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会影响企业的控制权吗
⑴ 请问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指的是持股50%以上还是51%以上呢
这个看具体约定。有限责任公司在自由约定时务必把握好“过半数”与“半数以上”、“二分之一以上”的区别,过半数不包含50%,而后两者包含50%。
(1)股票会影响企业的控制权吗扩展阅读:
一、绝对控制线——67%
【释义】一些重大事项的如公司的股本变化,关于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需要2/3以上票数支持的。
1、绝对控制既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也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二者相比较而言,股东大会要求的是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并不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一定要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2、三分之二含本数,也就是说,绝对控制线为67%不确切,三分之二以上也可以是66.7%、66.67%等。
3、《公司法》第四十二条有但书陷阱,即公司章程可以约定股东会是否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如果约定为否,67%的绝对控制线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二、相对控制线——51%
【释义】一些简单事项的决策、聘请独立董事,选举董事、董事长、聘请审议机构,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聘请/解聘总经理。如果公司要上市、经过2-3次稀释后,还可以控制公司。
1、公司法仅有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过半数表决条款。换言之,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而言,公司法并未明确规定股东会普通决议的程序,而是让股东们自行通过章程确定。
2、有限责任公司在自由约定时务必把握好“过半数”与“半数以上”、“二分之一以上”的区别,过半数不包含50%,而后两者包含50%。章程中必须避免出现“半数以上”、“二分之一以上”的约定,否则可能造成出现股东会决议矛盾。
3、同时,自由约定时还需明确说明是“股东人数过半数”还是“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两种不同的局面也不需过多解释。
三 、安全控制线——34%
股东持股量在1/3以上,而且没有其股东的股份与他冲突,叫否决性控股,具有一票否决权。
1、与绝对控制线相对,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关于公司生死存亡的事宜,那么如果其中一个股东持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股权,那么另一方就无法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那么那些生死存亡的事宜就无法通过,这样就控制了生命线,因而表述为安全控制权。
2、但是,所谓一票否决只是相对于生死存亡的事宜,对其他仅需过半数以上通过的事宜,无法否决。
3、同理,33.4%、33.34%等均可作为“安全控制线”。
四、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30%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采取要约方式进行,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
⑵ 非公开发行股票导致公司控股权发生变化怎么办
非公开发行股票就是对特定的对象增发股票,这样就使得非增发对象的股权被稀释,而增发对象的股权得到加强,举个例子,2015年开始 姚振华控制的宝能不断购买万科A的股票,后来买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宝能持有万科的股票数量超过总股数的15%了,股票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你就有提名谁谁谁进入董事会当董事的权利,当宝能持有的股份达到公司的总股本的15%时,万科的管理层慌了,这个时候他们就试图 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向深圳地铁增发股份,让深圳地铁公司进来帮助管理层,同时稀释宝能持有的股份,如果非公开发行股票成功,而增发对象里面没有宝能,那么宝能在股票数量不动的情况下,他的股权就会被稀释,增发后 他的股票数量有可能就不到15%了,有可能数量就只有10%了,这样对公司的控制权就无法形成威胁了
⑶ 创始人如何确保股份不被严重稀释,而导致丧失公司绝对控制权
@史建发 的答案和题目本身有很多我个人而言无法认同的地方,共同探讨。
第一和第四点而言,永远这是不现实的。
如果仅仅要保持绝对控制权,那么不引进投资者是最简单的事情。如果创业缺资金,那么资金和控制权是无法兼得的。不可能有让马儿快跑又能不吃草的方法。
此外绝大部分的PE和VC不会也不愿意反过来成为大股东,因为这样会导致还得分出精力来管企业,他们通常只会参与管理,而不会变成管理者本身。尽管存在着雷士照明这样的反例,但是毕竟只是少数。至于“多少钱都不能把话语权丢掉”,这个……商人不这么说话。
既然说到股份稀释的问题,又添加了创业融资的标签,那么意味着外部资金的投资是以退出获利为目的的。既然需要引进战投资金,那么必然会导致稀释,而且以国内公司来说,上市退出时会加入25%的公众股东,这个比例是很大的,如果要在上市后依然保持66%的绝对话语权,那么意味着上市前占到88%。这对公司或者说大股东反而不利,因为公司的一切重大决策,少数股东都没有任何发言权,没有人敢买你的股票啊!
1. 保持适当的融资节奏,企业如果正常良好发展,创始人要有精明的打算,什么阶段融多少资要有一个比较精准的判断,早期的股价比较便宜,发展得越好,溢价越高,每次的融资额足够用到下一次融资,比如刘强东,就是一个绝对的融资(忽悠)高手,到目前还没给股东带来利润,但是不计其数的机构等着投。越到后面通常价格越高,等量资金稀释的比例越低。
2. 投票权未必就等同于股份份额。管理层激励一般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例如通过创始人控制的持股平台公司间接持股,这样管理层可以要求变现,可以分红,但是没有投票权。或者通过一定的安排和协议,将分红权和投票权分离。
3. 可以学习华为,高管离开公司,可以立即以现金变现,但是股份必须交出来。
⑷ 如果公司的两个大股东争夺公司的控制权这样对公司的股票的影响是怎么样的
是短时利好,争夺股权会引发2级市场的抢购,对未来预期的看好才会出现大股东争夺控制权,及时跟进。
⑸ 怎么理解“与发行股票相比,长期借款不会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股票是股权融资,是以股东对公司控制权为目的的融资。
长期借款是债性融资,对公司没有控制权要求。当然不会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⑹ 如何理解A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换取对B公司的控制权
简言之就是:A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获得资金,支付给B公司,从而买下B公司。
既然买下了整个B公司,当然就获得了其控制权。
⑺ 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大量购买一个公司的股票,然后达到控制这个公司的目的吗
股票本身就是拿来买卖的,特别是对于A股同股同权来说,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话语权越高,如果持股达到较高的比例,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并控制公司也并非不可能。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股权有几个界限,不同的股权比例所享有的权利是不一样的。
绝对控制权67%,当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只有一个公司67%以上的股权,那么它就可以做到100%的控制这个公司,别人反对一点作用都没有;
相对控制权51%,基本上可以很安全的控制这个公司;
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
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临时会议权
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当然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股权结构是建立在同股同权的基础上,只要你的股票是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购买的,符合监管的相关要求,那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之后,你不仅可以进公司的管理层,甚至有可能控制整个公司。
但从实际上来看,想要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控制一个公司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关于大量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最近几年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万宝之争。
当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超过5%,按照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就必须发布公告,而一旦发布公告之后,大家知道有人要举牌上市公司,会有更多的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从而在短期之内推升这家公司的股价,这会让收购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且一旦举牌之后,就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警惕,他们肯定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反制,比如通过回购股票,以及舆论压力给收购方施加压力等等,这会大大的增加收购方的收购难度。
第二、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持有大部分的股份。
很多是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控制权落入他人的手中,他们在上市的时候创始人团队所掌控的股权比例一般都很大,比如目前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持股比例都达到30%以上,甚至有的公司董事长持股比例达到40%以上,所以即便某一个人通过公开市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想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第三、上市公司可能是同股不同权。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为了保持创始团队的绝对控制权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同股不同权的股票方式,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京东,阿里巴巴等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比如在京东的股权结构当中,虽然刘强东只有15%左右的股权,但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却超过75%,相反,虽然腾讯旗下的投资公司拥有京东18%的股权,但其投票权却只有4.5%左右。 这种同股不同权的股票设置,可以让创始人团队以较少的股份掌握着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被恶意收购的目的。
第四、上市公司可以开启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股权单薄反收购措施,当一个上市公司面临恶意收购的时候,上市公司公司创始团队为了保住自己的控制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让收购方手中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从而达到稀释收购方股权的目的,比如2005年新浪在面对盛大收购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毒丸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的放弃收购新浪的计划。
⑻ 为什么买下一个公司的股票,就是说拥有控股权很重要
可以这么理解,但他在出卖股份的同时也得到了钱啊,如果你的股权是公司里最多的,那你就是董事长,如果你的股份超过50%,那你在公司里就是一言九鼎,要撤谁就撤谁!如果不满50%,那就要开股东大会来决定重要议程。那些总经理部门经理之类的说白了就是领工资打工的。公司的重大决策还是按股份说话
⑼ 为什么公司债券的发行不会影响到股份公司的控股权
通俗的讲,发行债券只是借钱,借钱到期总是要还的,因此公司发行债券付出的代价是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如果发行股票(增资),公司也可以获得资金,但是这是股东的投资,这样就会影响到股权分布和控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