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发行对利润表的影响
1. 支付了股利对利润表有影响吗
支付了股利对利润表没有影响,对利润表造成影响的主要是损益类账户;应付股利是负债类账户。
利润表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利润实现(或发生亏损)的财务报表。它是一张动态报表。损益表可以为报表的阅读者提供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所需要的有关资料, 可用来分析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 公司的经营成本, 作出投资价值评价等。
利润表的项目,按利润构成和分配分为两个部分。其利润构成部分先列示销售收入,然后减去销售成本得出销售利润;再减去各种费用后得出营业利润(或亏损);再加减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后,即为利润(亏损)总额。利润分配部分先将利润总额减去应交所得税后得出税后利润;其下即为按分配方案提取的公积金和应付利润;如有余额,即为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的利润分配部分如单独划出列示,则为“利润分配表”。
利润表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可以用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成果,评估投资的价值和报酬,进而衡量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成功程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损益表可作为经营成果的分配依据。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以及营业税金、各项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收支等项目,最终计算出利润综合指标。损益表上的数据直接影响到许多相关集团的利益,如国家的税收收入、管理人员的奖金、职工的工资与其他报酬、股东的股利等。正是由于这方面的作用,损益表的地位曾经超过资产负债表,成为最重要的财务报表。
2、损益表能综合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可以有助于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各项活动中的管理效率和效益都可以从利润数额的增减变化中综合的表现出来。通过将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对比,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而年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和效率。
3、损益表可用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损益表揭示了经营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的收支净额的详细资料,可据以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评估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报表使用者所关注的各种预期的现金来源、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如股利或利息、出售证券的所得及借款得清偿,都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所以,收益水平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为什么股票发放不作账
股票发放不作账的原因是因为股票发放过程并非企业日常经营活动。
详细解释:
股票发放涉及企业资本运作层面,通常不记录在企业日常经营账务中,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股票发放属于资本性交易。企业发行股票是为了筹集资金,扩大经营规模或进行其他资本性支出。这种交易属于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而非日常经营活动的交易。因此,在会计上,这类交易通常在资本账户中进行记录,而非日常经营账户。
2. 账务处理的特殊性。股票发行产生的资金是企业的股本增加,这会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但是,发行股票本身并不产生直接的营业收入或成本,因此不在企业的利润表中反映。这样,从财务报表的角度看,股票发放并不产生直接的账务记录。
3. 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准则对股票发行等资本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有明确的规定。企业需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在特定的账户中进行相关记录,而非在日常经营账册中体现。
总的来说,股票发放虽不涉及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但其在企业资本运作和财务报表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需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资本账户中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处理。
3. 下列各项中,影响利润表“营业利润”项目填列金额的是()。
【答案】:A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企业发行股票相关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如果是溢价发行股票的,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企业对外支付的存出保证金,虽然形成了支出,但并未导致费用或损失的发生,因此不影响当期利润的计算。企业支付的税收滞纳金,计入营业外支出,虽然对当期利润计算构成了影响,但不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计算。
4. 以市场平均价格发行新股为什么不稀释每股收益
如果问题是针对CPA教材稀释每股收益而提出的话: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都是假设在当期期初(当期发行的为发行日)行权,而每股收益是在当期期末计算。市价发行新股的对价已等比例地带来了净利润的增长,所以不稀释每股收益。
一般情况下就是:股票发行在先(期间发行需要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计算在后,市价发行新股带来同比例增长的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