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谈论股权
『壹』 有人要入股我的公司,我该怎样去谈
通常合伙的股权分配是按照出资比例来进行的,比如出资一样的话就是均等分,不一样就是谁出的多,谁占的股份就多。如果其中有技术入股或者专利入股的,需要将其技术折算成资金再协商分配,每个公司不同,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应答时间:2021-04-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贰』 如何向老板提出要股份的要求
可以直接跟他谈,如果你真的有资本,老板会考虑的。
但是有一点要记住,跟老板谈了,如果他答应,就要求签合同,而且这份合同最好经过公证,就算目前公证费得你自己出,觉得都值得。我这边单位有个同事就是这么做的。那还要看你在公司有多重的地位了,还有要看贵司的实力究竟如何。你可以先提出比如5%或者10%,看老板什么反应。这个都是要看当时的情况再定的。
拓展资料:
一、股份制分红算法
1.一般情况下,股东是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利润的,当然,也可以在公司章程中做出特殊约定。
比如:某企业共投资200万元,其中a出资50万元,b出资150万元,2001年盈利100万元,计算股份百分比分红。a的分红=500000/2000000*1000000=250000元b的分红=1500000/2000000*1000000=750000元
2.分红一般是按财务年度进行分红,特殊情况也可以特殊对待。
3.全体股东如果都同意的话,股东分红进入公司,可以直接增加注册资本;也可以不分红做为资本公积。如果只是个别股东用自己应得分红加大投资,要成为注册资本必须要经股东会同意,并履行包括工商变更在内的其它程序,从而扩大个别股东的持股比例。
二、上市公司分红常识
1.现金分红,也就是派发现金。
所谓现金分红,就是以现金形式向股东发放股利。平常我们说的比较多的股息率(也称分红收益率)就是指的每股分红现金/每股股价。股息率高低一般和一年期银行存款利息相比,高于一年期存款利息的,倾向于认为公司比较慷慨。蓝筹股如银行股股息率一般都比较高,像中国银行最近五年每年的股息率达到了5.4%,已经高于了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一般在登记日之前持有这个股票就可以拿到这个现金分红。肯定有很多人会想,那我在登记日当天买入,第二天分红后卖出,岂不是白白享受了这个收益?如果真这么容易的话,那炒股真比开挖掘机还简单。实质不然,分红后还有一个动作叫除权,这个我们等下再讲。
我们的股市被大家诟病最多的就是融资多,现金分红少,也就是一个圈钱市,很多企业都是铁公鸡。所以,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例如减少所得税等等。
2.送股和转股
这两种分红方式,是比较受投资者欢迎的方式,也是我们的上市公司喜欢的分红方式,往往预案出来后,股价会大涨。
所谓送股是指上市公司将利润(或资本金转增)以红股的方式分配给投资者使投资者所持股份增加;转股是指用资本公积金按权益折成股份转增。这两种方式都跟企业利润,资本公积金有关,这也是提前判断哪些股票有可能高送转的原理。
『叁』 创业公司不发工资,怎么谈股权
沿用上面的例子,我们有2个创始人,我们给了自己每人2500股股份,所以我们每人拥有公司的50%股份,然后我们找了个风投,风投提出给我们
100万换取1/3的公司股份。公司1/3的股份
=
2500股。所以,你发行2500股给了风投。风投持有1/3公司股份,而你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各持1/3。就这么多。如果并不是所有早期员工都需要拿工
资,怎么办?很多时候,有些公司创始人有不少个人积蓄,她决定公司启动后的某个阶段可以不拿工资。而有些创始人则需要现金,所以拿了工资。很多人认为不拿
工资的创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为创业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问题是,你永远不可能计算出究竟应该给多多少股份(作为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这样做将导致
未来的纷争。
千万不要用分配股权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你只需要针对每位创始人拿的工资做好记帐:不拿工资创始人就给
她记着工资欠条。当公司有了足够现金,就根据这个工资欠条补发工资给她。接下来的几年中,当公司现金收入逐步增加,或者当完成第一轮风险投资后,你可
以给每一位创始人补发工资,以确保每一位创始人都可从公司得到完全一样的工资收入。
『肆』 怎么和vc投资谈股权分配
1、常见的VC通常要求占的股份在8%-18%左右。股权分配的关键在于资前估价,资前估价要与VC达成一致的估价方法。相对于一个团队来讲,一般VC是不会占有超过25%股份的。股份多了会有几种不好的情况发生:①因为比重大,会不自觉地干涉创业者的决策;②打消创业者的积极性,使创业者消极甚至直接洗钱做空(主要源自创业心态转变为打工心态)③也就是双方利益平衡,都有热情,才更容易把蛋糕做大。
2、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是VC,在中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
『伍』 加入创业公司谈股权和薪水前,你要了解哪些
团队中没有令人信服的老板企业股权结构设计,但核心是老板的股权设计。如果老板不清楚,企业的股份就不能分配。创业型企业,要么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老板,要么就偶遇一个老板。很多公司的股权之战都是因为老板不明。比如真正的功夫。老板明确的企业不一定代表独裁。苹果小米,这些互联网公司都有明确的老板。当老板不控制公司时,这些企业通过AB股计划和商业合伙制度保证老板对公司的控制。
团队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是时间错位,按照创业团队目前的贡献,未来公司的收益会进行分配。创业初期,很难评价他们各自的贡献,创业团队早期的贡献成为评价团队贡献的核心指标。于是,有钱但缺乏创业能力和心态的合伙人成为公司大股东,有创业能力和创业心态但缺乏资金的合伙人成为创业合伙人。我们建议专职核心合伙人团队的股权分为资本股和人力股,资本股占较小部分,人力股占较大部分。人力股要与创业团队四年全职服务期挂钩,分阶段成熟。
『陆』 如何看待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个热门话题,很多人对其“津津乐道”,认为这里管理机制上的创新,企业重视人才的标识。然而,我接触的一些创始人谈到股权激励时却摇头苦笑,身边的不少职场人士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来形容它。股权激励似乎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看似美好却无法获得,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股权激励对企业来讲也是把”双刃剑“,洞悉本质,运用得当就是好事,仓促上马,盲目操作反受其累。
股权激励的本质
股权激励是一种激励手段,通过一定条件让被激励对象获得公司的股权,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
概念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关系复杂。股东身份和股权涉及公司治理,股权获取条件涉及人员评价和业绩评价,承担风险涉及组织架构和权限职责,分享利润涉及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财务状况和资金需求。。。
因此,只有从系统视角出发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才能看清股权激励的”全景图“,进而有效运用。
组织视角影响激励出发点
股权激励是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一种形式,是组织面对未来中长期战略发展而释放的价值兑换机制,以当期的股权换取未来更好、更有保障的经营绩效。因此,股权激励计划的着眼点必须是未来,激励对象是对企业今后战略经营有重大、直接促进作用的人,行权条件以将来目标的达成情况为基准。
企业常见的误区包括:
选错人:仅仅将股权激励作为老员工的历史贡献回报,忽视谁对未来战略更有价值
不考核:只宽容的给予,不与未来绩效挂钩,驱动力大打折扣
搞平均:大面积推行股权激励,甚至全员参与,将激励工具做成了福利
企业发展阶段影响激励工具选择
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内外部资源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对股权激励的模式选择有影响。
婴儿期的企业存在生存危机,也没有足够财力支付高薪。常采用实股股权的形式吸引志同道合的创业合伙人,需要注意的是创业初期出让股份的比例不易过大,以及退出机制的合理设定。
学步期的企业需要快速的业绩提升,盼望以高薪获取优秀的市场销售类人才,但人员稳定性相对不足。这个发展阶段对新入职的优秀人才可以采用虚拟股权的激励模式,待业绩和忠诚度稳定后再转换为实股。
青春期的企业遇到管理瓶颈,管理相对于业务的滞后导致运营效率低,业绩增长缓慢。对管理型、运营型优秀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并配合综合绩效评价作为行权条件,有助于公司管理文化的逐步建立。
壮年期的企业平稳增长,可能的风险是创新不足,人浮于事。股权激励不能搞”大锅饭“,用鼓励创新、鼓励新业务、鼓励高增长的导向激发企业的活力,避免企业步入衰退期。
团队文化影响机制柔性
任何激励机制的出台都是对团队价值创造方面评估和激励的变革,是对团队激励文化的重塑。
在实际的企业场景中,团队文化是真正影响组织内成员工作、配合、协同的潜在行为准则,往往比白纸黑字的制度、流程更有驱动力。文化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生硬的变革会有风险,需要根据文化对变革的包容度和适应性策略型的处理。
对于相对和谐、保守的团队文化,采取因势利导,逐步完善的策略比较妥当。为了保障平稳实施,在激励群体选择、行权条件设置等方面要对现有文化做到部分”妥协“。面对开放灵活、充满创意的团队文化,谨小慎微、畏手畏脚的变革反而不会得到团队的支持。
个体视角影响实施效果
个体的认知差异会导致对股权激励计划的理解千差万别,是影响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与被激励对象沟通激励方案的对话中,可以生动的反映出不同个体的真实想法。
CEO:”我特别担心大家觉得价格高,额度少,他们不满意怎么办?“
部门经理:”0.5%股份,竞争对手公司给1%啊,为什么我们这么少?“
核心骨干:”请问出资购买股权的回报是多少?有保底吗?我要和我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比较一下。”
愿景驱动,统一思想,价值导向,是解决个体理解差异的核心。股权激励不是发年终奖,不是谈薪资,也不是投资理财产品,是核心团队共识组织发展愿景和战略的前提下,认同股权价值,承担责任,承诺付出后的利益分享机制,大家从利益共同体转变为事业共同体。解决不好这个”初心“,只会导致留了”股权“,丢了”激励“。
以上叙述重点强调多维度的思考股权激励设计的出发点和运行环境,通过系统视角来保证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部分观点不可能涵盖各种复杂的企业场景。股权激励不能”包治百病“,脱离了对企业发展阶段,愿景战略共识,团队、个体文化差异的正确识别,往往收效甚微。
『柒』 刚入职一家公司,小公司初创型,什么时候什么条件才可以和老板谈股权
你为公司付出很多,且你在公司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老板自然愿意给你股份奖励,你自己想主动提出的话,最好是公司经济实力已经稳定大幅提升时,老板正处于兴奋阶段,且对你非常信任和看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