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影响哪些股票
A. “厄尔尼诺”的影响有哪些
在大洋洋面上,大气低层风驱动着表层海水的流动,由于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海水并不顺着风向流动,而是在北半球偏向它的右侧,在南半球偏向它的左侧。南美北部太平洋沿岸盛行东南信风,风向平行于海岸,因此海水的流动是离岸的,沿岸表层没有海水来补充,迫使表层以下的海水上升,以替代流走的海水,使这个地区出现冷海水上翻现象,生成巨大的涌升流,使得该地区海温偏低。涌升流把海洋深层营养丰富的物质带到海面,受到阳光照射后,浮游植物利用这些营养生成叶绿素使自己大量繁殖,为靠吞食浮游植物生存的浮游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再影响到海洋食物链中高一层次上的鱼类等海洋生物。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南美沿岸涌升流减弱,无法把海洋下层营养丰富的冷海水带到海面,正常的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浮游生物大量减少,很多鱼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东风减弱又使赤道太平洋海平面高度西部降低、东部上升,表层海水沿赤道向东涌。这股较暖的海水在数月之后到达太平洋东侧时,被迫沿海岸向南和向北流动,导致鱼类大量迁徙或死亡。这种影响可以北至加拿大,南至智利中部沿岸。因此,“厄尔尼诺”常常给赤道中、东太平洋沿岸国家渔业带来巨大损失。例如,197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1972年的强“厄尔尼诺”,1973年陡降到200万吨以下。由于鱼类的大量消失,海鸟也因得不到食物而迁徙或死亡,南美沿岸国家又因此失去了宝贵的鸟粪肥料,使当地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厄尔尼诺”期间赤道东太平洋和秘鲁沿海等地区海平面高度上升也是海洋许多生物遭灾的一个原因。1982~1983年强“厄尔尼诺”期间,圣诞岛海平面高度上升,出现了大量海鸟被迫抛弃巢中幼鸟在茫茫无际的大洋上绝望地寻觅食物的惨象。其他海洋动物也难逃劫难,到1983年中期海洋状况恢复正常时,当年25%的成年海豹和海狮以及全部的幼崽丧生。
“厄尔尼诺”现象不但对海洋生物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地区东风强劲,处于太平洋东部的冷海水区域上方的空气温度低、密度大,难以把水汽抬升到能够成云致雨的高度。因此,这一带洋面上空通常为无云或少云天气,年降水量只有500毫米左右;而印度尼西亚以西的热带太平洋暖海水区域则雨水十分丰沛,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
但是,当某种原因引起信风减弱时,维持赤道太平洋海面东高西低的支柱被破坏,冷水与暖水的区域就要发生变化,西太平洋暖的海水迅速向东蔓延,以前覆盖在热带西太平洋海域的暖水层变薄,海温在太平洋西侧下降,东侧上升。同时,赤道东太平洋的涌升流也随信风减弱而减弱,暖海水逐步占据了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当这种增暖达到一定程度并持续几个月以上时,被称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温暖的海域又是大气能量的宝库,它加热海洋上空的潮湿空气,潮湿空气变轻并上升,形成对流云,使得这些地区降雨增加。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多雨区随着海洋温度的改变而向东移动,直接导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发生干旱,中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等灾害。例如,印度季风与“厄尔尼诺”有很大的相关性,在1871~1990年间发生的26次“厄尔尼诺”中有22年印度降水偏少或干旱,其中最严重的几次干旱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在1991~1992年,1993年,1994~1995年三次“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澳大利亚东部经历了近6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持续时间长达4年之久;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厄尔尼诺”引起的持续干旱,使得这些地区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受到严重损失。
“厄尔尼诺”不仅改变了整个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状况,而且还影响到热带的其他地区,甚至会导致热带以外地区的气候异常。研究表明,“厄尔尼诺”还与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有联系;也对大西洋飓风有明显影响,“厄尔尼诺”年大西洋飓风日数明显减少;对西太平洋台风的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厄尔尼诺”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数也较少,如1997年只有4次台风登陆中国,明显少于常年的7~8次,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如1957~1958年及1991~1995年三次连续的“厄尔尼诺”期间中国也出现登陆台风较多的情况。此外,“厄尔尼诺”还与热带以外的地区如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降水偏多相联系;与日本及中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中国的降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气候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它常常是各种气候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热带地区,尤其是热带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最为显著;但在热带以外地区,如中国,“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就比较复杂。况且每次“厄尔尼诺”的出现时间、区域以及强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厄尔尼诺”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很难断言“厄尔尼诺”发生时中国某个地区的气候一定会发生某种特定的异常。
B.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
一、原因
东南信风减弱,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二、影响: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2、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2)厄尔尼诺影响哪些股票扩展阅读:
2015年出现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升温不可逆转,2015年的圣诞节,不但南半球,连北半球亦异常地迎来了一个温暖圣诞。褪色冬日圣诞过后,正当人们写意地享受新年伊始的暖意之际,极端寒潮却不期而至,席卷大半个北半球。
12月,于大西洋形成的飓风一路向北推进,挟带了低气压地区的暖空气。该股温暖气流掠过英伦、美国及冰岛,到达寒冷的北极地区上空。来势汹汹、气势如虹的暖空气源源不绝地输入北极地区,连当地的冷空气也要退避三舍,不敢撄其锋。
此时,北极地区的气温突由摄氏零下30度升至1度。这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次,北极地区的气温高于摄氏0度。虽然为时短暂,但由于外界暖空气的大量入侵,令原本稳定的极地涡旋陡然分裂,形成了多股南下的寒流。美国东部首当其冲,十数个州分迎来了暴风雪、龙卷风及强风等极端天气。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和煦暖冬,霎时被朔风扑脸的严冬所取代,连一向四季和暖的琉球群岛都下雪。
C. 厄尔尼诺对恒顺股票影响
几乎没有影响,对农业股有影响
D. 厄尔尼诺现象股票什么意思
厄尔尼诺现象往往会造成多个地区的旱涝灾害,相关地区的农产品(行情,问诊)、资源品产和价格会受到较大影响。
灾情过后,救灾物资,灾后重建,会使企业短期内业绩提升
主要会影响农产品投资,新能源方面讨论,资源方面
E. 厄尔尼诺概念股是什么意思
厮院落浇咸雨量评
F. 厄尔尼诺概念股有哪些
厄尔尼诺概念一共有33家上市公司,其中12家厄尔尼诺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证交易所交易,另外21家厄尔尼诺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根据云财经大数据智能题材挖掘技术自动匹配,厄尔尼诺概念股有以下上市公司。
G. 厄尔尼诺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会改变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而洋流与信封有着密切的联系,海水的流动发生变化,海平面高度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其实厄尔尼诺这个东西科学家自己都说不太清楚
H. 厄尔尼诺现象对股市哪些行业会产生影响利好的有哪些大神们帮帮忙
水利工程是利好,还有新股也是利好 查看更多答案>>
记得采纳啊
I.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太平洋现厄尔尼诺受益股有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5月12日讯,澳大利亚气象局自2010年以来首次宣告厄尔尼诺出现。
该局称,太平洋(601099)处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早期阶段;厄尔尼诺现象料在未来数月持续。
厄尔尼诺现象有望刺激有色金属大幅上涨。
有色概念股有望持续受益,关注罗平锌电(002114)、吉恩镍业(600432)、华泽钴镍(000693)、锌业股份(000751)、江西铜业(600362)、云南铜业(000878)、锡业股份(00096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