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控股权意味着什么
『壹』 关于阿里巴巴控股权及权力分配的一些问题,是不是钱都被老外赚走了,马云只是给别人做嫁衣的啊!!
我不知道这数据是否属实,假设属实,如果没有这些资金投入,我们就没有现在的淘宝,所以不是我们帮助了他们,是他们帮助了我们。为什么当时是他们投资?因为人家有眼光。
『贰』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股权之争这个问题
这次风波,可能是马云的危机,但也可能是马云的机会。“雅虎获得控制权,只能说是增加了谈判筹码,但最终把股权卖给马云是必然的,”前阿里巴巴高管称,“商业终归是商业。”自雅虎、阿里巴巴就控股权公开争执后,阿里巴巴股价开始上涨,一度摸高至14.31美元。
沸沸扬扬的阿里巴巴控股权之争,从最初雅虎CEO巴茨咄咄逼人、“马云会否出局”的悬念到现在的“卫哲放狠话”,“交恶”两年多的台下之争正演变为一场台面上的口水仗。
雅虎与阿里巴巴,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这场“控股权”风波,背后是谁在控制?
马云和杨致远:亲密的接触
这场阿里巴巴控股权之争的公开化,是由一份即将生效的协议引起的。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B2B业务在香港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5年前雅虎入股阿里巴巴双方签订的协议内容。这份被外界称为“雅巴合作”的协议称,雅虎以10亿美元及雅虎中国全部资产,换取阿里巴巴集团39%股权,约定在2010年10月后,雅虎将获得阿里巴巴董事会的第二个席位,同时雅虎的投票权将由35%增至39%,马云等管理层则从35.7%降至31.7%,软银则保持29.3%不变。由此,马云可能失去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马云当年为何签这么一份可能对自己不利的协议呢?这离不开杨致远。
马云与杨致远结识于1997年底,彼时马云就职于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那时我在雅虎,来北京出差,当时开通了雅虎中文版,我陪杨致远回来,在北京有个新闻发布会,马云当时在外经贸部,他代表政府来接待我们。”曾任阿里巴巴美国公司总经理和阿里巴巴集团CTO、现任北极光创投合伙人的吴炯对时代周报说。
此后,马云与杨致远及吴炯都保持着联系,直到1999年马云创办阿里巴巴并融来2000万美元时,吴炯决定加盟阿里巴巴,“我当时就想马云这个人以后一定能成大事,”吴炯说,“一见面马云就展示了他准备做的阿里巴巴网站的雏形,我一看就明白,这又是一次机遇。”
虽然马云从雅虎挖人了,但马云与杨致远仍交好。与马云的强势相比,杨致远被业界公认为“作风平易近人、处世谦虚谨慎”。
于是就有了2005年8月时的“雅巴交易”。彼时的阿里巴巴远不是今天“等同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地位,对于雅虎的10亿美元及对阿里巴巴的认同带来的好处,马云显然无法拒绝。
阿里巴巴前高管认为,马云当时需要雅虎,但能有那样一个协议,还是因为对杨致远在雅虎地位的绝对信任。在阿里收购雅虎中国、雅虎获得阿里集团40%股份后,杨致远对双方关系的互动和管理也可谓良好。虽为第一大股东,但杨致远基本不插手阿里巴巴的运营,他认为“这是马云的事”。以杨致远的商业逻辑来看,雅虎对阿里巴巴是一项财务投资,这完全是马云的生意,由马云说了算。
这就是杨致远,或许这正是马云能够签那份“雅巴合作”协议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关系让马云认为,即使到2010年10月,雅虎也不会行使上述条款所赋予的权益。
但不得不说,在这件事情上,马云有点乐观了。
马云和巴茨:犯冲的“对决”
马云与杨致远的蜜月因巴茨的到来而结束。2009年1月,卡罗尔 巴茨担任雅虎CEO并成为雅虎董事会成员,杨致远则因与微软洽购案的失败辞去CEO一职,但仍留任雅虎董事会成员,并重新扮演“雅虎酋长”的角色。
作为“前互联网时代”的英雄,杨致远对雅虎的发展有“错误”的一面,比如“搜索只是吸引网民来雅虎的招牌菜,留住人还要靠雅虎的媒体内容”,之所以有这类的发展思路,因为杨致远不理解搜索的根本,那时也没有竞价排名之类的业务模式。雅虎空有搜索技术先发优势,却没法化为商业价值。
如今被谷歌超越、被各种互联网新应用所淹没的雅虎,已是“没落的英雄”。香港一位财经分析师表示,雅虎全球收入的85%来自对阿里巴巴的控股和雅虎日本的收入。的确,据时代周报记者在日本的调查了解,雅虎的搜索引擎至今雄踞日本市场第一名。
由此可以理解,5年前阿里巴巴与雅虎的交易,曾有人觉得杨致远是“冤大头”,但现在业界的评论是:“这单交易可能是杨近年来职业生涯唯一正确的决定”。
对于巴茨,马云也有点大意。2009年3月,即巴茨上台两个月后,马云在一次采访中表示:雅虎去留无所谓,只是一个股东。但一向风格强硬的巴茨未必这么认为。
巴茨刚上任想做出业绩,而雅虎最大的收益来源—阿里巴巴的收入—则是她“耍威风”的重点。据外国媒体报道,巴茨在雅虎主营业务的决策上并没有体现出她对互联网的理解,导致公司屡屡流失人才,业绩让投资者失望。
但越是这样,巴茨越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据外媒报道,马云在2009年巴茨上任之初时去美国拜访,巴茨当着阿里巴巴管理层的面,指责马云没有把雅虎中国做好。
据称,随后巴茨还有很多强势举动和意图控制阿里巴巴的想法表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马云和他的管理团队开始重新审视雅虎39%股份给公司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这期间,在微软欲收购雅虎时,阿里巴巴方面放出风声,希望筹集资金回购雅虎手中的股份,增强其自身独立性。但是,雅虎不肯放弃阿里巴巴的股份。
因而,从技术层面上看,正如互联网资深评论人士方兴东所言:“马云甚至可能下课。”
马云危机如何化解?
9月初,巴茨表示无意出售持有的阿里巴巴39%的股份,她本人也可能加入阿里巴巴董事会。这一言论非常符合巴茨的风格,但没料到半个月后会在中国媒体上掀起一场关于阿里巴巴控制权的争夺风波。
“一言以蔽之:马云闹庄,不是雅虎挑事。”阿里巴巴前资深高管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这次在媒体掀起的风波,应该是马云的公关战。马云的公关战是世界级的,成功地撬动这个话题,旨在吸引公众关注,从而给雅虎压力。”
可佐证的是,在中国媒体掀起风波之后,巴茨在美国开始服软:“我们作为股东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是战略性的,对公司和股东来说是一项很好的投资。”巴茨还对马云赞誉有加:“作为股东,雅虎不会干涉阿里巴巴的经营业务,我们支持马云及其团队的经营决策。”巴茨称马云是“我们这个时代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企业家之一”。
但阿里巴巴并不想放过巴茨。巴茨曾表示,在支付宝和淘宝上市之前,雅虎不会减持阿里巴巴的股份。但对巴茨的这个期待,阿里巴巴副总裁、雅虎中国总经理、淘宝首席市场官王帅回应称:“淘宝网没有上市计划。暂不会考虑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模式的尝试,更不会为上市而去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核心目标。”
随后在给时代周报的回应中,王帅称,所谓控制权之争,其核心是对中国市场、对客户、对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之争。抛开上述基础,凭空讨论所谓“控制权”之争毫无意义。对于雅虎CEO巴茨提出的“可能将加入阿里巴巴董事会”的表态,王帅表示,自巴茨出任雅虎CEO以来,其对互联网业务、中国市场以及合作伙伴的种种决定和表态,让人难以理解。先集中精力努力提升美国雅虎现状,或许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不仅王帅频频发话,9月21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CEO再放狠话:“对于阿里巴巴而言,雅虎是爷爷辈的企业,但作为爷爷辈的雅虎为老不尊”,并指责雅虎并不曾提供搜索技术。
公关战至此,阿里巴巴方面有点“过了”。事实上,阿里巴巴前高管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06年并购了雅虎中国后,曾想用雅虎搜索替换掉最原始的淘宝搜索程序,但觉得替换非常麻烦,就一直用到现在。”
换言之,不是雅虎没有提供搜索技术,而是阿里巴巴方面不愿意用人家的。对此,时代周报记者曾向阿里巴巴方面求证,但阿里巴巴不予回应。
另一个对雅虎的指责是,去年9月中旬,阿里巴巴股价达到20港元上下,在阿里巴巴十周年生日前两天,雅虎抛售阿里巴巴近1.1%的股份,让“阿里巴巴措手不及”。但阿里巴巴却没有指出,就在雅虎抛售阿里巴巴股票的六天前,是马云先以20.78-21港元的价格,高位抛售公司1300万股股份,套现约2.70亿港元。正如洪波在其博客中指出,“马云可以出售,雅虎就不可以?都是商业行为,都在追求投资回报,还是客观一点吧。”
事实上,对于马云是否有可能出局的担心,业界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因为,马云对阿里巴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马云在中国政府层面的影响、在国际上的影响,更是不可小看。不仅职业经理人巴茨明白这一点,软银的孙正义更是明白这一点,让马云出局,除非大家不想玩了。但从巴茨女强人的个性、不肯输于马云、甚至还要以此立威的心态来看,巴茨拿控股权来说事,一点也不奇怪。
马云应如何应对?阿里巴巴前高管认为,马云有两个可行方案,一是争取孙正义,抗衡雅虎。“雅巴争执中,真正的关键角色是孙正义。孙会比较倾向于支持马云。因为淘宝和支付宝的上市,对他利益最大,雅虎呢,会坐等分肥。而这一点,正是马云迟迟不愿上市的核心原因。”
二是吸引投资,返购雅虎。“买下雅虎25%股权即可控股,需要50亿美元,但马云目前没有。”
中国的明星企业家们开始为第一波融资还债了,马云也是如此。有传言称,马云“很有可能以支付宝的控股权换取资金,并取得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这次风波,可能是马云的危机,但也可能是马云的机会。“雅虎获得控制权,只是增加了谈判筹码,但最终把股权卖给马云是必然的,”阿里巴巴前高管称,“商业终归是商业。”
『叁』 持有67%股权就意味着拥有公司绝对控制权吗
这个可不一定哦,持有67%的股权只能说明你是公司的绝对控股的股东,有在重大事项上的一票决定权,但不意味着你就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概念就是绝对控股和绝对控制是不一样的,绝对控股是指持股比例达到67%及以上,对股东大会的表决事项拥有了一票决定权,而绝对控制则是指能够对公司的人事认命、经营决策等实施控制。
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法中规定允许同股不同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股权在股权比例、表决权和分红权之间可以做出不同的安排,例如允许存在一股多票的情况,就是说即使拥有67%的股权你也可能只有10%的表决权甚至更少,在这种情况下你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和人事认命等日常公司业务就没有控制权,在目前国内就有很多这样的企业,例如阿里巴巴,网络,京东和华为等,创始人本身持有股权很少,但是表决权比例很大,和这样的模式雷同。
那么问题来了,拥有67%的股权怎么才能对公司实施绝对的控制呢?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已经拥有了绝对的控股权,因此要明确下来自己的表决权,做到一股一票,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和认命实现控制。
再者,要对董事会和法定代表人实现控制,董事会和法定代表人是股东聘请的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的机构和人员,因此要实现对两者的控制,不然即使你能够控制股东会,但是经营过程中董事会和法定代表人一意孤行的执行别的经营政策,不符合你的战略设想也是没办法的,毕竟对外法定代表人代表的就是公司的意志。
综合上述原因,即使拥有了67%的股权,也不一定就能对公司绝对控制,只有再把经营层面也控制才能说你对公司完全控制。
因为在股东大会上对于公司的重大事宜的决策要求全体股东三分之二以上投赞成票才能够通过,所以要绝对控股,个人所占有的股份数应大于或等于三分之二(即67%)才行。
实际操作上,只有持有公司股权66.67%即三分之二以上才能绝对控制公司,持有公司股权51%以上只能相对控制公司,也就是说,只有持股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才能完全按照大股东意愿进行公司管理。
参见公司法第四十三条、第一百零三条,股东会会议或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参见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条,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
(3)马云控股权意味着什么扩展阅读:
绝对控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1、提高决策效率
绝对控股意味着绝对控股股东对公司有着较大的决策权。对一般决议事项,绝对控股股东可以很快决定;
对需要股东(大)会全部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的决议事项,绝对控股股东更容易联合其他股东表决通过相关事项。这种集中的决策权可以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避免因股东(大)会无法通过有效决议导致公司决策机制失灵。
2、过度介入公司管理
另一方面,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时,此时大股东的监督成本具有规模效应,该股东就会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监督者的重任。
虽然绝对控股模式使得控股股东更换公司管理层轻而易举,但由于让股东认识到自己所作的任命是错误的,或确认自己的代理人确有经营失误的成本比较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股权的高度集中也不利于经理的更换。
3、影响中小股东利益
在绝对控股模式下,其他中小股东实际上丧失了投票权,无力监督也无心监督。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往往会诱生出机会主义行为,如绝对控股的母公司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利用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等。
大股东对私人收益的追逐将会直接降低公司价值,从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大股东可能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为自身攫取更多利益。
一般的情况下,持有公司67%的股权,能够绝对控制公司。
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如果有下列情况,则不一定。具体如下:
一、持有67%的股权,是否有67%的表决权
一般情况下同股同权同分红,就像股份有限公司把股本分为等额股份,同股同权。但有限责任公司有例外。公司法中规定,允许有限责任公司同股不同权,可以在股权比例、表决权以及分红做出不同安排。这个同股不同权,需要在公司章程中约定。
67%的股权,其投票权可能高于67%,也可能低于67%。在股权比例如此高的情况下,如果有股权激励的情况下,分红的比例也会大大低于67%的比例。
同时,公司股权若存在 AB模式 ,则高比例的股权,也不一定有相应的表决权。关于AB股模式,参考问答尾部的扩充资料。
二、持有67%的股权,是否能够控制股东会
这个和上述表决权类似,但同时注意公司章程中是否约定公司的某个股东有一票否决权。公司章程是由股东会表决通过的。如果有这个一票否决权的特别约定,则控制不股东会,更控制不了公司。绝对控制,也是一句空话。
三、持有67%的股权,是否能够控制公司的董事会
股东会做出决策,董事会负责执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决定董事会半数以上董事人选,你才能对董事会进行控制。
如果你拥有67%的股份,有67%的表决权,控制了公司的股东会和董事会,即使不能绝对控制公司,也和绝对控制相差无几了。但绝对控制公司,并不意味你的公司行为可以违背公司法,制定的公司章程也不能和法律相违背。
以上,作为股权设计的一般参考。
扩充资料:
一、AB股模式
二、公司法中涉及的相关比例
1、绝对控制权67%(2/3),相当于100%的权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注册资本、主营项目、重大决策;
2、相对控制权51%(1/2),控制线,绝对控制公司;
3、安全控制权34%(1/3),一票否决权;
4、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5、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6、临时会议权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7、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8、临时提案权3%,提前开小会;
9、代位诉讼权1%,亦称派生诉讼权,可以间接的调查和起诉权(提起监事会或董事会调查)。
在公司未设置“同股不同权”的情况下,谁拥有的股权越多,谁的控制权就越牢固。
那么创业者、企业家要掌握多少比例的股权,才能实现掌控公司呢?
企业控制权的三条红线:
67%的股权=完全控制权
51%的股权=绝对控制权
34%的股权=相对控制权
所以一般情况下,超过50%的股权就属于具备绝对控制权,更不用说持有67%的股权。
超过67%的股权,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四十三条第二款就约定好其权利。
不管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还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股东大会要求的是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但并不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一定要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在任何企业中,特别是对创始人来说,控制权远远比股份重要,重要到宁愿不要股份,也要控制权。
但拥有超过50%股权并不意味着有绝对控制权。
比如,华为任正非,只拥有华为1.4%的股份,却拥有华为的100%控制权;马云占阿里巴巴7.6%的股份,也是拥有阿里巴巴的100%控制权。
很多人对控制权有着误解,认为自己持有多少股份,就拥有多少权利。其实,股份和控制权的制定都是有前提的。
因为《公司法》第四十二条提到公司章程可以约定股东会是否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如果约定为否,67%的绝对控制线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所以拥有股权和拥有控制权是两码事。
大家好,我是陈梦佳,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一般来说一些重大事项的如公司的股本变化,关于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得到2/3以上票数支持就行的。
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 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以及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但书 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所以说,一般的情况下,股东之间没有特殊的约定,仅仅采用公司登记机关给的标准化章程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的章程,这样的公司里面的绝对控制权就是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就行了,三分之二以上就是66.66%,一般也就说成了67%。这里的绝对控制既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也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二者相比较而言,股东大会要求的是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并不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一定要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这里说的绝对控制权说的前提是一般情况下,因为《公司法》第四十二条有但书陷阱,即公司章程可以约定股东会是否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还有是以认缴的出资比例还是实缴的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如果约定不以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或者有的实缴了出资有的没有实缴出资,但是约定的是按照实缴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这样的表决权就都到了实缴的这个股东里面了;还有就是有的实缴了,但是约定的是按照认缴的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这样对实缴的股东是否公平也需要进行综合考量了;还有我们前面说的章程里面对几种特殊情况的特别约定,要求全体股东一致同意的情况,67%的绝对控制线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举个例子:
李雷和韩美美开办了一家贸易公司,李雷认缴出资70万,持股比例为70%,韩美美认缴出资30万元,持股比例为30%,公司整体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如果这个公司章程仅仅约定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那么一般情况下李雷个人就可以决定公司的大小事务了,就连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都可以单独决定了。
如果公司章程约定按照实缴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李雷仅仅实缴了5万元,韩美美实缴了30万元,那么韩美美的持有的实缴出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了,这样,虽然表面上看着李雷是大股东,但是实际上韩美美依据实缴出资的情况,个人就可以决定公司的大小事务了,就连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都可以单独决定了。
如果李雷和韩美美对公司的章程又特别约定,约定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需要经过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就必须征得他俩人的一致同意了,不能仅仅依照出资比例了。
如果李雷和韩美美对公司的表决权有特使约定,比如参照AB股制度,将公司的股权和注册资本拟化为100股,韩美美持有的股权一股有10票的表决权,李雷的一股只有一票,那么李雷仅仅有70票,韩美美则拥有30*10=300票,这样的话,依照这个制度,韩美美个人就可以决定公司的大小事务了,就连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都可以单独决定了。
因为在股东大会上对于公司的重大事宜的决策要求全体股东三分之二以上投赞成票才能够通过,所以要绝对控股,个人所占有的股份数应大于或等于三分之二(即67%)才行。
实际操作上,只有持有公司股权66.67%即三分之二以上才能绝对控制公司,持有公司股权51%以上只能相对控制公司,也就是说,只有持股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才能完全按照大股东意愿进行公司管理。
参见公司法第四十三条、第一百零三条,股东会会议或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参见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条,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
(3)马云控股权意味着什么扩展阅读:
绝对控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1、提高决策效率
绝对控股意味着绝对控股股东对公司有着较大的决策权。对一般决议事项,绝对控股股东可以很快决定;
对需要股东(大)会全部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的决议事项,绝对控股股东更容易联合其他股东表决通过相关事项。这种集中的决策权可以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避免因股东(大)会无法通过有效决议导致公司决策机制失灵。
2、过度介入公司管理
另一方面,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时,此时大股东的监督成本具有规模效应,该股东就会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监督者的重任。
虽然绝对控股模式使得控股股东更换公司管理层轻而易举,但由于让股东认识到自己所作的任命是错误的,或确认自己的代理人确有经营失误的成本比较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股权的高度集中也不利于经理的更换。
3、影响中小股东利益
在绝对控股模式下,其他中小股东实际上丧失了投票权,无力监督也无心监督。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往往会诱生出机会主义行为,如绝对控股的母公司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利用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等。
大股东对私人收益的追逐将会直接降低公司价值,从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大股东可能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为自身攫取更多利益。
楼主您好,持有67%的股权就意味着拥有公司绝对控制权吗?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有些时候拥有51%以上的股份,虽然说你是这个公司的大股东,但是没有经营权,所以说最终的实际控制人也不是你本人。当然这个股权稀释或者股权分割的话,那么需要在条款里有一个明确的说明,比方说由股东亲自来管理和经营这家公司,那么这样一来的话,作为大股东来讲,基本上都是由这个实际控制权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特殊的情况,即便自己拥有很大的股份,但是实际上经营还是由公司的CEO或者说董事长来实际控制,但是董事长本身可能他的股权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所以说他并不具备大股东的身份,但是他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比如说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
因为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是日本的软银,他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但是他没有绝对的控制权控制权,我们都知道是在CEO马云的手里,但是马云本身的股份相对来说比起软银呢,还是要少了不少,但是他拥有这个控制权,所以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你拥有了一个公司50%以上的股份就拥有了这个公司的绝对控股权,所以,67%的控股权就不用说了,但并不是说,你拥有绝对控股权就拥有了绝对控制权。
在拥有一个公司的绝对控股权的情况下,股东大会的一切你都可以拥有一票否决权,即便其他所有的股东合起来反对你也没用,因为股东大会的表决是按照股份的多少来算的。
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就意味着这家公司的所有权力,包括财政权、人事权、经营权等等都是归一个股东控制,但是在现代化的公司体系里,要拥有一个公司的绝对控制权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拥有这家公司100%的股份,也就是独资公司才行。
即便是在拥有了绝对控股权的情况下,即便是股东大会可以一票否决的情况下,虽然说股东大会的任何决议,只要不同意就不会通过,但是其他股东仍然可以提议。其次在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当然绝对控股的股东可以任命自己信任的亲信去做公司的CEO,或者亲自去当CEO,但是其他股东仍然可以监督管理公司。公司仍然要把公司的经营状态毫不保留地告知其他股东。如果存在着经营上的违规行为或者是利益输送行为,其他股东有权保留自己的权力,并且也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所以按照题主所说,67%的股份也只能说是得到了绝对控股权,但不能得到绝对控制权。有绝对控制权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独资企业。
不一定,要看企业股权结构设计是不是同股不同权。
企业控制权的三条线:
67%的股权=完全控制权
51%的股权=绝对控制权
34%的股权=相对控制权
1、绝对控制权67%,相当于100%的权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重大决策
2、相对控制权51%,控制线,绝对控制公司
3、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特殊情况下可能67%股权不代表67%的投票权
1、A/B股:A类1股有1票投票权,B类1股有N票投票权,对外部投资者发行A类,对创始人或管理层发行B类。
比如京东、Facebook、Google等:刘强东手里的1股相当于20倍的投票权利,刘强东用20.7%的股权控制了京东83.7%的投票权。
2、在修改公司章程时,除了满足所持有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股东多数通过外,受影响的股东还应全部同意。如果是股权变动需要重新确定,需要重新召开股东会按照上述原则修改公司章程予以确认。
『肆』 为什么说马云即使退休,依然对阿里巴巴拥有最高的控制权
近日,年仅55岁的马云选择功成身退,这多少令人感到惋惜和感叹。不过,马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退休之后,将回归教育,投身于慈善和公益活动。这些年来,马云一直是以有良心的企业家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我们从电商扶贫、蚂蚁森林以及互联网打拐等新公益模式中看到马云更热衷于在公益事业上的付出。
但是阿里巴巴在引进外来资本时,为了防止公司控股权不旁落,马云就设定了AB股结构,就是同股不同权,也就是说以马云、蔡崇信为代表的阿里合伙人团队才是真正的掌控者,而孙正义、雅虎只有利益的分配权,在决策方面的权益并不是很大。还不及阿里合伙人团队的成员。
『伍』 阿里回港背后:马云1年半减持近1.5亿股,这意味着什么
众所周知杰克马在2019年10月左右已经宣布退休了,因为他不再参与阿里的重要决策工作,像这个江湖传说离我们越来越远,不过很多人,拍摄这只不过是杰克马又一次的隐身计划而已。他才刚刚五十几岁,他的人生其实可以说只走了一半他不会就这样放手,他应该还有更大的目的,或者他有更大的梦想要去实现。只不过他要先沉淀一下自己,然后再考虑以后该怎样去做从他一年半减持将近1.5亿的股份就能干出其实他是还有后招的,他究竟想干什么或者减持1.5亿股票意味着什么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总而言之一句话,伟大的商人总会有他特立独行的思想思维方式,思考模式和他的行为模式,这些东西是我们在事前根本看不懂也看不出来的,杰克马依然年轻,杰克马依然思维思想相当活跃很可能会制造出另一个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