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入股江淮对江淮汽车的股票有影响吗
⑴ 大众入股帮助江淮重新确定了前进路线
12月14日,相关交易机构数据,上5个交易日(12月7日-12月11日)60股连续5天获融资净买入。获融资净买入前5名的个股分别是江淮汽车、保利地产、通威股份、洋河股份、海螺水泥。其中,江淮汽车5天累计融资净买入3.57亿元,位居榜首。
据了解,融资净买入是股票交易单中的重要概念,反应了市场对相关股票的热衷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体现标的股票的市场走向强弱。
目前为止,有关部门尚未对安进职务调整的主要背景还是江淮大众的存在。安进是江淮大众的实际操刀人,而江淮大众又是安徽省的重点项目,堪称重中之重。接近安徽省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相关领导在与安进的谈话中曾经表示要“抓紧时间将江淮大众推上正轨,服务安徽省产业规划目标”。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安进抓住有限的时间。
根据此前安徽省相关领导的表态,江淮此次和大众的深度合作是整个安徽省层面的产业规划,同时是对江淮汽车的深层次混改,目标是形成产业集群。
“安进退休与否,都不影响江淮大众,也不会影响未来江淮的基本面走向”。相关分析人士如此认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⑵ 江淮大众更名大众(安徽) 对于江淮汽车来说 是把双刃剑
不久前,关于江淮汽车要改名“江汽大众”一事件,引起了汽车界很多人的关注。当时,江淮汽车官方也是积极辟谣。
近日,关于江淮汽车更名对这件事情,有了新的进展:12月2日,江淮汽车官方发布公告称,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所以我才会说,江淮大众的更名,对于江淮汽车来说是把双刃剑。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大众入局江淮
5月28日,江淮汽车再次一字涨停,收盘报8.38元/股,创历史新高。
据统计,从5月20日至今的七个交易日内,江淮汽车六次涨停,累计涨幅达到了69.29%,市值已突破144亿元。
此次连续涨停缘自一则收购消息。外媒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就收购江淮汽车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汽控股”) 50%股权进行最后的谈判,并购金额计划为35亿元。江汽控股是江淮汽车最大的股东,持有后者总股本的 25.23%。
此外,大众也计划成为动力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的最大股东,上述这两项交易最早可能于本周五宣布。
大众、江淮以及国轩高科对上述传闻均表示“不予置评”。江淮汽车内部人士告诉《汽车通讯社》,目前暂时以公告为主,其他方面不方便回应。
5月27日,江淮汽车在风险提示公告中表示,江汽控股正在筹划引进战略投资者相关工作,目前处于初期商议筹划阶段,尚未形成最终方案,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
江淮汽车正在引进战略投资者
虽然靴子还未落地,但从江淮的公告中不难看出,江淮将引进战略投资者,加之之前与大众的合作关系,大众入股江淮将是大概率事件,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入股?
从近几年的经营业绩来看,发展并不太顺利的江淮汽车,引入一位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对其解决目前的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2017年-2018年,江淮汽车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分别为-1.946亿元、-6.345亿元,2019年得益于政府补贴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依然为-9.78亿元。
受疫情影响,江淮汽车今年的业绩更为惨淡。2020年一季度,江淮汽车累计销量为8.33万辆,同比下降35.53%,营收同比下滑37.68%,净利润亏损3.5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4-2019 年,江淮汽车累计收到政府补贴近百亿元,2019年勉强扭亏为盈。眼下新能源补贴正迅速退坡,没有政府援助,江淮汽车的处境将更加艰难。大众此次携重金入局,如果能顺利入股江淮,无疑将给江淮汽车带来新的机遇。
机遇不止是缓解资金压力,江淮与大众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加深。
一直以来,江淮都处于独立自主发展的状态,没有机会接触国际一流车企研发和制造体系。成立江淮大众后,江淮内部人士告诉《汽车通讯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大众学习到了先进的管理体系,“引入大众管理体系后,江淮的管理精度开始变小,以往按照一年十二个月的标准推进管理,如今按照一年五十二周推进,把工作细化到每周,工差随之缩小,也最直观地反馈到产品品质上。”
不难看出,大众在江淮汽车的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过,江淮汽车在公告中也明确表示,本次江汽控股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涉及其控制权的变更,对其目前的生产经营不构成影响。
如若大众此次能够入股江淮,又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
大众看上江淮什么
目前,江淮与大众的诸多合作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虽然近几年的业绩不太好看,江淮汽车仍有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作为国内较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的车企,江淮汽车也是国内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的车企之一,后与华霆动力、巨一自动化成立合资公司,分别开发生产上游电池、BMS、电机、电动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又与普天新能源合作,切入下游充电桩运营。
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布局,这对大众来说是不小的吸引力。此外,江淮手握大量新能源积分,若大众顺利入股,能够缓解大众对新能源积分的压力。
接下来,大众与江淮的合作也可能更多聚焦在商用车领域。
从2014年开始,在乘用车业务上受挫的江淮汽车作出战略转型,其宣布将战略重心从乘用车上转回商用车。2016年-2018年,江淮商用车利润占比分别为44.23%、46.06%和52.99%,占比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且毛利润率比较稳定均在10%以上。今年一季度,轻卡行业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下,江淮轻型商用车一季度以累计3.4万辆的成绩继续在中国轻卡行业的中高端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相比乘用车业务,江淮商用车的成绩单要好看得多。大众汽车尽管在全球坐拥曼恩和斯堪尼亚两大商用车品牌,但在国内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江淮无论是轻卡、轻客还是重卡产品,均处于行业前列。如果顺利入股江淮,与后者在商用车领域进行深度的技术合作,可以帮助大众在国内市场实现从乘用车到商用车的全面覆盖。
▼
江淮大众何去何从
前有“西雅特MEB Entry”项目的流产,后有大众入股江淮的传闻,江淮大众目前的处境有些尴尬。
按照大众的计划,西雅特MEB Entry这一全新入门级电动汽车项目,原本应由西雅特与大众合作开发,车型起步价低于2万欧元,取代全电动版的大众Up、斯柯达Citigo和西雅特Mii,并且将引入江淮大众。前不久,经过西雅特内部的谨慎考虑,已决定暂缓进入中国市场。
作为江淮大众首款车型,思皓E20X 被质疑为江淮新能源旗下产品“换壳”而来,销量惨淡。根据江淮汽车2019年年报,江淮大众项目2019年亏损3.6亿元,E20X 和思皓品牌都没砸出什么水花来,“西雅特MEB Entry”项目目前又被叫停,江淮大众的前景变得不可预测。
根据大众“2025 战略”,大众计划到 2025年实现年产 100 万辆MEB 平台电动车,约 66 万辆来自中国。在这66万辆产能中,36万辆来自上汽大众安亭工厂,30万辆来自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并没有将江淮大众的产能算在内。
江淮大众这一项目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
“西雅特确实不会再参与合资项目,但江淮大众的运营未受影响。”江淮大众此前表示,江淮大众研发中心目前仍在正常施工中,预计今年年底前落成并投入使用。
“大众可能不会轻易放弃江淮大众。”在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看来,大众目前已经在中国推出了数款电动车车型,但是都没能产生太大影响, 大众“换道”直接入股江汽控股,实现对江淮汽车的间接控股,拓展在中国的市场布局,从而扩大MEB平台影响,但这并不表明大众就会放弃江淮大众。
根据外媒报道,大众收购江汽控股50%股权的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将追加对江淮大众的投资,并导入纯电动车MEB平台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大众集团的另一“绯闻”对象国轩高科,也是江淮汽车的重要电池供应商,公司产品配套江淮IEV7、IEV7S、IEVA50、IEVS4等车型,已与江淮汽车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如果大众同时入股江淮与国轩高科,这两家总部都在合肥的企业,与大众将形成电池-主机厂的闭环,供应、制造全部到位,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江淮的公告,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相关工作目前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从以往汽车行业国企混改的经验来看,此前并未有外资车企入股国企的先例,大众集团入股确实存在很大的变数。
静待靴子落地。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⑷ 为什么说大众同时入股国轩高科与江淮汽车是一个互相解套的游戏
从上上周开始,江淮汽车与国轩高科,两只A股股票上演连续的强势涨停板,在此之前,不排除有消息流出的可能,但嗅觉敏锐的人已经提前嗅到了机会,此刻汽车圈内友人之间的问候,不再是“您好”,而是变成“您上车了吗”?
疫情拖累实体经济进一步下滑,国轩与江淮股票的相继爆发,对于小散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解套机会,然而对于全球车坛销量和营收老大的大众汽车集团而言,又何尝不是一次意义深远的自我解套和救赎?
大众光环背后的焦虑
曾经大众汽车在华高歌猛进,中国市场所提供的销量和利润占比竟然达到了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的1/3,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背后,大众又何尝不是使自己越陷越深?
在疫情引发加剧全球动荡并引发更长的危机的时候,中国市场几乎成为了跨国大车企集团不得不依赖的“避风港”。
相比丰田在全球市场更加均衡的布局,大众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更加畸形,但是面对日益加深的全球化风险,加持中国市场几乎又成为大众唯一的选择,而以现在大众在中国市场的产能布局和一系列本土化体系来看,属于完全的重资产投入,当然在过去风顺水的时候这就是大众汽车稳定的现金牛,而在市场稍有风吹草动的情况下,对于大众而言,则会被套得很深。
而现如今的市场形势来看,大众在中国燃油车市场市占率在达到巅峰之后,形势已经日益严峻。
日系后来居上
从产能利用率来看,以南北大众为主,燃油车的销量近年来已经处于下滑周期,短期来看,SUV车海战术,弥补了其在轿车市场的下滑,但是实际上看来,大众正在被年轻消费者所抛弃,与年轻就去SUV的80后明显不同的是,90s中首次购车用户更多青睐于操控性能更佳的运动型轿车,而大众中规中矩的街车形象,在他们看来不够个性与潮范儿。
另外客观上也要承认,大众的燃油车依然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在过去十年间进步几乎乏善可陈,而反观日系两田,不仅弥补了过去的短板,而且让长板变得更长,恰好撞上这一波产品爆发期,因而大众的颓势是难以避免的。
从争夺年轻消费者上面,大众已经输给了两田。
笃定江淮大众
另一方面,随着豪华品牌的加速下探,以大众为代表的主流合资品牌中遭受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以前购买大众的主要用户现在大多升级已转向BBA;除去日系分走一步粉蛋糕之外,另一方面年轻人的首购门槛也在快速提高,现如今相当多年轻人的第一部车就是豪华品牌起步,尤其是“帕萨特A柱断裂门事件”上汽大众公关反应迟滞的现象值得检讨,质量危机的爆发,则加速了大众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溃败。很显然,面对越来越理性的市场和消费者,大众不能以过去的经验和思想来套路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尤其是上汽大众,在失去帕特这根顶梁柱之后,正变得岌岌可危。以4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上汽大众终端库存增加了5万多台,其背后是整个上汽集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业绩压力。
就在南北大众的竞争中,上汽大众在丢失销冠之后,颓势难掩,已经被一汽-大众拉开一个身位,对于中国市场的变化,大众有清醒的认知,面对现如今南北大众两家合资公司的盘根错节,在股权的争夺上,难有大的进展的情况下,大众很快将视线移至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公司——江淮大众。
大众被迫寻求解套方案
相比研发与制造,社会学是一门更为复杂的学科,更是大企业掌门人的必修课。全球化对于跨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做大生意的绝佳机会,然而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无论中外,阶层的固化都在不断加深,这对于大众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时下的中国车市的消费者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层,追求经济实用的用户明显偏爱日系,而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心态越来越开放,相比传说中的“下水道油纸包”,以及大众过去一直所宣扬的激光焊接、空腔注腊等技术,距离他们都太过遥远。然而,以日本动漫为代表的日本文化,对于现在的新生代年轻人而言,才是最为熟悉和喜爱的。
尤其是一汽大众捷达开启廉价车战略以来,让德系品质由以往的高高在上到不断走下神坛,也使得上汽大众斯柯达不得不跟进,宣布官方降价。但同样就是降价,日系与德系可能就是截然相反的效果,日系可能降价,会口碑越来越好。而德系降价会被质疑减配,越来越被人嫌弃,正是源于消费者购买的心态不同,很明显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然而阶层固化的另一端,则是上层中产和精英阶层的地位不断稳固,能够不断对外释放稳定的购买力。大众近20年来虽不断尝试高端化的突破,但是辉昂停产之后,这一代的途锐销量也同样大不如前,上汽大众辉昂功败垂成之后,途昂被迫打骨折,再推威然,无论是途昂还是探岳,都靠推出“X车型”来博取市场的眼球,另一方面一汽-大众此前推出的SMV概念车,在明眼人看来,这都暴露出了大众品牌在高端化方面已经陷入黔驴技穷的尴尬。
相比之下,作为大众老对手,丰田在全新TNGA架构和双擎混动的加持下,在传承经典口碑与品质的基础上,并以新的画风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30到100万元价格区间内,丰田在换购和增购人群中,遥遥领先,由此也暴露出大众过去重视销量数据,轻视经营质量的短板。
电动化战略开启“All in”模式
“排放门事件”敲醒了大众,日系不仅在传统燃油车节能减排方面占尽优势,而且在混动技术方面也同样独步天下,在经济成本和稳定性方面做到了极致,大众发布了雄心勃勃的"Roadmap E"战略,加速赶超并直接跳过混动发展阶段是大众在电动化战略方面被迫的选择。然而,从目前来看,“All in”模式虽然已经开启很久了,但实际上仍然进展缓慢,雷声大雨点小,至少从迪斯续约被拒一事来看,向来多方博弈的大众汽车董事会,对其业绩不满的态度是一致的。
要想摆脱“被套死”的命运,大众汽车将不得不寻求主动变革,在“新四化”的大潮之下,汽车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正在遭遇百年未有之挑战,"Roadmap E"战略的背后是大众汽车由传统汽车主机厂向智能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野心。这是一个开放创新的时代,大众汽车将自身定位于移动出行生态的核心,整合吸纳更多合作伙伴加入。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便为大众汽车集团的“All in”增加了又一成保险,电动化战略有望提速。
绑上大众战车,江淮寻求自身解套
对于汽车工业有一定基础,但是在行业中逐渐被边缘化,却对于发展和壮大工业脊梁有迫切需求的安徽省而言,与大众的利益诉求不谋而合。
其中,江淮汽车毫无疑问是大众汽车撬动这一轮战略转型的重要支点。作为一家历史超过50年的综合性汽车厂商,江淮正处于危急时刻。从上市之后到成为首批混改试点企业,江淮的第一次混改并不算成功。没有很好地起到整合资源以及对国有资本更好地带动和监督的作用。时下江淮汽车的企业经营和发展,虽然短期内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但是应该看到江淮汽车仍然是“奇货可居”。引入外资参与国企混改,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正式获取江淮控股50%股权,股权交割完成后,大众将间接持有上市公司江淮汽车12.615%的股权,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尚属行业首创,安徽地方政府再一次展现了其改革的魄力和决心。
引入大众汽车,无疑是一个较为稳妥的混改方案,产业资本的导入无疑比单纯套利的金融资本,对于江淮汽车的长远发展来说更加有利,现阶段助力大众汽车电动化战略提速并获得大量新能源积分,而从未来来看,入主上市公司,对于江淮汽车而言,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解套,更是第二次生命的开始。随着混改大幕的落下,至少江淮汽车2万多名员工,对生活燃起了新的希望。
一个非常重大的成功
5月29日,安徽省国资委、大众中国、江汽控股三方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关于向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增资之意向书》之后,笔者也注意到了前期参与江淮大众项目谈判的大众方面相关负责人在转发朋友圈时留言“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成功!”
更值得仔细解读的是迪斯的发言,“实施增资控股后的江淮大众将成为大众在华推动电动化战略,以及与江淮合作的最主要平台。双方将聚焦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合作,并与大众在华另两家整车合资车企——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形成补充和协同”。在同时入股江淮汽车与国轩高科之后,大众汽车将努力将安徽打造成中国新的电动汽车中心。
直接目的来看,大众就是奔着话语权和双积分来的,工信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2019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的公示》显示,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积分实际值均不达标,分别为9.14万分、5.69万分,而两者的达标值分别为18.8万分、20.2万分,距离达标均有较大距离。
对于大众而言,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而宝马出身的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也同样希望以宝马经验在江淮大众进行复制。
绝对控股江淮大众,是大众的核心目的,在目前思皓品牌市场受阻的情况下,增持江淮大众股份,无疑也开启了未来更多的想象空间,迪斯在连线中透露,除了继续扩充江淮大众小型电动车的产品线外,输入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资源也在被考虑中。
可见,江淮大众也是大众汽车未来制衡南北大众的一道杀手锏。
江淮业绩承压,短期内解套困难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入股江淮,直接持有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集团50%股份,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折算成本价约14元/股,的确为江淮汽车的后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总之江淮或能为大众在华的发展提供包括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市场与渠道等多维度的保障,夯实基础的意义至关重要。
但是从大众汽车高层的回复来看,目的性非常明确,对于国内媒体所猜测的,大众汽车集团可能是看中江淮商用车资源的猜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回应称,大众与江淮的合作只集中在乘用车领域,不会涉及商用车。
对于江淮大众的未来规划,大众方面表示,合资公司计划到2025年再推出5款纯电动汽车,将更加完善的研发中心列为大众汽车集团研发团队的一员,同时依据大众汽车标准重建全方位的电动汽车工厂,并于2023年之前实现MEB平台的投产。
客观上来看,大众在于铃木分手以后,在全球化布局方面的确是缺少一个可靠的伙伴,尤其是针对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江淮的国际化开展很早,有合适的产品、渠道和经验,对于大众来说,的确是一个有效的互补,但是这些想象空间都只能留给未来,目前尚不清楚大众方面派驻江淮高管和董事会席位的情况。江淮与大众的合作留下了太多待解的谜团,其中少不了深入探讨和磨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炒概念归炒概念,江淮大众两年内都会处于投入期,对上市公司有一定的财务压力,同时,大众入股之后,对于江淮汽车的业绩也难有明显的改善,江淮在市场和产品方面依然保持独立性,事实上,6月2日的股票走势也是印证了这一点,从涨停板到跌停板,成交量和换手率突然放大。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江淮而言,虽然绑上了大众的战车,但是要想避免边缘化,未来两三年的转型关键期内,依然要靠自己坚定地走下去。
入主国轩高科,助力安徽省前首富成功解套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要将安徽打造成中国新的电动汽车中心,此番战略布局的另一条线——国轩高科,同样也是大众汽车集团电动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江淮大众的工厂产能建起来了,当然得有稳定的前端供应链,而锂电池产能瓶颈的制约又是各家主机厂争夺的焦点。
要避免受制于人,主机厂都选择了“绑定”电池企业,而欧系厂商在电池技术方面本身就是短板,因而无论是大众还是宝马与戴姆勒,都选择了一致向东看。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47%股份,成为后者最大股东。国轩高科作为国内第一阵营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出货量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但与前两者在营收和盈利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2019年扣除非净利之后巨亏3.45亿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仅仅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没有稳定的后端销售市场,面临韩系电芯的穷追猛打,国轩高科在未来几年内的竞争压力势必还将陡增,如今遇上了大众这么一个愿意出钱入股,又愿意带货的大老板,自然是喜上眉梢。国轩高科创始人李缜成功套现(失去了第一大股东位置,但仍为实际控制人),无疑是一个完美的金蝉脱壳的计划,而且这位前安徽前首富(2017年以92.8亿元财富名列榜单第313位,成为安徽“首富”)拿到的还可能是实实在在的钱,而不是涨跌无常的股份。
虽然出货量不及前两位,但国轩高科同时拥有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技术优势,横跨低成本和高性能两大产品路线和完善的技术储备,结合目前市值来看,性价比优势明显,自然也成为大众汽车收购的理想标的。当然对于大众而言,破解了所占整车制造成本最高(约1/3)的动力电池的难题,能够打造稳定而低成本的动力电池供应体系,在MEB纯电动平台当中解决了VDA电池的问题,这也帮助大众在跨国汽车厂商当中实现先下一城。对于整个集团庞大的电动化战略转型来说,至关重要!
写在最后:
刚刚引入蔚来中国总部落户之后,又吸引大众入股江淮与国轩高科,安徽省和合肥市大手笔不断,不得不令人赞叹。刚刚步入新一线门槛的合肥市,在今年初立下了万亿GDP的目标,后疫情时代,必将迎来一波提速发展。大众汽车在合肥投下160亿元,对于合肥来说,壮大了工业脊梁,将让一年一度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更加靓丽,同时为合肥IC产业解决了下游渠道的大量问题。无论如何,大众、江淮与国轩的携手,安徽省、合肥市是穿线搭桥的人,同时也是最大的赢家!(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