交割结算价。
二是盘中“被迫”收敛。除收盘时刻价格强制收敛外,在最后交易日临近收盘的最后2小时(即交割结算价计算期),到期合约价格通常也会逐步收敛于盘中模拟的交割结算价。如果两者严重偏离,无风险套利机会会促使套利力量将到期合约价格“拉回”至盘中模拟的交割结算价附近。
综上所述,根据股指期货合约的交割方式以及交割结算价定义,交割收敛的含义是到期合约价格收敛于合约交割结算价,即最后交易日收盘前2个小时内沪深300指数均值,到期合约价格围绕模拟交割结算价波动。
3. 期货与现货的区别和联系
期货和现货的区别
现货:是指当前市面上已经存有的实际货物,现货电子交易,是将现有的货物(现货)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在网上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集合竞价来自由成交,商品贸易属性大于金融属性。现货市场保证金通常在20%左右,特殊情况(连续涨跌停板,临近交割等)会增加保证金,杠杆适中,风险适中。
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期货市场保证金比例在5%-10%左右,保证金比例较低,杠杆较大,同时放大了投资的风险与收益
期货和现货的联系
简单说此刻期货价格是由此刻现货价格决定的。在忽略交易成本、可以卖空等完美市场的假设下:期货价格=现货价格+持有成本。否则就有套利的机会(就是空手套白狼赚钱的机会)。
然而现实市场因存在交易成本、卖空限制等非完美市场的情况下,期货价格会是一个无套利区间内的一个范围,在交割日,期货价格收敛于现货价格。
4. 如何理解期货价格收敛于现货价格
某一特定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受相同经济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它们的变动趋势大致相同;而且,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在走势上具有收敛性,即当期货合约临近到期日时,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将逐渐趋同。
5. 尿素行情展望:始于内需,显于外需,终于何方
7月初和8月初我们发布了系列策略报告,《鶗鴃两山相对鸣》和《回去的种种,回不去的种种》,提出鉴于“外需大致持平,通胀预期转势,并且尿素9月合约略高估,前期空配的尿素9月合约可持有,新高附近可继续介入”。期间国内外尿素供需格局主要的变化在于国内外供需从紧平衡逐渐过渡到平衡状态:去年新冠疫情在各国传播开来后,全球尿素供减需增的双重效应使得尿素进入超级紧平衡状态,在今年一月时发酵为接近供需缺口状态,这使得位于产能成本曲线右侧的国内尿素的出口同比大幅增加,相应地由国内尿素价格持续引领国际尿素涨势;
近期随着全球尿素供应些许恢复而需求基本持平,尿素供需格局有向平衡状态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国内尿素在需求减少的背景下供需拐点来得更早一些,秋肥需求启动前已经大致回到了往年的节奏。基于供需格局拐点初现,国内尿素价格持续高位震荡,第四次印标的船期之前价格也只是恢复到前高附近,没有大幅新高;进入8月后,随着印标迟迟未至,以及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整体处于需求淡季,尿素现货开始松动,各地价格回落100-150元/吨不等。尿素期货在7月上半月以向现货靠拢收基差为主,基差从500元/吨收敛到250元/吨,大致回到合理水平;后半月尿素期货跟随现货高位震荡,进入8月后跟随现货同样走弱100元/吨左右。
当前国内尿素处于秋肥需求启动前的阶段,但是鉴于国内春肥需求同比回落,以及秋肥对氮元素需求较少,因此对当前价格的考验较大;不过供需强/弱的变数仍在,和上半年一样主要来自外需。展望尿素秋肥行情,首先看内需预期兑现情况,其次看外需接力程度如何,最后看成本端的紧张格局能否持续。具体来说尿素当前的主要利多因素在于国内农需即将启动、国内工业需求较好、外需仍在、销售情况良好、企业库容偏低;主要的利空因素在于库存持续积累、价格和利润处于绝对高位。整体看目前尿素现货估值偏高驱动向好,更高的价格需要更好的供需格局来匹配;策略方面前期的9月合约空单可陆续平仓,而1月合约估值正常,建议观望为主。
一 始于内需:从“加量不加价”到“减量不减价”
从图1可以看出,2020年上半年尿素国内表观消费较2019年增长9%,同期出口大致持平,使得上半年尿素表观消费增速低于国内表观消费。在需求大增的情况下,尿素及合成氨现货价格却在2020年3月初后持续低迷(见图2及图3),除了受能源价格大跌的成本坍塌因素外,“加量不加价”量价背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装置处于全球产能成本曲线的最右侧,当供减需增导致的供需缺口暂时还不需要成本最高的国内装置来大规模填补时,国内尿素工厂的高开工和高日产(见图4)被解读为后期的供应过剩局面,基于上述悲观预期,国内尿素价格和需求情况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今年和去年类似,同样出现量价背离的情况:在上半年国内表观消费下降了6%的情况下,尿素现货“减量不减价”,现货价格上涨了50%,并且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季度期间一度出现了少有的国内价格涨幅落后国际价格涨幅的情况。“减量不减价”源于国际尿素供需缺口逐渐发酵后,国内尿素装置成为填补国际供需缺口的重要力量,因此国内的供应不仅仅需要匹配国内需求,还需要承担起一部分国际需求;因此虽然国内需求存在减量,但是减量远小于国际需求增量的情况下,国内供需格局更显紧张,并且在一季度末形成实质性大量出口后,再度成为了国际价格序列的领跑者。
目前国内处于秋肥需求启动前的节点,供需局面从低迷逐渐走向复苏。供应方面中长期仍有较多的新增装置计划投产,但是进度受政策等因素扰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诸多项目向后递延;而当前日产量15.5万吨,短期供应仍有10%的空间;整体看秋肥期间供应有一定冗余。需求方面出现分化,秋肥需求类似春肥需求,可能有5%左右的减量;而工业需求在利润较好的情况下预计维持正常增长;整体看秋肥期间内需存在一定压力,特别是近期尿素工厂预收天数和产销比双双创年内新低,较去年需求启动晚了2-3周。具体情况如下:
今年年初,尿素产能近5年来首度扩张,不过在一季度后原计划于二季度投产的多个项目被动向后递延,因此新增装置带来约0.2-0.3万吨的日产量增幅,供应天花板增加有限,仍在日产量17万吨附近。尿素工厂开工率及日产量在集中检修过后快速反弹(见图4),回到了前期均值附近;而预收天数及产销比没有同步回升(见图5),延续了6月初以来的震荡走弱态势,持续创年内新低。总的来说当前供应的不确认因素有两块,第一是预收和产销比转强的拐点何时出现,并且能否维持在高景气区间;第二是连续两年的高负荷运转后,如果秋肥需求较好,国内尿素装置能否在日产量上限区间持续运行。
尿素的国内农业需求在年报《国之重器,历久弥坚》中有相关分析,预计2021年的农业需求强度介于2019年和2020年之间,更接近2020年的数值。从实际数据看,在国内工业需求稳定增长的情况下,2019年-2021年上半年尿素的国内表观消费分别为2430万吨、2620万吨和2500万吨,即2021年的农业需求弱于年报中的预期,需求量虽然介于2019年和2020年之间,但是更接近2019年的水平。因此预计今年尿素的秋肥需求和春肥保持一致,同比有5%左右的减量。从图6复合肥的供需情况可以看到,复合肥在氮磷钾等原料涨幅远大于复合肥成品涨幅的情况下,持续处于低开工低库存状态,上半年表观消费高于2019年但低于2020年,间接印证了今年国内的化肥需求不及2020年。
相比农业需求,尿素的工业需求持续有超预期表现,其中三聚氰胺的价格自去年国庆以来已经涨了200%,毛利持续在4000元/吨(见图7)以上;在高利润刺激下三聚氰胺工厂开工率持续处于近5年的极高位。动态看三聚氰胺的高利润状况难以持续但大概率仍能维持合理利润,主要是因为国内三聚氰胺产能占全球7成左右,国外需求缺口本身就是靠国货解决,后期国外供应恢复对三聚氰胺出口的影响不大。
人造板的需求表现较弱,长周期看人造板产量进入低增长期,2018-2020年的增速分别为1.3%,3.2%和3.2%,每年对尿素的需求增量约30万吨;中周期看地产数据逐月减弱,今年1-7月新开工减速的同时竣工提速,使得存量施工面积增速下降,对应着人造板需求的基数下降;短周期看地产行业仍受政策约束,从地产公司的经营状况及资本市场表现可以得到间接印证。总的来说人造板大概率仍将维持稳定增长格局,但是增速低于三聚氰胺。综合三聚氰胺和人造板的情况看,预计尿素的工业需求能维持正增长。
综上秋肥期间尿素的国内供应有10%的空间,而国内需求弱于2020年水平,因此维持供需均衡状态没有太大的难度。可能打破平衡的变数仍然来自外需,也就是去年三季度以来推动行情发展的最大X因素。
二 显于外需:从“边际效应递增”到“边际效应递减”
和内需与价格的量价背离相比,外需和国内价格保持了一致:2020年下半年较2019年下半年出口增加60万吨,现货价格上涨12%;2021年上半年较2020年上半年增加70万吨,现货价格上涨50%(见图2)。另外可以看到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尿素在出口增量及增幅大致相仿的情况下价格涨幅表现出较大差异,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状态。从2020年第四次印标(见表2黄色区域)的应标情况也能看出来,国内尿素货源成为全球尿素贸易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即国内货源占比大幅增加时,尿素全球供应冗余降到了极低位,供需格局进入超级紧平衡状态,价格弹性开始迅速增加。到2020年底时,随着货源日益紧张,国际尿素供需格局进一步发酵到软缺口状态,即需要价格大幅提涨以匹配需求的持续增量,从2020年12月底到2021年1月底的1个月时间里,国际尿素价格上涨了33%,而同期国内尿素价格被动跟涨,仅上涨14%。随着内外价差持续扩大,以及印标价持续高于市场价,国内尿素出口迅速增加,缓解了国际尿素供需缺口的同时,使得国内尿素供需从宽平衡转为紧平衡状态(见图10),从4月上旬开始企业库存持续下行,国内市场货源日益紧张,从1月底至8月初上涨了40%,高于同期国际尿素32%的涨幅。
三 终于何方?现货价格/利润高位vs基差高位
近期能源价格和部分化工品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回落:能源价格下行主要源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出行需求减少导致的供需缺口缩小,而聚酯、聚烯烃等直接面向终端的日用品及耐用品的价格下行主要源于需求季节性走弱;未来一段时间能源的供需缺口或进一步缩小使得能源价格承压,而多数化工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旺季预期,价格上方存在空间。当前尿素和其他化工品横向比较,利润属于偏高的位置;从时间维度和自身纵向比较,尿素各工艺利润也处于高位。考虑到当前尿素现货的绝对价格也是近10年的极高位,因此尿素现货估值较高,价格和利润压缩空间较大;但是在国内外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尿素的高价格和高利润具备一定合理性,暂时缺乏压缩的动力;后期估值回归可能源于能源价格下行、外需不及预期、国外产能扩张超预期等因素。
尿素期货合约通过高基差对现货的高估予以部分修正,近期各合约的基差从高位回落到中高位,其中9月合约基差在220元/吨附近,而1月基差在360元/吨附近;鉴于7月合约基差收在160元/吨附近,预计9月合约基差收敛空间有限,而1月基差仍有较大的收敛空间。前期基差回归的路径是期货向现货收敛,而当下预计现货向期货收敛的概率较大:决定收敛路径的主要因素在于外需增量能否弥补内需减量,如果外需迟迟不启动,则国内供应保持宽松格局,未来现货向期货靠拢,通过价格走弱的方式修复基差;反之,若再次需要国货出口弥补国际缺口,则未来期货向现货靠拢,通过价格走强的方式修复基差。
本文源自永安期货
6. 期货现货交易量价分析怎么看
期货、现货交易量也名期货、现货成交量,分析方法如下:
第一:量增价平,转阳信号:股价经过持续下跌的低位区,出现成交量增加股价企稳现象,此时一般成交量的阳柱线明显多于阴柱,凸凹量差比较明显,说明底部在积聚上涨动力,有主力在进货为中线转阳信号,可以适量买进持股待涨。有时也会在上升趋势中途也出现“量增价平”,则说明股价上行暂时受挫,只要上升趋势未破,一般整理后仍会有行情。
第二:量增价升,买入信号:成交量持续增加,股价趋势也转为上升,这是短中线最佳的买入信号。“量增价升”是最常见的多头主动进攻模式,应积极进场买入与庄共舞。
第三:量平价升,持续买入: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价持续上升,可以在期间适时适量地参与。
第四:量减价升,继续持有:成交量减少,股价仍在继续上升,适宜继续持股,即使如果锁筹现象较好,也只能是小资金短线参与,因为股价已经有了相当的涨幅,接近上涨末期了。有时在上涨初期也会出现“量减价升”,则可能是昙花一现,但经过补量后仍有上行空间。
第五:量减价平,警戒信号:成交量显著减少,股价经过长期大幅上涨之后,进行横向整理不在上升,此为警戒出货的信号。此阶段如果突发巨量天量拉出大阳大阴线,无论有无利好利空消息,均应果断派发。
第六:量减价跌,卖出信号:成交量继续减少,股价趋势开始转为下降,为卖出信号。此为无量阴跌,底部遥遥无期,所谓多头不死跌势不止,一直跌到多头彻底丧失信心斩仓认赔,爆出大的成交量,跌势才会停止,所以在操作上,只要趋势逆转,应及时止损出局。
第七:量平价跌,继续卖出:成交量停止减少,股价急速滑落,此阶段应继续坚持及早卖出的方针,不要买入当心“飞刀断手”。
第八:量增价跌,弃卖观望:股价经过长期大幅下跌之后,出现成交量增加,即使股价仍在下落,也要慎重对待极度恐慌的“杀跌”,所以此阶段的操作原则是放弃卖出空仓观望。低价区的增量说明有资金接盘,说明后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弹的产生,适宜关注。有时若在趋势逆转跌势的初期出现“量增价跌”,那么更应果断地清仓出局
7. 如何理解期货价格收敛于现货价格
因为到结算日,期货就到期了,已经是现货了,不能和现货价格不一致。
否则,就可以套利,如从现货市场购入,期货市场交割。这种情形不可能发生,这种套利机会一旦出现,会有大量资金涌入,消灭掉套利机会。所以期货价格随着结算日的临近,收敛现货价格。
8. 期货的价格跟现货的价格之间,是怎么去平衡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下期货是什么,期货名词中的这个“期”字其实就已经向我们透露了不少信息。期货肯定是有期限的“货物”,但期货不是货,它与现货有着本质的区别。现货是可以交易的货(商品),但是期货却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物标准化的可交易合约。也就是说期货只是一纸文书罢了,它代表了与其相关物品的所有权。
明日期货操作建议:
铁矿的空单开盘平仓。3950做多2手RB1801,3930做多2手RB1801,3990止盈。3900止损!566空铁矿1801两手!
9. 现货走势为什么会跟随期货走势
理论上讲,期货价格是由现货价格加上持仓成本形成的。持仓成本通常是固定的,所以理论上期货价格是跟随现货价格波动。但是目前以欧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因为国外市场的绝大多数参与者是现货背景,所以成熟的市场,实际已经形成了期货指导现货的一个局面。大家都是做现货的,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就更准确,理性一些。所以当大家预期未来价格上涨的时候,某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可能就开始在现货上囤货,就造成现货价格跟随期货上涨。这和套期保值的本质一样,期货指导现货。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预期价格上涨,期货资金更灵活,反应就更灵敏,先于现货价上涨,就造成现货跟着期货走的错觉。
在国内,某些交割量大,现货商参与多的品种也是这种局面,比如棉花期货,简直就成现货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