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跟中国什么生意影响股票
㈠ 中国限制从日本进口商品,哪一类的股票会受影响
农业股受益
㈡ 在日本和中国之间最什么生意比较好呢
动漫周边什么的(e.g.扭蛋、手办、cosplay相关产品),动漫产业虽然是新兴产业,但毕竟人家是源产地国,当地流行的和国内会有时差,因此不必担心在那进了货到中国就过气了,相反,是正当时,绝对会有销路。
㈢ 日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多恶劣的影响?
狲芬克斯没有谜
08月14日 ·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黄美真等学者对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伪政权对华中沦陷区经济进行全面掠夺和统制进行了研究。他们以详实的档案资料,从金融业、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和物资诸方面,分门别类地、深入揭示日本侵略者在华中沦陷区的经济侵略行径,以及它给华中沦陷区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后果。作者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摧残与破坏,日伪的掠夺和统制,对华中沦陷区经济、社会以至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造成巨大损失,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和灾难性后果。”
庄维民、刘大可合著的《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一书,对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的关系
进行了实证研究与理论阐述。该书指出,日本对山东的经济扩张经由一般民间资本向财阀资本、商贸经营向工矿业投资的发展,最终形成以日本侵华政策和国家资本为先导,财阀集团与民间产业资本相结合,共同对山东实施殖民经济扩张的态势和格局。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的关系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关系是在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双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近代日本对华殖民经济扩张的产物。在日本殖民者的掠夺下,山东“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遭受严重破坏,产业工业化进程骤然中断,现代化进程出现了停滞、畸变、倒退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商业贸易活动衰竭,民族金融萎缩”。
作者认为:“日本在山东的殖民政策是其侵华总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实施上则以经济的扩张掠夺为重点,日本政府及殖民当局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与其财阀集团、产业资本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其工商资本的投资扩张、利益指向是殖民政策制定实施的前提,而前者的步步推进有赖于后者的扶植庇护;武力强权及不平等条约是日本经济扩张的条件,移民、贸易与资本输出,是其强化经济扩张的重要环节;由商贸、航运、金融扩张到产业投资扩张,直到抗战时期控制山东经济命脉,经济扩张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结果造成地区市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畸形状态,并最终延误了地区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戴建兵、王晓岚根据档案资料和历史文物,研究了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推行“公债”,指出在中国沦陷区大量发行各种战争债券,用经济杠杆有计划地对中国人民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以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本发行公债,主要用来充当军费支出,日本每年的战争军费的60%—80%来源于公债。在中国发行日本的公债,简单地讲,就是用中国人的钱来打中国人。战败之前,日本在中国推行了大量的日本公债,并指使其扶植的伪政权滥发各种债券,支持日本军费,维持伪政权境内财政。作者注意到:“日本在中国境内采取了不同的公债政策,在东北地区仿行日本的国内公债政策,到战争后期又将日本公债和伪满公债充为纸币发行准备,滥发纸币。在华北以华北开发株式会社为统制经济的工具,战争后期使华北公司可直接从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里获得纸币。而在蒙疆和汪伪控制地区,基本上就是公债等于纸币发行,这种公债政策是对中国人民赤裸裸的掠夺”。作者还指出:“日本在战争时期发行的公债,战后在日本国内进行了清偿,但是日本政府利用当时十分复杂的国际关系,将遗留在中国的日本公债抵赖了。”
1944年日本正式向本土大规模输入华工,日本内务省曾正式发文要求对掳日华工采取完全剥夺人身自由、视同于“战俘劳工”和“囚徒劳工”的监管方针;要求在生活上苛酷虐待华工,在劳动上超强榨取华工。掳日劳工遭受到极其残酷的野蛮待遇,尤其是矿山业为甚。战时日本矿山中煤矿业、铜矿业及码头搬运业等使用华工最多,死亡率也极高。据日方及中方在战后不完全统计:从1943年至1945年8月的两年多时间内,掳日劳工被折磨致死者达近7000人,死亡率平均超过17.5%。其中14个事业场所的华工死亡率超过30%。另有伤残华工6778人,两项之和,达到掳日劳工总数的1/3。
㈣ 日本这次危机对于中国股市影响有哪些
呵呵 日本这次危机 直接导致了中国接下来核工业的发展进程变的缓慢下来 更加的谨慎 会更加的注重选址以及安全性 当然 对着中国股市上的那些跟核工业有关的企业受影响很大 狂泻不止
而日本这次危机重创日本的一些企业巨头,使到他们短期内无法恢复生产 像电子元器件这类行业 会让订单转向中国企业
㈤ 日本股市创新低对中国股市有什么影响
同属于亚太区 肯定是有利空影响的
日本现在遇到的问题很多,创新低市场整体是有预期的
中国虽然增速减慢,但是依旧是全球经济的引擎。虽然短期内有利空影响,不影响我国基本经济面,从某种程度甚至加强我国在亚太区的经济地位。
其实昨天全球各大股指都不好 纳斯达克更加是暴跌,早盘A股的低开低走也是受其影响较大,不过这些都是短期的涨跌,最终还是要看我国自身的情况。
首先,是本质的不同,即经济制度的不同。虽然我国实行的也是市场经济制度,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说,日本实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而我国实行的是具有高度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就意谓着,在中国当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失效时,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就能显示其威力,执行政府的宏观调控,从而纠正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年,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引发经济危机前的股市崩盘中,政府的那只“有形之手”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是结构的不同,即经济结构的不同。我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国家,特别是股市中绝大多数权重蓝筹股本身是国资股或具有国资背景,而日本等西方国家基本上是以私有经济为主体,它们的上市公司结构更是与中国完全不一样。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国家作为出资人,必然关注自己的资产价值状况,当自己的资产受到威胁和遭到损害时,代表出资人的政府必然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因为股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增值或贬值。当股市不正常出现足以影响到国家利益的风险时,国家作为企业的大股东,政府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第三,是阶段的不同,即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不管是美国上世纪20年代末的股市大崩盘,还是90年代末香港金融危机引发的股市崩盘,它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均与现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完全不同。当初日本股市泡沫破灭时,已经进入发达社会,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内需和出口均处于饱和状态。而中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东部发达地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但有一定差距,而且国内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更大。因此,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以及巨额的投资需求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均庞大无比。近期有学者在讨论中就非常肯定地指出:即便是全球经济萧条影响到出口贸易,进而又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家也完全可以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投资和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使上市公司保持良好的业绩,支持股市的良性发展。
第四,是因素的不同,即中国股市某些构成因素不同于国外。这些因素主要有货币的升值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目前虽然A股市场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资金面趋于紧张,但人民币继续升值会带来更多热钱的涌入以及人民币资产的重估,许多人民币资产类股票会起到支撑股市的作用。另外,必需看到的是,虽然目前中国股市的市场平均市盈率等估值指标偏高,但是在中国迅猛平稳的经济发展态势下,许多上市公司水涨船高,业绩增长迅速,成长性良好,这无疑在股市的牛市进程中消化了一些泡沫,上市公司用自身的快速成长性和良好的盈利弥补了虚高的市盈率,使得股市能持续发展,不至于向西方的股市那样,一旦这些估值指标偏高或者泡沫膨胀到了一定程度,就难以消化和控制。而中国的上市公司可以,中国的股市可以。
㈦ 日本地震对中国哪些板块股票会产生较大影响
日本式世界最大的LED芯片和液晶面板生产商,也是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所以对国内LED芯片和液晶面板生产企业是利好,对汽车企业(多喝日本合作的)是利空
㈧ 日本股市泡沫后的表现及对日本国内的影响这场危机过后什么行业发展比较快
1989年5月,政府紧缩其货币政策以抑制诸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东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万亿日元(折合2.07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瞬间消失,房地产价格从投机巅峰陡降下来,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之中。
(1)银行业受到严重打击。在日本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银行始终是充满激情,并推波助澜,且从中大为受益。然而,双泡沫破灭的同时,日本银行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报复与打击。股市暴跌,上市银行再融资受阻;房地产泡沫破灭,不动产贷款成为呆帐;企业效益徒降,银行不良资产剧增。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直接为9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赤字风暴与金融危机埋下了历史隐患。
(2)证券业出现空前萧条。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日经225指数一路直线下跌,几乎毫无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当欧美股市及新兴股市均纷纷上涨至历史新高时,而日经225指数却低收至13785点。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萧条。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2006年底,当大多数欧美及新兴股市再次刷新历史新高时,日经股市才终于缓过气来,便勉强收在了近五年来的新高点17225点,与历史最高点38916点相比,却相去甚远,大致相差约21700点。
(3)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猛烈冲击。虚假的繁荣背后,其实是由企业和消费者来承受这一切后果的。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直接打击了本国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投资信心严重受挫,企业不良资产增加,银行不良贷款剧增,个人消费萎缩,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失业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为1.1%,而且就连这1.1%的增长也是日本政府累计10次动用财政手段刺激景气(“景气对策”总规模高达136万亿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强获得的。由此可见,日本人要想再次见到80年代中后期平均5%的经济增长已是十分困难的了。
㈨ 日本地震对中国哪些板块股票会产生较大影响(不管是利空或者利好)
日本灾区是经济活跃区,对日本经济会有一定影响。日本是出口型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因此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公司是利好。同时刺激人民币升值。而对原料出口公司则是利空,特别出口对象是日本的公司。