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股票股利不影响偿债能力
⑴ 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对公司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影响
现金股利就是分钱给你,比如A公司给B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每股10元,假设就B一股,那就是说A给B分了10块钱。
股票股利就是增加你的股数,比如,A公司给比公司发放股票股利,每10股发放1股,假设B有100股A的股票,那B就可以拿到10股,发完后B的持股数量由100变为110但要注意的是持股比例不变,因为A的股票数量增加了10%。
那上面这就是对股东的影响。对债权人的话的影响的话,发放股票股利,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因此可能会降低企业偿债能力。
股票股利没什么影响。
⑵ 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
一、法律限制
1.资本保全的限制
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发放股利。股利的支付不能减少法定资本,如果一个公司的资本已经减少或因支付股利而引起资本减少,则不能支付股利。
2.企业积累的限制
为了制约公司支付股散握利的任意性,按照法律规定,公司税后利润必须先提取法定公积金。此外还鼓励公司提取任意公积金,只有当提取的法定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才可以不再提取。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的利润净额才可以用于支付股利。
3.净利润的限制
规定公司年度累计净利润必须为正数时才可发放股利,以前年度亏损足额弥补。
4.超额累积利润的限制
由于股东接受股利缴纳的所得税高于其进行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税,于是很多国家规定公司不得超额累积利润,一旦公司的保留盈余超过法律认可的水平,将被加征额外税额。我国法律对公司累积利润尚未作出限制性规定。
5.无力偿付的限制
基于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如果一个公司已经无力偿付负债,或股利支付会导致公司失去偿债能力,则不能支付股利。
二、股东因素
1.稳定的收入和避税
一些股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股利,他们往往要求公司支付稳定的股利。他们认为通过保留盈余引起股价上涨而获得资本利得是有风险的。
2.控制权的稀释
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就会导致留存盈余减少,这又意味着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而发行新股必然稀释公司的控制权,这是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股东们所不愿看到的局面。因此,若他们拿不出更多的资金购买新股,宁肯不分配股利。
三、公司因素
1.盈余的稳定性
公司是否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盈余,是其股利决策的重要基础。盈余相对稳定的公司相对于盈余相对不稳定的公司而言具有较高的股利支付能力,因为盈余稳定的公司对保持较高股利支付率更有信心。收益稳定的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小,筹资能力较强,这些都是其股利支付能力的保证。
2.资产的流动性
较多地支付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使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而保持一定差掘局的资产流动性,是公司经营所必需的。
3.举债能力
具有较强举债能力(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有关)的公司因为能够及时地筹措到所需的现金,有可能采取高股利政策;而举债能力弱的公司则不得不多滞留盈余,因而往往采取低股利政策。
4.投资机会
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因而往往少发放股利,将大部分盈余用于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于是倾向于支付较高的股利。正因为如此,处于成长中的公司多采取低股利政策;处于经营收缩中的公司多采取高股利政策。
5.资本成本
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也应当采取低股利政策虚让。
6.债务需要
具有较高债务偿还需要的公司,可以通过举借新债、发行新股筹集资金偿还债务,也可直接用经营积累偿还债务。如果公司认为后者适当的话(比如,前者资本成本高或受其他限制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将会减少股利的支付。
(2)发放股票股利不影响偿债能力扩展阅读:
分配项目
1.盈余公积金
盈余公积金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盈余公积金分为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2.公益金
公益金也从净利润中形成,专门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公益金按照税后利润的5-10%的比例提取形成。
3.股利(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股利(利润)的分配应以各股东(投资者)持有股份(投资额)的数额为依据,每一股东(投资者)取得的股利(分得的利润)与其持有的股份数(投资额)成正比。
⑶ 企业向股东发放股票股利,为什么降低不了短期偿债能力
股票股利不会引起公司资产的流出和负债的增加,而只涉及股东权益内部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