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的死会影响股票吗
㈠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买入出现重大风险事件,人们恐慌中抛售的股票。”这话对么
关键是后句,因为恐慌抛售的股票
恐慌而错抛的股票。
不过这种散户不学也罢,是不是错抛,散户根本不知道。
散户投资基本面,不可能。
㈡ 借款19亿股价拦腰下跌,董事长被下毒,游族究竟怎么了
游族在购买三体版权之后,内部就陷入了混乱内斗的场面之中,有消息表示是其高管对该公司的董事长进行下毒的。近日,由于游族董事长林奇中毒死亡事件,导致该公司的股价连续下架,目前跌幅已经将近6%,市值也回落到了121亿人民币,相关人员表示,公司董事长去世,肯定会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这是可以预想到的,但长远来看,还是需要看公司长期发展的前景。据悉,游族网络是林奇在2009年创立的,当时在林奇的带领下,这家公司很快就在A股上市,并且成为中国游戏行业的明星企业。
希望通过这种慢性毒药,让对方中毒,最后自己就可以上位了,但现在警方已经第一时间将他抓获了,而且传言许圭已经将自己方案过程全部透露了,相信马上就会真相大白了。
㈢ 为什么有时候死人或者出什么事股票会跌
如果死的是公司重要高管,当然会短期影响投资者信心,如果死的是与公司无关的人,不会影响股价。出事则要看发生在那里,是否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也有出事后上涨的呀,比如汶川地震时,第二天铜矿类股票就大幅上涨,因为四川是我国主要铜产区,产量减少,价格上涨。
基金是买几十个股票的一个机构,就好比你买了几个股票,股票跌了,你的资产减少,对应基金就是净值跌了。反之,基金买的股票涨了,净值就增长。
㈣ 空难会影响哪些股票
航空股会跌,旅游股可能也会跌
㈤ 游族董事长林奇之死,嫌犯是如何作案的作案动机又是什么
一则关于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遭公司高层投毒而入院送进ICU的传言在网上盛传,甚至爆料称已有警方入驻调查。随后,游族网络对此作出公告回应称,董事长日前因身体不适入院,经治疗目前身体状况稳定并在持续好转。
23日晚间,据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通报,2020年12月17日17时许,警方接到报警称,某医院在诊疗时发现病患林某(男,39岁)疑似中毒。接报后,警方立即开展侦查。经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发现林某的同事许某(男,39岁)有重大作案嫌疑。目前,许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相关侦查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中。
后来,游族网络又发布一篇更详细的情况说明。
12月23日,“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林某疑似中毒,同事许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据了解,涉嫌对林奇投毒的人是游族影业CEO许垚,不过许垚已于数月前离开《三体》这一项目,并已投身到游族其余的项目开发当中。今年9月份时,许垚曾以三体宇宙CEO的身份亮相,为《三体》海外版权授予Netflix站台。游族网络2017年报显示,许垚与林奇同为39岁,法学院出身。2010年5月至2017年4月,许垚在复星集团担任总裁助理、集团总法律顾问等职,其于2017年5月起任职于游族网络。
复星集团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许垚确实曾经在复星集团法务部任职,但是后来为何离职一事并不清楚原因。
有知情人士向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透露,许垚入职游族网络前的年薪高达2000万元。
游族网络蹊跷一周:董事长遭投毒“撞车”员工持股解禁
12月24日,游族网络(002174.SZ)收跌6.11%。在集合竞价期,其股价更是一度探至12.66元,跌幅10%。
23日晚间,根据@警民直通车-上海的通报,一切信息都指向了游族网络董事长遭投毒的传闻。警情通报后,游族网络于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自称:林奇于12月16日晚间因身体不适就医。12月17日,游族网络股价逆市大跌超5%。
为何12月16日晚间董事长就医、12月17日股价低开且逆势大跌,然而游族网络直到一周后的12月23日才予以公告?
游族网络这一周来的时间线,罩上了重重迷雾。
- 一周时间线的隐秘角落
在12月16日晚间董事长就医后,12月17日,游族网络股价较上一交易日低开,并报收14.71元,下跌5.22%。
同日,有知情人士在公开平台上爆料称,游族大楼门口六辆警车,“公司负责人进医院了,貌似是刑事案件。”
不过彼时,游族网络并没有对外发声。在昨晚的推文复盘中,游族网络方面表示,上周公司管理层处于应急状态。
12月18日,游族网络股价继续下探至14.27元,下跌2.99%。至此,与12月16日15.52元的收盘价相比,公司股价跌去8.05%。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董事长相关事件,适逢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第二批股份解禁期。
根据游族网络12月19日披露的公告内容显示,截至2018年12月18日,公司2018年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竞价交易方式完成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购买事宜,锁定期分别为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解锁股份数分别为30%、30%和40%。
这也就意味着,在董事长林奇遭遇投毒事件后的2020年12月18日,正是游族网络第二批员工持股股份的解锁时点,共计387.8974万股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上市流通。
据每日经济新闻,12月25日深夜,林奇首诊医院一知情医生周某(化名)表示:“应该是12月16日18点15分左右,林奇到了医院,他当时可以走路,但是走不稳,表情很痛苦,临床上称之为急性病面容”,当时其所在医院急诊科医生马上采取急救措施。但随后林奇情况转危,呼吸和心跳骤停,经过抢救后心跳恢复,送往ICU,“经过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抢救了过来”。
周某表示,根据林奇的年龄和其当时临床表现,最开始很难判断是中毒,“他很年轻,当时排除了脑梗、胰腺炎等急性发作的病症,而且当时的时间点也不太可能是酒精中毒”,在抢救中,由于林奇瞳孔放大,医生怀疑有颅内问题,随后马上为其扫了CT,“CT上看,脑内没有出血,有CT脑干水肿表现,听说后面抢救的医院也复查了,确实没出血。”
当晚,林奇就被转入另一家公立三甲医院。12月17日早晨,周某所在医院的接诊医生被邀请至以上三甲医院讨论林奇病情。据周某介绍,在12月17日,其得到的消息是:根据会诊医生的临床经验基本可以判断脑死亡,但是尚未给出正式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从12月21日至23日,游族网络股价一直处于阴跌状态。直至23日舆论发酵后,游族网络联席总裁陈芳在朋友圈中回应称,“没内斗,人都在”,同时游族网络官方表示是谣言,已在准备律师函。
同日下午5时许,游族网络发布公告表示,近期接到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奇家属的通知,林奇日前因身体不适入院,经治疗身体状况稳定并在持续好转。
随后,@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通告:2020年12月17日17时许,警方接到报警称,某医院在诊疗时发现病患林某(男,39岁)疑似中毒。接报后,警方立即开展侦查。经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发现林某的同事许某(男,39岁)有重大作案嫌疑。
晚上8时许,游族网络官方公众号发布推文称,公司管理层已从上周的应急状态中恢复,进入正常运转。同时推文披露细节称:林奇于12月16日晚返家途中出现急性不适症状,随即自行赶赴医院;本案嫌疑人许某,就职于某个人投资的影视公司——规避了警方通报中的“同事”字眼。
㈥ 游族CEO林奇因病救治无效逝世,死因是什么
游族CEO林奇因病救治无效逝世,这则消息传出来之后引起了不少人痛心。林奇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却没想到最终因为公司内斗被同事投毒,最终却永远停留在39岁这一年。林奇因为身体不适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的时候,就已经被查出是中毒,经过侦查之后发现是公司的同事许垚。
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如今林奇中毒而死,许垚也被刑事拘留,等待他的也不会是什么特别好的结果,双方都有家庭好孩子,他们都是家里面的支柱,如今两人都出事了,这是彻底毁了两个家庭,不管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结果。而林奇出事之后,游族股票也发生了动荡,如今林奇去世,不知道将会是谁撑起游族这个重担!
㈦ 知情医生透露林奇抢救细节,在抢救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知情医生周某称,当时急诊科的医生对林奇进行了急救,但急救之后林奇出现了心脏骤停的症状,医生又立刻进行了抢救,林奇又恢复了心跳。在恢复心跳之后,林奇依然没有脱离危险,被送进了ICU进行抢救,但林奇的情况依然不乐观,因此被转到了另外一家医院进行抢救。这位知情医生还称自己在12月17日就得到了林奇基本已经脑死亡的消息,而林奇在出现症状前曾经吃过蓝莓,但不确定是不是蓝莓上有毒。
毕竟一个普通员工出事并不会影响这个公司的股价,而一个董事长的出事则会影响到一个公司的发展,会让公司的合作伙伴怀疑他们之间的合作是否牢靠,股民也会纷纷抛售自己的股票,以免日后遭受损失。如果我买了这个公司的股票的话,恐怕也会做这样的选择。而给林奇投毒的人如果被确定犯罪,恐怕会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为我觉得林奇的家属并不会选择谅解嫌疑人。
㈧ 上市公司下面员工意外死亡对该公司股价会有影响吗
这个要看一下这个消息有多少人知道。
㈨ CEO林奇疑遭偷毒离世,高管被架空,游足内幕如今的情况如何
2020年12月25日晚间,游族网络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于2020年12月25日收到公司董事长暨总经理、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林奇家属的通知,林奇因病救治无效于2020年12月25日逝世。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逝世之后,他的员工在游族网络的办公楼下,摆放了花篮祭奠他。说明游族网络栋307还是一个挺受欢迎的人。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逝世的原因是被投毒,被自己的同事投毒,这是权力争斗之下所导致的一场悲剧。如今游族网络内部应该是比较混乱的,因为一把手意外离世了。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件事情。
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虽然是有网络的最大股东,但是游族网络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公司,还有很多的公司是股东。在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去世之后,游族网络的股票有了下跌的趋势,公司内部依然正常运行中。
㈩ ...林奇认为股市无理性。担他们最后都成功了为什么呢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PeterLynch每月走访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时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阅读700份年报。他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比如他发现Volvo的时候,连瑞典自己的分析师都没去过它的工厂,当时Volvo的股价是4元,每股现金也有4元了,当然属于严重被低估,后来为Lynch赚了7900万美元。他每天6点15乘车去公室,晚上7点15回家。一年形成10万英里,相当于一个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见一家公司。每天听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过两个长假,其中的一个: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国玩了3天,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股票世界里的传奇——彼得·林奇(股圣)财富档案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彼得·林奇,是麦哲伦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投资回报率曾一度神奇的高达2500%,其著作《漫步华尔街》、《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一问世便成为畅销书。企业类型股票投资业。成长记录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该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时间已变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过13年的时间。这个“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不是人们日常认识中的那种脑满肥肠的商人,他把整个比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而且紧紧地抓住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当然,他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成长之路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曾经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放弃教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为了省钱,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应该说是最理想不过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的还多。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风云人物、名流巨贾的聚集之地,与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仅捡球,还注意学习。从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关于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在当时,虽然是经济发达的美国,但人们的意识还是相对保守,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视股票市场如赌场,把买股票等同于赌博行为,虽然这时股票上涨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这样想的,但球童的经历开始让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就这样边工作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宾州大学沃顿学院。即使在沃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弗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沃顿商学院的经历对于以后林奇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象高尔夫球场的客户一样成功的人物。于是,他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的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还没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时,林奇就已经意识到,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因为球童的兼职和奖学金做经济的坚强后盾,大二的时候,林奇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小试牛刀。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间,林奇来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在这里做暑假实习生,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他对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教授们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全线崩溃,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他是一个奇迹”1969年,林奇已经毕了业,也服完了兵役,他开始来到富达,正式成为一名公司的职员。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当时公司正陆续扩展化学、包装、钢铁、铝业以及纺织等部门的业务,这些工作开始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证券市场的最前线,他除了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从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外,还注意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与实践相对应,为以后的真正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8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这是一个升迁,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林奇终于可以直接面对市场,但另一方面,富达有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这样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脱颖而出,必须付出的辛苦、的想法和思考。当时的麦哲论基金,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还是一个婴儿,但对于林奇这个初学者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个小时的打电话,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公司的状况、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他还特别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联盟交换思想获得教益。当然人们不会把自己即将购买的股票透露出来,但在交流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这些处于投资领域顶尖级的人物,能够提供比经纪人更丰富的信息源。这才是林奇“金点子”的最好来源。林奇还创造了常识投资法。他认为普通投资人一样可以按常识判断来战胜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对于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预测,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他特别留意妻子卡罗琳和三个女儿的购物习惯,每当她们买东西回来,他总要扯上几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罗琳买“莱格斯”牌紧身衣,他发现这将是一个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组织下,麦哲伦当即买下了生产这种紧身衣的汉斯公司的股票,没过多久,股票价格竟达到原来价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发现商机,这就是林奇。可是,股票市场涨幅不定,之所以人们将它看成是赌场,就注定了有输有赢,林奇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1977年,他刚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的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做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了不错水准。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他开始再也不相信这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了,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林奇十分欣赏沃伦·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他开始不再相信专家、理论、数学分析。经过了涨落、失败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优秀的选股能力开始让人们感到惊奇,与别人注重进出场的时机不同,他觉得何时买进、何时抛出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行情永远都是跌跌涨涨的。只有投资人在正确的时机选对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场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后在走势翻多的时候,才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机。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他最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合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同时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单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认为,激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更有可能赚大钱,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就靠着这种有名的投资方式,林奇成为华尔街股市的超级大赢家。在他所投资的领域中,包括克莱斯勒汽车、联邦快递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对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场里的最爱,他对营运地点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别有偏好。功成身退1990年,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已经13年了,就在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无声息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和神话!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经理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麦哲伦的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对于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个没有“周末焦虑症”的“死多头”,股市调整对他而言只意味着廉价建仓的机会到了,他都不太像一个股市中人,因为他的心态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991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退休,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当时,他还是市场中最抢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去演说:“这是我希望能够避免的结局······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孩子们长的真快,一周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簿,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这就是彼得·林奇离开的理由,没有一点的做作和矫情。当然他也受够了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生活,于是,和其他伟大的投资人和交易商一样,彼得·林奇带着赚来的钱,干干脆脆的离了场。现在,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也没有闲着,正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体制,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他让别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成功秘诀心态平和,稳中取胜。纤毫小事中觅先机。投资策略及理论: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实用投资策略。看重的是个股品质。理论阐述: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利增长。具体做法:其投资智慧是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中体验的。从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投资具有潜力,且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长线持有,利用复式滚存稳定增长。遵守的规则与禁忌:林奇选股品味:1、傻名字2、乏味3、令人厌烦4、有庇护的独立子公司5、乏人关注的潜力股6、充满谣言的公司7、大家不想关注的行业8、增长处于零的行业9、具保护壁垒的企业10、消耗性大的消费品11、直接受惠高技术的客户12、连其雇员也购买的股票13、会回购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当炒股2、其龙头企业二世3、不务正业的公司4、突然人气急升的股票5、欠缺议价力的供应商6、名字古怪的公司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林奇认为赢输实际和市场的关系不大,股市不过是用来验证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赖市场来带动手里的股票上扬。对股市预测的看法:从不相信谁能预测市场。对投资工具的看法:对林奇来说,投资只是赌博的一种,没有100%安全的投资工具。名言及观念:“不做研究就投资,和玩扑克牌不看牌面一样盲目。”投资前三个问题:1、你有物业吗?2、你有余钱投资吗?3、你有赚钱能力吗?不少投资者选购股票的认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费购物,如果把购物时货比三家的认真用于选股,会节省的钱。其它及成就:1944年出生于美国,1977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复式增长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