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退市影响 » 全球货币大放水对股票的影响

全球货币大放水对股票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4-15 19:23:22

① 货币超发对市场、股市的影响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贬值,即价格上涨,俗称通货膨胀;股市应该是上涨,不过中国股市一向不按常规走

② 国际上货币大放水,如何才能实现财富保值

个人认为普通百姓加杠杆购买实物资产是让财富保值。

理由如下:

1.货币贬值只是经济活动的结果,个人无法控制和规避。在经济活动中,我们通过社会分工、协作、提高周转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获得价值回报。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形成无用功,同时还浪费了社会资源和成本,那么,货币就会趋于贬值。

5.投资自己。很多人搞投资可能都是想着怎么卖股票、怎么买房、怎么卖基金理财。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投资自己,让自己学习更多的东西,提升自身的能力,那么自身的价值也会提升,我想这种投资是最划算的,也是最必要的。

③ 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有哪些

你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增加。这会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从而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高涨,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3)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
(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了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我国对不同行业和区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一般说来,该项政策会对证券市场整体走势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因为板块效应对证券市场产生结构性影响。

④ 货币流通量的变化对股市会造成哪些影响

货币流通量代表着市场资金流向,资金流向在于流向消费还是流向股市楼市。流向消费,会出现通货膨胀,政府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资金流到股市里,会变成经济泡沫。泡沫多了,政府就会干预,采取适度的财政政策。无论哪种情形,都是政府头疼、两边都要取舍的问题。
现在市场资金不缺,缺乏的是对市场的信心。资金充裕也不一定会涨的。

⑤ 货币供应量对当下股票究竟有多大影响

我们常说股票的涨跌来源于三个方面:
1、基本面 (即上市公司的业绩报酬带来的股价涨跌)
2、估值 (即估值贡献带来的股票涨跌。当整体市场或某只个股被低估时,估值带来的股价涨跌非常明显)
3、资金面 (当资本市场有大量热线涌入时,也会对股价有很大的影响)
4、政策面 (常体现货币政策方面,当降息或提供市场流动性时,对整体市场的股价有一个正向的作用)
其中的3、4都与货币供应量有关系。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大量的资金会首先涌入“盈利易变现的市场”, 比如股票市场。比如2008年的4万亿货币放水,直接带来了2009年的小牛行情。

⑥ 货币超发对股市的影响多大

中国货币超发为何没有引发通胀?
抛开情感从客观上来说,中国在这场货币发行大赛中也不能独善其身,甚至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对中国国内经济来说,中国需要印钞,这能带来经济的繁荣。而且,我们印钞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出口,被动印钞来平抑人民币汇率。
按常理来说,大幅度印钞最大的顾忌就是会产生通货膨胀。最近世界范围内大幅度的量化宽松,产生通胀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超过100万亿。中国发行这么多的货币,为何没有引起显著的通胀?中国的货币发行后都流失到了哪里?会不会有什么隐患呢?
首先,中国的货币超发本身并不马上意味着经济的失调和通胀的产生。我们货币量M2远远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冠军有一定的理由和基础。在美国,银行体系的总资产仅大约12万亿美元,而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市值超过了60万亿美元,即在美国经济中直接融资比例超过了80%。而与之相反,在中国,银行系统总资产超过80万亿元,而股市债市规模则仅仅为20万亿元。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使得大量的资金无处消化,进而导致了M2的激增。当然,也正是在目前中国这样的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下,大量货币发行后进入股票市场或者期货市场等黑洞漩涡中。以至于在中国,为了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需要特别多的货币发行。
然而这还不能成为全部的理由,不能说中国的货币超发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中国的货币超发现在没出现问题,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
在经济学上,货币发行量代表的只是一个国家通胀的潜力。也就是说,印钞只是代表一种潜力,而并不马上产生通胀,从印钞到产生通胀,是需要一段过程来传导的。从国外经济学统计来看,货币M2到通胀的传导过程,可能只需要1年时间。但这个传导过程,放在咱们中国这样特殊的国家,那可就说不定了,也许这个传导过程会很长很长。
货币发行到通胀的这个传导过程时间取决于什么呢?我们能想到一些术语,比如产能过剩。假设各行业都是产能过剩,产品供给超过需求,那么即使货币再多,也未必能推高这种产品的消费价格。显然,这个传导时间就变长了。
当然,类似影响传导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但这都不是关键。中国为什么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时间很长呢?关键的所在是房地产。我们只要印出一块钱来,无论这钱是首先流到老百姓、企业家还是一些官员手上,都被用来推高房地产价格了。这是一种中国人的习惯所致,也是中国经济刚刚开始崛起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无论老百姓、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都喜欢寻找一种安全感、一种保障。买房就是一种最好的投资、一种最好的安全感、一种最好的保障。
由此,中国进入了全民买房时代。无论是老百姓、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只要有了钱,必先买房,无论是一套、两套还是一百套。而用在消费品上的钱却越来越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消费率会越来越低。像粮食、蔬菜等消费品对应的CPI没有明显的上涨,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通胀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印出来的钞,大半变成了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
有人会问了,那买房的钱不是钱么?房价不也应该算入CPI么?还真别说,房价还真不能计入CPI。宏观经济学的这种设计是对的,房子属于一种投资,不是一种消费。买了房子,你甚至可以在几年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跟消费品有最本质的区别。所以,房价确实不应该计入CPI。
有人说,那房价涨难道就跟通胀无关了么?答案是,房价涨确实应该跟通胀有关,但计入CPI的应该是房租,而不应该是房价。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无论是房价还是房租都占据了生活中很大的一笔钱,很多在大城市的人都深有感触,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几乎一多半被用来交房租了,更别说买房了。也就是说,房子明显是跟通胀有关联的,具体的关联点是房租。
既然房租要计入CPI中,而且在生活支出中占据那么大的比例,那么它在CPI中的比重一定要很高才对。问题是,在我国实际统计的CPI中,房租所占的比重很低很低。虽然有关部门从来不公布权重,但能推算出来,这个权重一定高不了。也就是说,是因为这个权重问题,才让公布出来的CPI比我们实际感受的要低很多。
所以,有两个结论是可以得出来的:第一,中国实际的通胀应该比官方公布的CPI涨幅要大一些,但还没到多严重的地步。第二,货币超发,现在虽然没出现严重的通胀问题,但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只是中国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过程太长,这种通胀的潜力还没有显现出来。
对于一国经济整体来说,货币发行权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上,提高了政策效率,是利于发展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便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减少贫富差距,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杜绝贪污腐败,让民众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的果实,国富民也富,这才是真正的强大!(许一力)

⑦ 货币升值对股票的影响是什么

最直观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1.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升值,银行、旅游、房地产等行业受益,出口行业受损;
2.以美元等外币计价的资产贬值,航空、造纸等原材料进口行业受益。

⑧ 发行大额面值的货币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随着全球央行可能改变宽松货币政策的讨论,欧美股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调整,在周边市场走软的背景下,A股市场最近8个交易日却上涨了3.4%,进而导致恒生AH溢价指数由120%的水平快速回升到接近150%的水平,表明短期A股对H股溢价已由偏低区域进入中等区域。A股市场的强势能否延续?宽松货币政策的改变究竟会对股市形成怎样的影响?综合各国情况看,对于一个处于复苏阶段的新兴经济体而言,宽松货币政策的改变对中国股市影响并不大,投资者合理选择是长期坚定持有优质股票。 首先,此次宽松货币政策具有全球性,且中国的货币政策宽松程度已经超过了美国。美国大幅降息并采用数量型宽松等措施,M2已回升到9%左右,高出名义GDP增速约10个百分点。中国的银行贷款的积极性远远高于美国,目前M2增速已达到25.7%,高出名义GDP增长约22%,创下历史之最。 从历史看,每次美国大幅放出货币,必然导致其后通胀率上升,从货币扩张到CPI 物价上涨平均时滞12至20 个月。中国由于产能过剩依然较为严重,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的出现。但从2008年的经验看,要抑制通胀比较难。 其次,据官方口径,改变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或在明年年中。在正式推出宽松货币政策之前,央行更多的采用窗口指导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贷款进行指导。但一旦CPI回升到3%以上,可能就会导致货币收紧的行为。CPI回到3%以上会在什么时点呢?从目前的情况看,不排除明年上半年CPI就有达到3%的可能。 再次,从70年代美国的情况看,一旦央行货币政策由宽松向偏紧过渡,股市的反应会相当剧烈。1976年年初是美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过渡到偏紧的一个拐点,此时道琼斯指数在1000点附近,随着偏紧政策的逐步实施,该指数在随后两年时间里回落到750点的水平,回落幅度约为25%。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同样在1976年,也是在偏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日本股市1976年之后几乎没有调整,在这两年时间里,日经指数围绕4600点窄幅震荡。笔者认为,这与日本当时尚处于发展中国家有较大的关系。在偏紧货币政策结束后,日经指数以4600点为起点,进入了一轮大牛市,11年后日经指数最高达到38957点。 基于以上,我们大体上可以有以下认识:第一,目前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很可能在中国引发通胀;第二,明年上半年中国CPI回升到3%以后,宽松货币政策改变的可能性较大,届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逐步取代宽松货币政策;第三,宽松货币政策改变将会引发股市的震荡。欧美股市受到的冲击会较大,新兴市场受到的影响会相对小一些;第四,从操作上讲,笔者认为目前依然应中长期坚定持有优质股票,即便到明年宽松货币政策有所改变的时候,如果股市没有过于高估,投资者理性的选择依然是继续坚定持有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

⑨ 货币超发对股市的影响多大

正常情况下超发货币对股市的影响是推高,但不排除经济面极为不好的反作用,变成股市暴跌

热点内容
股票交易收多少手续费呢 发布:2025-05-17 08:33:15 浏览:845
币圈理财哪个公司最好 发布:2025-05-17 08:33:14 浏览:726
杭州趣链科技股票 发布:2025-05-17 08:21:36 浏览:524
股票交易手机或电脑快 发布:2025-05-17 08:21:36 浏览:109
领益股票历史行情 发布:2025-05-17 08:10:17 浏览:10
西方石油股票历史股息 发布:2025-05-17 08:00:53 浏览:534
东方集团股票历史最高价 发布:2025-05-17 08:00:52 浏览:518
怎么知道自己手上有股权 发布:2025-05-17 07:35:58 浏览:789
长期股权投资什么时候反方向结转 发布:2025-05-17 06:54:40 浏览:146
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哪个好 发布:2025-05-17 06:49:58 浏览: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