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大股东改制对股票的影响
❶ 大股东减持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大股东减持对股票产生两个不利的影响
一是稀释了二级市场的资金总量,因为大股东们减持1%,往往也会带来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的资金流出证券市场,尤其是那些从财务投资角度减持筹码的大股东们更是如此。一旦大股东们的减持行为具有持续性,那么,将抑制A股市场的牛市氛围,降温A股市场。二是从产业资本的角度提醒金融资本,因为连控股股东都开始减持,那么,作为金融资本的中小投资者为何还要苦苦支撑呢?所以,大股东们的减持相当于提供了一个估值新标尺。
当然,减持也有两个积极的影响。一是盘活了A股市场的筹码,提升了A股市场的筹码流动性。毕竟部分大股东的减持并非是因为股价严重高估,而是控股股东为财务问题而做出的减持动作。二是大股东们的减持筹码一旦被市场所消纳,且股价再度积极走高,那么极有可能强化A股市场的牛市氛围,就如同前期的中信证券、苏宁电器等个股在限售流通股解禁后的持续减持声中一路上涨一样。
操作上要区别对待
一方面要考虑到减持的确对股价有一定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基本面一般的个股,大股东们的减持极有可能改变股价的短线运行趋势。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减持并非是个股股价趋势的唯一可变因素,只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积极改善,未来的动态市盈率仍然处于合理估值范围内,那么就没有必要担心大股东、小非们的减持。
❷ 大股东是公司法人的股票解禁后会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大股东是公司法人股票解禁之后,对股票没有什么任何的影响,只不过价格变低了。
❸ 股改之后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股改的全称是“国有股股权分置改革”
那么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了?
什么是股权分置
-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翻看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一句话概括,股权分置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股权分置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名词,但股权被分置的状况却由来已久。
很多老股民都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有一些股票是全流通的。打开方正科技(原延中实业)的基本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其总股本是97044.7万股,流通A股也是97044.7万股。
然而,由于很多历史原因,由国企股份制改造产生的国有股事实上处于暂不上市流通的状态,其它公开发行前的社会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国有股也被作出暂不流通的安排,这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另外,通过配股送股等产生的股份,也根据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划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亿股的总股本中,非流通股份达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国有股份。
股权分置的产生是否有相关法律依据呢?1992年5月的《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规定,“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对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设置国家股、集体股和个人股,而是按股东权益的不同,设置普通股、优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股权分置改革与国有股减持不同。减持不等于全流通;获得流通权,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后两次进行过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来。此次改革试点启动后,有很多投资者问,流通与减持有什幺不同?对此,法律专家的解释是,减持不等于全流通,减持可以在交易所市场进行,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被减持的股份并不必然获得流通权;而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什么要改革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使上市公司大股东有“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早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块“心病”。市场各方逐渐认识到,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且,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
首先是因股权分置形成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试举一例,可以对“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价格增发2000万股股票,由于是溢价发行,增发后每股净资产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说,通过增发,该公司大股东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资产增值超过30%。其后该公司股价一直下跌,大股东却毫发无损。可见,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东有着“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
三分之二股份不能流通,客观上导致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
股权分置也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股权分置格局下,股票定价除公司基本面因素外,还包括2/3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预期。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导致单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等。另外,股权分置使国有股权不能实现市场化的动态估值,形不成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增强资产增值能力的激励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也颇受制约。
我们该做些什么
-不要以为自己股份少,说话没人听,便采取观望态度。事实上“众人拾柴火焰高”
流通股股东应当通过与非流通股股东“讨价还价”,来寻找利益的平衡点
有了以前的经验和教训,此次改革采取了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的做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即由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解决方案。方案的核心是对价的支付,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以获得其所持有股票的流通权(所谓对价,指一方得到权利、权益、益处或是另一方换取对方承诺,所做的或所承诺的损失、所担负的责任或是牺牲。目前,我国法律中还没有明确“对价”概念。这次改革实践中,“对价”往往指非流通股股东为取得流通权,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相应的代价,对价可以采用股票、现金等共同认可的形式)。首批试点大都选择了送股或加送现金的方案,得到了多数流通股东的肯定。目前,第二批试点公司的方案正在陆续推出,送股方案依然是主流,但也出现了创新的方案,如缩股、权证等。
首家改革试点公司三一重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时,投资者李先生在现场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只持有1000股三一重工股票,但从公司公布改革方案后,他就开始认真研究,并数次打电话给公司表达他的意见,也得到了公司工作人员认真的接待。三一重工的方案由10股送3股改为10股送3.5股,正是听取流通股股东意见的结果。李先生认为,很多投资者觉得自己股份少,说话没人听,便采取观望态度,事实上“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讨价还价”,寻找利益的平衡点。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充分沟通就非常重要。首批试点中,试点公司通过投资者恳谈会、媒体说明会、网上路演、走访机构投资者、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多种方式,组织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进行沟通和协商,同时对外公布热线电话、传真及电子信箱。应当说,投资者参与改革的途径还是很多的。
改革赋予流通股股东很大的话语权。清华同方的方案没能通过就证明了其“威力”
不仅如此,流通股股东的投票结果也是决定性的。根据规定,改革方案要在股东大会通过,必须满足两个“2/3”,即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这一规定赋予了流通股股东很大的话语权,它的“威力”在首批试点中已经体现——清华同方的方案虽然总体上得票率很高,但由于流通股股东表决赞成率为61.91%,最终还是没能通过。
改革后市场能否承受
-综合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后实际股票供给的增加是较为有限的
名义上大股东的股票全部获得了流通权,但真正能流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二批试点结束后,将加紧做好全面推开的工作,力争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投资者因此担忧,短期内完成改革,是否意味着大量非流通股将上市流通,市场能否承受这一压力?
不能否认,非流通股上市后会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但在很多时候,这一压力被过分夸大了。以首批试点公司金牛能源为例,按照有关规定,金牛能源大股东必须保持持股在51%以上的绝对控股地位。该公司实施改革方案后,其大股东邢台矿业集团持股比例将降至57.63%。这样,大股东只有6.63%的股份可以上市交易。也就是说,名义上大股东的股票全部获得了流通权,但真正能流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金牛能源的情况并非特例。6月中旬,国资委发布《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要根据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股权分置改革后在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可见,在改革完成后,依然会有相当比例的股票不会上市流通。
另外,如前面所述,获得流通权与减持并不是一回事。对于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大股东不但不会减持其股票,或许还会增持。这在成熟证券市场中相当常见。
为避免非流通股上市的冲击,试点改革还有分步上市的规定
为避免非流通股上市的冲击,试点改革还有分步上市的规定: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至少在12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12个月期满后,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超过5%,在24个月内不超过10%。首批试点公司中,三一重工、紫江企业和金牛能源的非流通股股东还主动提高减持门槛。综合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后实际股票供给的增加是较为有限的。
❹ 大股东减持对股票价格有什么影响
大股东减持对股票产生两个不利的影响
一是稀释了二级市场的资金总量,因为大股东们减持1%,往往也会带来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的资金流出证券市场,尤其是那些从财务投资角度减持筹码的大股东们更是如此。一旦大股东们的减持行为具有持续性,那么,将抑制A股市场的牛市氛围,降温A股市场。二是从产业资本的角度提醒金融资本,因为连控股股东都开始减持,那么,作为金融资本的中小投资者为何还要苦苦支撑呢?所以,大股东们的减持相当于提供了一个估值新标尺。
当然,减持也有两个积极的影响。一是盘活了A股市场的筹码,提升了A股市场的筹码流动性。毕竟部分大股东的减持并非是因为股价严重高估,而是控股股东为财务问题而做出的减持动作。二是大股东们的减持筹码一旦被市场所消纳,且股价再度积极走高,那么极有可能强化A股市场的牛市氛围,就如同前期的中信证券、苏宁电器等个股在限售流通股解禁后的持续减持声中一路上涨一样。
操作上要区别对待
一方面要考虑到减持的确对股价有一定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基本面一般的个股,大股东们的减持极有可能改变股价的短线运行趋势。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减持并非是个股股价趋势的唯一可变因素,只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积极改善,未来的动态市盈率仍然处于合理估值范围内,那么就没有必要担心大股东、小非们的减持。
❺ 股市里的股权改革是什么意思改革之后的股票对中小投资者的影响是什么
股改以前中国股市有三分之二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这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股市,因而要和国际接轨,再者中国股市的市值太低,必须加大扩容力度。中国证券会在充分调研后下大决心--进行股改。股改就是大股东给流通股东一定的补偿,大约在十分之三左右的补偿,经大股东作出一定的承诺,在一年或多少时间内不出售自己的股票,股东大会作出通过股改决议,股改宣布完成。
从长远看股改是一件大好事,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上海综指从现在的一千八、九百点,到2007年会达到二千五百点左右。
❻ 控股股东改制并更名后对股价的影响
甘肃电投控股股东改制并更名公告
甘肃电投近日接到控股股东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通知,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公司控股股东已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更名为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次公司控股股东改制更名后,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并未发生变化,实际控制人仍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从公开的消息来看,这个消息对股价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近期电力股的走势还算是比较强势,主要是受益于“优先股”的消息,该股上方的强压力位置7.85一带,即便是突破该压力位置在8--9元区间依然压力密布,对于这样的个股建议您冲高7.80一带离场,短时间内不要再操作该股;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也祝愿您投资顺利,心想事成,财源广进
❼ 大股东解禁对股价的影响
解禁股分为大非解禁股和小非解禁股,解禁只是一个时间窗口,解禁当日开始,解禁了的股票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投资者是否买入或者抛出,取决于自己。
股票解禁对股价是利好还是利空,取决于解禁数量,解禁后的大盘走势以及投资者。如果解禁后,如果大盘下跌,投资者跟随大盘的走势,抛出手中的股票,这是利空消息,导致股价的下跌;如果解禁之后,碰上大盘大涨的行情,股票持有者继续持有,外面投资者买入,这是利好消息,促使股票的上涨;解禁股的股东小股东较多,在解禁之后,他们可能会抛出手中股票,刺激股价下跌;股东大机构较多,在解禁之后,股价平稳或者上涨的机会较大,总而言之,股票解禁对股价的影响受大盘的点位、股票的走势、持有者这三大因素影响。
股票限售解禁是利好还利空?
股票限售解禁是指受到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限制的取得流通权后的非流通股可上市交易。
股票限售解禁是利好还是利空,需要结合综合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1、股东的类型。其大股东属于大机构或者国有股东,他们会保持较高的持股比例,不会进行轻以的抛出手中股票,进行套现,对股价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反之,小股东较多,纷纷抛出手中股票,套现压力增加,对股价有一定的打击作用。
2、业绩状况。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股票解禁之后,套现需求不大;业绩不佳的公司,在股票解禁后,投资者恐慌,纷纷抛出手中股票,套现需求较大,股价下跌趋势可能性较大。
3、有无套现价格、增持计划。上市公司答应较高的套现价格,大股东增持计划,解禁之后,套现性较低,对股价有一定的好处,反之,对股价不利。
❽ 两大股东争夺控股权对股票价格有什么影响
会在二级市场上收集筹码 股价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