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欣赏什么样的股权分配
『壹』 股权怎么分配合适
股权是股东基于其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股权分配有两个类别:资金股权部分、经营管理股权部分,即经济权和政治权。科学的股权架构一定是由创始人、合伙人、投资人、核心员工这四类人掌握大部分股权的,这四类人对于公司的发展方向、资金和管理、执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创始人在分配股权时,一定要照顾到这些人的利益,给予他们一定比例的股份。创始合伙人的得权期、退出机制、回购权,这三点是对股权的完整管理,对于股权的得权、退出和回购都得提前约定好,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纠纷。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8-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贰』 股权类型有哪些什么样的股权结构才算合理
股权即以股份来划分权益,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的属性,是指股东的构成情况,也就是权力构成,它一般介于集中与分散之间,其中一元结构是极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而极度分散的情况出现在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公众企业当中,它是影响公司治理的权力机构,那么什么样的股权结构才是好的呢?1.一元结构
一元股权结构是一种股权高度集中的结构,有绝对控股股东,且持有比例在50%以上,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它是最为简单原始的股权结构,
2.平衡结构
平衡股权结构类型一般包括四类股东:创始人、员工、投资机构、广大中小股东,创始人或者实际控制人负责公司的决策,而员工和管理层负责公司经营,投资机构主要起到战略对接,而广大中小散户则以监督为主,这是来说上市公司当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结构。
3.分散结构
分散结构则是没有实际控制人,最大的持股也在10%以下,这是股权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就是股权结构不断分散到公众的手上,之前的实际控制人或创始人变成了公司的高管,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4.合理结构
发达国家中日本与德国以法人之间相互交叉持股为主,其中投资银行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欧美国家中,股权结构则高度分散,创始人持股可能较少,多数外部投资者为主;而在中国股权主要集中在国家或家庭手上,并且参与公司经营与运作,经常会与广大中小股东利益不一致的情况。
合理的股权结构应该是权责简单清晰,有实控人进行拍板控制,有投资者尤其是战略投资者的资源互补,还有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参与监督,形成一种主次分明、权责清晰、相互制衡的结构。
股权构成
国有股,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持有的股份,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下的产物,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这种股权构成;
法人股,是企业法人或个人持有为主的股份公司,这是民营企业的普遍类型;
外资股,是指境外投资者以主要持有人的结构,A股的上市公司也是有一批的;
职工股,是指公司大部分股权分布在职工手上,比如华为,这种在A股并不多见;
公众股,也就是公众持有数量占了总股本的多数。
企业的股权结构正常的发展过程是
从集中到平衡,再从平衡到分散的过程
,上市之前是偏向集中,上市之后趋于平衡,最后不断分散。
『叁』 投资人股权怎么分配
法律分析:1、一般是按照出资比例对股权进行分割;
2、出资相同则均等分;
3、出资不相同则出资多的占的股份多。若是有技术入股或是专利入股的,则需要把其技术折算为资金,再重新进行分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六十六条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肆』 投资人的股权及分红应该如何分配比较合适
看得出你是一个不错的创业者,将来有钱途!
股权分配主要有三种:
注册股东
分红股东
期权股东
我的建议是注册股东不宜太多,如果这位投资人拿560万,首先考虑债转股,就是先算是借款,在合适的时候再变成股东。这一点要求您对您的项目有信心,如果您想让别人一起承担风险可以直接接收他为注册股东。再给他定股份前,你先把最近几年你们投入在这家公司的总投入算出来,净资产算出来,还有你的自主研发的设备的无形资产估出来。所以你的企业值多少钱呢?
往年固定资产投入+无形资产估值+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流动资产=企业总价值
新股东占多少呢?560万除以上述总值。哥们,有一个对你很有利,就是你的自主研发的设备,可以根据你的判断股指,但是不要估值超过总价值的20%。
分红股东:就是投钱进来,没有进入注册股东,也就是说没去产权交易所做股东变更。他不参与经营管理,也不参与董事会决策等,每年到期按照投资总额所占比例分红就好了。
期权股东:其实类似于对赌协议。560万拿来了,先别进入股东层,大家一起努力,如果做到1500万盈利,给多少股份,如果做到1000万盈利给多少股份,如果做到2000万盈利给多少股份,然后在成为股东层成员。
这几种模式您自己决策,因为只有您对您的状况最熟悉了。
『伍』 有人投资你企业、,股权怎么划分
既保持有不同的意见,给他一定的股权,他准备与四个朋友一起创业,实际操作的占什么样的比例,按价值设定股权比例。该拿大股的应该拿最大的股份,小A和两个朋友是全职工作,这个时候平均的股权就会带来一些问题。 创始人开始不在公司工作的。 小A志向远大,能够做起来的公司,负责销售的创始人占股份多一些,在创业初始特别重要,主要的创始人很可能就不控股了,对自己这次创业信心十足,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贡献要正相关,但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还有一个朋友只出资金,公司每轮出让10~20%股份,更多还是一股独大。我们经历过也不少次股东内讧。比如销售型公司,不该拿股份的人就不应该有股份。但中国正相反,再做几次融资,之前要经过CYE两到三轮的融资;产品型公司,做一个化妆品的电商品牌,实物,有一个大股东,但一个公司,能跟老板唱唱反调? 过来人支招,低于50%经不起稀释。但是第一期小天使投资人,公司的股权结构怎么设置,原来的背景,第三轮又稀释百分之十几。 在刚启动。 如果想做境内上市,大家评估他的贡献,大家一样吧,重要性就会降低,第二轮稀释百分之十几。因为如果太高。如果一上来5个人都同时拿股份,另外一个朋友打算兼职,出资的占什么样的比例,我们的意见是不要超过5%、将来的贡献也算一部分:利益结构要合理 柳阳 创业期的公司一般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境内上市,最好不要超过30%。基本的原则就是股权只发给不可被替代的人,所有股东同比稀释。如果他拿的股份太多,还平分,又有人拍板。但是企业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最少会有一个人离开,其实也比较难,反而会变成一个障碍,现金以外出资需评估或者大家协商一下。这五个创业伙伴里面,从这三个层面来划分股权比例,每次发生这种事儿。一下子确定下来、没有任何投资进来的时候。 在美国。这种创始人往往都是资源型的,几个创始人平分股权,根据他提供的资源给一些补足,有话语权,利益结构要合理。一个创始团队从开始创立到最后上市。出资形式可以现金,也可以给股份。但他现在苦恼的是,基本上到上市的时候就剩不了多少股份了,几个哥们儿出来创业。 只出资金的创始人其实就是一个民间的天使投资人,过一段时间再全职加入,工作能力算一部分;另外搭配几个占股10个点或8个点的小股东,可以在利益分配上,是决策的中心,基本上都会出现问题。 如
『陆』 创业公司怎么分配股权五种股权结构模型,做股权设计须知!
很多创业者问:初创公司怎么做股权设计?如何分配股权?
下面将从两人合伙创业、三人合伙创业、五人合伙创业、给员工预留股权池、找投资人融资采用什么样的股权结构等等,来分析五种股权结构模型。
两人合伙创业怎么分配股权?
大师们都说5:5是最差股权结构,容易导致僵局;应该用7:3才是最优股权结构。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股权道”工号就有腾讯早年的股权结构分析,当年在获得南非MIH的融资之后,创始团队和投资人之间多年都保持5:5的结构。
用了大师说的最差股权结构,并没有像大师说的走向僵局,腾讯现在的成就大家都已知道。
不只是腾讯了,还有多家知名公司,比如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长城汽车与宝马的合作,顺丰与UPS的合作等都采用5:5的股权结构,难道这些知名公司都是傻子吗?还是谁是傻子呢?
我们还发现一家采用7:3股权结构的公司,他们后来闹到僵局无法解决,被法院判决解散公司了。
大师们说7:3最优股权结构,为什么会变成僵局?可以在“股权道”公众号查看哦。
三人合伙创业怎么分配股权?
大师们说3:3:4是最差股权结构,比如西少爷采用了3:3:4的股权结构,就闹到僵局了。
但“股权道”也有阿里巴巴早年的股权结构分析,当年获得雅虎融资后其他投资人全都退出,只剩下马云团队、雅虎、软银三家股东,他们的股权结构就是3:3:4,而且持股40%的是雅虎公司、并不是马云团队。
现在阿里巴巴的成就大家都已知道,他们用大师们说的最差股权结构,却做成了行业第一。
大师们还说,三人合伙创业采用7:2:1或5:3:2的股权结构最优,这样能避免僵局。
可我们研究了10成功企业创业早期的股权结构,这些多是行业第一的公司,但没有一家符合大师们说的这种股权结构。
倒是有一家闹翻了的公司采用了7:2:1,因为股东闹到僵局无法解决,大股东只好去工商局举报自己的公司。
为什么真实案例和大师们说的相反呢?
因为有一个词叫“智商税”,可以靠高明的营销手段收取。
五人一起创业用什么股权结构?
有大师说平均分的股权结构最差,比如五人各持股20%、四人名持股25%都是最差的股权结构。
但是,“股权道”工号也介绍视源股份的案例,他们已做成全球行业第一,占1/3的市场份额,现在市值超过600亿元。
但视源股份在创业前4年都采用了平均分的股权结构,五位创始人各持股20%,维持了长达4年之久,他们并没有走向仇人式散伙。
连李国庆也说,一定要有一个人持股超过51%、最好是60%,保证在第一轮融资稀释股权之后,创始人的持股仍在51%以上,对公司有绝对的控制力。
可如果看“股权道”介绍的法院判决的案例就知道,这只是非常初级的操作,遇到个有水平的小股东就完全没用了,能让你持股90%都没有控制权,更不要说持股51%了。
名人名企说的就一定是真理吗?
如果是的话,比特大陆作为矿机行业排名第一的公司,也不至于两个创始人闹翻了吧?而万科这么出名,也不会发生轰动全国的万科之争了吧?
给员工预留股权池用什么样的股权结构?
有大师提供了三种模型:
第一种是创始人持股67%,联合创始人合伙人持股18%,员工持股15%。
第二种是创始人持股51%,联合创始人合伙人持股32%,员工持股17%。
第三种是创始人持股34% ,联合创始人合伙人持股51%,员工持股15%。
大师们提供的这种模式,总原则是创始人持股67%或51%或34%,这样能掌握绝对控制权或相对控制权或否决权。
但“股权道”介绍过九条股权生命线,而这些所谓的股权生命线,就是收智商税而已。
我们介绍过法院判决的案例,有人持股90%都没有控制权,更不要说持股67%或51%了。
融资后采用什么样的股权结构?
有大师说:
【1】老板自己必须持股51%以上。
【2】内部高管持股10%-15%。
【3】风投持股10%-15%。
【4】预留10%-15%作为员工的股权池。
创始人的持股51%都还不够,一定要注意企业内部总共要占股超过67%。
因为不合理的股权架构下,只要出现问题一定是毁灭性的,一定有合伙人被踢出局。
股权结构出问题可能是毁灭性的,这个说法是没错。
但是持股67%有绝对控制权却是错了,只在遇到低水平的股东才有用,如果遇到有水平的股东就是没用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