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意义
❶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资金的影响分析
股指期货交易将会导致股市资金的分流,对股票现货市场形成冲击。笔者认为这种影响即使有,也只是局部与短期的,从整体与长期角度看,股指期货的开展只会促进股市交易的活跃与价格合理波动,从而推动股市更加健康发展。从国外股指期货的研究来看,Kuserk 和Cocke(1994)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一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国际股指期货的实践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长期推动作用。以美国为例,上世纪80年代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后,充分发挥了股指期货避险作用,使投资者在1987
年股灾中的损失得到缓解,并很快便迎来了牛市。事后,很多经济学家指出,假如1987年危机发生时没有股指期货,其后果不堪设想。在缺乏股指期货之类对冲工具的情况下,一旦股票指数处于相对低位,场内投资者人人自危,争相出逃,场外投资者持币观望,不敢入市。正是这种行为的普遍化造成了我国股市目前的“漫漫熊市”。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有利于吸引场外资金的进入,特别是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外资等大资金的入市。股票市场上资金充裕,股票需求旺盛,必然会推动股票,使股市走出“熊多牛少”的怪圈,有助于我国股市长期健康发展
股票市场借空机制与股指期货推出关系的分析
我国股市不能融券,没有借空机制,因此,股指期货交易功能难以发挥,要开展股指期货,必须首先解决股票市场借空机制的问题。从国外市场人士对借空机制与股指期货定价关系分析看,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缺乏借空机制会影响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另一种是缺乏借空机制不会影响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笔者认为,在我国,有无借空机制不构成开展股指期货的必要条件。首先,有无借空机制在一定程度
上会影响市场套利的效率,但不会对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常运作造成根本性的障碍;其次,当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事先已经拥有大量股票头寸时,借空机制对套利交易没有影响,而我国的现状是机构投资者拥有大量的股票,因此,借空机制的影响将十分有限;再次,建立借空机制需要一定的条件与过程,从国际市场的实践看,香港、韩国等开设股指期货时均没有借空机制,香港1994 年允许部分成份股借空,1996年才取消成份股借空限制,但借空交易量比较小,1999 年占股票交易总额的3.5%;韩国在1996年9月才允许做空,但根据1998年统计利用借空机制进行指数套利的交易量非常小,不到股指期货交易量的1%。这说明允许借空有一个条件与过程,并且它的作用不能片面夸大。可见,在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初期,没有借空机制对交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今后可随着股指期货的发展与条件的成熟,逐步建
立借空机制以提高股指期货市场的效率。
❷ 股指期货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股指期货推出后,改变了以往股市运作的模式,以往只有上涨才能赚钱,而现在大幅做空股市也可以赚钱。
1、对机构的影响:随着中金所逐步放行大机构从事股指期货的投资,给这些主力机构一种新的操纵市场的工具,大盘的大起大落将更频繁。
2、对散户的影响:由于门槛的存在,大部分散户难以参与到股期市场,非完全竞争的股指期货市场逐渐沦为大机构的玩物,股市变化更加难以预测,对散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部分散户如果不能适应的话,基本上都会出局。特别是近期政策面偏空的时候,机构大幅做空股市赚钱,受伤的只有散户。
❸ 股指期货对市场的作用
股指期货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套期保值操作来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股票市场的风险可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两个部分。非系统性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分散化投资方式减低,而系统性风险则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加以规避。
股指期货提供了做空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反向操作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例如担心股票市场会下跌的投资者可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对冲股票市场整体下跌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减轻集体性抛售对股票市场造成的影响。
股指期货的推出给机构投资者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和流动性管理工具,降低了其操作成本,有助于改善其投资绩效。
有了股指期货,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低成本地建立敞口,并在随后逐步建立相应的现货头寸,同时卖出期货头寸来达到即时建仓,降低跟踪误差。
又比如股票基金在遇到保险公司等大客户赎回的时候,没有股指期货情况下,只能在现货市场直接卖出,造成较大的冲击成本,进而造成基金受损。
共同基金实际代表了基金持有人包括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尽管中小投资者可能无法直接从股指期货中获利,但通过改善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绩效,实际也使得中小投资者间接获益。
❹ 论文题目是“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请告诉我哪些是理论上影响,哪些是实际上影响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理论影响是:降低市场风险,减少股价波动,稳定经济运行状态,是股票市场泡沫减少,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晴雨表”,但实际上由于散户无法参与,以及公募基金不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现阶段已成为机构打压吸筹和建仓拉升的工具,原因就是竞争机制未建立,将绝大多数投资者拒在门槛外。
❺ 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 股指期货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股指期货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发达市场,股指期货已经成为必备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为投资者广泛运用。
首先,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是由宏观经济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决定的。股指期货价格是反映股票指数价格变动预期的一个外生因素,股指期货并不改变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加入了股指期货这一元素后,现货市场包含的信息量更多,对信息的反应速度更快,因而现货市场的运行效率更高。同时,由于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短期走势会有影响。
其次,任何衍生品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积极作用也是逐渐形成的。从成熟市场推出股指期货的情形来看,推出初期,股指期货的成交量通常不大。此后,随市场规模和风险管理需要的增长,股指期货市场逐渐壮大。
再次,应当正确认识股指期货的风险。任何金融衍生工具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风险,股指期货也不例外。但是,风险并非来自股指期货本身,而是取决于参与者采取何种交易策略以及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因此,投资者应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精确度量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说,股指期货对投资者的专业要求是比较高的,并不适合所有的投资者参与。而如果缺乏风险控制,任何投资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
❻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在中国,股指期货是沪深300指数的远期合约,可以对沪深300指数有一个未来的预测,说明未来是涨还是跌。单就股指期货来讲,他会在交割日时强行平仓的。 另外,股指期货通常是对股市的股票的一个套利保值的,他和股票是不一样的。一个是T+0交易,一个是T+1交易。 股指期货可以双向操作。做多或空;而股票则只能单项做多。 股票只有在判断好了趋势后就进场。如果趋势错误,那就被套。 股指期货则不然,可以进行双向进场。如果你股票趋势判断错误,可以在股指期货中反向操作,以便保值。 至于,股指期货对股市有影响,应该没有。 还是看宏观经济和市场状况,加之投资者的心态了。
记得采纳啊
❼ 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改变了以前大盘指数单边上涨或是下跌的趋势,现在的庄家可以再股票市场拉高股价,推动指数上涨。指数上涨到一定高度,就做空股指期货,两方面都可以赚
❽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股指期货将使得中国股市在层次结构、投资者结构、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1:A股首次确立“完整市场”
4月8日,股指期货启动仪式牵引着市场人士的目光。金鹏期货董事长常青对记者表示,“从启动仪式的高规格看,股指期货的推出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预示着这一崭新产品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北京一些券商和期货机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A股将首次确立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股市。”
环视全球成熟的资本市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股票市场,应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风险管理市场,一级市场也就是股票发行市场,以实现筹资;二级市场也就是股票交易市场,以实现资产定价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管理市场也就是股指期货市场,以实现股市风险的分割、转移和再分配。这三个市场有机协调、相伴共生、功能互补,全球大多数股票市场都是由这三个市场组成。股指期货市场以期货交易方式复制了现货交易,犹如给原本单轨运行的股票市场又铺了另一条轨道,对维护股市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只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市场单边运行,交易手段单一,缺乏股指期货等对冲平衡机制,各类投资者只能通过高抛低吸、追涨杀跌来盈利,波段操作盛行,“投资策略同质化、长期资金短期化、机构操作散户化”的倾向明显,导致股市频繁换手、估值不稳、宽幅震荡、超涨超跌。
中信证券在最新的专题研究中指出,A股市场发展到现阶段推出股指期货显得相当必要。这有助于改变目前的“单边市”,抑制市场的非理性上涨和下跌。在股市非理性上涨时,投资者的看空预期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实现,起到平抑股价的作用;在股市下跌时,将原本直接抛售股票、用脚投票的被动避险,变为买入期货、积极保值的主动避险,降低对股市的冲击影响;到了股市超跌时,又能通过期货市场做多给予市场支撑。这种内在制衡机制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市场弹性,使市场能够在日常波动中,释放和化解风险,实现大盘均衡稳定。
“推出股指期货,有助于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创新,这使我国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趋于完善和丰富。”长城伟业期货总经理袁小文表示,作为基础性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的上市将加速金融创新步伐,以后将有很多基于股指期货的投资产品陆续推出,如保本型产品、绝对收益型产品、合成指数基金、收益挂钩产品等风格各异的不同产品系列,不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
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引起国际业界对中国股市未来功能的预期。
德意志银行全球分析师高登表示,“从今年开始,中国股市的功能会从单一和单向的企业融资,向全方位优化配置社会金融资源的方向复归,向调节社会资金流向、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的方向复归,向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利用市场化方式调节财富分配的方向复归。”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股市目前规模巨大,有效账户已超过1.2亿户,影响人口很广,加上老百姓的“养命钱”社保基金也早已入市,这需要一个风险管理工具规避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有鉴于此,股指期货在目前推出,才有了其标志性意义。
2:投资者结构将快速分化
市场预期,股指期货的推出还将意味着投资者结构将快速分化。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表示,“按照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目前只有少数有条件的人能够游走于现货与期货两个市场,大部分人只能参考股指期货的动向在现货市场进行操作。”
据了解,美国在1982年推出股指期货后,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变化呈现加速度。机构投资者逐步代替个人投资者成为主导,其占美国总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2年的63%。而香港市场更是机构独大,个人投资者比例较低。近20年来,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美国和香港市场的共同点是市场、个股的波动相对小,个股交易活跃性低。
国内A股的二级市场投资者结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年之前,个人投资者绝对主导。第二阶段,2004—2007年,机构投资者迅速壮大,2005年基金一度占流通市值比重高达43%,价值投资大行其道。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2009年流通市值在指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突然暴涨,根据测算,当年新增的流通市值就高达5.96万亿,占到流通市值的40%。
国际市场的历程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机会就在于股指期货出来之后,有一个对冲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另外一个股指期货的高风险性也使得一些个人投资者规避三舍,这就给了机构投资者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机构投资者在初期肯定也有一个市场流动性是逐步参与的过程。
“机构投资者也可能会因为流动性不太好,参与的力度可能开始不够大,但是随着过程的逐渐深入,应该会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所以这个过程不会很长。”野村证券分析师刘聪表示。
机构表示,股指期货推出后,会让各类机构投资者陆续加入这个市场。未来三年,中国股市的机构投资者份额会上升到50%。
对于投资者结构的未来变化,市场人士同时表示,股指期货有两面性,有为促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一面。尤其当社保基金之类的机构通过合适途径参与其间,有为一般老百姓增加社会保障财富的一面。也有在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被金融大鳄用于高杠杆投机、掠夺社会财富的一面。为此,完善制度,从严执法,就不只是市场问题了,更与社会公平、公正高度相关。
3:股市驱动力将有结构性变化
“中国股市将逐步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力和政策力并驱的动力结构,股指期货将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德意志银行全球分析师高登表示。
近20年A股的发展轨迹表明,政策调控历来与中国股市相伴而行,政策因素明显影响了国内股市的运行规律。同时,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和1994年以后。以上海市场为例,在1994年以前,股市设立之初波动幅度相当大,而且不规则。
1994年以后,股市明显呈一个上升通道,1994年以后的几次政策集中出台期造成了股指一直在这一上升通道内运行。而且“519行情”的启动也正处于上证指数的关键点位1044点和上升通道的下轨线附近的交汇处。总体来看,诸多政策的出台使得大盘得以沿一个特定范围稳定、持续地上扬,而不是超越预期的暴涨暴跌。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一直都在淡化A股市场是政策市的形象,甚至在涉及各方利益得失的新股发行环节取消了“窗口指导”,而实行新股市场化发行,但政策市的身影一直在投资者脑中:每一轮政策利好的释放,往往能点燃市场热情、引发投资的热潮。
“目前,当上证指数始终在3000点附近徘徊不前时,投资者对货币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也变得异常敏感,股市也往往会来个急转直下。而股指期货的正式登场,有望改变这种现状。”国贸期货总经理董晓亮表示。
目前,全球股指期货发展已走过1/4世纪的历程。美欧、日本、新加坡、韩国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目前都有股指期货交易。从世界各个资本市场运行来看,股指期货推出后股市政策干预性将有所降低。此外,作为配置和化解风险的市场,股指期货还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均衡力量”。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完善了做空机制,看空、做空与看多、做多的机构对决将鲜明体现,而政策干预的减少,将使得A股市场最终向其合理估值运行。
❾ 股指期货对市场的影响
(一) 股指期货推出前的市场影响及机会
1. 股指期货概念股面临交易性机会
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前,市场可能会结合股指期货推出进程对股指期货概念股进行炒作,股指期货概念股存在交易机会。
2. 沪深300 权重指标股将迎来走强契机
股指期货上市前,由于机构需要通过权重股而取得股指期货“话语权”,通常在推出前市场出现抢筹行情,标的指数的权重股被机构提高配置比例,例如沪深300 权重股:万科A、苏宁电器、民生银行、中国石化、中信证券、招商银行、中国联通、中国神华、交通银行、中国石油等。
3. 封闭式基金面临巨大套利机会
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率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存在很久,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之日将是套利空间消失之时。
(二) 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总体影响
1. 不改变股票市场长期运行态势
从统计上看,影响股票价格总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当时市场环境、公司盈利和资金供给等等。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长期以来的实践,以及基于严谨的实证研究都支持这样一种观点:最终并不是期货决定现货,而是现货决定期货价格,期货市场价格是由基础市场决定的。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并不会因此而违背现货市场自身价格水平决定的基本原则。
美国:美国推出股指期货后,吸引了大量的场外资金,对于美国股市的发展具有长期推动作用。
日本:投资者除非发现有明显的套利机会,否则投机交易仍占有市场的大部,特别是在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时,有迹象显示,所谓避险者也会加入投机交易,以抓住行情波动带来的机会,这使得日本的指数期货交易量大大超过现货市场交易量。
香港:香港1986 年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当年增长了60%。随后股票交易量不断增加,据统计,在2000年上半年,香港股票交易金额已达到17566亿港元,比恒生指数期货推出前的交易金额增加了50倍。
其他新兴国家:韩国、台湾和印度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无论短期、长期,虽然现货交易量是增长的,但交易量增长率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期货上市对现货市场交易量增长率没有显著影响。
2. 短期可能有波动
短期来看,投资者受各种心理的影响,可能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投资者预期推出股指期货后成分股需求增加,会提前买入成份股,引发市场短期上涨。一方面,期现套利的投资者可能在期指溢价过高时“买入现货、卖出期货”套利,导致成份股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推出股指期货后,与指数相关的产品增加,成份股需求增加。投资者预期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带动指数成份股的投资机会,可能会提前买入沪深300 成份股,特别是权重股,从而有可能推动股票市场的上涨。从海外推出股指期货市场的短期表现来看,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市场走势有所改变,除日本和印度外都是先涨后跌。但是,如果短期上涨过多,偏离价值,市场则可能下跌。
韩国在股指期货推出后的1年,波动率略微增加,之后韩国的波动率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台湾在推出股指期货后,现货市场的波动率变化不显著;印度在推出股指期货后的三年内,现货市场的波动率不断降低,之后进行了调整。
所以,股指期货的推出后这三个亚太地区的现货市场短期内波动率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而更长期的波动率变化其实并不一定是由股指期货引发。
3. 对现货市场资金影响有限
股指期货的较高门槛决定了市场资金抽离有限。由于股指期货的门槛较高,一张合约的保证金近20万元,这将大大限制大量散户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而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又有严格的管理,以基金公司为例,做多合约价值不准超过10%,老基金须经过持有人大会表决同意,所以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资金抽离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